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过程”作业的设计

2023-07-12陶丽丽

关键词:课后作业全过程小学语文

陶丽丽

摘 要:语文学科的“全过程”作业设计是立足“大语文”概念,指向作业构建的立体多维设计体系,关涉课前、课中、课后的作业设计。“全过程”作业设计需要从“面”上思考,“点”上突破,考虑学习时空的全过程、学习内容的全过程、学习方法的全过程。“全过程”作业设计流程为:依据单元要素,明确作业目标;立足单课目标,设计课前作业;聚焦重难点,设计课中作业;强化拓展延伸,设计课后作业。

关键词:小学语文;全过程;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

语文学科的“全过程”作业设计是立足“大语文”概念,指向作业构建的立体多维设计体系,关涉课前、课中、课后的作业设计。“全过程”作业设计主张让语文学习与阅读、与生活链接,还包含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等实践性作业。

“全过程”作业设计需要从“面”上思考,在“点”上突破,考虑全过程:一是拓展学习时空的全过程。学生的学习时空不止课堂里的40分钟。因此,作业设计还需兼顾课堂、学校之外的时空,让作业成为课堂学习的延续和补充。二是丰富学习内容的全过程。作业设计要观照多样性,兼顾作业的梯度、难度、深度、角度等,减少单一重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三是传递学习方法的全过程。教师设计作业的观念要从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从策略入手,培养学生的作业能力。

下面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漏》一课为例,阐释“全过程”作业的设计。

一、依据单元要素,明确作业目标

布置作业,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全过程”作业设计需立足整个语文学科,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素养的高度,全方位把握教材、学段、学情等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要关注单元要素,厘清做什么;要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厘清做到什么程度;要审视编者视角,厘清为什么这么做。

《漏》一课所在的单元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为语文要素,安排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枣核》4篇课文。结合新课标和教材内容,梳理出不同学段对“复述故事”提出的学习要求:第一学段,听故事、看影视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第二学段,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第三学段,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审视教材编者意图又会发现,第一学段已经学过借助图片、根据提示等讲故事的方法,在课后练习题中有过练习;第二学段把复述故事作为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集中教学,在教材中是首次出现。综上,引导学生生动复述故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应该是作业设计的重点所在。

二、立足单课目标,设计课前作业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教学。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必然造成起点的过高或过低。“全过程”作业的设计主张立足单课目标,聚焦不同维度设计课前作业,将圈生字、标易错、读难句、提疑问、查资料、预习汇报等作业项目灵活融通,明确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学生的原有水平在哪里,再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展教学。

为了达成“生动复述故事”的目标,《漏》第一课时教学前,教师设计了指向两个维度的课前作业:

第一个维度:了解字词学习情况,扫清复述障碍。由此设计的课前作业如图1所示,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题目。题目有两个要求:一是选择正确的读音,二是把自己认为容易出错的词语序号语写在横线上。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能够复述故事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做好复述准备。

按照此作业内容现场检测,教师发现学生的认知难点集中在“旋”“倒”“转”三个字上,于是正式教学中就重点教这三个字。如此,教学目标就非常明确,效率也高,为学生练习复述故事提供了更多时间。

第二个维度:搭建支架聚焦“故事”,形成对故事内容的初步把握。教师设计图2,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以连线的方式给图中的句子排序。

调查发现学生在给打乱的故事情节排序时遇到困难,这说明学生预习时只关注了故事有趣的情节,而忽视了故事发展的顺序。根据学情,教师先帮助学生建立“地点”变化的概念,并梳理出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在脑海里绘制故事“图谱”,为后续故事的复述做好铺垫。

三、聚焦重难点,设计课中作业

聚焦教学重难点,灵活设计课中作业,对于帮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突破重难点大有裨益。教材课后习题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改编设计课后习题,以此为课中作业。此外,手头教辅用书中的训练题,也可以作为改编资源,改编设计为课中作业。

《漏》一文在表达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一对应地描述老虎和贼的想法。课堂上要进行生动复述,就要运用这些语言。据此,教师对课后习题三“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这个故事”进行了改编设计。改编设计后的作业如图3所示。

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读课文,之后将信息补充完整,完成课中作业。至此,学生发现了故事叙述的特点:主要环节叙述中,作者重点描写了虎和贼的内心想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合作朗读作业中的内容,进一步感受故事叙述对应表达的特点。有了这样的补充,学生在达成“生动复述故事”的目标之路上又进了一步。

此外,教师利用教辅用书“课堂作业本”,改编设计另两项作业(见图4、图5),评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

读课文,给下列正确的说法画上“√”。

(1)老虎和贼都把对方当成了“漏”。

(2)“漏”是很厉害的动物。

(3)老虎和贼滚下山坡的原因是看见了“漏”,非常害怕。

图4中的作业虽然只有三个选项,却揭示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判断题的形式出现,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对故事结构的把握程度。图5涉及的作业内容彰显了故事表达的特点:对应。学生要完成生动复述的任务,就要用上这些关键词语。学生将两份作业中的信息补充完整,进一步理顺了故事复述的思路,同时发现了故事复述的规律。如此,即使最后撤掉“支架”,学生也能生动复述。

四、强化拓展延伸,设计课后作业

“全过程”课后作业设计,包括校内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既关联课堂知识点,又强调教学拓展延伸;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学科内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可以是短时的,也可以是长周期的。针对《漏》一课,教师设计了三项课后作业:一是校内课后作业,二是校外家庭作业,三是校外阅读作业。

作业一:要求学生拓展阅读中国民间故事《文成公主进藏》,在表1空白处填写相关信息。《文成公主进藏》与《漏》都是中国民间故事,在表达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明确的地点变化,故事情节富有变化,每处情节变化基本遵循“遇到困难—克服困难”的模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完成表1就能厘清故事的脉络,也能进一步感知民间故事一一对应的表达特点。

作业二:推荐绘本阅读,借助绘本中的图画给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漏》在中国民间有多个版本,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绘本,并借助图画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作业三:组织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并选择其一与大家分享交流。只有打通学生由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再到阅读表达的全过程,才能做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既让学生读到好书,又能掌握读书的方法。为此,设计“一体化课外作业”势在必行。基于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故事,教师可以将单元阅读内容与单元口语交际进行整合,组织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之后,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故事,运用课堂学到的方法理清故事脉络,并依据表2相互以填实五角星的方式为对方的表现作出评价,取长补短,提升复述故事的水平。

三项课后作业的设计,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又夯实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当然,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等都有不同,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接受同样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时的速度、支架各有不同。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异地给予指导,让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有收获。

教师需要以“全过程”视域设计作业,把握作业定位,精准设计教学目标,关注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设计的每个细节,让作业发挥它应有的功能。这对學生的长远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猜你喜欢

课后作业全过程小学语文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过程民主立法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精心营造学习氛围 成就语文高效课堂
浅析新课标下学好数学的方法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