APP下载

差错管理对血站管理水平及血液质量的影响

2023-08-05何礼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血站差错血液

何礼宇

血站是经当地卫生部门批准设立的采供血机构。血站所有的采血都用于医院临床用血,其唯一的任务就是保证医疗用血需要和用血安全。输血在现阶段医疗救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血液本身的生物结构和采集制备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产生一些相关的输血副作用[1-2]。目前血站质量体系逐步完善,其质量控制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3]。血液质量非常重要,尤其是保证其使用安全性必须放在首位[4]。对此,如何避免和解决影响因素所导致的问题,成为血站工作者一直热门的研究课题[5-7]。血站工作需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血液质量管理和安全体系措施建设工作,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因此,本研究针对血站管理情况和血液质量进行分析,探讨差错管理在血站管理中的效果和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宁德市中心血站质量管理科2020年2月—2022年2月实施差错管理前后血站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实施差错管理前30例工作人员作为差错管理前,将2021年3月—2022年2月实施差错管理后30例工作人员作为差错管理后。差错管理前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5~33岁,平均(29.24±3.18)岁。差错管理后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25~34岁,平均(29.56±3.1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

1.2 方法

差错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建立差错管理体系

根据实际差错发生情况,建立对应的管理体系。在明确现状过程中,管理部门除查找差错事件外,还应分析差错发生原因,体现针对性。通过掌握献血环节、血液保存环节、检测环节以及严重安全事故或环境污染所引起的差错进行认真地分析和归纳,制定有效的措施,防止差错的出现。同时要确保措施实施过程中落到实处。

1.2.2 落实岗位职责

依照我国的相关规定,对岗位进行严格划分,合理分配和利用人力资源,进一步优化管理。临床发现,在血站质量管理中人为因素是导致差错发生的主要原因;对此优化岗位管理,划分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保证责任落实到位,对改善管理水平有重要作用。其次是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而不是为完成任务而随便应付;充分认识血站工作的重要性,促使其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

1.2.3 规范化培训

虽然在同一机构开展工作,但是内部有不同分工,不同工种的工作内容不同。为提高整体工作质量,对不同工作进行规范化培训。在培训后的正常工作中,对工作内容进行监督管理,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并将考核制度与薪资报酬联系,与工作人员的利益相关;一旦发生严重失误,采取一定惩罚,加深对方印象,以避免下次再发生相同错误。尤其是血液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血液的采集、储存均应严格管理,有利于将质量管理同差错管理文化有机结合。

1.2.4 加强信息沟通

血站中的工作内容相对较为复杂、流程较多。为减少差错发生,各工作人员之间应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发现差错,防止发生更严重的差错事件。另外,前线工作者在采集血液时应与献血者展开加强密切交流,主动告知献血的相关知识,重点打破不正确认知;如不少健康成年人不敢献血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染上传染病或献血危害自身健康,需及时转变这种认知,进而提高献血率。同时为避免不必要的人为差错,定期组织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参加集体会议,对已经发生的差错或不良事件进行合理分析,对提出的良好意见积极采纳;并对后续改进进行追踪,管理人员不能局限于管理工作,应定期到各岗位巡视,提高监管水平。

1.2.5 加大质量管理力度

将血站的质量放在管理首位,促进血站工作持续发展。定期对血站工作情况依据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展开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评价频率一般为每个月1次或每季度1次。对保障血站工作顺利进行的仪器设备定期展开检查,尤其是消毒物品,从源头给予控制,确保进货渠道的可靠性;进货后对设备展开验收,只有当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免疫试剂还必须有批检激光防伪标志。在质量评价方面,应进行多个厂家对比,一方面确保器设备质量中上,另一方面还能了解国内产品不同质量情况,为来年进货选择作准备。

1.2.6 安全管理

除质量外,安全也十分重要,因为血站中的血液很大一部分送往临床,保证血液安全是血站工作的关键内容。另外,血液采集后,在血液处理过程中同样应该确保安全,无论是全血还是血浆等血液制品,均应该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处理。针对血液的采集工作,要严格按照检查标准,全面了解和掌握献血者病史询问、体检和核对,为献血者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并记录保存。采集血液时,确保采血区的绝对安全,对采血区严格执行消毒处理,定时对采血环境进行监测。采血前,要对献血者手臂进行清洗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医疗救援工作离不开输血,应急采血更是保障血液紧急供应的必要手段。

1.2.7 成分输血优化

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学的重要标志之一。经成分输血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其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同时能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血站来说,也利于保存,使用方面可综合利用,节约血液资源。所以,积极开展成分输血是符合当前输血技术发展趋势要求的。需要各级领导加强重视,起到领导作用。更新陈旧的输血观念,保证血站能及时提供优质成分血。按照临床需求,将血液中的成分合理输送至体内,有效解决病理问题。一方面提高疗效,减少了感染病毒的危险性,相对降低输血风险;另一方面可节省宝贵的血液,又可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开展自身输血,鼓励患者将自身的血液存储起来,在机体需要时可将自身的血液回输给自己。这样一来,可避免因输血引起的过敏反应,避免病毒传播并减轻经济负担,此外,还能缓解血源紧张。

1.3 观察指标

评定实施差错管理前后血站管理质量水平变化[8]。同时记录血液报废率、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差错管理后不同血液储存期末溶血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差错管理前后血站管理质量水平变化对比

差错管理后血站管理质量中的专业态度、理论水平、操作技能、规范流程评分均高于差错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施差错管理前后血站管理质量水平变化对比(分,±s)

表1 实施差错管理前后血站管理质量水平变化对比(分,±s)

组别例数专业态度理论水平操作技能规范流程差错管理前3020.37±0.6520.21±0.8321.36±1.3420.41±0.74差错管理后3024.86±0.1323.98±0.9124.76±0.2724.69±0.22 t值-37.10016.76513.62430.366 P值-0.0010.0010.0010.001

2.2 实施差错管理前后血液报废率、差错事件发生率对比

差错管理后的血液报废率、差错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差错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施差错管理前后血液报废率、差错事件发生率对比[例 (%)]

2.3 差错管理后不同血液储存期末溶血率对比

差错管理后全血、去白全血、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储存期末溶血率均更好,见表3。

表3 差错管理后不同血液储存期末溶血率对比(±s)

血液制品例数游离血红蛋白浓度(g/L)总血红蛋白浓度(g/L)红细胞比容溶血率(%)全血300.508±0.116169.24±36.150.439±0.0510.083±0.045去白全血300.511±0.103157.46±29.640.428±0.0490.079±0.036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300.948±0.191208.61±31.160.523±0.0620.243±0.123 F值-10.7854.5185.7316.691 P值-0.0010.0010.0010.001

3 讨论

在医疗急救及某些特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输血治疗有着其他药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输血安全问题更需要从采供血机构对血液从源头上筛选,并对血液进行严格检测;故而加强血站管理水平及血液质量,对降低输血反应和输血过程人为差错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和作用[9-10]。

首先是严格控制和规范工作程序,避免出现差错,再保障“零”差错。给临床提供优质服务,保证输注的血液与患者在免疫血液学方面相容,使输注的血液在体内存活且无不良反应,达到安全输血,从而提高疗效的目的。研究发现,部分基层血站管理混乱,缺乏高素质、综合型卫生技术人才;加上现任血站工作人员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所欠缺,导致对血液原浆的安全性控制上存在不足,从而无法保证血液的质量[11]。如今,我国在血液管理的安全与质量控制上有较完善的法规,且相关技术上也逐步接轨与国际技术体系,这对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这类疾病的潜在危险仍存在,不能掉以轻心,这也给血液安全管理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部分血站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相对落后,甚至有些检验设备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不符合新的检验要求[12]。与大多数临床工作一样,血站在实际工作中同样可能面临应急情况,需提前制定应急管理制度,第一时间保障血液的安全采集和管理,最大化避免发生浪费。针对上述问题,此次研究开展差错管理模式。该模式通过开展相关调查工作发现差错,并分析差错出现的原因,并积极对差错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从而确保差错管理手段能有效、合理、科学地运行下去。在血站工作中,每项环节都可能存在差错,从而影响其质量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稳定性。所以,给予差错管理不仅能消除和降低一些风险问题,还能提高医疗工作质量。实际上差错管理的实施也能汇总出一些常见的问题,从而提高医疗工作者的警惕性以防止再犯,充分提高整个血站管理水平和质量,实现血液质量的全面创新[13]。通过给予差错管理,首先积极加强血站的内部管理,对血液质量控制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血液的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积极建立信息化管理流程,积极引起各种先进设备,一方面构建血站信息管理体系,加大管理监督力度,提高血站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够简化工作环节,保证血液的质量。通过营造差错文化建设,加强管理交流沟通、组织会议、加设意见和建议本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有利于血液质量的提升。通过加强血液质量环节控制,从加强试剂、标准物、质控物、采血器材等原材料质量管理,加强血液采集管理、落实实验室监督,强化血液储存、运输工作,保证血液符合临床需要,保证患者用血安全,保障临床安全用血。降低输血风险的一项最有效措施,也是减少非必需输血的次数的中压举措;即使是临床需要输血,也应当减少同种异体基因供者暴露的机会,临床多提倡自身输血。临床更应做好输血相关的检查,主要预防措施包括加强责任心教育和技术措施[14]。从医务人员方面来看,要使广大的医务人员对血液的应用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职业素养。输血虽然在临床中较为普遍,但同样对操作技术提出高要求,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经济水平,也更体现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必须转变医务人员采血的安全观念,树立科学态度,纠正无所谓的错误观念。基于此,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认识,改变观念。质量管理体系覆盖几乎所有的血液制品,血站作为提供临床用血的主要机构,血液制品的质量是关键,确保献血者的献血安全与患者的用血安全是血站重要的工作内容;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减少血站差错事件是核心问题。围绕该问题,将血站各工作环节及流程进行优化,对工作质量展开严格考核且与工资挂钩,并展开随访与跟进工作,调查优化后的工作质量。此外,领导班子应积极转变管理观念,注重员工的共同参与,不仅对其进行质量管理,更要注重工作的积极性;对表现优异的员工实施实质性奖励,通过实际行动提高工作责任感[15]。同时,血站应重视监督检查制度的落实。

综上所述,在血站开展差错管理可有效提高其管理水平,同时对促进日常工作质量管理有重要作用。实施该管理模式后还能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提升其满意度;充分发挥该管理模式应有的作用,进而确保差错减少,提高质量。

猜你喜欢

血站差错血液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
血液偏型
南通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