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集团学科组建设的路径探寻

2023-07-17李楠蒋虹

江苏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学习共同体一体化

李楠 蒋虹

【摘 要】江苏省江阴初级中学教育集团以学科组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教研联动、课程共建、资源共享、文化共融”的集团学科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着重从学科组顶层设计、学习方式转型、教研方式转型三个方面进行实践研究,探寻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学科组发展路径,以学科组发展支撑集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学科组建设;学习共同体;“教—研—训”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7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23-0053-03

【作者简介】1.李楠,江苏省江阴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江苏江阴,214431)总校长,高级教师;2.蒋虹,江苏省江阴初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31)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

江苏省江阴初级中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成立于2019年,实行“名校+新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集团以“学科组建设”为抓手,从制度嫁接、文化认同方面来构建共融共生的集团学科组文化,从学科组学习方式的转型来构建教学实践共同体,以教研方式的转型来构建“教—研—训”一体化教研模式,以此打造“人人有思想,个个有专长”的专业化师资队伍,从而依托学科组的专业发展来破解集团发展中面临的痛点和堵点,实现集团的高位、均衡、特色发展。

一、集团学科组顶层设计

1.设立行政与学术并行的学科组管理架构

学科组是学校教学与研究的基本单位,加强学科组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必要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为了集团学科组的持续长效发展,集团将管理重心下移,设立了行政与学术并行的学科组管理架构(如下页图1所示),实施年级部和学科组负责制的管理模式。

集团学科组的组长由本部管理经验丰富的教研组组长担任,全面负责集团学科组的教育教学工作,成员校选拔一位学科分组长,负责成员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科需求反馈工作,并就学科教学事务与本部进行对接,协同一致开展学科教研。在集团层面,每个学科组设有一个学科蹲点行政,负责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以及集团文化、学科发展思路和方向的引领。另外,集团成立了学科名师工作室(由4个江阴市名师工作室和7个集团名师工作室组成),工作室导师都是区域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名师,能很好地发挥名师的指导、示范和引领作用,为集团学科组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成長的平台,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同时,集团将本部学科组建设管理制度移植到各个校区。本部有一套较为成熟的学科组建设管理制度,成立教育集团后,本部发挥名校带动作用,强化名校主导功能,将本部备课组的活动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日常教学规范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六认真制度、课业负担监测与问责制度等学科教学管理制度推广到成员校,实现集团各校区学科组的管理移植融合,并进行特色化和适应性的调整探索。

2.打造认同欣赏的集团学科组文化

集团学科组文化是集团学科组精神、制度、行为等的体现,能深层次地对学科组和教师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集团利用日常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来进行学科组文化渗透,构建信任理解、积极向上、善于研究、乐于分享的文化氛围,学科组成员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抛开情面说实话、说真话,提高交流研讨效率,凝聚学科组发展合力。

学科组组长和学科蹲点行政对学科组现状及影响发展的因素进行调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订集团学科组三年发展规划,教师也在学科组规划的基础上制订了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集团要求蹲点行政和学科组组长初步思考集团学科组宣言,在明晰国家育人理念、学校育人目标的基础上,围绕课程标准,澄清本学科的“三观”,即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学科组宣言简明扼要,既要体现学科本质,又要体现校本特色,还要表达理想愿景。制定发布学科组宣言,是为了让学科组全体教师产生共同的专业信念、价值指向和行动追求,从而为学科组发展明方向、立航标、激斗志、聚人心、促行动。

二、集团学科组学习方式转型

1.基于课程标准共研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是共研课堂教学优化范式。集团各校区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对照集团“围绕一个中心、内化一种理念、呈现一种样态、建构一种模式、突破一个空间”的课堂改革目标要求,坚持“三学”理念(以学定教、以学评教、多学少教),实践探索“学为中心”的“情境—探究—建构—应用—反馈”五步课堂教学范式。在五步课堂教学范式的推进过程中,集团层面认真计划、布置,学科组认真研究、落实、实施,集团教学处联合教科室组织课程推进会,各学科组组长在会上交流五步课堂教学范式的实施情况,分享经验,查摆问题与不足,提出后续的改进设想和实施计划。

二是共研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集团全面推进大单元教学设计,强化学科育人功能,要求学科组进行大单元设计前先认真研讨最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学科材料,参考相关文献,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统筹设计单元教学。各学科组利用集体备课活动探讨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和实施策略,基于大单元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评价任务的一致性,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2.基于国家课程共研校本化实施的优化路径

一是共研课程理念和体系的嫁接融合。本部“合·成”课程建设和改革于2015年开始,目前已进入第三轮建设阶段。通过七年的课程实践,本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形成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理念主张;着力构建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综合化课程有机融通的三维课程体系;建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支持平台,从组织领导、师资培训、科研指导、技术装备、制度修订、经费保障等六大方面重构服务体系。课程建设实践中,本部各学科组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经验,并形成了14份校本综合素养培育课程材料。成员校在嫁接本部课程校本化实施理论主张和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实现了教研活动同步化、科研活动一体化,与本部一起探索“合·成”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路径。

二是共研课程创新与特色发展。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理念和体系下,各成员校立足学校实际,共研课程创新与特色发展的路径。本部着力研发基于“教材融合、学科融合、活动融合”的五育融合综合化课程。集团充分开发校外课程资源,建设与学校课程有机衔接的校外课程基地,形成五育并举、形式多样、相互补充的中学课程基地和项目体系。成员校以项目为载体推进课程改革,借助新建校的硬件优势,积极探索创客类、科技类课程,如3D打印、智慧编程、激光切割等课程。

三、集团学科组教研方式转型

1.以“教”为切入点,开展LICC范式课堂观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集团每个学科组按照统一要求开展LICC范式课堂观察。LICC包括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和课堂文化(Culture)四个方面。教研活动前,组长将涉及LICC范式四个方面的众多观察点交给相应的观察小组,小组成员将自己观察的结果在小组中分享,小组组长在教研组汇报观察报告。LICC范式课堂观察依托团队力量和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全方位把脈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进行切片化、精细化的观察与分析,最大限度地找出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以“研”为着力点,开展“2+1+1”模式的教研活动,激发团队群体动能

集团开展“2+1+1”模式的教研活动,即每月两次教研组听评课活动、一次教研组理论学习和一次备课组听评课活动。集团学科组以“2+1+1”模式搭建教研活动平台:一是积极开展“三课”活动,即名师引领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亮相课,通过学科组课堂观察,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反思能力、科研能力;二是开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推进课或教学比赛,以集团学科组为单位构建“同课异构,同构多模,同模多法”的研究样态。在“2+1+1”模式的教研活动开展过程中,各校区学科组共研共建,提升了学科组的凝聚力和研究力,加快了教师成长。

3.以“训”为发力点,推行“雁阵行动”计划,加强教师发展梯队建设

第一,以“集团教师发展学校”为依托,开展好名优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班主任等4个培训班的活动,通过师徒结对,推进各校区教师的同伴互助。名优教师“头雁领飞”,骨干教师“展翅高飞”,新进教师“雏雁学飞”,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快速提升,提高了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了集团教育质量。培训方式也具有多样化特点,包括专家指导、专题教学研究、写作指导、学科素养测试等。集团还搭建了骨干教师“泮池讲坛”、青年教师“泮池论坛”等校际交流平台,定期举行活动,让集团各校区的教师有机会相互学习、分享经验、交流思想。

第二,以“好教师”团队为引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紧扣校训“今日何成”的时代之问,积极创建“今日有成”无锡市“四有”好教师培育团队,将团队建设与学校工作紧密结合,起到了引领全体教师发展的作用。二是利用4个江阴市名师工作室和7个校级名师工作室,定期开展工作经验分享、教材分析讨论、读书沙龙等活动,新老教师教研相长、共同进步。

责任编辑:汪天颖

*本文系江苏省江阴市教育科研专项资金重大项目“教育集团学科组建设的创新实践案例研究”(JY2021A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集团化办学学习共同体一体化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制度化分析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