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经宁汤联合西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形成的影响

2023-07-14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13期
关键词:胞外基质异位西药

李 茜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上海 200090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妇科常见疾病,具有发病周期长和易复发等特点,对女性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盆腔慢性疼痛、月经异常和不孕等,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仍不清楚[1]。异位内膜黏附、侵袭和血管形成是发生EMT的重要步骤,现有研究证实,异位内膜通过影响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功能,从而发生EMT,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之间的动态平衡是维持子宫基底膜完整性的基础[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受体-1(sflt-1)可阻断血管形成的信号传递,对于血管形成具有抑制作用[3]。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能够招募炎症细胞向病灶部位聚集,在EMT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4]。在该病的治疗方面,西药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但长时间使用会引起较多的不良反应,并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5]。而我国的传统中医治疗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在EMT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缓解症状和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本研究通过痛经宁汤联合西药治疗EMT,观察其对EMT的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形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EMT患者136例,使用电脑软件按照1∶1的随机数字分配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年龄27~38岁,平均(32.72±5.28)岁;平均病程(2.58±0.53)年;异位部位:卵巢23例,腹膜25例,混合20例。对照组年龄29~37岁,平均(33.08±4.17)岁;平均病程(2.61±0.49)年;异位部位:卵巢26例,腹膜25例,混合17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湿热瘀结型的诊断标准;有性生活的女性;自愿参与本研究;未接受其他中医治疗。排除标准:子宫腺肌病;处于哺乳期和妊娠期;急、慢性盆腔炎;恶性肿瘤;近1个月采用类似的药物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痛经宁汤。西药治疗方法:两组入院后予以地诺孕素片(10 mg口服,每天2次),用药持续3个月。有痛经患者选择布洛芬(200 mg口服,每天3次),在月经前2 d开始服用,连续使用7~10 d。痛经宁汤的药物组成:白芍、五灵脂、当归、生蒲黄和川楝子各15 g,小茴香、元胡和桂枝各10 g,甘草6 g。具有腹泻症状者加杜仲、续断和薏苡仁;有恶心、呕吐者加吴茱萸和姜半夏;有寒象者加附子、肉桂和艾叶;对于乏力和面色苍白者加黄芪、党参和白术。药物先用武火煎后再用文火煎15 min,取煎汁200 mL,每天分2次口服,在月经前7 d开始口服,连续10 d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2.2超声检测 采用彩超对治疗前后异位囊肿直径、卵巢体积和窦卵泡数进行监测,观察EMT发展情况。并且对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监测,在排卵前检测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流速(EDV)和收缩期最大流速(PSV)。

1.2.3血液标本的留取和检测 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约5 mL,放置在常温下静置约20 min,然后3 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15 cm,去上清液约3 mL,放置在-80 ℃的冰箱中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TIMP-1、MMP-9、MCP-1和sflt-1水平。检测均采用仪器配套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3疗效评估 疗程结束后根据专家共识[6]进行疗效评估。根据EMT的中医证候积分:主证每项赋值2分和次证每项赋值1分。主证主要包括舌质紫暗、腹部压痛、离经之血和闭经或经血紫暗、有血块。次证主要包括附件囊肿、痛经、脉涩和固定性疼痛。中医证候积分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0%及以上,B超检查显示异位病灶基本消失为痊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60%~<90%,B超检查显示异位病灶出现显著改善为显效;中医证候评分减少30%~<60%,B超检查显示异位病灶明显减少为有效;中医证候评分减少<30%,B超检查显示异位增生病灶减少为不明显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卵巢功能、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血清TIMP-1、MMP-9、MCP-1和sflt-1水平变化。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8,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7,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3两组治疗前后卵巢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窦卵泡数、异位囊肿直径和卵巢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窦卵泡数和卵巢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而两组异位囊肿直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卵巢功能指标比较

2.4两组治疗前后PI、RI、PSV和EDV比较 两组治疗前PI、RI、PSV和ED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I和R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PSV和EDV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PI、RI、PSV和EDV比较

2.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IMP-1、MMP-9、MCP-1和sflt-1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TIMP-1、MMP-9、MCP-1和sflt-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IMP-1和sfl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而两组治疗后血清MMP-9和MCP-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IMP-1、MMP-9、MCP-1和sflt-1水平比较

3 讨 论

EMT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以地诺孕素等化学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治愈率低、复发率较高,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腹腔镜手术治疗。而中医治疗能够提高西医治疗的效果,降低复发率。痛经是因冲任瘀滞和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宫血血流受阻,进而引起“不通则痛”[7]。EMT引起的痛经是由于情志所伤、六淫为害或者起居不慎、各种原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冲任受阻和经血流通不足等引起[8]。故中医治疗主要以调节气血和散寒止痛为主。本研究发现,痛经宁汤联合西药治疗EMT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并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痛经宁汤能够提高治疗EMT的疗效。同时,本研究发现,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痛经宁汤联合西药治疗能够增加窦卵泡数和卵巢体积,降低异位囊肿直径,说明痛经宁汤能够明显改善EMT患者的卵巢功能。本研究还发现,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痛经宁汤联合西药治疗EMT能够降低子宫动脉PI和RI,提高子宫动脉PSV和EDV,说明痛经宁汤能够明显改善子宫动脉的血流动力学。

痛经宁汤能够提高治疗EMT的效果,提高卵巢功能与痛经宁汤的组方具有密切联系[9-11]。方中当归具有活血调经、养血止痛的功效,对月经不调、痛经和闭经等均具有明显效果;生蒲黄具有行血化瘀的功效,治疗各种淤血阻滞之症;五灵脂主要有活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活血破血的治疗。当归、生蒲黄和五灵脂三者合用为君药。川楝子具有行气和止痛等功效;元胡主要有止痛和散瘀等功效,用于血气瘀滞引起的各种肢体和胸腹疼痛;小茴香具有止痛祛寒、和胃理气等功效。川楝子、元胡和小茴香共为臣药。本方中佐使药为甘草和白芍,主要功效为缓急止痛。肉桂、艾叶和附子具有祛寒湿,温通经脉和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学认为,当归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白芍具有抑制催产素释放和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乌药主要能够抗炎止痛;生蒲黄能够解痉镇痛、抑制血小板聚集;甘草具有刺激肝脏解毒的作用。结合本研究结果,说明痛经宁汤具有行气破血、祛寒湿、温通经脉和止痛等功效,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子宫平滑肌收缩,促进肝脏解毒和解痉镇痛的作用。

EMT是一种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盆腔炎症性疾病,多种炎症因子参与了EMT的发生、发展过程,趋化因子和炎症介质能够改变盆腔环境,增加细胞种植的机会,促进EMT的发生、发展[12]。MCP-1是由子宫内膜腺体细胞和周围间质产生的细胞因子,能够与单核巨噬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增加炎症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促进疾病的进展[13]。在EMT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子宫内膜的基质细胞能够诱导整合素加速MCP-1的合成,后者具有促进子宫内膜细胞活化和黏附能力,从而加速EMT的发生、发展[14]。sflt-1是子宫内膜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够与特异性配体结合,抑制血管因子的分泌,最终抑制子宫内膜组织血管的异常增生[15]。临床研究显示EMT患者血清sflt-1水平较低时,一定程度上对异位内膜黏附、增殖和新病灶形成提供了条件。结合本研究结果,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痛经宁汤联合西药治疗EMT明显提高sflt-1水平,降低MCP-1水平,说明痛经宁汤提高EMT的疗效与血清sflt-1和MCP-1水平变化有关。细胞外基质在EMT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MMP-9通过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重塑,参与EMT的发病过程[16]。MMP-9可以通过激活Wnt细胞信号通路,诱导血管相关的生长因子表达,促进子宫内膜细胞的黏附和异位病灶的形成[17]。TIMP-1可特异性地抑制MMP-9活性,在正常生理条件下TIMP-1和MMP-9水平呈动态平衡状态,在发生EMT的病理状态下,这种平衡被打破,促进了EMT发生、发展[18]。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痛经宁汤联合西药治疗EMT后,能够明显降低MMP-9水平,提升血清TIMP-1水平,纠正机体的TIMP-1与MMP-9之间的失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综上所述,痛经宁汤联合西药治疗EMT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其疗效可能与痛经宁汤能够调节细胞外基质平衡,抑制血管形成有关。

猜你喜欢

胞外基质异位西药
脱细胞外基质制备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自发型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1 例报道
米非司酮结合MTX用于异位妊娠治疗效果观察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
水螅细胞外基质及其在发生和再生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46例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