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构建与应用

2023-08-04张晓辉蔡纹徐宙范海蓉杨雪

大学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教学资源数字化

张晓辉 蔡纹 徐宙 范海蓉 杨雪

[摘 要]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及共享是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文章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发挥教师、学生、院系、职能部门和社会知名MOOC平台五个方面主体的积极性,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并以此推进教学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和应用创新,初步实现“空间融合、软硬件融合、本研融合、线上线下融合”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深度融合;MOOC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7-0001-03

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是推动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我国高校跨越式发展的有效举措[1]。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要求[2];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3]。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教育行业的巨大变革,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及共享成为教育现代化实现的重要保障。在当前的背景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发展规模空前[4]。

一、建设目标

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致力于更好地结合本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更加直观、全面的教育资源平台[5]。北京师范大学于2016年8月发布了《推进教学信息化工作方案》,提出了未来5年的工作任务,于2017年1月召开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工作会议,明确“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在以上目标的引领下,北京师范大学将通过5年的实践探索,致力于解决以下问题。

(一)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

在“互联网+教育”兴起的背景下,以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的各种模式发展迅猛,学生期盼更灵活的学习时间、更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更便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但部分教师或基于惯性,或出于对新技术应用的疑虑,对在线和混合式教学能否起到良好效果持观望态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起步阶段的技术门槛,也使得一些教师难以迈出第一步。因此,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势在必行。

(二)保障教学资源可持续应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全面建设和可持续应用,需要依据学业管理、课程评价、教师考评、软硬件支持、助教和教学资源配置等情况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系统设计相关的保障体系,以支持教师在资源建设初期投入大量的精力,并在中后期持续开展反思和提升,要特别注意避免先是“一哄而上”、而后“一哄而散”的局面。

(三)满足多校区布局下的资源需求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可以使学校实现资源共享, 节省人力、财力,还可以实现学校多个部门联合办公, 提高管理水平[6]。随着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地域、时间和发展阶段的限制使优质师资、优质课程处于结构性紧缺状态,只有依靠“互联网+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在短期内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最大化利用优质教学资源。

二、改革举措

(一)顶层设计,统筹布局

北京师范大学充分凝聚共识、理清思路,出台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及配套的实施运行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五方协同、四维融合”理念为引领,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以应用驱动和机制建设为动力,推动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教室建设、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互联网+教学”新生态,坚持“开放”和“共享”的理念,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支持教师使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重塑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建设“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开放式学习环境。

(二)回归课程,突出重点

北京师范大学以课程建设为重点,鼓励教师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实际,面向社会推出有影响力的在线课程,面向校內开展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全方位探索了MOOC建设、MOOC引入、混合式教学、远程直播互动、虚拟仿真实验等多种多样的课程实践形式,为深入开展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自2016年以来,北京师范大学每年设立本科生、研究生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项目,给予资金、政策、培训等多方面支持,截至2021年8月,累计立项课程171门,上线在线开放课程156门,建成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22个;2017年获评国家级一流在线课程27门、一流混合式课程8门、一流虚拟仿真实验课程3门。

(三)深化合作,共建共享

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等国内主要MOOC平台签约开展课程上线运营工作,建立了教师自主建设、院系审核推荐、教务部汇总提交的课程上线机制,所有课程运营收益归属教学团队。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校外优质MOOC课程的引入机制,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遴选,将急需的本科通识课程、研究生研究方法课程等优质课程资源有序引入校内,在教务系统内统一排课选课,设专人监控教学运行质量,指导助教开展管理服务。北京师范大学平均每个学期开设校外引入课程30门,提供选课名额近3000个,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每个学生提供在线学习的体验。

(四)多措并举,全面保障

北京师范大学通过制度体系建设,激发了教师投入数字化课程建设和实施的积极性,落实了经费支持、助教配备、工作量计算、业绩奖励等保障措施。学校不断优化教学平台,提升网络教学平台安全性和用户数,实现北京、珠海两校区师生同步应用,在聚合传统的网络辅助教学功能的同时,支持MOOC、SPOC以及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场景。北京师范大学积极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提升各类学习场所直播、录播支持能力,以教学需求为导向,建设了一批教学改革实验创新教室、教师教育微格教室、跨校区直播互动教室等智慧教室,以适应不同的教学模式。2020年秋季开始,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珠海两校区的学生通过直播互动教室实现了“同上一堂课”。

(五)宣传引导,优化服务

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以及雨课堂这些概念都在有力地冲击着传统教学方法与师生间的常规角色[7]。为服务教师高起点建设优质数字化课程,北京师范大学自2016年启动首批数字化课程建设项目之初,即主动邀请国内知名的MOOC平台来校宣讲课程建设标准和流程,此后持续通过专家讲座和工作坊等形式推广课程建设与相关软件应用经验。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慕课助你成长助你飞”主题展览,鼓励教师现场体验课程录制过程。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打造金课成就未来”主题展览,推广一流“金课”的建设成果。2020年春季学期初,为全面实施在线授课,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24场在线教学工作视频调研会,举办了5期在线教学培训,遴选推广了45名教师应用雨课堂、BB平台、畅课平台以及结合MOOC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经验。

三、初步成效

(一)制度建设形成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于2017年发布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的办法》,开始大规模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和混合式课程建设工作,教务部陆续制定了《在线开放课程上线运行实施细则》《混合式教学实施细则》《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指南》等直接配套制度,从学业管理、课程评价、软硬件支持、教学资源配置等各方面进行机制创新。同时,北京师范大学的业绩奖励、考核评价、教改项目、助教管理等相关制度也为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师生满意度高

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和最佳呈现,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精彩,具有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吸引学习者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多重功能[8]。北京师范大学近年的学生评教数据显示,大学生对各学期引入的MOOC课程总体评价在4.75~4.80分之间(满分5分),高于全校同类课程的总体平均分。北京师范大学全面在线授课期间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8.0%的教师认同自己在在线教学中有良好表现,70.5%的学生愿意在疫情后选择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模式,88.3%的学生对学校的在线教学安排整体满意。北京师范大学对智慧教室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学生对新建的智慧教室“非常喜歡”,93%的教师表示希望优先安排智慧教室,在新型教室环境下授课。

(三)课程建设成就显著

北京师范大学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评选中呈现明显的后发优势,2020年获评线上一流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数量均列全国第4。教师主持的一批优秀课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资深教授林崇德主讲的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师魂”,已运行10期,累计选课7.8万人,涉及学校278所,累计互动26万次;法学院印波老师开设的MOOC“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福州大学等多所高校引入,作为研究生的学分课程;体育与运动学院教师、奥运冠军陈一冰主讲的“运动与减脂塑形”课程被“学习强国”平台收录。

(四)平台应用效果良好

北京师范大学运行有多个在线教学平台,功能和特点各有侧重,在近年来不同阶段的在线教学中发挥了良好的支撑作用。其中,BB平台、畅课平台部署在本地,雨课堂部署在云端,京师在线采用混合云部署方式。BB平台、畅课平台以支持异步教学为主,雨课堂可支持同步和异步教学,京师在线既面向校内提供SPOC支持,也面向社会提供MOOC支持。新冠疫情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又引入了ZOOM、云视讯等视频会议工具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要。有关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可以获得开展在线教学所需的教学环境与条件。

(五)社会辐射日益广泛

北京师范大学全面建设和应用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工作,被作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系列举措的内容,分别于2019年2月和2021年6月获教育部网站报道。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被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评为混合式教学试点单位。近年来,数字化教学资源助力北京师范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支撑开展学院路共同体、昌平高教园高校共同体等方面的工作。学校教务部工作人员受邀为北京科技大学、沈阳体育学院、河北工业大学等兄弟院校举办了MOOC建设与应用方面的讲座。2016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火箭军工程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日本爱知教育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领导和管理人员来校参观交流智慧教室建设100余人次。

四、基本经验

在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探索中,北京师范大学充分调动各类有利因素,使教师、学生、院系、教学管理部门、社会MOOC平台形成合力,有效推进了“互联网+教学”的发展,形成了“四维融合”的基本经验。

(一)空间融合

学校通过优化校园网络体系架构、升级改造教学场所、更新优化教学设备、搭建统一教学门户、整合现有教学平台、完善教学软件功能等工作,有效提升教室等教学场所对智慧学习模式的支撑能力,促进各校园、校区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校园物理空间、线上学习虚拟空间与课外社交空间的深度融合,使北京、珠海两校区的师生,以及身处海外的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处于相互联通的教学场景之中,实现了同水平同标准的课堂教学。

(二)软硬件融合

学校注重软硬件环境一体化创设,实施教室硬件建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教学平台与技术支持、制度保障同步推进。智慧教室为教师提供了兼具交互性、开放性、智能性、灵活性的教学活动场所;虚拟仿真实验平台、BB平台和畅课平台等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了连接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纽带;与国内大型MOOC平台良好合作,搭建了优质课程面向社会输出和校外优质课程引入校内的桥梁;对教师和助教开展咨询培训服务,使师生能够自如应用各种在线教育工具,在突发事件来临时进行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无缝转换;系列制度建设为教师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本研融合

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阶段被赋予了不同的培养任务,既有差异性又有继承性。北京师范大学以教务处、研究生院、公共资源服务中心合并成立教务部(研究生院)为契机,整合本科生、研究生领域的管理力量和资源,设置专人专岗统一管理数字化课程的上线、引入和运行服务,统筹规划发展目标,同步设立教改项目,同标准提供助教支持,同流程引进优质课程,实现了本科生、研究生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利用的整体设计和协同推进。

(四)线上线下融合

通过5年的实践,尤其是经过新冠疫情的考验,北京师范大学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与发展的促进作用,优化了环境建设,深化了课堂改革,打造了以互联网为基础条件和创新要素的教育教学新形态,使线下授课与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在线学习并存成为课堂教学新常态。同时,教师充分利用在线资源和工具开展教学工作的水平显著提升,学生对数字化资源的应用效果整体满意,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日趋完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态势充分显现。

五、结语

北京师范大学面向“互联网+教育”的现实需求,致力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教师、学生、院系、职能部门和社会知名MOOC平台五个方面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了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設和应用的“空间融合、软硬件融合、本研融合、线上线下融合”,经受住了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探索了异地校区之间的资源共享,在推进教学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和应用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还将在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畅通跨部门协作机制、整合教学平台功能等方面持续发力,为进一步发展融合式教学创造条件。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怀金,聂劲松,吴易雄.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思路、战略与路径: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5(9):89-9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2012-03-13)[2021-10-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8)[2021-10-09].http://www. 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

80425_334188.html.

[4] 刘晓彦.浅析教学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7):228-229.

[5] 冀燕丽,段海涛,张媛媛,等.北京科技大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设计与应用[J].中国信息化,2020(6):77-78.

[6] 杨霞.数字化教学资源对高校教学的重要作用[J].黑龙江科学,2018,9(7):38-39.

[7] 马山刚,于歆杰.在线开放课程相关名词及其相互关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7,39(6):1-4.

[8] 黄海龙.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5):17-20.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教学资源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数字化制胜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