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时代下企业融资风险及其审计策略研究

2023-07-31刘欢刘梦月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3年4期
关键词:风险研究企业融资数字化

刘欢 刘梦月

摘要:数字化时代下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经常会面临传统金融风险、信用风险、流动风险等在内的常规性风险和技术风险、长尾风险、运营风险、衍生风险等在内的特殊性风险。造成上述融资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环境混乱、风险评估准度欠缺、信息沟通效率低下、监管形式流于表面等。据此,文章从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坚持技术创新路线、健全风控体系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等方面入手采取审计对策,以最大化发挥审计优势,规避融资风险。

关键词:数字化;企业融资;风险研究;审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F406.7;F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3)04-0097-04

0 引言

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结构中,企业是重要构成主体,尤其在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来,企业拉动GDP增长量的速度飞速上升,经济增长的契机与路径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受国际贸易环境动荡、投资需求变化等不可控因素影响,企业在数字化时代下面临的融资风险随之升高,加之近年来融资政策持续收紧,如何有效控制融资风险成为企业需要重点应对的问题。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基于竞争格局不断扩大、经济环境持续变动的现状,有必要以提高审计质量为切入点,化解企业融资环节的潜在风险,快速适应当下市场环境。

1 数字化时代下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及常见风险类别

1.1 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来,企业的融资方式也因技术、路径的变化而发生巨大转变,较之传统时期,呈现出多样化、丰富性的特征。当前多数企业主要采用以下几类融资方式。

一是银行融资。银行融资属于最常见的企业融资渠道,具体是由企业向银行提交贷款申请,再由银行审核、批准后发放贷款,并按照规定收取对应的利息,达成双方协作、追求共赢的关系。这一方式虽适用于大部分企业融资,但对银行、企业双方的信息交互程度、风险预判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银行需要根据企业的资产规模、信用指标做出全面综合的衡量,给出的贷款额度也各有差异,对部分融資需求较为紧迫、融资体量较大的企业而言,存在一定的供需不匹配风险[1]。

二是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是由企业委托专门的承销机构进行评估并出具审计报告、法律意见书,再向当地政府部门申请发行债券的一种融资渠道,一般作为银行融资的补充手段,需严格遵循法律法规文件要求,在政府部门完成审核与批准后由企业选择发起。

三是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是由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转换债券的形式达成融资目标的融资渠道,在数字化时代下较为常见。这一融资方式的特点在于易引起控制权转移问题,要求进行股权融资的企业合理分配股权,防止因把控不当而导致股权控制权流失。

四是其他融资方式。除上述几类较为常见的融资方式,政策性融资、政策性租赁融资等融资方式也逐渐在新时代下应运而生,部分企业已率先尝试以此为融资备选方式。其中,政策性融资是指以国家政策为支撑,由相关政府部门向企业提供资金扶持;政策性租赁融资则是指企业以租赁的方式获得对应仪器、设备、场地的使用权,转换成盈利空间。

1.2 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类别

企业融资风险主要可分为常规性风险、特殊性风险2个大类。其中,常规性风险是企业融资过程中发生频率及普遍性相对较高的风险类别;特殊性风险则是在特定环境或特殊前提下触发的风险类别。在大类基础上,企业融资风险又可做如下细分。

常规性风险包括传统金融风险、信用风险、流动风险等。其中,传统金融风险大多指因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等、发生违规现象等因素导致的风险。目前,数字技术的涌现使得数字金融模式成为常态,在极大程度上化解传统时期存在的信息不透明、数据不全等风险及矛盾,但信息不全、信息造假等问题在企业融资过程中仍普遍存在,构成融资风险[2]。信用风险主要因金融交易行为本身的复杂性及多方利益的交汇而产生,通常难以完全避免,如在线上融资业务中,由于数字金融平台之间的运作机制存在差异、风险水平不一,在不良资产率过高的情况下易发生违约风险,风险成本最终转嫁给企业。流动风险主要指金融市场中的重大经营风险,数字经营模式下,线上融资规模扩大,融资成本随之上升,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容易受到利率变动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其他交易市场的价值波动也可能造成融资成本、经营风险的变化。

特殊性风险包括技术风险、长尾风险、运营风险、衍生风险等。其中,技术风险主要指因人为操作不当、现有技术限制等原因导致的信息泄露、兼容缺失等问题,尤其在数字化视域下,信息安全防护门槛增高,企业融资所面临的技术风险等级也随之升高。长尾风险主要指因融资借贷双方资质不透明、金融素养水平偏低等因素导致的风险隐患,这也是数字金融模式下无法规避的最大风险。运营风险是企业在融资决策制定、融资方向规划等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在部分金融设施、数字设施相对匮乏的区域,由于常规融资需求偏低,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成本增加,企业日常可获得的金融服务范围较为狭窄,不利于提高运营决策的准度。衍生风险主要指不法分子利用监管漏洞进行投资套现、洗钱等违规操作而导致的风险,这也是数字融资产品广泛进入市场后诱发的一大典型问题。

2 数字化时代下企业融资风险形成的内因

2.1 内部控制环境混乱,风险管理意识匮乏

企业融资决策及融资规划的执行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融资风险,而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及风险控制意识也直接决定着融资决策的走向。目前,大部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及技术变革环境下,将竞争重心放在效益的获取与提升方面,部分企业因此忽视了融资行为中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内部控制环境的治理中也时常忽视一些潜在隐患的排查,使风险控制成效始终较为有限。一方面,数字化时代下的企业融资业务、融资流程较之传统时期已发生较大变化,但企业在融资人员的构成与管理方面大多缺乏专门的关注,如并未成立专门的部门及执行团队,各项融资业务的开展时常缺乏具体的执行与管理标准,因专业性不足而导致执行不到位,进而对融资风险的控制形成制约[3]。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对融资风险的防控意识、应对观念也与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直接相关,在制度设置不全、风险嗅觉不灵敏的前提下,企业内部潜在的风险隐患难以在前期被及时识别、清除,致使企业融资风险更多地集中于中、后期显露,应对补救成本直接上升。

2.2 风险评估准度欠缺,融资业务流程不全

企业在实行融资计划之前,需要对融资风险进行全方位评估,以精准判断能否应对可能发生的融资问题。但就目前大部分企业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系统存在较为明显的漏洞,难以应对数字化时代下层出不穷的技术性问题,从根源上制约着风险评估准度的调节。一方面,企业资产规模的大小差异意味着抵抗融资风险的能力存在差异,部分中小企业在执行融资战略时,为缩减成本,选择照搬大型企业的融资风险评估模型及评分标准,导致最终取得的评估成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能够提供的参考意义有限。同时,部分企业选用的风险评估模型更适用于短期风险评估,而对潜在的长期性风险则难以做到精准识别,具有较大局限性。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在制订融资计划及设置融资业务流程时存在冒进问题,如一味追求规模扩张,忽视融资计划的健全性、完整性,导致盲目融资、盲目借款等决策层出不穷,对数字环境下潜在的融资风险认识不足,业务流程分散,容易造成资金管理问题的出现[4]。

2.3 信息沟通效率低下,决策判断偏差明显

企业的融资行为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因此畅通的信息对接机制成为控制融资风险的必要条件,也是保障决策判断不发生偏差的重要前提。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目前许多企业已建立起用于内部沟通的系统平台,较之传统时期,信息传输效率明显提升,但在融资风险控制方面仍存在信息对接不足、沟通交流不全面的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完善融资信息数据库,决策支持力度也因此受限[5]。一方面,部分企业因融资筹划不充分,在计划阶段没有搭建起财务部分与其他各个部门的信息沟通框架,可能导致年度预算的制定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符,或使得管理层的关注重心始终停留在经营业绩层面,对如何进行融资风险防控缺乏必要认识,一旦产生融资风险,难以进行及时应对。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与外部融资机构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同时对相关政策变化了解不到位,容易错失最佳融资机会,导致融资计划在预先准备不足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被动性调整。

2.4 监管形式流于表面,内部审计力度不足

基于企业融资行为的复杂性,需要以对应的监管举措作为约束,其中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有必要通过严格的内审制度来形成硬性监管力量,倒逼融资决策体系趋于合理化。但由于现阶段企业在数字化融资模式的探索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配套的监管机制尚未搭建完善,内部审计意识与能力尚有欠缺,使监管形式时常流于表面,内部审计环节也无法发挥预期成效。一方面,部分企业虽成立了内部审计小组,但因岗位职能划分不当、权责边界模糊等原因影响,内审工作效率低,识别到的融资风险也多属于表面性问题,难以真正将内部审计功能转化到融资业务流程优化层面。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管理架构的设置上,内部审计岗位大多分属于财务部门,而非单独划分的独立部门,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受限,融资相关的监控活动也难以保留下规范的凭证记录,融资风险的管控力度被一再削弱。

3 数字化时代下应对企业融资风险的有效审计策略

3.1 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完善现有预警机制

考虑到企业融资业务事前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可從加强融资风险防控意识建设、夯实制度保障等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数字化时代对企业融资决策、融资行为产生的具体影响,充分发挥审计工作职能,制订符合企业发展道路的融资规划。首先,加大关于审计工作必要性的科普宣传力度,在企业内部树立全员参与审计、配合审计的意识,依托数字化渠道主动收集、接触更多相关的政策信息、市场动向信息等,了解可行的融资渠道及方向,合理规避前期风险。其次,整合并优化现有的审计资源,结合企业的融资规划,打造“三位一体”监管预警机制,集企业内部金融审计、社会、国家金融审计于一体,减少审计工作运行的空白。有学者指出,通过在审计业务领域发挥金融审计的延伸性,能够有效减少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风险,将部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因此,可尝试进一步深化企业金融审计与金融监管的融合发展,弥补传统审计机制在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系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效地降低融资过程中发生风险的概率。此外,重点考虑数字金融行业普遍存在的长尾效应,从防范信用风险的角度出发,以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业内部的消费活动、预算标准进行基础核验,判断企业的基本偿债能力与金融服务需求,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进行跟踪管理,一旦融资规划超出企业能够承受的偿债范围,则立即向决策者发出预警。

3.2 坚持技术创新路线,提升风险防控准度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融资风险评估准度,可利用数字化环境优势,从技术革新的方向出发,优化当前审计工作架构,使审计工作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风险对抗功能。首先,可加速推动新型金融管理审计模式的建设与完善,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来快速识别、揭示潜在的融资风险要素,向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发出警示,并通过简化传统审计技术,提高信息收集、整合与转化的效率。其次,围绕数字金融特征,在转变传统审计工作形式与组织方法的基础上,探究数字环境下企业融资行为的本质,坚持走技术创新路线,即以技术创新审计监管模式,如在常规审计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数据的精细化处理,着重维持科技、资金、社会伦理等各个方面的平衡,贯彻落实监管中性原则,对企业在各个融资业务环节的行为进行统一监控,不再以单一的评估标准来审视业务链上的经营风险,拓宽融资风险评估视野,从而提高评估准度。同时,由当地政策以适当的激励政策来对市场监管的空白之处进行调节,鼓励企业自发开展审计技术创新,实现初步的风险自查目标,秉承共享开放理念来制订融资计划。此外,顺应全球信息化变革趋势,深刻了解产业的深层发展逻辑,由此重新把握金融审计监管的实质,创造性地将全新的审计监管技术渗透业务流程的方方面面,使技术手段与数字融资模式真正相互适应。

3.3 健全风控体系制度,加速信息流通共享

制度建设是数字化时代下企业融资风险控制的必要环节。针对当下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全面、审计职能发挥受限的现状,可从健全金融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方向出发,以合法、合规、合理的审计工作体系来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并在内部权限范围内进行加速流通。首先,针对外部审计机构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要求所有审计人员自觉执行审计回避制度,确保审计流程在形式乃至实质上保持足够的独立性,出具的审计意见能够直接且真实地反映企业实际状况。同时,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提升审计意见的准确度,对外披露真实的审计报告,使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产规模等信息能够被融资机构所提取、审核,减少重复沟通环节,缓解融资约束作用。其次,结合企业在风险控制体系制度方面的薄弱之处,借助数字技术与金融业态服务优势,构建企业经营、交互、风险一体化管理流程体系,使风险预警体系可覆盖至各个运营环节,通过对海量信息、数据的实时化处理,实现智能风险监控。最后,打造集金融机构、企业、审计机构于一体的信息多向流通平台,使一些可公开的信息能够快速实现传输与流通,实现信用记录互通,从而降低违约风险概率。

3.4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切实突破融资约束

企业作为融资主体,自身内部控制环境与风险层级直接相关,有必要从加强内部控制的方向着手,突出审计程序的严谨性、规范性,由此突破主要的融资约束。首先,厘清数字化审计环境与传统审计环境之间的根本差异,考虑数字化时代下企业岗位与审计工作所发生的变动情况,做好具体内容方面的梳理,以及岗位职能边界的划分,通过开展员工培训、职业教育等活动来确保权责与岗位的对等,并在发生内部控制问题时,根据规范制度要求,直接追溯至责任源头。其次,企业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在人员设置方面充分结合企业本身的资产规模、内审需求,适度调整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管理层中的比例,确保内部审计部门在融资决策制定中具有足够的话语权,防止内部审计职能流于形式。最后,企业应对各层级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责任作出具体规定,用于保护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以严格的惩处措施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违规成本,规避内部人员以权谋私的风险,增强企业披露信息的可信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时代下企业常用的融资方式逐渐多元化,但衍生的常规性风险与特殊性风险也随之增多。通过对企业融资风险形成的内因进行剖析可知,审计策略的合理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主要矛盾,具体可从完善现有预警机制、坚持技术创新路线、健全风控体系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等方向着手优化。

5 参考文献

[1]应畅,舒文伟.法人大户融资风险敏捷审计研究[J].财政监督,2023(7):93-97.

[2]马艺铭.A公司融资风险评估分析与管理优化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21.

[3]林枫.X医疗器械公司股权质押融资的风险控制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21.

[4]张亚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5):107-108,57.

[5]辛琳.金融审计嵌入的企业融资风险长效治理机制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20):95-96,94.

猜你喜欢

风险研究企业融资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我国国际金融市场贸易的发展研究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压力及策略
浅析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辽宁省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化解途径
数字化制胜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P2P网络借贷风险研究及其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