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课程育人

2023-07-25高淑印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课程育人课程理念信息科技

摘要:本文从教育的根本问题出发,阐述数字时代帮助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关键,并从课程价值、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五个维度分析了信息科技课程理念对育人的影响,探讨了深化课程育人的四大策略。

关键词:数字时代;信息科技;课程理念;课程育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3)14-0018-04

数字时代育人的关键

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把“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准确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业,直接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全局。

数字时代的育人不是简单传授知识和提升知识传授效率的问题,而是涉及为未来世界培养具有适应和超越能力的人才的问题。数字时代既为育人提供了新机遇,也为育人提出了新挑战。因此,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深入探索如何在数字环境下帮助学习者利用数字化机遇,实现“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教育目标,这是数字时代育人的关键。

1.“学会学习”—掌握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会学习”强调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数字时代,信息科技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途径。网络平台、数字资源、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信息科技手段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而且让每个人都有可能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无目标、无组织地自由学习,而是在自主选择和自我管理中,形成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有反馈的科学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计划学习路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定期反思和调整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共处”—培养社会交往和合作共享的能力

“学会共处”要求学生具有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数字时代的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特点使得人们的交往和合作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也需要适应这一变化,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和网络交往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协作软件、网络社区等工具,设计合作学习、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等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团队合作、分工协作、信息分享、共同创新等技能和精神,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网络社区等平台,培养学生的数字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网络礼仪、信息安全、网络伦理等网络行为规范。

3.“学会做事”—培养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学会做事”是对学生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在数字时代,信息科技不仅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资源,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开源软硬件、人工智能、虚拟实验室等信息科技手段,设计各种模拟实践、项目制作、问题解决等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数字化实践技能和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学会做人”—培养必备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学会做人”是對学生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要求。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规范,培养数字公民素养。还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注重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理念对育人的影响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从课程价值、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五个维度明确了五大课程理念,即反映数字时代的育人方向、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遴选科技并重的课程内容、倡导真实性学习、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这样的课程理念彰显了信息科技课程在数字时代课程育人的使命与担当。

课程理念之一:反映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实现“学会做人”

当今时代,信息科技无疑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深深融入到日常工作、学习和娱乐中。这就要求在数字时代,必须教导学生学会做人。而引导学生在数字时代学会做人才是信息科技课程正确的育人方向。通过信息科技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对信息的批判性思考和理解,引导他们遵守科技伦理,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促进他们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中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能够驾驭科技,又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有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以社交媒体为例,社交媒体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他们能够交流思想、分享知识,反之也会带来网络霸凌、隐私泄露、信息过载等问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威胁。通过信息科技课程,让学生认识到社交媒体的潜在危害,并尊重他人,保护自己的隐私和权利,遵守道德规范和科技伦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中健康成长。

课程理念之二: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推动“学会学习”

新课标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逻辑主线,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统筹安排了九个模块的学习内容。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强调的是生活体验,注重让学生理解信息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创设贴近生活、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玩耍和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让他们初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如算法的基本概念、系统运行控制的基本原理等,在学习中体验其应用。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让他们深化信息科技的原理认识,探索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身边的算法”为例,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蕴含算法,编程求解不是目的,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算法思维习惯的过程,以计算思维助力“学会学习”。

课程理念之三: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推动“学会学习”,助力“学会做事”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坚持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旨在让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的同时,将原理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遴选的课程内容,既要体现时代性,符合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要求,吸纳国内外信息科技的前沿成果,也要注重实践性,符合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要求。可以通过项目或跨学科主题开展学习,如设计和模拟组建智能家居系统项目,学生需要学习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再结合实际设计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实践操作搭建系统,只有深刻理解这些原理,才能在应用中游刃有余。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深层次学习模式,推动“学会学习”,助力“学会做事”。

课程理念之四:倡导真实性学习,支持“学会学习”,推进“学会做事”

真实性学习意味着让学生在接触、理解和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中学习和发展。在真实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主动的和富有挑战性的,通过解决真实问题或项目,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真实性学习是一种深度学习方式,能增强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中,形成深层次的认知结构。在动手、动脑、应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可将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真实性学习还关注让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因此,真实性学习是实现“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事”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课程理念五: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促进实现“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要素,各要素之间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首先要确保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科技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信息意识;其次要通过学生解决问题中的表现,评估学生是否初步掌握了信息科技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计算思维;再次要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否有效使用信息科技工具学习、探究、合作与创新,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最后要观察学生在使用信息科技时,是否能够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践行信息社会的责任。总之,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理念,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从多个角度进行,将评价结果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相联系,全面支持数字时代背景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育人目标。

深化课程育人的策略

1.教学设计与实施要充分体现课程理念

教学设计与实施要充分体现信息科技课程的课程理念。首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数字时代信息科技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掌握信息科技基本技能,强调道德规范和科技伦理,让学生真正学会在数字时代的学习。其次,围 绕大单元、大主题设计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可以是问题或项目,但务必贴近学生实际,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体系,承载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逻辑主线的知识建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背后的科学原理,通过探究与实践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最后,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理念,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注重评价育人,强化素养立意,培养出适应数字时代的新一代公民。

2.教师角色从教学者转变为引导者

数字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者,而是需要转变为引导者,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种角色的转变,正是在贯彻和落实义务教育信息科技五大课程理念的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结果,也是对数字时代何以育人这一问题的积极回应。

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牢记课程要反映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理念。在数字时代,教育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字素养。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问题场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次,教师作为引导者,要读懂弄通课程标准,全面理解课程模块之间的逻辑关联。在设计和实施课程时,要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核心主题,以项目或问题为驱动,创设真实的学习场景,体现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学科知识逻辑。要倡导真实性学习,注重教学方式创新,合理融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最后,要注重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评价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最终达到育人目标。

3.关注并引导学生角色转变

学生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数字时代的教育,与教师角色的转变相伴随的是学生角色的变化。在数字时代,在信息科技课程中,教师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主动去寻找信息科技如何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理解数据、算法、网络等信息科技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原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反思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提升自我评价的能力,更好地主动适应未来社会。这种角色的转变,无疑更符合数字时代对个体的要求,引导学生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和创造者,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并利用信息科技。

4.探索建立核心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强调通过评价育人,强化素养立意。要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学习结果的评估与应用,服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坚持基本知识考核与实践应用考核相结合,综合运用纸笔测试、上机实践、作品创作等方法,全面考查学生学习状况。坚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多元评价视角,需要考查学生在信息科技领域的多方面能力,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计算思维的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科技伦理的理解和遵守等。可以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评价,观察他们如何运用信息科技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如何与他人合作,以及他们的创新思维等。另外,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也应被引入到评价体系中,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自己学习的深入理解和反思,更有利于鼓励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团队合作,学会与他人相处。

展望未来,数字时代的教育将越来越强调个性化、自主化和创新化,教育需要构建一个开放、包容、公正的學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成为能适应和塑造未来的人,真正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怀进鹏.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主旨演讲[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03):3-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任友群,黄荣怀,熊璋.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关于《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对话[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12):21-31.

[4]熊璋,李正福.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3,432(01):127-132.

[5]李锋.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新”在哪[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386(11):9-10.

[6]高淑印.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实践的关键问题[J].人民教育,2022,874(Z2):47-49.

[7]高淑印.与时俱进实施信息科技课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250(10):1.

猜你喜欢

课程育人课程理念信息科技
五项教育,推进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育人
生态育人之初探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评价方式探微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智慧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关于新时期博物馆的陈列思考
学而明 学而悟 学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