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活动中“集体备课”的价值呈现

2023-07-25李国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集体备课共性预案

摘      要:集体备课与集体听课、评课有着不同的价值与功能。在功能定位上,为教学提供充分准备;在资源利用上更注重共同开发,共享资源;在思路方案上,它是要在展示比较中促进预案优化;在教学内容上,它是要实现共性与个性有机融合;在运作方式上,它是要通过商榷讨论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价值意义上,它既要形成共性预案,又要提升全组的教研教学能力。相对于集体听课、评课,它活动的内容更宽泛,功能更多样。一些学校把集体备课变成集体听课、评课,势必会影响其作用与价值的有效发挥。

关 键 词:教研活动  集体备课  集体听课  集体评课

引用格式:李国华.教研活动中“集体备课”的价值呈现[J].教学与管理,2023(19):24-26.

集体备课既是一种制度化的备课方式[1],也是一种常态化的校本教研形式。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集体备课,但在具体实施中,有的学校的集体备课却变成了集体听课、评课。原因在于这些学校既要求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又规定每个备课组每周要开展一次公开课教学,致使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是围绕公开课进行,先听课,再评课,导致集体备课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影响集体备课的作用与效果。

一、集体备课为教学提供充分准备

集体备课在功能定位上,主要是为课堂教学作好充分准备,而听课、评课则是对授课者的教学进行观摩和评价。二者功能不同,不能相互代替。就“备课——课前准备”这一职能而言,把集体备课变为集体听课、评课,既改变了集体备课的功能,也削弱了集体备课的作用。

从功能与作用看,集体备课由全组教师共同准备一节课。相对于过去的教师个人备课,在集体备课中,既有方式、资源汇集,又有方法、举措比较,还有讨论争议,思维碰撞,这就促使教师对教材的分析更透彻,开发的资源更全面,设计的预案更周密,准备也就更充分,不仅能产生更好的效果,还能为教师提供成形的高质量的共性预案,减轻了教师负担。而把集体备课变成集体听课、评课,虽然老师也能通过听课、评课获得启示,得到借鉴,但它会导致集体备课的职能落空,使集体备课倒退到过去的个人备课。

从内容与运作方式看,集体备课围绕教学内容全面设计。集体备课形成一个完整预案,每一环节都要经过全组教师多方比较、相互争议、反复商讨,这既有利于形成科学的高质量的预案,也有利于促使每個教师对预案中的各个环节、形式、步骤、手段的设计深入思考,全面评估,正确评价,充分准备,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听课评课虽能从授课者的展示或大家的评价中获得启示与借鉴,但由于它只是围绕授课者的设计与实施而展开,而授课者的设计与实施是一人之力,难以集中众人智慧。更重要的是听课评课中很少有争议。一方面,听课者提出意见,授课者应抱着虚心求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而不会反驳,更难以激烈交锋。另一方面,评课者评价的是授课者的高下,分析其得失,这在评课者之间也很难引起争论。由于理论水准、知识基础、阅历见识、角度偏好不同,评价也就不同,有的准确,有的可能不准确,对其他老师的影响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产生误导,其效果自然没有集体备课中的比较争议那么好。

二、集体备课注重共同开发、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既有利于人人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又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汇集、筛选与提炼,实现资源共享。

在个人初备中教师根据备课内容、分工和课标要求进行前期准备,分析学情,构思教案,搜集典型案例、教辅资料,分析他人的教学设计等等,这就有利于人人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听课评课在课前准备中,只有授课者开发利用资源,其他教师很少真正参与其中。

在集体共备中教师通过比较各自方案、经过筛选与完善后,得到了更高质量的共性方案,既实现了课程资源的集体开发,又实现了资源共享。而听课只是观看授课者的教学,评课只是针对授课者的方案和运作进行评价,既不会形成共性方案,也难在授课者的基础上再开发更多的资源。此外,集体备课所汇集的资源,如个人设想、教案分析、时事热点、视频图片、练习试题以及最后形成的共性预案等,通过收集保存,还能建立学科资源库。而听课、评课既未形成共性预案,开发利用的资源又主要限于授课者个人,因而无论是从开发的主体,还是开发的范围与数量,或开发的质量,都远不如集体备课,既不利于课程资源的汇集与共享,更难以建立丰富的学科资源库。

三、集体备课的思路更广阔

集体备课汇聚集体的智慧。科学的教学设计不能仅靠个人冥思苦想,受理念、知识、能力、视野、阅历等限制,任何个人的才智也赶不上集体的智慧。集体备课是把原本各自备课的学科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备课,意图通过群策群力聚众家之长,形成特定课堂的精彩教案[2]。而听课评课,无论授课者怎样准备,也只是个人思考的产物,方案只有一个,不仅难集众人之长,而且授课者的水平有高低,质量不高的公开课不仅给听课者的启迪和借鉴有限,甚至还可能产生误导。评课虽能集思广益,但针对的只是授课者的教学,而且在实施中,很多评课者因顾及授课者的面子,喝彩的多,揭短的少,这也使评课的作用大打折扣。

集体备课的目的不仅是求同,更是求异[3]。集体备课不仅能汇集教师不同的方案,更能通过比较区分优劣、引起争议,让大家在集体讨论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比较中爆发灵感,在争议中突发奇想,通过筛选提炼,弥补短板,再一步彰显优势。而听课、评课只针对同一方案,缺少比较就难判别高下,没有多样就无法进行筛选。而评课因当面向授课者提意见,有的人抹不开脸,为了不得罪人,也为了在自己上公开课时别人也多讲优点,少讲缺点,这种求和气,抹稀泥的思想驱使一些教师在评课时只讲优点,不讲或少讲缺陷,即使讲,也只是提一些不痛不痒,鸡毛蒜皮的意见。由于评课者在评课中大唱赞歌,很难引起争议,教师的思考与认识就难走向深入,听课评课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集体备课的教学内容更融合

集体备课将一般原则与个性化方式相统一。集体备课要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订教案→跟踪反馈→交流再议”的程序进行。个人先初备,面对共同的内容与课标要求,围绕共同的目标与课程资源,要解决大体相同的疑难问题,但大家的认识视角,关注重心,分析思路,方式对策又可能有异,这就容易产生互动的意愿和争议的契机,就容易找到探讨的切入点和切磋的聚焦点。全组教师围绕共性问题集体攻关,一些细节问题则需要教师自己去解决,有利于关键问题共同突破与细枝末节各自处理相结合。而听课、评课无需经过从个体到群体,再从群体到个体的过程,而是分为授课者个人备课与授课,其他教师听课与评课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板块。由于授课者的准备主要着眼于自身,其他老师听课评课又往往忽视换位思考,大多从自身的角度来观摩评价,就容易导致教学中的共性与个性相分离。

集体备课注重设计共性预案。教师围绕共性问题或预案进行商讨,既有利于拓展教师视野,丰富教学方法,同时通过思想的碰撞,资料和智慧的分享来提升全组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教研水平,将教师的自主思考与集体智慧相结合,使教师的自我发展与全组教学水平提升有机统一。而在听课、评课中教师只作为旁观者进行观摩与评价,并未参与其活动设计与实施,对授课者的教学意图未必能准确领悟,对背后的本质规律未必能深刻把握,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评判只反映个性化的表象,而忽视其背后的规律,既不利于提高教师个体的评价水平,也不利于提高全组教师的教研能力,致使共性与个性相分离。

五、集体备课的运作方式更多元

集体备课在运作方式上像学术沙龙,大家围绕预案设计,提供不同方式,陈述各自对课标与文本的领悟与认识,说明自己方案的思路与意图,阐明各自的教法与目的,这就有利于教师互通有无,拓展思路,增长见识。集体备课又是“教艺切磋”[4],教师在商议探讨中抛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展示自己的策略与方法,不仅有利于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还有利于在见仁见智中产生疑惑,在各抒己见中提出问题,在共同研讨产生灵感。“集体备课又像医院的‘专家会诊”[5],大家围绕疑难问题,不受拘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就需要争议,通过观点交锋、分辨是非,争论高下,抉择定夺,通过思维碰撞获得问题答案。可见,沟通、比较、争议是集体备课的核心环节,价值所在,正是通过沟通交流、比较筛选,争议辨论,才能使集体备课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与作用。

听课评课很少出现比较争议。在听课中,听课者主要是观看与思考;在评课中,评课者围绕授课者的授课,依序发言,发表对本节课听后的感想。评价的内容一般是先讲优点,再讲不足。在具体实施中,往往是优点讲得多,缺点讲得少,甚至常常出现大家大唱赞歌,授课者对于评课者的评分情况和评课意见的回应、理答和改进措施极少呈现[6],而对存在的缺点往往视而不见。这种没有争议,一味唱赞歌的评课,既难以让问题充分暴露,又难以通过争议促使思维不断深入、缺陷得以弥补,往往留下众多的遗憾与困惑。

六、集体备课的目的更易达成

集体备课形成科学的共性预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通过不同方案进行比较,既有利于教师在比较中选择优者,在切磋中完善作法,又有利于教师先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准备,再在共案基础上进行个性化修改,而听课评课只有授课者的单一方案,其视角与重心也与集体备课不同。集体备课是做好课前准备,设计出更好的共案,而听课评课则是关注授课者的课堂实施,是通过授课者的实施结果来评判其预案是否科学与合理,这种差异使得听课评课无法将授课者的个案变成共案。这既不能让全组教师得到一个共性预案,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往往因缺乏比较与争议而使其在提升教师的能力方面作用有限。

集体备课将个人初备与集体共备相结合。這种方式既促使教师积极参与,彰显个性特点,又激励教师深入钻研,集体研讨。每一环节和步骤都要反复讨论,周密思考、不断打磨,直到满意为止,使集体备课呈现一定的厚度与深度,使教师在获得更好共案并进一步个性化的同时,又大大提升了自己的教研能力与教学水平,不仅明确了该怎么做,还知道这样做的依据与缘由,有利于将预案设计与问题研讨有机融合,使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良性互动,教师的业务素质与理论水平共同发展。而听课评课只针对授课者一个方案,既没有比较选择,又难引发争议,导致认识常常停留于表面,只关注精彩的片断,出色的亮点,忽视从整体上加以审视,使其评价失之片面肤浅,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这样的评价往往让其他老师常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当不同评价者的评价相互矛盾时,也让其他老师不知该听谁的,一脸茫然。这样的局面既不利于给教师提供正确的引领,也不利于提高全组教师整体的教学教研能力。

目前基层学校的校本科研受应试教育的冲击,常常流于形式。要推动校本教研走向深入,需要借助集体备课这一平台。因为,集体备课作为一种“行动研究”,有利于推动教研以校为本,促使校本教研为教学和教改提供紧密服务,每周定时、定点开展。在集体备课中,大家通过共性问题,集体攻关,释疑解惑,既能及时帮助教师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疑难问题,体现校本教研的价值与意义,又容易激发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动力,推动校本教研不断发展。所以,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用老教师的知识经验弥补新教师的不足,用新教师掌握的新理念和新技术撞击老教师的旧思想与旧方式[7],促使其转变观念;既能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发挥其“传、帮、带”作用,又有利于全组教师共同参与,实现同伴互助,让每个教师因交流而激活思维。而听课评课因缺乏比较,常常难以给教师提供正确的引领;各个教师的评价水平参差不齐,优劣混杂,也会影响教师的同伴互助。集体备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上好课服务[8],如果让集体备课变成集体评课,就容易导致校本教研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作为校本教研主阵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波,金鸿.集体备课缘何“异化”?[J].教育家,2022(48):9-10.

[2] 熊昌萍.集体备课与教师个性化钻研的矛盾调和[J].教学与管理,2020(27):57-59.

[3][6][8] 周新霞,王秀梅.“研教合一”文化映射下集体备课的应然样态[J].教学与管理,2019(22):32-34.

[4][5]代保明.发挥好集体备课的两个基本功能[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20(08):71-73.

[7] 金绍荣,王德清.对集体备课的理性诉求[J].教育科学论坛,2005(12):16-17.【责任编辑   王泽华】

猜你喜欢

集体备课共性预案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共性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集体备课在病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紧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