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理工类本科学生特点的创业管理课程建设思考

2023-08-03肖磊陈德富曹欢

高教学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理工类创业精神本科

肖磊 陈德富 曹欢

摘  要:随着各类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创业管理已成为一门的重要课程。然而不同性质的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创业管理课程教学上差异化不足。该文针对于理工本科学校学生的特点,分析理工类本科学校创业管理课程的定位、基本思路、内容设置等问题,将“塑造创业精神”作为创业管理课程的基本定位,提出“以技术为起点,以管理为中心,以创业为载体,以发展为目标”的课程思路,为有效开展创业管理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理工类;本科;创业教育;创业管理;创业精神;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1-0041-04

Abstract: With the emphasis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urse. However, different colleges have insufficient differentiation in 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 teaching.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schools,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positioning, basic ideas, content setting, and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urses. It takes "shaping entrepreneurship" as the basic positioning of the courses, and puts forward taking "technology as the basic, management as the center, entrepreneurship as the carrier and development as the goal,"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teaching of 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 course.

Keyword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 entrepreneurial spirit; curriculum design

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是高校在互联网时代主动迎接社会转型、经济变革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虽然我国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时间不长,但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教育部门的日益重视,高等学校都加大了创业教育的力度。202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需要将創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这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截至2021年9月,我国共有高等学校3 012所。按办学层次可划分为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专科高职教育;以领域划分,包括了综合性、理工类、文科、经管和艺术等类型大学。如同创业活动需要聚焦用户需求设计产品和服务,创业管理的课程也应根据学生群体的不同而差别化设计。本文立足于理工类本科高校,尤其是实力较强、办学水平较高、学生素质较好的理工本科高校,围绕此类高校分析具体的创业管理或创业基础的课程设计。

张天华等[1]通过对学界关于高校创业教育内涵、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分类和梳理,提出了我国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王传涛等[2]认为地方工科高校创业课程存在内容陈旧、设置不完善等问题。段莉敏等[3]分析了一些工科高校创业观念不足,课程体系不完备,师资力量不强等痛点。尚大军[4]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应该覆盖全体学生,贯穿于整个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其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米银俊等[5]认为,理工类大学的创业教育,主要探索如何针对有创业需求的学生,通过创新教育导向创业教育,以创新精神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为目的。在课程建设上,高志刚等[6]提出了建立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创新创业模拟训练课程、创新创业活动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为一体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李仕友等[7]则从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院系专业核心课体系两方面建设考虑创新创业课程。刁衍斌等[8]基于新技术变革,提出了新工科创业教育体验式的系统机制。宋来等[9]认为创业教育在课程内容上应做到应用性技能与发展性技能统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统一。

此外,一些学者还关注国外典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意图为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智力支持与经验参考。刘堃[10]介绍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经验,其特别注重全球胜任力、创业能力和领导能力。李佳丽[11]介绍了百森商学院的侵入式的创业课程体系,在这样的密集式、集中式的创业教育熏染下,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得到了提升。

上述学者有关创业教育教学的观点均有合理与可取之处,但他们重点是阐明高校创业教育体系问题,包括了多个课程、环节与模块。一个现实问题是,很多理工类本科学校被培养方案和课时所限,创业教育只能通过有限的课程来实现,至少在课程设置上难以开设较多的课程,而创业管理恰恰又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基础课程。本文着眼于创业管理(或创业基础)这一门通识性、基础性课程,分析和优化该课程的设计,以助力理工类学校的创业教育。

一  理工类本科生的特点

理工类大学是以研究自然科学知识和科技知识为主的院校。不同于大专和高职院校的学生,本科理工院校的学生所面向的不是具体的职业或者某项技能,而是可以胜任于某类行业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口径相对较宽,适应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

理工类本科学生的特点。

1)逻辑思维强,形象思维弱。理工类本科生以单一性、线性方式思考问题,注重非此即彼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喜欢缜密的推理,这种思维在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未来人才更趋向于复合型与综合型,其中发散思维、想象能力是理工类学生所欠缺的。

2)学习能力强。理工类本科生处于知识积累期和能力成长期,他们虽然缺乏相关知识基础,但是学习能力强,能够通过知识获取和实践活动完成挑战性的任务和问题。一些课程教学也促使学生具备自主规划、自我管理、主动评估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表现为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寻找一切能够为其提供帮助的资源,选择规划学习策略及过程。这是本科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3)技术背景强,专业性优势明显。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理工类本科生的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在所学的领域内有一定积累和基础,具备较强的技术专长和专业敏锐度,在学习活动中具有较明确的专业导向性,并期望能够发挥和利用其专业的优势。

4)兴趣导向,注重实践。虽然本科生学习能力较强,但这种能力往往建立在他们对相关问题是否感兴趣的基础上。特别对于非专业课程,如何让学生感到有趣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现在的本科教学,学生除关注课程本身的知识量和实用性外,课程的可操作性、可感知性、可实践性成为学生的重要选择因素。

5)管理知识缺乏。由于缺乏具体情境和经历,理工类学生对于什么是管理、如何管理等只有少许的感性认识,甚至部分学生认为管理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并以其应用性不强而忽视。管理知识的缺乏给学习创业管理带来了障碍,也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规划管理。

二  理工类大学本科创业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创业管理在理工类本科高校创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课程建设也日趋成熟,但仍存在一些痛点。

1)内容过于传统,框架有待优化。目前部分高校并未有效整合创新创业方向的教学资源,在课程框架上没有达到如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创业管理的基本内容按照“创业想法-创业机会-构建团队-资源获取-新企业建立”的基本过程展开。以过程的观点开展创业教学是比较通行和可取的方法,但是在具体章节内容上又过于传统,新的知识内容考虑较少,创新创业的特点体现不足。

2)“专”“创”结合不足,学生兴趣索然。理工科本科生的创业管理课程,往往独立于专业课程体系之外,无法发挥专业和技术优势,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两者分离分化严重[12]。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理工科学生认为创业属于其专业外的课程,跟自己的学业、就业和将来发展几乎毫不相干,这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创业管理课程往往是由经管专业的老师讲授,而经管专业的教师理工类专业知识匮乏,使其难以将创业管理课程与专业课有效衔接。

3)课堂参与不足,教学效果有待提高。虽然创业教育受到政府、高校的高度重视,授课教师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不强,创业管理在学生中的普及率和影响力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局限,还在于学生没有有效参与到课程当中,没有以创业者的视角感受整個创业过程。

4)实际训练较少,创业能力亟需培养。课程教学应具有价值塑造、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三方面作用。创业管理课程一般以创业理论为主,学生们也能够掌握一些创业管理知识,但这些知识还不能转化、转变为创业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们的实际操作或者创业活动偏少,不能及时加以运用,知识还未能形成自己潜意识的能力。

三  创业管理课程的主要思考

对于理工类大学的非经管专业的学生而言,既需要学习创业理论、创业方法,但又不能开设过多的创业类课程,所以创业管理这门课程的设计尤为重要,它承载了树立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创业技能及助力其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责任。本文重点关注理工类本科学校创业管理这门课程如何构建、如何教学等问题。

(一)  创业管理课程的基本定位

创业管理不仅仅是开发创业项目、创建新企业的“技能型”课程,更是关乎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理念性”课程。在工科学校,创业管理不仅仅是商学院的专业课和选修课,更应该成为各专业通识的、基础性的、综合性的课程。本文认为,创业管理应该被纳入所有专业学生的学习,可作为必修的核心通识课程来设置,其基本定位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因为多数同学将来未必创业,所以塑造创业精神的价值一定意义上超过了创业技能的培育。

(二)  创业管理课程的基本思路

针对理工类本科生的能力特征、创业管理的教学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基本定位,本文提出理工类本学科院校创业管理课程应“以技术为起点,以管理为中心,以创业为载体,以发展为目标”的课程设计思路(图1)。

以技术为起点,主要是指理工类学校本科的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于学生的专业方向,尤其是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本科学校,学生往往具备技术和专业知识的优势,需要在创业管理的授课中结合和体现学生的专业优势。特别是,在学生进行创业活动或创业模拟时,应从自身专业角度发掘项目,生成创业想法。

以创业为载体,创业管理本质上还是教授学生如何去创业,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及相关的关键问题等,这是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的学习的需求所在,即“了解创业、会做创业、敢于创业”。

以管理为中心,强调创业管理被赋予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团队意识、创业精神等任务。由于工科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学习其他的经管类课程,所以创业管理必须起到普及管理知识、提升学生管理能力的作用。在这一点上,创业管理也有别于其他专注于技能的创业类课程,这也是该课程的另一价值所在。

以发展为目标,创业管理并不是鼓励学生都去创业,而是在学习创业课程后,具有创业素质和创业精神,具备个人发展的潜能,这是学生职业生涯(无论就业还是创业)发展所必需的。当前,各门课程都加强了课程思政的建设,强调教育立德树人的本质和价值引领的作用,而培养创业精神,助力学生长期发展是创业管理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核心。

图1  理工类高校创业管理课程设计思路

针对课程面临的痛点,遵循上述课程定位和思路,创业管理课程在设计和教学实施中需要在内容设计、教学方向、课程训练等诸环节加以提升。

(三)  基于过程与认知的内容设计

在创业管理的内容安排上,大多数创业课程倾向于以过程逻辑开展课堂教学。一般的,创业遵循“机会识别-团队构建-资源获取-商业模式-企业建立”的基本行为逻辑。采用过程式的内容安排,一是比较符合理工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二是能够使学生有效参与到各个过程内容中,三是可以变教学为导学,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当前,从认知视角研究创业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创业认识观强调心智模式、思维与行动。创管理业课程应该把认知观与过程观相结合,在内容安排上体现新颖性。

(四)  可拓展的模块化教学内容

在做好顶层设计前提下,尽量使创业管理的课程满足模块化设计的要求,具体可包括“管理+专业+实践”三大模块。管理模块主要讲解管理基本原理、创业的基本理论,专业模块重点是学生所在专业的技术发展脉络、当前热点、未来趋势等,实践模块可通过相关领域的创业实践、创业竞赛训练等方式来讲授。

通过模块化的方式建立创业管理课程与其他课程、科研训练、实践竞赛等活动的接口。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基于课程脉络进行拓展,但不是强制性的教学行为。

在模块化内容体系下,需要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对于确实有创业需要的学生,可以在学校商学院或者慕课平台及其他线上线下资源进一步学习管理基础、人际沟通、创业融资、商业模式设计和法律实务等课程。

(五)  加强创业基础与专业课结合

创新教育环节应融入专业课中,涉及到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通过专业创新课,实现培养学生创业专业技能的目标[13]。除一般创业理论外,创业管理需要介绍学生所在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创业实践等。特别是希望同学们在创业学习和创业活动中能利用到专业知识,孕育技术型创业。

模块化的教学设计也有助于创业与专业的融合。根据不同模块,分别设置经管老师、专业课老师、实践老师各一名,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并且结合不同的专业组成学习团队。

(六)  干中学,在活动中感受知识

理工科学生对于非专业课有着天然的“偏見”,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吸引学生们有效参与到课程活动中。创业管理不能由教师一味的讲授,而应该围绕创业关键词和关键创业活动,通过活动、游戏、模拟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成为课程主体,将他们作为创业者来建立团队、吸收资源、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总结、思考与提炼,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形式受到了学生们的极大欢迎。

(七)  注重与实训和竞赛结合

创青春、互联网+、电子商务“三创赛”和创业实践活动等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模拟、训练和实际操作提供了众多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可要求学生参与相关的创新创业竞赛,或者进行创业模拟方面的活动,将创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感受实际创业氛围,提升创业能力。

此外,通过整合校内外各方面资源开展工程实践教育也是提高创业课程实践性、操作性的有效手段[14]。校友资源可作为创业经验分享,甚至是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平台。可以结合理工类大学与区域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联的现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协同创新平台,将相关资源转变为教学资源,融入创业管理的实践环节。

四  结束语

理工类大学应该培养既具技术专长又有管理思维和创业精神的人才。本文的新颖性在于针对理工学生特点,聚焦于单一创业管理的课程设计。对于理工类本科高校而言,创业管理作为一门通识课程,承担了关键的创业教育任务,如何有效设计创业管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思考如何开设符合时代需求和学生特点的创业管理课程是理工类高校创业教学老师的使命所在。随着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各类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理工本科高校创业管理课程必将会进一步得到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 张天华,刘艳良.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综述及问题对策分析[J].中国职业的技术教育,2015(19):57-60.

[2] 王传涛,姚圣卓,田洪森.新工科视域下地方工科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20(21):55-59.

[3] 段莉敏,冯松宝,巩舜妹.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7):4-5+8.

[4] 尚大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2015(9):86-90.

[5] 米银俊,晋琳琳,罗嘉文.理工科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比较研究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7(2):124-128.

[6] 高志刚,战燕,王刚.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93-95.

[7] 李仕友,刘海燕.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203,205.

[8] 刁衍斌,于玺.新工科体验式创业教育系统模式的构建[J].系统科学学报,2019,27(4):77-80,92.

[9] 宋来,王维军.世界一流工科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5):131-138.

[10] 刘堃.麻省理工学院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1,12(2):163-169.

[11] 李佳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ET&A理念和课程生态体系构建对我国的启示[J].高教探索,2019(6):54-60.

[12] 王勇.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22,8(7):29-32.

[13] 胡剑锋,江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4):107-109.

[14] 赵文军,李泱茜,刘婷,等.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3):80-82.

猜你喜欢

理工类创业精神本科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浅谈表演本科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论中国画本科学习
浅谈慕课在高校的发展
理工类院校韩国语专业转型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徐小平:硅谷创业精神与精英定义的演变
大学理工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