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性心理疏导及早期康复护理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2023-07-09邢超君刘莹芳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3期
关键词:持续性出院入院

谭 淼,邢超君,刘莹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3)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脑梗死是主要并发症,当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患者病情危急,严重影响生存质量,故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1]。早期康复护理是指在患者出现疾病或创伤后立即开始进行康复护理,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2]。持续性心理疏导是一种针对个体精神状态的长期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3]。2020年6月1日~2022年6月1日,我们对收治的5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实施持续性心理疏导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旨在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104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CT或MRI等影像学确诊为脑梗死者,且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90 mm Hg;②生命体征平稳者;③初次发病者;④认知功能正常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者;②全身感染性疾病者;③处于昏迷状态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男36例、女16例,年龄(47.54±6.24)岁;糖尿病病程(5.67±0.68)年;体质量指数(BMI)(25.40±2.50);吸烟史27例,饮酒史22例。对照组男33例、女19例,年龄(46.90±6.47)岁;糖尿病病程(5.96±0.99)年;BMI(24.80±2.40);吸烟史31例,饮酒史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包括防治并发症、体位转换、适当运动疗法、日常生活训练、心理护理等措施。

1.2.2 观察组 实施持续性心理疏导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持续性心理疏导:a.定期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患者心理状况;b.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关注其需求和困惑,积极回答问题,尽可能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c.引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和舒缓疼痛的各种呼吸法和放松肌肉技巧,以促进患者情绪稳定和身体放松;d.建议患者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如参加义工、加入社团等,增强社交支持。②早期康复护理:a.采用现代康复技术进行物理治疗,如针灸、按摩、理疗、运动疗法等,加速患者康复;b.对患者进行营养干预,合理调控饮食,保证营养均衡,使患者恢复身体机能;c.进行语言康复和认知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和认知能力;d.引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训练,如独立进食、穿衣、洗漱等。

1.3 观察指标 ①肢体功能: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定量表[4]评价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4周上肢功能水平,包括上肢运动功能、反射活动、手的抓握能力及协调水平等共33个条目,每个条目采取3分制,0分表示不能完成、1分表示可以完成一些、2分表示能够完成,总分0~66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上肢功能越好。采用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4]评价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4周下肢功能水平,包括下肢协同运动、分离运动、协调与速度、反射活动等共17个条目,每个条目0~2分,总分34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越好。②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5]评价两组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4周心理弹性,包括坚韧、自强及乐观3个维度,共25个条目,每条目以Likert 5级评分法,0~4分分别为从不、很少、有时、经常、几乎总是,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心理弹性越好。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6]评估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分0~42分,0~1分表示正常或接近正常、2~4分表示轻度、5~15分表示中度、16~42分表示重度。④日常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7]对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4周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大小便、进食、穿衣、行走及上下楼梯等,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日常活动能力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CD-RISC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CD-RISC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不同时间上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不同时间NIHSS、BI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NIHSS、B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实施有效的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质量的关键。以往涉及护理技能相对简单,很多技能由普通护理员完成,而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而言,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才能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8]。另外,常规护理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注射等操作可能会引发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或出现意外情况。因此,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干预中,虽然常规护理有积极作用,但寻求更有效的护理方法迫在眉睫。

苏益芳等[9]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使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解决患者预后问题。孟宏音等[10]研究指出,持续性心理疏导护理能改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失能情况,改善睡眠质量并提升心理弹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出院后4周,两组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和下肢评分均高于入院时(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这是因为持续性心理疏导能够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减轻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会对患者康复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肢体功能。早期、科学、系统的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进而促进患者肌肉功能及运动能力的恢复,持续性心理疏导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康复,进而提高患肢体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出院后4周,两组CD-RISC评分高于入院时(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这是因为长期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学会应对负性情绪,这种心态可以提高患者心理弹性,使其更加灵活和适应不同的环境。早期康复护理是指在脑卒中发生后尽可能快地进行康复治疗,这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减轻身体不适,在提高健康状况的同时,能够促进患者心理康复;心理康复可以提高患者心理弹性,增强应对压力能力。两者联合应用能够使患者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出院后4周,两组NIHSS、BI评分均优于入院时(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究其原因:持续性心理疏导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通过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减轻神经功能缺陷程度,从而降低NIHSS评分;持续性心理疏导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提高BI评分。因此,持续性心理疏导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促进身体恢复、改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等,有利于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持续性心理疏导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神经功能及肢体状况,提升生活质量。但本研究存在不足,如小样本研究且未对患者远期情况进行分析,今后将针对性改进。

猜你喜欢

持续性出院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持续性迭代报道特征探究——以“江歌案”为例
作文门诊室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关注持续性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