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平台的运动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干预效果

2023-07-13张顺郑雪洋王晓曼霍晓铭李璐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偏瘫居家康复训练

张顺,郑雪洋,王晓曼,霍晓铭,李璐

(许昌市中心医院 特色护理中心,河南 许昌 461000)

脑卒中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可引起持续性神经功能缺损,以头晕、肢体麻木、呕吐等临床表现为主。脑卒中患者伴有较高偏瘫发生风险,发生率高达70%~80%[1],主要以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产生严重威胁。脑卒中偏瘫患者重在后续的康复护理。运动康复疗法是新型的一种运动疗法,国内外均证实,应用运动康复训练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肢使用频率大大增加,在运动功能、肢体障碍方面具有较高的改善意义。运动康复疗法大多应用于住院患者,可在治疗者监督下展开训练,而居家运动康复训练由于自制力低下等局限而无法展开[2]。在互联网日益崛起的背景下,微信已然成为主流的通讯方式之一,能在院外医疗服务工作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为院外的可持续护理干预提供基础。基于此,本研究对居家康复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运动康复训练,旨在对脑卒中偏瘫居家康复进度提供具体的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90例居家康复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与脑卒中偏瘫诊断标准相符合[3];②配合干预;③知情同意;④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肢体严重痉挛;③肢体疼痛;④肌力在2级及以下;⑤认知障碍;⑥心肝肾功能异常;⑦恶性肿瘤;⑧凝血系统障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下展开此研究。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住院期间,根据患者的病情、认知程度开展针对性健康指导,做好康复训练的指导工作,合理饮食,按时吃药。在患者出院后,每周电话随访1次,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度,根据不同康复阶段、患者具体的表现,给予针对性康复训练指导,在患者居家康复期间,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疑惑,并解答。居家护理干预持续3个月。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基于微信平台的运动康复训练,方法如下。(1)灌输运动康复训练观念。患者出院前1周,指导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根据训练表现,做初步判断,对患者的接受程度进行评估,以视频、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向患者列举坚持运动康复训练的成功案例,充分帮助患者理解与接受,做好后续坚持训练的心理准备,为居家康复护理奠定基础。(2)借助微信平台做好康复指导工作。在准备阶段,责任护士建立微信群,组建微信平台护理队伍,脑血管病专业医生、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共同担任团队成员,共同创建与编辑微信群所要宣传的内容。出院时,让患者加入微信群,与患者、家属借助微信联系,并做好对应的康复训练。鼓励患者在微信群内分享自身的康复经验,耐心解答患者疑问,通过微信群上传阶段性的康复训练视频,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有助于促进疾病康复。(3)微信群内推送资讯。借助微信群向患者分享健康教育资讯,包括居家布置、正确的卧位、步行、上下楼梯、日常交流、大小便管理等,还可以提供环境改造、协助训练与心理辅导等资料,使患者和家属阅读起来更加方便。(4)在微信群内推送视频。每周定时发送康复训练指导视频与健康教育视频,监督患者和家属学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功能状态,指导针对性地功能训练处方,并将方案发送给患者与家属,同时设定微信提醒,监督患者和家属开展对应的功能锻炼,将锻炼情况汇总成文字,并发送到微信群内,及时向主治医生反馈患者的情况。(5)问题答疑。团队每周安排1位责任护士在微信群内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让效果好的患者分享自身经验,并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另外,护士要求患者和家属定期将训练视频发送至微信群,并将其发送给团队成员,制定针对性指导方案,并布置下一步的训练任务,患者和家属也可以在微信群内进行沟通与讨论。持续时间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1)上下肢功能(运动):干预前后,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评估工具为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Fugl-Meyer motor score,FMA)[4],上肢共有33项,总分66分,下肢项目共17项,总分为34分,各项评价分数0~2分,分数越高,患者运动功能越理想。(2)生活质量: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时间为干预前后,评价工具为脑卒中生命质量量表(stroke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5]。该量表包括12个领域,精力、家庭角色、语言、活动、情绪、自理能力、社会角色、思维、上肢功能、视力、工作/劳动等,49个项目,每个项目总分100分。本研究选取4个项目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自理能力、社会角色、上肢功能与工作/劳动。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3)护理满意度。应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满意度。非常满意(100~89分),较满意(69~88分),不满意(<69分)。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和一般满意率之和。

2 结果

2.1 FMA评分干预前,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FMA评分比较分)

2.2 SS-QOL干预前,两组SS-QOL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S-QOL各维度评分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S-QOL比较分)

2.3 护理满意度90例患者经干预后,护理非常满意者43例,满意者35例,不满意者12例,与对照组的77.78%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95.56%)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目前,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脑卒中偏瘫发生风险亦在逐年增加。脑卒中偏瘫患者严重丧失生活能力,表现为脑功能、运动及神经方面的障碍,障碍程度不一,其社会活动能力进一步丧失。有专家进一步证实,脑卒中偏瘫患者重在康复运动治疗,运动训练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原因在于脑卒中偏瘫因上运动神经元受到伤害,中枢神经系统被破坏,大脑无法控制中枢神经,无法调节与反馈信号,从而干扰了正常的运动,而提供运动加以刺激可修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

运动康复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运动方法,能针对患者的病情开展针对性训练,将机体耐受力调整至适当的位置。可重复性是运动康复疗法的主要特点,通过对患肢运动的指导,有助于激发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机体功能的修复。运动康复疗法始终以患者为主体,能够对患者的积极性给予充分调动,使其主动训练,提高自身修复能力,但该护理具有局限性,仅能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干预。随着互联网联合护理的普及,微信成为主流的通讯工具[6-7],其依据互联网平台,联合运动康复疗法,为患者传递更快捷的康复信息,目前在院外护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脑卒中偏瘫患者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其生活质量将会有所提升[8-9]。患者满意度也比较重要,其反映护理方案整体质量的指标。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经干预后,不论是其生活质量评分,还是护理满意度均获得提高,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微信交流突破了空间的局限,康复师能够及时掌握患者及家属的参与状态[10],并对其做出调整,避免患者放弃锻炼。训练视频具有趣味性,便于患者掌握。同时医护人员可借助微信随时解答患者疑惑,并给予针对性建议,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11-12]。另外,护理服务无处不在,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了安慰,促进了医护关系,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

综上所述,居家康复锻炼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经基于微信平台的运动康复训练后,上下肢功能得到提高,生活质量获得提升,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猜你喜欢

偏瘫居家康复训练
《居家》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