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碎片化传播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07-29白瑞鑫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学生

摘要:随着社会和互联网科技的交互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播逐渐被碎片化深度绑定,这种传播方式在扩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内容、时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权威性的弱化、完整性的分裂和思维碎片化的问题,反映出了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转变和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加强大学生教育和深入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等措施中创新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寻求解决“信息碎片化”问题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信息碎片化;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及新兴媒体的不斷发展和普及进一步将整个社会信息碎片化传播的趋势推向极致,而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也会受其影响。在当前信息碎片化传播不可逆转的大环境下要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要认识碎片化传播的基本内涵、特征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双重影响,就必须思考碎片化传播环境下的这些因素该如何实现转化并成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动力量的应对之策,为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信息碎片化传播的内涵阐释

碎片化原指将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最初,碎片化一词作为后现代主义对西方现代性的沉思和悲悯出现,后来逐渐进入到社会学、传播学、教育学和哲学等研究视野,被相应的研究分别用作“制度碎片化”“碎片化信息”“碎片化学习”“生活世界碎片化”等表述,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1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普及,特别是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了碎片化的状态。信息碎片化传播则是指一个完整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拆分为分散、零碎的信息,呈现为分散性、零散性的特征和形式。其主要特征为以下几个方面:传播主体碎片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媒介碎片化。

二、信息碎片化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利用信息碎片化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合理的逻辑框架进行拆分,按照学生感兴趣的普遍形式进行组合,形成存在内在逻辑和合理的碎片化内容,通过互联网媒介进行解读教育,实现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不仅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式,使其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中,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可读性。另一方面,网络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和开放性,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排斥,进而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不断地优化教育途径和方式,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和动态化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资源。首先,信息碎片化传播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之间的界限,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传播媒介的碎片化发展,衍生出了众多的互联网信息传播平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书本文字的静态形式转变为网络图文的动态形式。其次,在互联网传播平台中,蕴藏着海量的数据信息,既包括原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本内容的呈现,也包括网络意见领袖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出的自我理解,更包括了专家学者从新时代、新思想的角度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出的重构和解读。由于传统自上而下的权威解读关系被打破,这些代表不同阶层的观点能够在互联网中碰撞、分散、重组,并最终形成了新的内容,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消极影响

1.信息碎片化传播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完整性。信息碎片化传播改变了人们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灵活性和随意性,这就使得学生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并非按照原有的逻辑顺序,没有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的方式进行深入理解,整个过程杂乱无序。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各知识点之间相互连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在当前信息获取碎片化的情况下,学生仅根据自身的理解与兴趣,从获取的信息中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而无法找到各内容之间的联系,结合自身的理解进行重组和加工并形成新的信息,这样的处理过程难免会出现断章取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义有所偏差,产生误读现象。以这种浅层的方式处理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制约着受众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的理解,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最初设计时的完整性和整体性概念。

2.信息碎片化传播打乱了大学生思维的内在逻辑性。信息碎片化的发展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去中心化的加剧,进一步促进独立个体发表信息的随意性,但受限于个体的教育水平、利益诉求、价值观念的不同,使得个体发送的信息良莠不齐,既有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优质内容,也有违背思政原则的负面信息。因此,缺乏判断力的大学生群体在面对一些以偏概全、带有特定的指向性的内容时,其思维逻辑的偏向会在碎片化和系统化之间徘徊,甚至更多的偏向于碎片化的理解和思考。同时,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信息答案的便利性,使得青年大学生开始排斥深度思考,难以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验证信息的真伪中,助长了学生的思维惰性,从而陷入了浅层化理解的迷思中。这种信息碎片化传播所带来的便利将会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束缚,长此以往,缺乏理性思考和逻辑判断的能力将会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必然趋势。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信息碎片化传播的策略

(一)加强引导力,增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相比于社会其他群体,无论传统媒介时代还是新媒介时代,青年大学生都是媒介消费的最大群体[2]。媒介素养既表征着大学生获取媒介的习惯、利用媒介的水平,也客观再现了参与媒介的能力和反思媒介的意识;既量度着其对媒介所裹挟的内容的理解认知与信任倾向,也反映了对信息符号背后所蕴含价值观的甄别能力和认同意识[3]。因此,加强引导力,增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是当今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首先,要提高学生分辨信息真伪的能力。信息碎片化传播导致了信息的失真现象,因此,大学生需要对信息有一个基本的分辨,只有从信息来源、站位立场角度去分析信息的真实性,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考,不被错误信息所诱导。其次,要提高学生信息的选择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信息爆炸的处境下选择符合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内容,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力。

(二)直面多元变化,更新理念积极应对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推动教师直面多元化的变化,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应对新的挑战。信息碎片化的趋势已经形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墨守成规,要积极地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主动了解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特征,有针对性地调整思路,更新工作理念,趋利避害,应对挑战,牢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信息碎片化传播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们更容易适应和接受碎片化的学习资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應当打破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碎片化信息的制作过程中,将复杂的内容和知识转变为碎片化的信息,以通俗易懂的姿态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迎合了信息碎片化学习背景下学生学习的需求,而且也实现传统课堂与碎片化学习的有机结合。其次,要紧跟时代主题,掌握学生需求,顺应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隐性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思维,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力量教育学生,及时廓清学生在碎片化信息前的模糊认识,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误区。最后,要回应学生思想关切,贴近学生实际,既能讲透理论又能讲好故事,实现思政课从“拉人学”到“选人学”转变,实现思政内容由有意义向有益有趣蜕变。

(三)整合信息资源,深度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大学在信息碎片化传播环境下接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等于完整地掌握了理论知识,相反,却会因为思维、信息的碎片化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理解偏差。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受众完整理解理论知识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高校要重视信息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整合力,以专业的理性思维和系统化的整合手段,充分挖掘碎片化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碎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根据其原有的知识体系结构进行复原,恢复其原有的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深度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碎片化与整体性并存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郑冬芳,李进荣.碎片化语境中社会思潮传播的三维透视[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4):167-173.

[2] 严洁,姜羡萍.新媒体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0):72-74.

[3] 王学俭,靳海龙.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6):142-146.

[4]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实践(党的教育版),2020(9):4-11.

(作者简介:白瑞鑫,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