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师干预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

2023-07-08田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不合理药师用药

田野

药物是临床治疗各种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合理用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保证患者的健康安全,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临床经常发生不合理用药情况,不仅会影响到治疗效果,同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安全[1]。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在临床用药期间应用药师干预,以此强化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分析具体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2020 年10 月于本院接受药物治疗的314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7 例。对照组中,男84 例,女73 例;年龄24~68 岁,平均年龄(55.14±11.25)岁;病情程度:重度21 例,中度46 例,轻度90 例。实验组中,男81 例,女76 例;年龄26~66 岁,平均年龄(55.42±10.18)岁;病情程度:重度25 例,中度45 例,轻度8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未应用药师干预,医生仅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与临床规章制度为患者开具处方。

实验组应用药师干预,具体措施:①临床药师要加强和医生的沟通,二者合作做好药物治疗并确保用药安全性;积极参与到用药管理中,参加到查房、会诊、病例讨论、监测等多项临床工作中,并发挥相应作用。②结合相关用药规定及规章制度制定不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评价标准,主动且有效干预重复用药、联合用药错误、剂量用法错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确保药物治疗更加经济、有效且安全。③医院要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强化临床药师及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重点为其讲解药物的规范使用及分级管理;临床药师要对用药治疗期间出现的不合理情况进行总结并进行相应培训。④临床药师加强动态监测,以月为单位,对该阶段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与统计,建立数据表,对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其原因并通过针对性措施进行整改。⑤临床药师要定期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点评,将点评结果反馈给医生。若出现严重不合理用药,则要及时找到处方开具医生进行责任追究,并给予批评、警示等。⑥通过PDCA 循环展开药物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药物管理质量持续改进体系,强化管理效果。⑦强化与患者的交流,主动对患者展开用药治疗方面的健康教育,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及问题,积极为其提供药学信息咨询服务,讲解药物使用方法、用药时间、剂量、次数、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避免发生盲目用药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不合理用药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对比总发生率。②满意度。通过自制问卷[2]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范围0~100 分,特别满意:评分>85 分,满意:评分70~85 分,不满意:评分<70 分。满意度=(特别满意+满意)/总例数×100%。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用药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包括感染、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等。④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比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对比 实验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对比[n(%)]

2.2 两组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中特别满意58 例(36.94%),满意69 例(43.95%),不满意30 例(19.11%),满意度为80.89%(127/157);实验组中特别满意84 例(53.50%),满意67 例(42.68%),不满意6 例(3.82%),满意度为96.18%(151/157)。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719,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发生二次感染3 例,毒性反应4 例,过敏反应3 例,胃肠道反应6 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9%(16/157);实验组发生二次感染1 例,毒性反应1 例,过敏反应1 例,胃肠道反应3 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2%(6/157)。实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79,P<0.05)。

2.4 两组住院时间对比 实验组住院时间(14.92±2.85)d 短于对照组的(19.04±3.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009,P<0.05)。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医学技术进步,医疗模式逐渐向着以患者为中心发展,再加上患者与家属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其对临床药学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用药治疗期间不仅需要确保药物与患者的病情相符,能够有效治疗疾病,使患者的症状缓解,同时要确保其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4]。但就目前临床实际情况来看,药物使用仍存在不合理之处,无法满足临床及患者提出的要求,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5,6]。

当前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联合用药错误,临床多采用联合用药对患者复杂病情进行控制,但用药期间部分医生会忽略药物互相作用,很容易影响治疗效果并导致不良反应[7,8]。②重复用药,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药物的种类增加,各种新品种与剂型也不断出现,部分医生药物信息获取有限,导致其对药物的机制、成分等缺少了解,进而造成重复用药。③给药方式错误,医生仅了解药物的常规用法,而对特殊用法则没有掌握[9,10]。④特殊群体错误,孕产妇、婴幼儿及老年群体的情况特殊,其代谢情况与正常群体不同,需要特殊用药。⑤剂量用法错误,由于字迹潦草或患者没有听清等情况,导致其用药时出现剂量或用法错误情况[11]。因此需要针对上述情况进行管理,以往临床的管理措施缺少药师参与,即使参与也不够深入,主要为点评医嘱及处方等事后干预,难以被临床接受并认可,其应用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总体效果并不理想[12]。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应用药师干预,加大药师在临床用药治疗期间的参与频率及深度,通过专业技术嵌入到治疗团队中,与临床医生进行专业互补,能够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并反馈,进而使医嘱的合理性提高,能够为合理用药提供保障。为分析对临床合理用药应用药师干预的效果而进行对比研究,其结果显示:实验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14.92±2.85)d 短于对照组的(19.04±3.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临床合理用药应用药师干预可起到积极作用,能够减少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保证用药安全性,患者更为满意并积极配合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猜你喜欢

不合理药师用药
药师之歌
药师“归一”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