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EC管理模式在提高手术室运营效率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

2023-07-13赵海运张增梅乔伟张莹聂云飞金子郝璀璨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效率

赵海运,张增梅,乔伟,张莹,聂云飞,金子,郝璀璨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手术部;b.财务处,河南 郑州 450052)

医院的运营效率是医院对医疗服务资源使用、整合的有效衡量指标。手术室是医院的重点部门,在整个医院管理中起着枢纽的作用,根据《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手册2022版》,手术室的运营效率主要体现在首台手术开台和连台手术衔接两个环节[1]。手术室运营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外科患者的周转[2],首台开台不准时、手术停台率高等导致手术室运转效率不高,从而延长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增加医院运营成本和患者等待时间,造成资源浪费。

随着医院高效运营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手术室的运转效率,但是研究点多集中在“首台手术开台”等某一单个环节,也并未对改善环节的实施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和反馈[3-4]。因此,如何提高手术室运营效率并保证实施方案质量是手术室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问题[5-6]。目前缺少一种将涉及手术室运营的多个关键环节有效串联并进行质量控制和全程反馈的系统有效的管理方法。全方位优化管理法(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OEC)简称OEC管理模式,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宗旨的管理体系[7]。“O”表示全方位,“E”指的每件事应落实到是每人、每天,“C”表示控制、清理,意指应对管理质量进行控制,每日对完成效果进行反馈。OEC管理模式旨在全方位地对每个人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进行控制、清理,将管理目标量化到人[8]。目前,OEC管理模式已逐渐应用于医院管理,涉及领域包含ICU护理管理、标本采集等[9-10],因此为探索更完善的手术室运营管理方法,本研究引入了OEC管理模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2022年2—9月开展的58 082台择期手术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2—5月的28 340台手术为对照组,患者年龄[54(42,65)]岁,最小32岁,最大74岁,其中男14 218例,女患者14 122例;2022年6—9月的29 742台手术为观察组,患者年龄[55(44,67)]岁,最小28岁,最大76岁,其中男14 725例,女15 017例。

1.2 管理方法

1.2.1对照组 接受常规手术管理方法。首台手术要求每日晨8点30分前尽量早开台;连台手术衔接,根据手术间级别,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13》[11],符合层级手术间的自净时间要求即可;手术患者交接采用填写纸质《手术患者交接单》的形式,在病房、术前准备间、麻醉恢复室3个阶段逐项交接并签字;手术排程采取半智能化的方式,由排程人员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预估时间、手术室护士的专业、入科年限等手动安排好手术间并录入手术麻醉系统。

1.2.2观察组 接受OEC管理模式。(1)制定目标体系。根据OEC管理模式的要求首先确定总目标为“提高手术室运营效率,保证手术室护理质量”,根据目前医院手术室的现状将总目标分解为3个分目标:提高首台手术开台准时率、缩短连台手术患者等待时间、优化手术排程。后又将缩短连台手术患者等待时间分解为提高手术患者交接效率、优化连台手术衔接流程。将目标体系细化到每个人,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①提高首台手术开台准时率。术前准备间护士每日晨7点00分前到达准备间;工勤人员每日晨7点20分之前将患者接至术前准备间;手术间巡回护士每日晨7点40分前至术前准备间与术前准备间护士进行患者交接;每日晨7点50分前手术间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如医生查房则为同治疗组的下级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开始“麻醉实施前”三方核查;8点30分前手术医生开始切皮。②缩短连台手术患者等待时间。设计并建立基于手术麻醉系统的手术患者转运交接模块,运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完成患者转运交接,具体流程如下。连台手术接患者时,手术间巡回护士提前点击电子排班系统的“接患者申请”模块,患者入口处工勤人员收到同步语音及信息提示,点击“确认接患者”后,至相应病房接患者;病房护士扫描患者腕带二维码,在PDA上选填相对应的信息完成病房交接;患者进入术前准备间,术前准备间护士用PDA扫描患者腕带二维码,选择“进入术前准备间”出现病房交接的患者相关信息,逐项核对并点击确认,完成此阶段交接;手术间护士至术前准备间用PDA扫描患者腕带二维码选择“进入手术间”,逐项核对并点击确认,完成此阶段交接;术后手术间护士、麻醉恢复室护士交接方法同上,依次选择“出手术间”“进入恢复室”时间节点逐项核对并完成交接。患者交接的每个节点手术麻醉系统均会出现语音和消息提示,方便手术间护士知晓患者位置;连台手术间清洁,巡回护士可点击手术麻醉系统上的“清洁手术间”模块发送至保洁人员PDA端。总体要求连台手术衔接时间不超过30 min(感染手术除外)。③优化手术排程。设计智能化手术排程系统,设置护士亚专业、护士层级、手术类型与手术时长、手术日与手术间、值班与轮班要求等5个约束模块,通过系统统计后台数据预估不同手术的平均时长,并根据以上5个约束条件自动匹配手术间和手术室护士,实现手术排程的自动化。优化后手术室程每日由系统进行智能化分配,手术室护士长查看并进行细节调整。(2)建立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成立由医院护理主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手术部科护士长、麻醉科主任、医务处处长、医院运营部主任组成的手术部运营领导小组,形成领导小组—手术室分区区长—专科组长—手术间医务人员垂直质量监管体系。所有目标方案实施从下往上逐级监督。(3)建立每日监管系统。由手术室各区区长收集开台、连台延迟的原因并上报运营部;运营部对延迟手术原因落实到个人,由手术部护士长每日对患者交接规范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并落实到具体人和时间节点。于次日晨会时或通过手术部官方微信工作群对抽查结果进行反馈。(4)实施有效激励机制。将首台手术准时开台、连台手术及时接台、手术患者交接规范纳入绩效考核中,对整个流程中涉及的相关人员在绩效上实施激励不惩罚机制,将以上指标计入量化考核,对达标人员进行额外绩效奖励。

1.3 观察指标依据《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手册2022版》[1]制定观察指标。(1)首台手术准时开台情况。统计每日晨首台手术准时开台情况,由医院运营管理部规定8点30分之前手术刀切皮为开台准时。由医院运营管理部工作人员每日通过在手术麻醉系统提取首台手术开台时间,比较两组的首台手术开台情况。(2)连台手术接台超时情况。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13》[11],结合手术间设置,规定从患者出手术间到下一台手术患者进入手术间中间衔接时间超过30 min即为连台手术接台超时。由医院运营管理部工作人员每日通过在手术麻醉系统提取患者出入手术间的时间,计算两台手术衔接时间,统计连台手术接台超时情况。(3)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采用整群抽样法,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部25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中途因特殊情况,长期休假不能全程参与或配合者。采用曹颖等[12]编制的《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该量表共9个维度,62个条目: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8个条目)、被认可与表扬(6个条目)、成就感(6个条目)、工资与补贴(7个条目)、排班安排与工作条件(13个条目)、职业本身特点(5个条目)、管理与医院政策(8个条目)、人际间关系(5个条目)、家庭与工作间的平衡(4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选项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计5、4、3、2、1分,满分310分,评分越高表示越满意。该量表信效度良好,Cronbach’sα系数为0.980,在实施OEC管理模式前后分别向手术室护士发放量表,比较方案实施前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共发放问卷504份,回收有效问卷483份,有效回收率为95.8%。

2 结果

2.1 首台手术准时开台情况观察组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首台手术准时开台情况比较[n(%)]

2.2 连台手术接台超时情况观察组连台手术接台超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连台手术接台超时情况比较[n(%)]

2.3 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观察组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在被认可与表扬、工资与补贴、排班安排与工作条件、家庭与工作间平衡4个维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OEC方案实施前后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比较分)

3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的核心部门,涉及人力资源和医疗资源较多,手术室运营效率越高越有利于节省人力,节约医疗成本[13]。手术室首台手术准时开台和连台手术衔接是直接关系手术室运营效率的核心环节[1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达到了95.9%,相比对照组提高。一方面,本研究引入了OEC管理模式,明确了“提高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的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目标方案,明确了首台手术开台涉及的人和时间节点,为提高手术室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制定了详细的流程和方案。另外,应用OEC管理法每日监管系统确保了整个流程实施的质量,增加了相关环节人员的配合程度,而绩效上的激励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与彭玉娜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建议在首台手术开台环节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并在绩效上对相关人员进行倾斜,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手术患者交接和手术间清洁是连台手术衔接十分重要的环节。有研究指出连台手术衔接时间对降低医院成本和医疗消耗有一定的影响[16],本研究显示,实施OEC管理模式后连台手术超时情况由实施前的30.1%降至4.8%。本研究设计了无缝式患者交接系统,与手术麻醉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交互集成,实现患者信息的共享,通过PDA终端扫描,将信息同步推送至每个系统,实现了无缝式患者交接,提高了交接的效率。同时利用信息系统一键式提取患者交接的时间节点和交接内容,便于质量管理人员每日监管,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这与刘婷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在临床工作中,类似的交接环节均可建立相应的PDA终端扫描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交接效率,节省交接时间。而手术间清洁需求同样通过信息和语音播报的形式同步至保洁人员PDA终端,保洁人员通过抢单模式实现了手术间清洁效率的提升。手术间清洁和患者交接效率提升致使连台手术衔接时间缩短,从而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节约了医疗资源,与刘艳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

手术室运营效率固然重要,但实现手术室高效运转的同时不能忽略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感受。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负荷重、压力大、强度高以及作息时间不规律等特点,加上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手术室护士人力资源短缺,造成手术室护士体力和精力消耗过度从而导致工作满意度低[19]。本研究中,实施OEC管理模式后,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至(274.17±4.33)分,其中被认可与表扬、工资与补贴、排班安排与工作条件等维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认为,研究中信息化排班系统充分考虑了护士的能力层级,尽量安排与其能力相匹配的专业,同时通过分析不同手术的手术时间、手术医生、手术类型等尽量将手术平均分布在各个手术间,避免了因护士能力不匹配或手术间分配不均匀造成的压力过大或过度加班。其次,OEC管理模式实施激励机制,对达到目标体系者实施绩效奖励及鼓励,使得大家在互相激励和相互竞争的环境中工作,调动了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王燕青等[20]指出实时统计护士工作量、实施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方案实施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在“家庭与工作间平衡”维度高于实施前,这可能与实施OEC管理模式后手术室运营效率提高、护士平均加班时间相对减少有关。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关系到手术室的工作氛围,手术室涉及亚专业广,合理的排班能有效提升其工作满意度,手术排程的优化可参照本研究考虑护士亚专业、护士层级、值班与轮班要求等人性化约束条件,进而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基于OEC管理模式从制定目标体系-建立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建立每日监管系统-实施有效激励机制4个方面制定手术室运营管理方案,能有效提高手术室运营效率,同时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进而节约医院成本,节省医疗资源。但在该管理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监督反馈不及时、设计的患者交接系统网络中断等问题,可见本研究仍存在不足,后期科室乃至医院层面仍需不断改进实施细节,完善管理方案。

猜你喜欢

手术室护士效率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