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艺术特色赏析

2023-07-13乔美娜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王弗亡妻江城子

乔美娜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北宋词人苏轼为亡妻王弗所作的一首悼亡词。词句平淡如话家常,一改词人惯有的豪迈奔放的词风,却又字字泣血,直击肺腑。在这首词中,苏轼哀婉凄恻地倾诉了对亡妻绵绵不绝的思念之情。这首词情感深厚、脍炙人口,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将结合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对其作简要的赏析。

王弗与苏轼同为四川眉山人。王弗在十六岁时嫁给十九岁的苏轼为妻。婚后,王弗相夫教子,非常贤惠。夫妻二人恩爱和睦、相敬如宾,既是彼此生活中的伴侣,又是双方精神上的知己。可惜天命无常,在短短十余年后,王弗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病逝,先葬于汴京,后归葬故乡。此后的十年,苏轼饱尝人间的辛酸苦楚,先后经历了丧父、贬官等不如意之事,又因与权贵政见不合而遭受排挤,四处漂泊。熙宁八年,时任山东密州知州的苏轼年近不惑。正月二十日夜,他在睡梦中忽然见到亡妻在“小轩窗”前梳妆的景象,梦醒后感到非常痛苦,便提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悼亡词。

一、虚与实不断切换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记梦”为题,开篇却并未提及梦。作者将“梦”作为一条线索,按照“梦前——梦中——梦后”的顺序进行写作。上阕写现实,下阕写幽梦。作者在现实与梦境中不断穿梭,对亡妻的情感在现实与梦境中也都有反映。通过一虚一实的转化与结合,苏轼得以呈现自己细腻而连绵不绝的情思。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立足当下,在词作的开篇追忆过去:与亡妻生死相隔,转眼已十年,而此时身处他乡郁郁不得志的“我”(苏轼)与“你”(王弗)更是相隔千里,纵然相逢又能如何呢?与其说作者是在思念妻子,不如说他是在哀叹自己悲惨的命运。他满面尘土,双鬓斑白,饱经雨雪风霜。即便夫妻二人再次相见,妻子看到他如今的模样,恐怕也认不出来了吧!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在现实生活中,他一直在克制自己的情感。到了正月二十日晚,苏轼进入了虚无的梦境之中。在曾与爱妻朝夕相处的无数画面里,梦境“瞄准”了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清晨:在故乡的庭院中,妻子像往日一样正坐于轩窗之下,对镜梳妆。如此普通而温馨的一个场景,却偏偏出现在了词人的梦中,大有“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意味。夫妻二人借着梦境回到当年,仿佛弥补了“路远难达,十载春秋”的遗憾,着实惹人垂泪。

到此,苏轼并未倾诉什么,也不再过分赘述,而是将笔锋一转,以“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来寄情。他及时从梦境中抽离,回到了现实。结尾处的“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又是现实中的景象。梦境虽美,却也令人伤怀,留在世间的人最终不得不继续面对残酷的现实,度过难熬的日日夜夜。虚虚实实的梦境与现实不断交替,使词人的情感在虚与实的对照中显得更加真挚、深厚。在词人的笔下,梦虽短,情却长。

二、冷与暖相互交融

纵览全词,作者用简笔勾勒出了一冷一暖两个色调的世界。梦境给人带来依稀的温暖,是暖色调的;而现实很残酷,是冷色调的。词人在追忆亡妻的过程中沉浸在一冷一暖两个世界,使得两种色彩交融在一起。

在词的上阕,词人回忆了旧时与妻子相守的数年。“尘满面,鬓如霜”是艰难的生活和残酷的现实在苏轼身上留下的痕迹,此时的他无力再像当年一样用满腔热血抒发“鬓微霜,又何妨”的壮志豪情,只能略带怯懦地叹息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久别重逢,他却无法与妻子像从前那般亲昵。

在词的下阕,词人描绘了梦境中的景象。与残酷的现实相比,“小轩窗,正梳妆”的景象无疑是一抹暖色。“夜来幽梦忽还乡”给词人带来了片刻的惊喜与欢愉。然而,夢中越暖,现实就会被反衬得越悲凉。前路漫漫,山遥水阔,“料得年年肠断处”,妻子将与他一样孤独、寂寞地待在千里之外。“明月夜,短松冈”又是冷色调的。生死相隔的“断肠人”各自站在一冷一暖、一阳一阴两个世界,互相思念对方,却难以相见。

在词作中,苏轼运用白描的写作手法,呈现了一冷一暖两个世界,“折射”出阴阳相隔却渴望消除生死界线的夫妻二人对彼此的思念与牵挂。

三、“短”与“长”形成对比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语言平易质朴,却传达出了词人对亡妻的绵绵情意。可以说,“语短而情长”是这首词的另一个特点。

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十年”对“千里孤坟”中的“千里”,作者在词作的开篇便跨越时空,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展现了自己与妻子相距之远(十年未见,相隔千里)。“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千里”与“无处”形成鲜明的对比,“千里”的距离有限,但二人中间却有着无法逾越的“沟壑”(两人阴阳相隔,再难相见)。词人的情感无处寄托,他又能去何处“话凄凉”呢?从“不思量,自难忘”中,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在主观上有意识地压抑自己的情感,并非不曾思量,而是不愿思量。可即便如此,他依然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了自己的情感。可见,词人每时每刻都在理性与感性、清醒与茫然间备受折磨。

“夜来幽梦忽还乡”中的“忽还乡”与“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两茫茫”也形成了对照。一个“忽”字说明词人唯有借助梦境才能在刹那间迅速跨越时空,让二人不再“茫茫”。这从侧面表现出词人对亡妻、对故乡以及对从前岁月的不舍与思念之情。他们“相顾无言”,却偏偏“有泪千行”,一无一有的对比展现了二人的情感之深。正因为情深,二人在相见时才会“无语凝噎”。他将自己对亡妻的情感隐藏在了一瞬的闪念和微妙的细节中,看似不着痕迹却早已溢出。另外,在结尾处的“明月夜,短松冈”中,词人选取皎洁的明月与常青的松树作意象,营造了孤寂凄清的氛围,也凸显了物象的永恒与世事的无常。

总之,“虚”与“实”,“冷”与“暖”,“短”与“长”的对比不仅没有使整首词呈现出丝毫的矛盾,而且使得词中的情感隐藏在了字里行间,给人一种张弛有度、似有若无的感觉,令人读之忍不住落泪。

猜你喜欢

王弗亡妻江城子
江城子·春潮不息
从人出发——评陈其钢《江城子》
再婚相处有讲究
江城子,秋日送战友
以“情”之钥匙开启《江城子》感人之门
情到深处自然浓
——评孙犁散文《亡人逸事》的结尾艺术
诗书未终老,梦里自难忘
红袖添香
千年梳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