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在病毒性肠炎腹泻患儿中的应用

2023-07-09鲁欣婷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3期
关键词:肠炎病毒性整体

王 婷,鲁欣婷,孙 玮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山东青岛 266000)

病毒性肠炎属于临床婴幼儿多发疾病之一,主要指机体肠道感染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病原体所引发的急性肠道疾病[1]。本病具有季节性特点,以夏秋两季高发,患儿以腹泻、腹部疼痛、大便稀水、高热及呕吐为常见临床表现[2]。由于小儿消化功能较差、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其腹泻症状反复发作。若未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长期腹泻易引发营养不良,严重时可发生重度脱水、酸中毒等不良情况,不仅危害患儿身心健康,且不利于其生长发育[3]。整体护理是临床基于现代护理服务观念提出的新型护理干预模式,该模式将护理程序作为核心,积极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在实施护理的同时开展全面化管理,以满足患者实际需求。2019年1月1日~2022年6月1日,我们对47例病毒性肠炎腹泻患儿实施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94例病毒性肠炎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20版)》[4]中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②神志清晰、病情稳定;③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家属拒绝配合;③合并其他肠道疾病。剔除标准:①病情突然加重;②中途退出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常规组和整体组各47例。常规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4个月~7岁、平均(3.67±0.52)岁;病程1~5(2.72±0.35)d。整体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5个月~7岁、平均(3.71±0.49)岁;病程1~6(2.78±0.34)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具体内容如下。①病情观察:详细记录患儿呕吐物的性质及量、大便频次、性状及量;观察患儿是否存在脱水现象,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对四肢发凉患儿采取保暖措施,给予高热患儿物理降温。②环境干预:护士定期消毒病房,合理调节温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及床单位、地面整洁。

1.2.2 整体组 实施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制订护理方案:在患儿完成首次治疗后,护理人员与家属充分交流,掌握患儿饮食及卫生习惯,并了解家属对肠炎的认知程度及心理状态,综合上述信息制订整体护理方案。②全面心理疏导:护士在执行各项操作时,注意态度温和、动作轻柔,对无法交流的患儿采用抚触方式以缓解其不安情绪;对可沟通的患儿借助动画片转移注意力,对表现良好的患儿及时进行表扬。③早期健康教育:为做好早期治疗和护理方面的健康教育,护士积极组织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各种新媒体和网络技术(如微信公众号),向家属详细讲解轮状病毒性肠炎相关医学知识及具体治疗方案;并耐心告知家属患儿腹泻方面的科学知识,指导其掌握正确的患儿腹泻护理内容,并培养家属良好的卫生意识,注意督促患儿勤洗手,尤其是餐前便后以及患儿的餐具及玩具在使用后合理清洗并定期消毒。④全面饮食指导:对母乳喂养的患儿,指导家属暂停其他辅食,继续给予母乳喂养;对正常饮食患儿结合实际病情调整饮食,以减轻患儿肠胃负担(如给予米汤或牛奶,遵循由少至多、由稀到稠的原则,待患儿病情得到控制后更改为半流质饮食,并增加少量新鲜蔬菜和水果)。若患儿腹泻症状严重,需进行一段时间的禁食,注意禁食时间不可过长,防止引发营养不良;待肠道修复、症状有所减轻后,给予清淡脱脂奶粉喂养,随后结合病情增加浓度。同时,嘱家属为患儿大量补水以防水电解质失衡。⑤臀部护理:由于患儿排便频次高,容易引发臀部皮肤红肿、破溃,护理人员指导家属选择棉质尿布并勤检查,一旦发生排泄物污染,立即更换并清洗臀部以防皮疹或感染,涂抹茶油或氧化锌油以改善红臀的症状。⑥用药护理:对年龄较小患儿可将药物加入母乳或果汁进行用药;对年龄偏大患儿,护士在给药前与家属沟通配合,利用患儿对父母的信任及依赖心理,鼓励其完成服药,或指导家属为患儿讲故事或陪同玩游戏;此外,患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护理人员可利用这一特性引导患儿服药并注意确认。

1.3 观察指标

1.3.1 胃肠道菌群指标 分别于入院时及出院前一天提取患儿粪便样本送检,对球/杆菌比例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进行检测;采集患儿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胃动素(MOT)、胃泌素(GAS)。

1.3.2 临床症状改善 观察两组患儿入院时及出院前一天大便频次,并统计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

1.3.3 护理效果 ①显效:在患儿接受治疗及护理出院72 h内腹部疼痛、高热及呕吐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大便性质无异常,排便次数<3次/d;②有效:患儿接受治疗及护理出院72 h内腹部疼痛、高热及呕吐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大便性质为蛋花样,排便次数3~7次/d;③无效:患儿接受治疗及护理出院72 h内各项临床无明显变化,大便性质仍为稀水样,排便次数>7次/d[5]。护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4 家属满意度 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NSNS)[6]评价两组家属满意度,包含19个项目,每项分值1~5分,其中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5分表示非常满意,总分95分,分为优(76~95分)、良(57~75分)、差(0~56分)3个等级。满意度(%)=(优人数+良人数)/总人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胃肠道菌群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胃肠道菌群指标比较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3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例)

2.4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名)

3 讨论

3.1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开展的必要性 婴幼儿是病毒性肠炎的主要发病群体,由于年龄幼小其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及心智均未成熟,对疼痛及不适的忍耐程度偏低;再加上家属缺乏对病毒性肠炎的认知,容易出现焦虑情绪而影响患儿,部分患儿在用药过程中易存在抵触或哭闹不止的行为,从而无法有效配合临床医护人员开展治疗与护理工作,进而对疾病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7-9]。在既往采取的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中,护士仅遵从医嘱完成护理相关工作,而忽视从患儿整体出发,导致护理服务水平一般,家属满意度偏低[10]。整体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符合现代护理服务理念,能够对患儿实施全方位干预。该模式综合考虑患儿疾病本身、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以确保形成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从而为患儿提供系统、全面、动态且整体的护理服务,有助于疾病快速恢复[11]。

3.2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改善胃肠道菌群指标 有研究指出,免疫功能低下是造成患儿病毒性肠炎病情持续进展、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之一,表现为机体内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失调[12]。sIgA是反映体液免疫功能的免疫球蛋白,当体液免疫功能异常时,机体B淋巴细胞合成会受到抑制,导致sIgA含量减少,从而降低肠黏膜对致病菌及内毒素的防御能力[13-14]。胃肠激素主要由人体胃肠黏膜细胞分泌产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MOT对患儿胃肠运动起到促进作用,GAS则刺激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MOT、GAS水平升高可使肠蠕动加快,胃肠道消化液分泌过多,从而加重患儿腹泻症状[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整体组出院前一天球/杆菌比例、MOT及GAS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1),sIgA含量高于常规组(P<0.01),说明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模式,通过积极分析与总结常规护理模式开展期间存在的不足及风险,将患儿住院治疗视为一个整体,以提供经过合理优化且全面的护理措施,能够快速改善肠道菌群指标,并调节胃肠激素水平。

3.3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快速缓解临床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整体组出院前一天大便频次少于常规组(P<0.01),发热、呕吐、腹泻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1),表明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模式中,护士及时准确评估患儿实际病情并依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促使临床治疗方案发挥最佳效果,从而缩短住院时间。此外,针对性心理疏导方式使护士与患儿建立信任关系,从而减轻其对治疗工作的排斥感;护理人员依据患儿实际病情提供专业的饮食指导,确保其营养补给充足,有助于患儿机体免疫力增强,从而有效预防腹泻引起的营养不良及抵抗力持续低下,进一步加快患儿康复。

3.4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可全面提升护理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整体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可能原因为护士对家属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提升其认知程度,帮助家属明确患病因素、感染途径并树立正确治疗观念,使其能够主动配合各项临床医疗工作;并向家属强调病毒性肠炎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描述病情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的危害,引起家属的高度重视,积极学习病毒性肠炎相关知识、腹泻护理及饮食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全面提升护理效果。此外,护理人员在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辅助患儿服药,并确认真正服药,能够有效规避部分患儿或家属不重视而存在漏服或错服的现象,从而为临床疗效提供良好保障;同时,护理人员积极开展优质臀部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住院舒适度。

3.5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模式提高家属满意度 整体护理模式不仅能够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还可促进患儿遵医行为,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整体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具有连续性及全面性,护士全程为患儿提供专业干预,尽可能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求,能够使家属充分感受到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从而提高满意度。

综上所述,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开展后,可改善病毒性肠炎腹泻患儿肠道菌群指标及胃肠激素水平,并缩短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从而提高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本项目属于单中心研究,所纳入群体相对单一;其次,入选样本数量偏少,实际统计结果可能存在偏倚;最后,未考虑患儿个体因素、家属受教育程度及护士专业水平差异对护理效果的影响。今后可考虑选择多中心数据,增加样本数量,并排除可能影响护理成效的客观因素,进一步探讨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对临床病毒性肠炎腹泻患儿的意义。

猜你喜欢

肠炎病毒性整体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