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视角下需求侧改革

2023-07-18刘少磊许妍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

刘少磊 许妍

摘 要:面对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需要,中央提出从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注重需求侧改革与供给侧改革并行的新战略。我国现阶段面临供需发展不平衡,需求恢复滞后的问题,这与从需求入手的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不谋而合。笔者论述解决“有效需求不足”是需求侧改革的关键,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角度出发,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为我国需求侧改革提供了科学视角。最后得出结论,在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视角下,坚持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合理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激发居民消费意愿,转变投资结构,由投资驱动转为消费驱动,畅通国际循环成为我国未来需求侧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需求侧改革;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理论

一、引言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1]标志着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需求侧改革将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工作重点。自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三去一降一补”效果显著,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有效改善我国供求关系。注重需求侧改革在“十四五”期间对提升我国经济运行效率十分重要,是我国今后几年工作的重要战略命题。但不少学者对于需求侧改革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分歧。毛雁冰、孙凯(2016)从边际收益递减的角度认为实行传统的需求管理政策会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2]。李娟、沈沛龙(2017)则认为供给侧与需求侧改革是相辅相成的,应当注重需求侧调控的结构性改革,以此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间的均衡[3]。同样,孔祥利、谌玲(2021)表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以需求侧管理作为战略基点,打通阻碍扩大内需的堵点,进一步释放潜能[4]。由此可以看出,关于需求侧改革认识上的困惑并未消除,这也导致地方在实施国家政策时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借助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为理解扩大内需进而理解需求侧改革必要性提供科学视角,并为我国需求侧改革应进行的重点任务提出适当建议。

二、需求侧改革时代背景

“十三五”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实体经济活力不断提升。现在,“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5]需求侧改革应运而生,只有深刻理解提出需求侧改革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的把握需求侧改革的内涵,才能恰当运用经济理论对改革进行进一步解读。

第一,外部环境深刻变化,需求作用减弱。2018年,美国单边挑起贸易摩擦,破坏全球自由贸易秩序,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外贸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020年,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蔓延,经济出现剧烈波动,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深。欧美等国家经济遭受重创,使我国外部需求不断减少,出口贸易和跨境投资进一步恶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恢复,需求侧恢复明显滞后于供给侧,需求侧积累的矛盾逐步显现出来,需求持续处于下行状态,必将会影响我国出口和投资这“两架马车”,对外部需求带来不利影响。有效需求不足,必将影响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国际合作,探索需求侧改革,优化出口结构,以提高外部需求。

第二,国内需求不足,居民持续消费能力下降,固定资产投资边际修复速度放缓。目前,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能力持续下降,出于规避风险的考察,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进一步增加,加剧了我国低收入和高储蓄的现状。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我国必须从依靠投资驱动转变为依靠消费驱动来提高经济水平。居民收入增长并不乐观,对消费者预期带来消极影响;就业形式严峻,发展前景未能得到明显改善;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的情况下,还需负担住房贷款,从而挤出部分消费;农村市场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传统增长模式难在继续,需求侧改革提高国内需求,优化投资结构,释放居民消费活力刻不容缓。

第三,收入分配不均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28元,较上年增长8.1%,基本实现与经济同比增长。但2021年中间收入组与高收入组家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由2020年的54045元扩大到56783元。由此可见,尽管我国经济恢复较快,但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仍很严重。对于低收入人群而言,他们缺乏消费能力“不愿意”消费。对于高收入人群而言,高端奢侈品消费持续景气,但边际消费倾向却不断降低,高收入人群“不敢”消费。此外,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也并未缩小,由2020年的26703元增加为2021年的28481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旧很大。我国虽已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勝利,但居民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依旧明显,消费意愿不足尤为突出,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改善不明显。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缩小城乡居民差距,使收入分配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是今后我国进行需求侧改革的重点任务。

三、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以需求侧为研究重点的经济理论

被誉为“宏观经济学之父”的凯恩斯以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同时推翻了当时风靡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使经济学研究重点由古典经济学推崇的以供给侧为中心转为凯恩斯主义推崇的以需求侧为重点。

凯恩斯提倡的依靠政府力量实现国家干预经济的需求管理政策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经济危机带来重要贡献,具体包括:

第一,修正古典经济学家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假定。凯恩斯认为劳动力市场是非完全竞争的,工资具有刚性,存在工资粘性、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使得劳动力市场上存在自愿性失业、非自愿失业等现象。劳动力市场无法达到供求平衡的状态,而是一直处于以失业为常态的非均衡状态。

第二,凯恩斯将奥地利学派主观主义心理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领域,利用具有普遍性的人类心理学因素解释“理性人”假设。在此基础上,凯恩斯提出以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为核心的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认为所谓有效需求不足,即总供给与总需求并不总是处于均衡的状态,充分就业只是特例,而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却是常态。有效需求不足是造成经济危机和失业的根源,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以及流动性偏好三大心理规律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凯恩斯从消费、投资、出口这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的基础上,提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三个方面。第一,扩张性财政政策,即主张政府实施举债支出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实行减税来实现经济稳定均衡发展。主要手段包括:增加居民对奢侈品的消费,对企业实行减税机制,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鼓励私人投资。第二,扩张性货币政策,即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从而刺激有效需求,进而影响国民产出和物价水平。凯恩斯认为,要通过运用调节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三种手段调节投资和消费,实行温和型通货膨胀政策,以稳定经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第三,对外经济政策,凯恩斯偏好于重商主义政策,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在维护本国利益情况下,也要适度进行对外投资[7]。他认为适度实行贸易顺差的政策,一方面为对外贸易提供外汇来源,另一方面可以扩大资本输出以及产品出口,进而创造就业机会,带来国民收入。

四、运用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推进需求侧改革策略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已能熟练运用刺激政策增加需求。但此时需求侧管理主要关注短期经济增长问题,仅仅强调需求侧管理的短期有效性[8]。现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传统的需求侧管理行不通,需求侧改革也不再是短期的应急之策,而应当具有一定的长期性。从我国所处的宏观经济背景和现实需要出发,运用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我国推进需求侧改革应从如下方面进行。

第一,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拉动内需增长。根据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结合当前全球经济形式以及我国经济现状,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仍需采取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财政政策讲,通过增发消费券、国债等形式激发居民消费活力,完善投资制度,刺激民间投资,同时加快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从货币政策讲,适度降低贷款利率,增加货币供给,制定企业贷款、住房贷款等优惠政策,使居民敢于消费。同时,当前仍处于经济复苏阶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保持连续性与稳定性,与就业、投资、产业等方面战略规划相配合,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为开拓新的供需平衡、扩大内需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二,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边际消费倾向高,是我国消费的主力军,要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主要目标。首先,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加大对中低收入人群减税降费力度,完善就业制度,增加中低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激发消费活力。在二次分配中,以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数量为重要任务,提高财政对低收入人群的转移支付,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短板,使低收入人群向中等收入邁进。此外,应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加快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村作为我国市场的较大一部分,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应建立农村帮扶机制,加大政府支出于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公共教育、养老帮扶等方面,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释放农村市场消费潜力。

第三,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凯恩斯强调通过政府干预实现充分就业,进而刺激有效需求的主张在当今严峻的经济形式下仍就适用。如今,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部分低端产业被淘汰,外资企业、小微企业遭遇倒闭,使部分劳动力失业。为此,我国应依托“新基建”充分发挥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能力,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变,同时保护普通劳动者基本生存机会。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多数劳动者就业的地方,应适当给予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帮助其渡过难关。此外,在保障现有就业岗位基础上,优先给予青年、农民、低收入人群等社会劳动主力军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加大政府支出在就业政策的投入,鼓励创新创业。

第四,转变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投资需求。但伴随“房住不炒”政策的出台,公积金制度改革以及长租房、保障性住房供给的增加,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压力得到缓解的同时,也使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速度放缓,投资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在新发展格局下,当前我国应当注重“补短板”和“促升级”两方面的投资[9]。一方面,“补短板”型投资要进行一批强基础的重点项目建设,如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农业、养老医疗、生态保护等领域的投资,发挥好基础性项目投资的“兜底”作用,为拉动经济增长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所谓“促升级”型投资即是加大对具有正外部性的新兴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旨在实现投资结构转变与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五,畅通国际循环,优化出口结构。国际经济贸易局势复杂多变,逆全球化浪潮兴起,贸易摩擦升级。但我国多年来积累下的出口优势仍在,为此,我国在打通国内循环的同时应畅通国际循环,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一方面,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健全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增加外商投资溢出效应,更好的拉动我国内需。优化出口结构,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占据新一轮国际合作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加快推动自贸区建设,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多边贸易体制,遵循互惠共赢原则,打造国际贸易新优势。

参考文献:

[1] 《人民日报》社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十四五”开好局[J]. 经济,2021,324(1):14-15.

[2] 毛雁冰,孙凯.供需错位条件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3):83-88.

[3] 李娟,沈沛龙.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调机制与均衡实现路径探析[J].理论月刊,2017,423(3):166-171.

[4] 孔祥利,谌玲.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在新发展格局中的统合逻辑与施策重点[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0(3):5-14.

[5] 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J].奋斗,2021,637(9):4-18.

[6] 陈福中.凯恩斯主义、供给经济学与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J].管理学刊,2018,31(3):11-22.

[7] 苏雪串.新自由主义与政府干预主义理论与政策实践的演变——金融危机后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再思考[J].学习与实践, 2010,315(5):17-22.

[8] 肖林.新供给经济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学思想与理论创新[J].科学发展,2016,90(5):7-10.

[9] 黄群慧.推动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有效协同[N].经济日报,2021-05-12(006).

猜你喜欢

凯恩斯主义
萨伊定律的应用—供给侧改革的发展由来
浅析供给侧改革
基于凯恩斯货币理论下的我国经济安全研究
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思想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需求管理理论
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消费观的认识
凯恩斯收入分配理论下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军事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