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素质的实践探索

2023-08-05高萌花

考试周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情怀古诗词诗人

高萌花

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教师如果想要充分地发挥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学内涵和情怀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和综合语文能力发展的话,就应当对古诗词教学进行深度的挖掘,通过发掘古诗词中的情怀,并且借助古诗词中诗人表现出来的高尚情操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学生能够从古诗词中体悟,并且将古诗词中的能量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添砖加瓦,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但是在当前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固有的教学难题,比如说很多教师尚且不能够转换自己的教学观念,仍然将语文教学的目光停留在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和分析之上,这样虽然能够让学生明确古诗词中的字词含义以及文章的整体含义,但是却难以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发自内心的欣赏与感悟。不仅如此,这样过于技巧性的语文教学也会导致学生难以真正地将古诗词放在一个值得重视的地位,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师如果想要利用古诗词中的情怀来促进语文教学活动,就应当适当地扭转自己的观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对古诗词篇章进行赏析和讲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从中汲取能量和精神。

笔者认为,古诗词中的情怀是古诗的重点内容,古诗中的遣词造句都是为了文章的情怀表达,纵观中国优秀古诗词,无不是作者在一定的人生境遇中的有感而发,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体会构成了古诗词的灵魂,如果失去了情怀,那么其辞藻再华丽、结构再工整对仗,也无法成为传世的名作。因此教师如果想要带领学生充分地认识和学习赏析古诗词,就不应当忽视对古诗词中的情怀赏析,而应当重视情怀,围绕情怀来对整篇古诗词展开分析,去感受和体悟作者的遣词造句中所蕴含的情怀以及对情怀表达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带领学生感悟和体会古诗词中的情怀表达,并且从中汲取到自己前行和成长的力量。

一、 整合教学,触类旁通感情怀

社会大环境对人的情感和志向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为古诗词写作主体的文人群体,他们的写作和诗歌中的情怀表达也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中,这些群体的情感表达中寄情山水、送别抒怀、怀才不遇、怀古伤今、羁旅闺怨、怀才报国、即事抒怀、隐逸出尘以及描花绘鸟占有很大的比重。很多我们学习过的优秀传世名作都是这些题材,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文人群体不同个体具有方向大致相同的情感追求。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情怀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整合,通过整理分析相同类型和抒发相同情怀的诗词来带领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深度认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说优秀古诗词的情感抒发类别上存在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由于每一位诗人的风格不同、文学素养不同、人生经历不同,所以对同一种情怀的描写也会存在着不同的表现手法。比如同样是抒发思乡之情,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通过描绘出离乡游子早起离店赶路的寂寥情景,来反映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生活在乱世的杜甫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明在这个家国动荡的时期,越是看到美好的事物,越是会想到自己动荡的家国,因此越发地感到心痛,通过景物描写,借景抒情,移情于景,表现出了生活在乱世中的诗人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战乱的痛心,同时也包含着对家国安宁的殷切期盼。除此之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诗词都是描绘思乡之情的,但是由于作者的个人风格和生活的时代以及经历不同,其中的情感表达在细微之处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整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对比分析,对同一种情怀的不同表达,通过对比来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情怀表现的塑造作用,感受时代对诗人的不同影响,从而去更加深刻地感受和共情诗人在诗中所描绘出来的情怀。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来对诗歌进行整合,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赏析。

(一)情怀感知

情怀感知就是我们上文所说的通过整合不同诗人对同一种情怀的描写来进行整合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比对不同诗人和不同的表现手法,甚至是不同的词派和风格对同一种情怀表达的影响力,明确在中国优秀古诗词中的多样化情感表达感受,语言和文字的魅力,从而帮助学生对传统古诗词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做到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切入点来体会诗人对同一种情怀的不同细微感受。在利用这种分类方式来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将单元古诗词进行串联,因为每一个单元的古诗词的编写是按照同一个主题进行的,其大多包含着对同一种情怀的抒发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表达,所以我们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好同一单元编撰的古诗词来帮助学生进行情怀感知的理解。

比如在八年级下册的《诗五首》的讲解过程中,笔者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赤壁》进行了整合教学。之所以将这两首诗整合进行教学,原因在于这两首诗都或多或少地涉及了作者对贬谪或者是怀才不遇的情感表达。但是,由于每一位作者的性格以及写作的风格不同,所以两个作品虽然总体上都出现过类似的情怀,但是在具体的表达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笔者将这两首诗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感悟在同一种人生境遇下不同作者的不同感受,以及他们描写自己情怀的切入点和抒发要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通过对被贬谪地的荒凉和自己被贬谪的时间之长的形容,抒发了自己被贬谪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惆怅之情,颔联继续承接首联,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形单影只远离家乡,重返故地,世事变迁的惆怅之情,但是颈联和尾联却一扫前文的颓然之气,通过描写沉舟侧畔路过的千帆以及病树前头生长的树木来描绘世事变迁,前方的时局总会是光明的这一向往和论断,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对友人鼓励的感激,以及对自身前途的乐观情怀。在这首诗中,虽然作者前两句描绘的是自己的时运不济,但是后两句却一改前文颓丧之风,通过对自然界中事物的感慨来反映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感悟,体现了作者的乐观精神和永不言败的斗志,能够给予读者振奋人心的力量。而在杜牧的《赤壁》中,诗人借“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当磨洗认前朝”进行切入,从自己发现的在赤壁之战中留存下来的古物入手以小见大:由小小沉埋于沙中的“折戟”,联想到历史往事,想到东汉末年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赤壁大战的风流人物,可谓想象丰富,含蓄而别致。“二乔”的命运暗示战争的结局,发人深省,富有情味。而诗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含义为如果在赤壁之战的时候,东风没有给予周郎方便,那么历史的结局可能会被改写。作者将赤壁之战的胜利归结于东风的帮助,暂且不论正确与否以及是否符合唯物史观,单就作者咏古言志的出发点来说,作者想要利用这一点来表现出对英雄的惺惺相惜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惆怅。这两首诗虽然都描绘了诗人对自己当下所经历情境的惆怅之情,但是切入点和最终的情感导向不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从对自然事物的感慨出发,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表达了对未来之日光明可期的乐观期许,而《赤壁》则是从咏古入手,通过对古战场的描写来抒发作者对古事的咏怀之情,并且借古言今抒发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因此,虽然说这两篇文章在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情怀角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但是其中的细微情感表达和作者的整体期许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我们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利用整合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整合赏析学习的时候,也应当注意比对这两首诗中的整体情感表达和细微表现手法以及切入点,带领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来感受古诗词中不同情感表达的可能性以及言语表达的魅力,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不同情感在不同风格作者笔下的不同表现形式,感受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的魅力。

(二)境遇折射

除了通过情怀表达的方式来进行诗歌的整合带领学生进行比对学习,作者的不同境遇导致的作者写作风格以及叙事内容的变化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整合途径。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在于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国家不幸诗家幸”,意思是在家国动乱的时候,诗人在激荡的情绪和对家国的忧念之下更容易创作出动人心弦的传世名作。有些诗人的人生跨越了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因此在不同时期的感知和情怀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比如说被称作诗圣的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少年时候的杜甫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壮志凌云的诗句,体现了他少年时期的豪情万丈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期许,而在晚年的杜甫经历了家国动乱之后,目光不再仅仅局限于投身朝堂报效国家之上,而是开始着眼于对国家动乱和民生疾苦的关怀,创作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传世佳句,体现出了自己对百姓疾苦的共情和对和平年代的期许。因此整合相同的诗人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下创作出来的诗句,能够帮助学生与诗人产生更深层次的共情,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生活的年代,做到学史和学诗相结合。

笔者认为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三首杜甫诗可以进行境遇整合教学,分别是《望岳》《春望》以及《石壕吏》,这三首诗分别创作于杜甫的读书漫游时期和陷贼以及为官时期。创作于杜甫少年漫游时期的《望岳》,其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前文的仅仅是观赏泰山转变为想要登上泰山,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攀登和勇于向上的精神,不仅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两句诗体现了少年时期的杜甫勇于攀登一切的雄心壮志和想要在广阔天地间实现自己抱负的远大志向,少年豪情跃于纸上。而在这两句诗中,泰山的印象对诗人情感的表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主要得益于泰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泰山的崇高不仅表现于它的物理形态上,更表现于它在中国古人心中所象征的意象。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既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极顶的愿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也正因如此,读者在读到这两句诗的时候,才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者少年时期的磅礴壮志和中华民族每个人心中独特的浪漫意象。相比创作于盛唐时期的《望岳》中的少年意气,作者在创作《春望》与《石壕吏》的时候,社会动荡,人生发生了巨变,其中透露出来的情感已经不单单只是少年意气之时的拳拳报国之心,更加增添了对民生疾苦的共情和对战乱的痛恨,以及对和平的期许。在进行对比阅读的时候,诗句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与《望岳》的整体意境和壮志凌云之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在作者暮年之时对家国的忧心而导致的情感转变和心态变化,同时我们通过对比学习,也更能够感受到家国动乱对诗人心态的影响以及诗人对国家的关切之情,能够从更高层次的角度来理解作者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之心。而《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这首诗的语言凝练自然,表现了诗人分明的爱憎之情,相比于《望岳》时期的壮志凌云,此时诗人的诗句中更加包含了对底层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关切的深层情感,情感更加厚重、珍贵和值得敬佩。

将诗歌根据诗人的境遇变化来进行整合教学,能够带领学生很好地感受到时代对诗人的造就和影响,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转变,与诗人形成深度的共情,感诗人之所感,想诗人之所想,体悟诗人之所体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诗人境遇变化的整合方式来将诗歌进行整合教学,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悟,通过对诗人情怀的感悟和体会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起坚定的核心素养。

二、 情境营造,沉浸体验明感悟

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与诗人背后所代表的家国和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如果抛开时代和家国不谈,仅仅就诗歌本身来进行赏析的话,很难真正地对诗歌进行深度理解。因此我们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通过古诗词来对学生进行情怀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脱离情怀和时代背景来讨论诗歌的遣词造句本身,更应当帮助学生营造情境,通过带领学生具体地感知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情景下作者的所见所感来深刻理解诗歌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怀,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对情感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链条,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认识更加多样化、更加多彩的情感表达。中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营造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沉浸体验诗人在进行创作时所身处的环境,从而明确诗人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感悟,在培养共情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家国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感知。

场景营造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以及户外教学的方式来带领学生进行情境营造感知,帮助学生沉浸式地体验诗人的创作环境,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户外教学是指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如果在我们的学校周边或者是校园内存在与诗中所描绘的情感意象相同或者是相近似的场景,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感知的方式来发掘诗中描绘的情感和现象,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感知和触摸体会的方式来体会诗人创作诗歌时所处的具体情景,穿越千年或者是百年的历史长河去感受诗人的创作情景。比如在学习八年级的《唐诗五首》中的《钱塘湖春行》的时候,笔者专门选取了早春的时节来进行这首诗的教学,笔者通过带领学生在校园内的草坪上感知草地的变化以及春天到来之际万物生生不息的演变和行为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描绘的具体情景和意象,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为何世人会在面对如此美丽的早春景象时发出诗歌中的感慨,带领学生共同见证诗人笔下的明媚春光和初春时节的蓬勃生机。

多媒体手段则是对户外教学手段以及正常的课类教学手段的一种延伸性弥补,主要适用于我们当下的实际条件无法做到帮助学生去设身处地地直观感知和触摸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和情景时,借助多媒体的延伸性和数据的庞大性,让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手段去延伸自己的感官,从而设身处地地感受到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的所见所感。比如说在进行王维的《使至塞上》教学时,由于诗歌中描写的是边塞景象,我们的现实教学条件无法带领学生真正地对实际场景进行直观感受,所以笔者想到了利用多媒体的方式来延伸学生的感官,通过多媒体视觉成像和音频播放的方式从视听角度帮助学生去设身处地地感知诗歌中所描绘的边塞意象。笔者首先是为学生找到了大漠的图片,尤其是大漠中落日的图片,并且为学生播放了包含有大漠情景和大漠中的风沙声的音频,从而帮助学生在教室中去感受大漠的浩瀚,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情景,同时笔者还根据诗人在创作时所经历的具体事件来通过语言为学生模拟情境。接着邀请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假如自己在此刻是诗人王维,在朝廷中受到同行的排挤,因此被唐玄宗命令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去边塞察访军情,自己在行进了“万里”的征程之后来到了大漠,这个时候疲惫不堪的自己会是什么感受?而在自己朝堂上遇到挫折、被同行排挤之时,看到了这种壮阔大漠景象,看见一望无际的大漠和缓缓落下的落日以及遥遥升起的孤烟,这样的所见所感会对自己当下的心情有什么影响?自己惆怅抑郁的心情会不会在大漠浩瀚的景象和凛冽的风沙声之中得到净化?这种场景营造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延伸自己的感官,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和直观地感知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景象,能够让学生在对新鲜场景产生惊奇情绪的同时,对诗人的写作心情和心境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穿越历史的长河,将自己置身于诗人当下的写作情境之中,利用诗人的眼睛来感受诗人之所感,观看诗人之所看,体悟诗人之所想,真正地将自己的感官与诗人的感官相连通,去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 结语

古诗词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正处在综合素养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语文教学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到学生核心素养和价值观念的塑成以及语文思维能力的形成。我们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这个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应当放宽自己的视野,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于逐字逐句的诗词解析中,更需要将情怀与诗歌并重,通过对情怀的感知教学和整合讲解来带领学生穿越时光的洪流,感受诗人的激荡心绪,带领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浩瀚五千年的发展史和磅礴的文化力量,帮助学生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并且引导学生学会从优秀的传统古诗词中汲取精神力量,将中华传统古诗词转化为自己前行的动力,通过诗歌中的勉励和奋发向上之情来为自己的前进路途提供方向指引和前行动力。

猜你喜欢

情怀古诗词诗人
踏青古诗词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