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阅读链接”开展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对策思考

2023-07-18赵雷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6期
关键词:阅读链接民间故事古文

赵雷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越来越多创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引入到中小学校园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让教师的教学效率大大提升。2019年全国已经统一使用了统编版语文教材,新教材的运用对教师而言是一项挑战。在统编教材中,我们关注到了单元导读与单元要素,实现教材的双线并轨,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而“阅读链接”便是一种创新、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阅读链接”实现比较阅读,拓宽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小学高段教学为例,先分析“阅读链接”的安排及特点,再阐述“阅读链接”的使用现状,最后结合具体案例谈谈比较阅读的使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链接高年级教学比较阅读核心素養

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这对小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在现阶段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依旧采用单篇式教学,即根据教材的安排一篇一篇地教学,这样固然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却让学生对教材的整体性缺乏了解,让学生产生教材就是单独的一些语篇的集合的认知,没有关注到单元的整体性。再加上教师对课时的区分,第一课时将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上,第二课时放在分析课文上,不论文章的长短,不论文章的难易,都采用统一的安排,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尤其是迈入高年级的学生,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打开,但每堂课都采用统一的授课模式,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学生学习兴趣、效率都不高。基于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结合统编教材进行单元整合,借“阅读链接”开展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进行文章对比分析。

一、“阅读链接”的安排及特点

“阅读链接”是四年级统编教材中的内容,它安排在精读、略读课文之后,但并非是每一篇课文后都会有“阅读链接”,只有部分课文后面加入了这一内容。在四到六年级统编教材中一共出现了十九次的“阅读链接”,文体丰富多样,有的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故事,有的是简短的散文,还有的是一些诗歌。“阅读链接”在向学生传达一种大语文观,让学生明白学习教材并非只能在课堂,这些“阅读链接”正是课堂与课后沟通的桥梁,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阅读链接”篇幅很短,但意义深刻。统编教材的教学通过指向素养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一课一得”。而课文后的“阅读链接”,其作用不仅仅是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更多的是一种引导语提示,引导学生如何贴合文本去选择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选择时有更多的思考空间,提示学生语文学习并非只是为了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成绩上的提升,更是了解不同内容之间的特点,从关注情感到分析文章的文体,理解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内容可以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学会举一反三。除此之外,“阅读链接”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学生观看“阅读链接”,对“阅读链接”的内容产生好奇,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想象,教师给予学生阅读的时间与展示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高。

二、“阅读链接”的使用现状分析

在对学生、教师的访谈中我们发现,“阅读链接”在语文课堂中并不受到教师的重视,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朗读一遍“阅读链接”,把“阅读链接”作为语文课堂中可有可无的材料;有的教师会选择让学生自己读“阅读链接”,在课堂中不过多讲述,认为这就是一个课外拓展环节,学生自己读一读就够了;有的老师直接忽略这一内容不讲,认为“阅读链接”不会出现在考试当中,讲了耽误上课的时间,就忽略了这一内容的讲述。在采访学生时,有的学生连教材当中有“阅读链接”这一板块都不知道,因为教师没有过多讲述,导致学生对这一板块缺乏了解。

忽视“阅读链接”的教学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是对课程资源的一种浪费。教材编写者编写“阅读链接”的目的是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教学。教师要把握编者意图,将“阅读链接”与课文有效结合,才能够发挥这一环节的优势,实现真正的“文尽其用”。

三、借“阅读链接”开展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对策

(一)推荐作者文章,关注创作背景

所谓比较阅读,指的是将不同的内容进行对比,可以对比差异性,也可以对比同一性。有一些文章年代久远,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难以体会作者情感,在教学当中借助“阅读链接”展开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体会文本中的情感。

如在教学《桂花雨》这一课时,这一课的阅读链接内容是琦君的两篇短文,一篇是《烟愁》,一篇是《家乡》。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阅读链接”中的文章内容,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查阅资料,发现琦君的写作奥秘。在预习阶段学生便接触到三篇“思乡”主题的文章,初步了解作者写不同文章时相同的情感。在课堂当中,教师先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了三篇文章之后的发现,说一说从三篇文章当中都读懂了什么。有的学生说这三篇文章都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有的学生说作者十分思念自己的父母,还有的学生说自己最感动的就是作者在“阅读链接”中写下的“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等等,此时教师相机提问:为什么作者的文章中多次出现家乡呢?作者为什么不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这其中又有什么原因呢?通过两篇文章的阅读以及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学生了解到作者在年轻的时候离开大陆,去往台湾。当时台湾还没有回归,琦君只能够用自己的笔来书写对家乡的思念。还有的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找到了琦君在临终前还在说:我要回故乡温州。虽说五年级的学生没有过离开家乡的经历,但在琦君的笔下,他们仿佛跟随着琦君离开自己的家乡,在异国他乡虽然身体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生活,但是却一直对家乡保持着思念。这也是为什么《桂花雨》虽然在讲述“摇桂花”,但其实是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通过推荐作者文章,让学生在预习阶段有了更多的比较,发现作者的写作奥秘,寻找作者的写作情感。当学生查阅资料,关注到作者写作的背景后,对文本也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链接相似读物,探究文章特点

在教学高年级语文时,除了关注文章情感,也要关注到作者的写作技巧。我们都知道我们在阅读时,可以窥探到一些文体的写法方法,感受不同的文体特色,这样在自己创编类似文体时,也就有迹可循。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链接相似的读物,探究文章的写作特色。

如在教学《牛郎织女(二)》时,本单元属于民间故事单元,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将这篇故事画出来,而本单元的写作就是讲一讲民间故事。结合单元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文中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特点。如在学生选择连环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你最想要画哪一段内容?为什么?有的学生选择了老牛临死的一幕,因为特别感人;有的学生选择了王母用发簪划银河的一幕,因为这一幕非常关键。当学生选择王母划银河这一幕时,教师可以相机为学生出示《白蛇传》中“水漫金山”的一幕,让学生寻找这两个民间故事有什么相同点,学生发现这两个故事中都是用簪子来划出水,还有的学生找到每一个民间故事中都有一个坏人,让主角不能够在一起。通过链接相似的民间故事,学生很快就发现了民间故事的特点:充满相似的套路。接着,教师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牛郎身上披着牛皮但是却飞不过银河呢?这时学生陷入思考,教师让学生从给出的《白蛇传》中寻找答案,学生找到法术高一尺,水就高一尺,不论怎么都飞不过去。学生便明白了在《牛郎织女》中为什么牛也飞不过去,也就延伸出民间故事的第二个特色:充满想象。在最后,教师为学生出示第二份阅读材料,是一份“牛郎织女”的漫画,学生惊讶地发现漫画中的牛郎并不是披着牛皮的,而是将牛杀了,吃了牛肉就可以飞上天了。这就是民间故事的第三个特点:口口相传,并不一致。在一篇略读课文中为学生出示相似的读物,使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色。课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寻找更多的民间故事,看看你还能够发现民间故事的哪些特点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去阅读故事,自主展开比较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比较古文原文,发现古今差异

统编教材中三年级便编排学习古文,以不同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发扬中华文化。但学习古文对于学生而言是困难的,教师可在教学中为学生链接古文原文,让学生发现古今差异,感受古文的魅力。

如在教学《伯牙鼓琴》这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理解“善哉乎”中的“乎”字,可以先让学生朗读,学生会直接朗读时,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出示“乎”这个字在古代代表什么意思,在现代代表什么意思。通过微课的呈现,学生了解到“乎”在现代汉语中有“在乎”的意思,在古文中“乎”这个字代表的是一个语气词,在读“语气词”的时候,要适当拉长声音,读成“善哉乎——”。在这样的微课链接中,学生发现原来古文在读上还有这么多不同,从而对古文的诵读兴趣更深。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警世通言》中有关“伯牙”与“钟子期”的描写,让学生在阅读“伯牙鼓琴”这一内容后去发现更多这对好朋友之间的故事。学生发现在钟子期死后,伯牙在钟子期的墓前弹奏了临终一曲,当时钟子期的父亲就在一旁,钟子期的父亲也是一个古琴家,但是他却听不懂伯牙在弹奏什么,还去问伯牙:你在弹奏什么?学生读到这里,心仿佛跟着伯牙一起沉浸在悲伤当中,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听懂自己弹琴的人再也没有了,那也就没有鼓琴的意义了,所以伯牙将琴给摔了。在课堂中为学生链接古文原文,学生除了从课文内容中,还可从其他方面发现这对“知音”,对文本的情感理解得更加透彻,也对古文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能够产生无限的好奇,有的会去好奇一个词语在古文中的意思与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否相同,好奇为什么会这样。当学生产生好奇,并在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时,学生学习古文不再是教师逼迫,而是一个主动探寻。

(四)拓展节选原文,感受原著魅力

“阅读链接”不仅让学生的阅读感受得到延伸与拓展,更是潜移默化地教学生阅读、写作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节选原文,使学生感受原著的魅力,探索编者的编写意图。

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这一课时,这一课属于神话故事单元,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拓展《希腊神话》,让学生发现更多希腊神话的奥秘。课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普拉米修斯要为人类盗火?最后赫拉克拉斯救了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赫拉克拉斯没有受到惩罚?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对希腊神话的思考。在这篇课文当中学生无法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为学生链接《希腊神话》,让学生去原文中发现。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原来人是普罗米修斯造的,他用泥土捏出人形,创造出了人,这也正是为什么他会在人类没有火种的时候去为人类盗取火种。而赫拉克拉斯没有受到惩罚,这与天神宙斯有关,赫拉克勒斯是宙斯最喜欢的儿子,是一位大英雄,所以没有惩罚他。当然,在希腊神话中,好人最终都可以得到好的结局。所以最后的普羅米修斯也一定会得到好的结局。通过为学生拓展原文,让学生了解到希腊神话中英雄人物之间的关系,感受希腊神话的魅力。针对教材当中节选的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原文,这样既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总之,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篇一篇”的授课模式,贴合教材特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阅读链接”式的教学形式,在课堂当中通过推荐作者文章、链接相似读物、比较古文原文以及拓展节选原文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积累更多的阅读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姜海军.链接材料,让文本阅读更加厚实[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5(6):53.

[2]吕国飞.“比较阅读”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5(11):1921.

[3]俞东江,周一贯.在“比较”中推进深度学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比较阅读[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18(6):1214.

[4]陈小莉.一粒沙里看世界——浅谈“阅读链接”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上旬),2017(8):93.

[5]吕慧.恰当运用阅读链接,引阅读走向更深处[J].课程教育研究,2017(33):202.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阅读链接民间故事古文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恰当运用阅读链接,引阅读走向更深处
一粒沙里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