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探讨

2023-08-05林茂强

考试周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课间教师应

林茂强

从各项调查数据中可以发现,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依然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阳光体育”理念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阳光体育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口号,提倡学生要走向室外,走到阳光下,走进大自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为了真正促进阳光体育理念的落实,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运动机会,设计更加多样化的体育运动。在高中阶段,大课间活动无疑是开展体育运动的有效途径。

一、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

无论对学生发展还是对学校教学来说,阳光体育背景下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整体来看,其积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从本质来讲,校园文化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校园精神为根本特征的群体性文化。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进而优化学校整体的精神文化面貌,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阳光体育背景下,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就是“每天锻炼一小时”。不难发现,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强调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体育时间。但高中生面临着比较繁重的学习任务,很难进行系统的体育锻炼。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能够为学生提供专门的体育运动时间。持续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逐步提高。

第三,有利于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高中生多处于青春期,这原本就是心理问题多发的阶段。再加上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所以更是加剧了学生的心理问题。运用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放松精神的时间,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排遣,从而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并不是一种固定的体育形式,而是为学生提供比较开放的体育运动空间。在大课间活动中,除了学校与教师提供的基本体育形式之外,学生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些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利用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而且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

第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一方面,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长期的体育活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不但可以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而且有利于形成持之以恒的精神。另一方面,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推动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比如在一些项目当中,学生之间需要相互配合以及比拼,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第六,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对体育教师同样会产生巨大影响。大课间活动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体育活动组织水平,并与学生实现教学相长。

二、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原则

为了在阳光体育理念下更加高效地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者以及教师需要遵循一些恰当的原则。其中,以下几项基本原则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性。教师应该明白,大课间活动并不是任意组织的体育运动,而是一种系统性的活动。所以为了真正保障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教师应遵循科学性原则,从整体视角出发,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更加全面、更加完整的设计,妥善处理每一个活动环节,推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高效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作用。

第二,主体性。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基于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明确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要为学生提供比较开放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当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第三,启发性。从活动形式来看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这一特征的影响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相反,只有教师的适时干预,才能推动大课间活动的有序进行。

第四,趣味性。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为了真正达到理想的活动效果,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时应遵循趣味性原则,利用恰当的方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相对被动完成活动任务,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适度性。尽管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极为突出的价值,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味增加体育活动的强度与频率。因此,教师在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时,应遵循适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做出恰当的调整。

三、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宣传引导,优化体育环境

毋庸置疑,外部环境与氛围是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营造良好的隐性校园环境,形成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宣传引导,逐步转变相关人员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宣传中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丰富宣传的形式。一方面,要充分重视传统的线下宣传的方式。比如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对相关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介绍;或者利用常规体育课时间展示一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另一方面,要对宣传的方式加以创新。比如可以拍摄一些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图片、视频等内容,经过剪辑之后,利用微博、短视频平台等网络媒介进行宣传,从而增大宣传的力度。

第二,要扩大宣传的范围。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尤其是文化课教师,要与其进行时间的协调,避免其他课程占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到大课间体育活动当中。其次,要对学生加强宣传教育。在宣传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作用,使学生明白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并不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进度,反而能够推动文化课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最后,要向家长加强宣传。家长是影响学校各项活动最终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开展家校合作无疑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当中,家长有时对体育活动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因此,教师应依托当前的家校合作渠道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和家长的沟通过程中,让家长逐步认识到体育活动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此外,还可以请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当中,使家长直观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以此来争取家长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支持。总之,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宣传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争取资金投入,建设场地器材

场地和器材是开展体育活动的载体。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经费投入比较少,导致场地条件不完善,体育设施数量不足。在农村高中,这一问题更是极为明显,这也成为阻碍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与指导教师应充分重视场地与器材的优化,从而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首先,教师应争取充足的资金投入。一方面,要请学校相关负责人向教育主管部门申请体育专项资金的投入,并且要将体育专项资金落实到位,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做到专款专用,将学校的文化课程与体育建设工作摆在同一高度,从而切实满足体育锻炼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要拓宽资金投入的来源。比如可以依托学校向一些企业进行募捐。其次,体育活动资金投入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短时间内难以真正得到解决,并且无法马上建设新的体育场地。在这种情况下,指导教师应对现有的体育场地与器材进行合理的应用。同时,要加强对体育场地与设施的维护,保障体育活动的安全进行。最后,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并非传统的体育项目,所以在加强常规体育场地与器材建设的基础上,还应组织学生自主开发一些比较具有特色的场地与体育设施。这不但可以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注重自我发展,提升专业能力

教师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前文提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反过来讲,教师的专业能力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高中体育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学习,逐步实现自我发展,从而提高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能力。

通常来讲,为了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能力,教师应着眼于以下几点。第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大课间体育活动这一体育形式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应深入学习大课间体育活动相关的指导文件以及文献资料,明确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指导方法以及活动方案的基本设计方法,了解应该如何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过程管理。第二,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体育教师培训工作。相对教师的自我学习,学校培训工作能够突破资金、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从而使教师及时了解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最后,要加强与其他指导教师的交流。每个教师秉持的教育观念及其采用的活动实施方法是不同的。针对这种情况,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之间应加强交流协作,相互借鉴活动组织经验。从实际效果来看,教师之间的相互促进有利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创新。

(四)明确活动目标,提供清晰导向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系统性的体育运动,所以为了保证活动质量,需要进行统筹设计,避免活动过程的混乱与无序。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应充分重视活动目标的设计,为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清晰的导向。同时,要注意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过程,在全面思考的基础上初步制定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措施。

如:特色球类活动是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球类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应着眼于以下目标:①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的球类运动技能;②使学生感受球类运动的乐趣,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③在球类运动的竞争与合作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④借助具有一定对抗性的球类活动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舒缓学习中的紧张情绪,从而进一步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除了设置活动目标之外,还应针对大课间活动的实施过程制定一些基础的措施。首先,在时间安排上,要将上午第二节课后的30分钟作为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其他教师不得挤占这部分时间。其次,若天气条件不适合开展室外的球类活动,应设计一些室内的球类活动内容。再次,从人力保障来看,指导教师与学生应全员参与到大课间活动当中。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既是指导者与组织者,同时也是活动者,这样不但可以推进活动的进行,而且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后,要注意安全保障,教师要提前进行协商,划定每个班级的活动区域,以免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出现混乱现象。

(五)创新活动内容,激发参与意愿

正如前文所述,无论采用任何形式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为了真正达到理想的活动效果,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为了落实这一条件,教师应充分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创新,增强活动的吸引力,使学生更加乐于参与体育锻炼。只有这样,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将一些新颖有趣的体育内容引入大课间体育活动当中。比如可以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具有本地特色的民间游戏。民间游戏是指各地流行的一种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游戏形式,这类游戏简单易玩,趣味性强,但随着电子化娱乐时代的到来,很多民间游戏的传承逐渐出现中断。所以将一些民间游戏引入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对学生而言是比较新颖的。其次,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游戏规则,开发一些有趣的体育内容。比如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现有条件设计趣味性强的保龄球运动,于是就地取材,找来了一些大小相等的塑料瓶,并在多次实验后装入了一定量的水,使“保龄球瓶”能够保持稳定。同时,学生选择了比较顺手的球当作保龄球。这一设计不但丰富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最后,要合理把握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更新频率。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中,教师应避免一味求新,而是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技能、活动体验等方面的表现,对活动内容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六)尊重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指导

从认知规律来看,学生的发展过程并不是同步的,而是会逐渐产生比较明显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统一的大课间活动内容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层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情况的学生均取得一定的发展。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分层指导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初期阶段,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项目,并鼓励学生自主进行选择,从而初步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第二,合理分配运动量。若运动量超过学生的运动负荷,容易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对大课间运动量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使学生实现循序渐进的发展。第三,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中、后期,要针对学生发展的薄弱环节设计相应的体育活动。比如针对一些力量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引入一些力量训练项目。总之,在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是极为重要的。

综上,在当前的高中体育教育中,大课间体育活动逐渐成为落实“阳光体育”理念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活动组织方法,从而逐步推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目标的落实。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课间教师应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闲暇体育促进校园阳光体育发展的有效策略研究
边远山区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