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多酚酸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07-13孙学平孙晓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酚酸丹参内皮

孙学平,孙晓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郑州 45119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疼痛、神经传导障碍、感觉麻木等,该疾病若未及时治疗可致患者病情进展,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1-2]。现阶段,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维生素B12注射液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神经元的再生,改善神经功能,但其疗效有限,部分患者预后不理想[3]。中医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于“消渴”“痹症”等范畴,认为消渴日久、气血两虚,导致血流受阻,迁延日久,痰瘀阻滞经络而致气血不能到达四肢为其主要发病机制,故中医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脉为主[4]。丹参多酚酸提取于丹参,具有化瘀活血的良好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病证[5]。但目前临床关于丹参多酚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仍需探究。基于此,本研究选取1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试验,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80例)和试验组(80例)。对照组年龄40~68岁,平均(54.68±3.15)岁;糖尿病病程3~10 a,平均(6.57±0.34)a;男42例,女38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28 kg·m-2,平均(24.57±1.40)kg·m-2。试验组年龄40~69岁,平均(54.72±3.17)岁;糖尿病病程3~11 a,平均(6.62±0.35)年;男43例,女37例;BMI 19~28 kg·m-2,平均(24.61±1.44)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脱落与剔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6]中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均经临床和影像检查明确;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的气虚血瘀证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肢端刺痛、下肢为主、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舌质淡暗、有瘀点,舌苔薄白、脉细涩。

1.2.2排除标准 对维生素B12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存在相关禁忌者;伴有严重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合并重要器官障碍者等。

1.2.3脱落与剔除标准 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者;参与其他相关试验者;中途退出研究者等。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静脉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5020118],每次0.1 mg,每日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110011),取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00 mg溶于质量浓度为9 g·L-1的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

1.4.1疗效 治疗8周后,依据《临床疾病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8]评估两组疗效,其中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提高5 m·s-1及以上或恢复正常,自觉症状,包括疼痛、四肢麻木等以及体征腱反射显著改善或消失评估为显效;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提高,但低于5 m·s-1,自觉症状,包括疼痛、四肢麻木等以及体征腱反射有所缓解评估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评估为无效。

1.4.2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治疗8周后,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9]评估两组中医证候情况,主症包括口渴喜饮、多食易饥、肢体麻木、肢端刺痛4项,各项总分均为0~9分,主症积分范围为0~36分;次症包括倦怠乏力、体型肥胖、动则汗出、心胸烦闷、小便淡黄、大便不爽6项,各项总分均为0~3分,次症积分范围为0~18分,中医证候总积分范围为0~54分,分数越低中医证候越轻。

1.4.3神经传导速度 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NDI-092肌电图诱发电位仪(上海海神医疗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测定两组正中、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

1.4.4血管内皮功能 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集两组静脉血6 mL,离心取3 mL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提供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离心条件:时间10 min,半径13.50 cm,速率3 000 r·min-1。

1.4.5神经功能 血液采集、血清制备及检测试剂盒厂家均同1.4.4,取剩余3 mL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人髓磷脂碱性蛋白(human myelin basic protein,MBP)水平。

1.4.6不良反应 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疗效与对照组治疗8周后的总有效率(77.50%)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95.00%)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中医证候积分治疗8周后,两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降低,试验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3 神经传导速度治疗8周后,两组正中、腓总神经SNCV、MNCV与治疗前比较升高,试验组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2.4 血管内皮功能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sICAM-1、ET-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降低,试验组更低(P<0.05);两组血清NO水平升高,试验组更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2.5 神经功能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BDNF、IGF-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升高,试验组更高(P<0.05);两组血清MBP水平降低,试验组更低(P<0.05)。见表5。

表5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2.6 不良反应试验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患者体内高血糖,引起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等[10-11]。近年来,据临床相关报道显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12]。目前,临床采用维生素B12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但部分患者经其治疗后的远期疗效欠佳[13]。因此,探索有效方案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尤为关键。本研究探讨丹参多酚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中医学家根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将其归于“消渴”“痹证”范畴[14]。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本虚标实之证,瘀阻经络为标,气阴两虚为本,消渴日久,气阴亏耗,血脉瘀滞,瘀阻经络而引发疼痛、麻痹为其主要发病病机,因此中医治疗宜以活血、化瘀、通脉为主[15-16]。丹参是一种活血化瘀中药,味苦,性质微寒,归心包、心经、肝经,具有通经止痛、活血祛瘀、凉血消痈的良好功效[17]。丹参多酚酸主要提取自丹参,可发挥活血化瘀通络之作用,进而可调节机体脏腑气血,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8周后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更低,而总有效率更高,进一步表明丹参多酚酸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候,促进患者疗效的提高,与既往报道[18]相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病情进展过程中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神经功能损伤。sICAM-1可作为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的有效指标之一,其水平变化与机体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ET-1、NO水平失衡,会导致内皮功能损伤程度增加,进而可刺激病情进展;MBP作为营养神经髓鞘的脂蛋白,其水平变化参与中枢神经髓鞘结构及功能的调节;BDNF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其水平升高可促进神经元的再生,修复受损神经元;IGF-1作为神经生长因子,其高表达对神经的修复具有促进作用[19-20]。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8周后的血清sICAM-1、ET-1、MBP水平更低,正中、腓总神经SNCV、MNCV及血清NO、BDNF、IGF-1水平更高,提示丹参多酚酸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进而可控制患者病情进展。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多酚酸具有有效清除体内的活性氧,促进内皮细胞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强,进而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丹参多酚酸可改善周围神经水肿,降低炎症递质的释放,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进而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控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病情进展[21-22]。另本研究中试验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丹参多酚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未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考虑其可能与丹参多酚酸在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候、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同时对患者机体刺激性较小。

综上,丹参多酚酸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候、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进而可促进患者疗效的提高,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为样本量有限的试验,结果统计可能存在一定偏倚,因此,为提高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临床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明确丹参多酚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

猜你喜欢

酚酸丹参内皮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一株真菌所产环缩酚酸肽类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