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护理方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的效果比较

2023-07-09曹玉双朱婷婷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3期
关键词:蓝光黄疸胆红素

曹玉双,张 艳,朱婷婷,成 乐,李 晶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大学护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中心 山东济南 250012)

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第1周面临的重要问题,高胆红素水平可能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有毒,甚至可能导致足月新生儿的神经损伤[1]。其中>60%的足月新生儿在48~72 h出现黄疸,5%~10%的新生儿需要干预以控制高胆红素血症[2]。蓝光照射治疗是一种安全、方便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方法,减少了对机体侵入性的治疗,即换血的需要,但光疗只有在血清胆红素水平>80 μmol/L时胆红素进入皮肤后才有效[3-5]。虽然光疗通常是良性的,可能出席腹泻、红斑皮疹、液体流失增加、温度不稳定、皮肤变色(晒黑和青铜婴儿综合征)等不良反应,而新型的治疗手段如光疗系统的改进极大地减少了这些不良反应[3]。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除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外,因新生儿个体发育不全、易受环境不良影响等因素,还应对新生儿采取优质护理干预,促进患儿康复,并减少住院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尽可能减轻黄疸对患儿健康的影响[6]。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取便利抽样法纳入2021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于山东省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的84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日龄<28 d;②确诊为病理性黄疸并需要住院进行蓝光照射治疗;③母亲孕周>32周。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②合并先天性肢体残疾或先天性心脏病者;③入院时意识不清者;④Apgar评分<7分者。根据随机奇偶数字法将入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体重:<3.0 kg 6例,3.0~3.5 kg 10例,>3.5 kg 26例;体长:<50 cm 16例,≥50 cm 26例;胎龄:<37周7例,37~42周30例,>42周5例。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体重:<3.0 kg 8例,3.0~3.5 kg 9例,>3.5 kg 25例;体长:<50 cm 15例,≥50 cm 27例;胎龄:<37周6例,37~42周31例,>42周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①给予患儿心电监护、氧饱和监护、按需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等措施,监测患儿生命体征。②待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将其置于蓝光照射箱中,并于患儿头部及其他易受压的部位放置柔软棉织物,抬高床头保持患儿头高足低位约15°。③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与一般状态,及时擦拭口鼻分泌物,若患儿出现不适反应及时调整患儿体位,并告知主管医生给予对症处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蓝光箱护理:注意监测蓝光箱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异常情况,患儿进入蓝光箱后使用绵柔织物将蓝光箱内布置成椭圆形鸟巢样,使用柔软毛巾填充患儿与箱体间空隙,保持与患儿皮肤密切接触的状态,并注意及时调整环境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患儿排汗过多或温度过低影响机体恢复,及时更换潮湿、污染的垫料,保持患儿皮肤整洁。②体位护理:采用三阶梯体位护理法,将患儿头部、胸部、髋部三个部位给予绵柔织物垫高,保持双下肢屈曲状态,并于足跟等部位给予柔软垫料,使患儿保持头高足低位并与身体总体呈15°,并定时给予患儿翻身更换体位,避免长期同一体位造成患儿疲劳不适等。③抚触护理:蓝光照射治疗结束后将患儿转移至普通病床或保温箱,首先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洁双手,保持双手整洁、相对无菌状态,待双手温度恢复适宜后于双手均匀涂抹润肤液,给予患儿由上至下、由躯干至四肢的顺序抚触,并严密观察患儿反应,若患儿出现不适或因手法过重对其造成伤害则及时告知医生对症处理。④环境护理:重症患儿多会因环境的噪声而出现躁动不安的情况,应定时监测辅助机器运作情况,将产生异常噪音时及时进行维修,亦可给予患儿播放轻柔音乐,使其保持平静状态,监测环境温度、湿度,使室内保持良好舒适的状态,注意使用柔和灯光,避免对患儿眼睛造成损伤或患儿因直视灯光造成的紧张、不安。⑤皮肤、黏膜护理:定时检查患儿皮肤状态,重点排查易受压、受潮部位,定时为患儿进行口腔、鼻腔清理,及时清除分泌物,避免造成患儿呼吸不畅、呛咳等,记录皮肤、黏膜状态,并及时发现不良变化,若出现异常状态及时告知医生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于住院系统采集两组患儿护理前后黄疸指数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及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睡眠时间、住院时间;并使用自制评分问卷采集家长满意度评分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2.2 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睡眠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睡眠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家长满意度评分为(96.43±10.51)分,对照组家长满意度评分为(91.21±10.2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7,P=0.024)。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儿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7]。黄疸是足月婴儿在新生儿病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尤其是早产儿更易发生,当胆红素在90 μmol/L左右时,肤色苍白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8-10]。当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将导致胆红素在包括皮肤、黏膜在内的组织中积累,新生儿皮肤和巩膜表现为黄色状态[11]。优质护理是给予新生儿蓝光箱护理与环境护理,改善了新生儿在保温箱及病房中的生活环境,消除了对其存在不良刺激的环境因素,避免患儿产生应激反应,从而有助于患儿病情恢复。给予患儿皮肤、黏膜护理等措施,密切关注其鼻腔、口腔黏液分泌情况,及时清理异物,避免患儿呛咳继发吸入性肺炎。加强对患儿心理状态的关注,在患儿发生躁动、不安、哭闹等负性情绪或行为时,及时给予患儿安抚,检查并改善周边环境,增加其舒适度,避免因不良情绪造成的抵抗治疗。本研究过程中给予患儿蓝光照射治疗的同时,从环境、患儿心理、康复需求等方面护理患儿,通过调节蓝光照射的强度、光源距离等可给予患儿最优治疗干预,从而促进其黄疸的恢复,改善了治疗效果[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3]。优质护理措施以给予患儿适应实际病情的人性化护理为理念,通过对患儿病情、症状的观察给予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干预,从各个角度充分考虑其自身体征并通过小组讨论确定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并增加医生在护理工作中的参与度,加强对患儿病情的关注并及时对症处理。新生儿监护室由于其自身特点,往往不能满足家长与患儿见面的需求,长期分离会使家长产生负性情绪,并因为不了解病情而产生不满,本研究中护理过程中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使其能够及时了解患儿病情变化,缓解家长焦虑并提升其配合度。通过给予患儿体位护理、抚触护理增强其安全感与舒适感,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并有效提高患儿睡眠质量;通过给予患儿体位、环境等护理干预,可促进其病情恢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充分考虑患儿心理状态变化与肢体反应给予抚触干预,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患儿睡眠质量和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蓝光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