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婺源江湾“俞氏宗祠”三雕艺术的人文精神

2023-07-13范雄峰

东方收藏 2023年5期
关键词:艺术精神艺术特点

摘要:婺源江湾“俞氏宗祠”三雕艺术是民间艺术宝库,其表现题材丰富、雕刻工艺精巧独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俞氏宗祠”三雕艺术反映了古代婺源人对美好生活、人生理想、审美观念等的追求,也反映出明清时期婺源士商阶层的审美趣味,同时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及婺源地方文化与民俗风情。

关键词:俞氏宗祠;三雕艺术;艺术特点;艺术精神

一、“俞氏宗祠”历史概况

“俞氏宗祠”是一个以俞姓為主聚族而居的古村落中的宗祠建筑(图1),坐落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汪口村,该村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汪口村自古以来文风鼎盛、人文兴盛,根据《婺源县志》的统计可知,汪口村自宋至清以来的数百年间,经科举中进士者有14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员74名。另外,著书立说、以斐然文采名于世者9人,著作达27部,由此可见汪口文风之鼎盛。随着社会的发展,到明清时期,汪口村又走出了一大批行走大江南北的商贾和名士贤达。汪口村在明清时期是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又是婺源县城货运到乐平、鄱阳、九江等处之码头,地理位置重要,为明清商业交通重要节点。汪口村历史悠久,有千年古村之称。明清时期,汪口村作为联通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节点,商业繁荣、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当时汪口村有大量从商之人,他们大多从事木材和茶叶的贩卖,经过长时间的苦心经营,积累了大量财富,于是官邸、商宅、祠堂、牌坊逐步得以兴建。目前,汪口村留下的历史古建筑较多,包括宋代建造的石拱桥2座、明代建筑11幢、清代建筑254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有俞氏宗祠、平渡堰、一经堂、懋德堂、四世大夫第、四宜轩、养源书屋、存舆斋书院、柱史坊和同榜坊等。历史上,汪口村是婺源东乡的水运码头。旧县志记载,婺源的水运“通舟至此”。因河道水浅滩多,往来的船只较小,码头也比较简陋,用木桩、溪石堆砌成溪埠,便于泊船和装卸货物,所以被戏称为“草鞋码头”。“草鞋码头”给汪口村带来了繁荣,使之成为婺源东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素有徽州古商埠之称。

“俞氏宗祠”又称“仁本堂”,位于汪口村东大桥北端,用以祭祀汪口俞姓始迁祖俞杲。“俞氏宗祠”最早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至今已有270余年历史,现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俞氏宗祠”南北纵深达44米,总共大口五开间,中央开间高起,其建筑风格样式总体成歇山顶楼牌样式。该建筑由清代中后期三品朝议大夫俞应纶捐资兴建,总占地面积达到1100多平方米。“俞氏宗祠”以木雕精湛著称于世,其木雕装饰题材丰富,雕刻技法精美独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二、“俞氏宗祠”三雕艺术特征

“俞氏宗祠”以雕刻工艺见长,体现在宗祠建筑的主要结构和装饰构件之上,如屋梁、斗拱、雀替、立柱、隔窗等构件上(图2)。这些雕刻艺术题材丰富、造型优美、工艺精巧,艺术价值极高。从总体来看,“俞氏宗祠”三雕艺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装饰题材丰富

“俞氏宗祠”三雕艺术题材极为丰富(图3),既有代表吉祥、富贵、平安、美好等寓意的飞禽走兽与花卉云彩,又有体现古代儒家道德伦理与价值观念的“忠孝节义”等题材,同时还有表现民间风俗的题材,如“福禄寿”“和合二仙”“八仙过海”等。传说故事和戏剧人物也是“俞氏宗祠”三雕艺术重点表现的题材,如《三国演义》《白蛇传》《西厢记》等。除此以外,还有“卍”字纹、回纹、云纹等几何纹。这些题材充分反映了宗祠主人的审美趣味、理想精神,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总之,“俞氏宗祠”三雕艺术的表现题材非常丰富,对其进行概括,我们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人物故事题材。这类题材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但也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为以表现宗教神话、民间传说等超越现实的人物题材,如“观音送子”“八仙过海”“麒麟送子”等;另一种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据名人、文学、戏曲等演变出的轶事、故事、唱本等题材,如“竹林七贤”“岳母刺字”“周文王访贤”等。第二类为动植物吉祥图案。这类题材以具有吉祥寓意的植物和动物为主,植物包括梅、兰、竹、菊、莲花、牡丹等,动物则有麒麟、狮子、老虎、龙、蝙蝠、喜鹊、仙鹤、鱼等,这些动物多为祥瑞异兽,也有些利用谐音手法表现,如“蝙蝠”等。第三类为几何纹样,如“回”字纹、“卍”字纹等。

(二)雕刻工艺独到

“俞氏宗祠”三雕艺术作品雕刻工艺独到、表现方式丰富多变,高浮雕、浅浮雕、圆雕、透雕、矮雕、线刻等工艺手法应有尽有,甚至在一幅作品中还集中运用了多种工艺手法。具体而言,“俞氏宗祠”三雕工艺工艺独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雕刻技艺因材施雕。如“俞氏宗祠”的砖雕首先是在特制的青砖上面,根据青砖的物理特性和造型特征合理布局,再直接雕琢,雕刻完成后再去烧制。木雕图案更是丰富多彩,木质构件雕琢精致且在原木上直接施雕,形态逼真,呼之欲出,被誉为“木雕宝库”。由于石雕取材体重质硬,所以刻图简洁有力。圆雕仅底部与建筑连接,可供四面欣赏,如柱脚的石雕。“婺源木雕的雕刻工艺则包括了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透雕、矮雕、线刻及集中多种形式综合运用等。根据不同的图案题材内容、所使用的不同建筑构件决定采用不同的雕刻工艺,这是十分讲究的。”①“俞氏宗祠”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都是根据材料本身的特征,依据材料的长短、高低的造型,以及材料本身的特性,再结合创作者的构思来因材施雕的。

第二,雕刻的刀法丰富多变。“俞氏宗祠”主要以木雕见长,由于婺源地区以盛产木材闻名,尤其是优质的木材,所以“俞氏宗祠”木雕所使用的木料主要以适合雕刻的樟木和楠木为主。樟木和楠木这两种材料具有坚韧耐用、不易腐朽的特征,另外樟木还因散发出香气而具有驱蚊赶虫的特殊效果。正是因为采用了质地坚硬、易于雕刻的材料,使得“俞氏宗祠”的木雕采用了更加丰富多变的刀法来雕刻不同题材内容。“俞氏宗祠”的木雕刀法整体显得刚柔兼并、精巧劲利,尤其在局部细节雕刻处理方面更是如此。“俞氏宗祠”的木雕从形态特征来看多采用凿的方式,用不同的凿法对木雕细部进行多层次的精细处理,体现出一种精巧华丽、纤细绮丽的艺术风格。

(三)形象写实生动

“俞氏宗祠”三雕题材丰富,每一种题材所表现的艺术形象都写实生动,无论是人物故事、祥瑞异兽,还是花鸟植物都栩栩如生。如“俞氏宗祠”屋梁上有一幅表现戏曲人物题材的木雕,作品中的人物刻画都比较形象生动,人物的动态、表情到位,尤其是上面几朵花卉写实形象,花瓣轮廓分明,花心局部刻画得尤为精细。

三、“俞氏宗祠”三雕艺术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婺源三雕”是一种艺术价值高、雕刻工艺巧、体现深厚人文精神的艺术形式,它反映了古代婺源人对美好生活、人生理想、审美观念等方面的追求,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反映了明清时期婺源士商阶层的审美趣味,同时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及婺源地方文化与民俗风情。

“俞氏宗祠”是婺源传统建筑的代表,其三雕艺术雕工细腻、精巧,装饰华丽、丰富,艺术形象层次分明,给人一种华丽富贵的审美感受。“俞氏宗祠”三雕艺术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土壤,受传统文化精神、审美观念与民俗民风的影响,其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都浸染了传统文化精神的方方面面。

首先,“俞氏宗祠”三雕艺术体现了古人追求美好生活、体现吉祥如意的民俗精神。“俞氏宗祠”三雕艺术根植于婺源,必然受婺源传统民俗民风的影响,处处流露出婺源传统民俗民风中的精髓。从古至今,“吉祥如意”都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永恒主题,在各种民间艺术形式中表现人们最普遍的精神追求是民俗艺术最纯粹的精神内涵。三雕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对民俗文化精神的追求与表现,也传达出人们对美好事物,对未来的向往与期盼。“俞氏宗祠”三雕艺术通常采用谐音、比拟、象征等手法来表现具有吉祥、平安、美好等寓意的动植物题材和其他题材,传达了婺源俞氏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俞氏宗祠”三雕艺术中随处可见“莲”“蝙蝠”“八仙”等装饰图案,这些装饰图案都通过谐音、象征、比拟等表现手法来传达俞氏族人对吉祥寓意的美好追求。例如“莲”取“莲花多巧,象征着多子多孙之意”的寓意,例如“蝙蝠”与“遍福”同音,“遍福”即“遍地是福”“多福”的意思。另外,还有很多“芝草瑞兽”,都用相同的手法表现出同样的民俗精神。“俞氏宗祠”三雕艺术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动植物,采用谐音、象征、比拟的方式表达出了一种最普遍的民俗精神。

其次,“俞氏宗祠”三雕艺术既有反映民俗民风的题材,也有古代文人士大夫高雅审美品位的题材,所以体现了一种雅俗共赏的审美精神。“俞氏宗祠”三雕艺术中有大量契合文人雅士审美趣味和精神的传统题材,如传统文人画最喜欢表现的“四君子”“渔樵耕读”“博古图案”等题材,这些题材都是古代文人士大夫高雅审美观念的体现。而那些体现民俗民风的装饰题材,如“麒麟送子”“年年有余”“福禄寿”“多子多福”等则是民间普遍的审美风尚。总之,婺源三雕体现了封建社会雅俗共赏的审美精神。

最后,“俞氏宗祠”三雕艺术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伦理精神。“俞氏宗祠”三雕艺术具有最典型的儒家文化伦理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婺源俞氏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倡导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文化观念,所以在建筑与三雕艺术上无不体现出儒家核心文化的影响,“俞氏宗祠”三雕艺术中的“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卧冰取鱼”之类表现儒家传统美德、忠孝節义等封建伦理精神的装饰题材,就是最好的证明。

注释:

①唐阿君,祝海珊,聂琰.解析娶源木雕图案的“形”与“神”[J].农业考古,2011(04):378-380.

参考文献:

[1]王振忠主编.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2[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2]周羽柔.基于包容性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D].南昌大学,2014.

[3]罗磊.婺源古建筑木雕装饰纹样中的人文精神研究[J].艺术科技,2017,30(09):36-37.

[4]周永民,张翎.婺源传统木雕图案艺术的美学特征[J].民族艺术,2010(02):91-93.

[5]龚静芳.江西徽式民居雕饰艺术特点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

[6]李薇.历史村落的乡土景观建设研究——以婺源李坑、晓起为例[D].北京林业大学,2014.

作者简介:

范雄峰(1991—),女,汉族,江西丰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艺术精神艺术特点
混合型文化模式下龙江剧独立的艺术精神
汉代陶塑的时代风格与艺术精神探析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清初遗民万寿祺书法研究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
试析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