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

2023-07-06张洁

时代商家 2023年26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国有企业

张洁

摘要:国有企业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国有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并发展,需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离不开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建立健全新时代企业制度,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对策,希望可以帮助国有企业提升内部控制管理能力,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从而保障国有企业高效、高质量运行。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一、引言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社会责任。设计并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合理保障企业经营合法合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效果。保障资产安全运行,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等内部控制目标。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国有企业也逐渐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建立了内控,但内部控制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对企业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一些国有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不断向其他行业领域多元化的发展,国有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可能不适应其自身的发展。国有企业应结合自身实情,根据国家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加强对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财产保护等控制活动。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以便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及时改进。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增强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保障国有企业持续高质量运行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有效的内部控制离不开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执行的基础,会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架构与执行,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并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知深度,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對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起关键性的作用。内部控制核心理念经发展,由传统的以内部牵制制度为主的内部控制,形成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发生了质的改变。目前,多数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仍是传统理念,未形成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理念,也未能对企业分散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战略风险等进行整合风险管理。导致在保证国有企业目标实现方面缺乏动态性、灵活性。未能根据外部经济、环境等的变化,及时调整应对策略,降低了国有企业面临不确定性时的反应能力。

(二)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对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即为企业风险。随着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完善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因此,国有企业更应警惕“灰犀牛”、“黑天鹅”等事件带来的风险,并避免由此带来的损失显得尤为重要。风险评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目前多数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应有的风险管理意识,未能将分散的财务、经营和战略风险整合为风险管理,未能及时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风险,并预判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导致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缺失,未能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未能最大化降低风险所带来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

(三)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式。国有企业应根据风险识别及评估,预判风险对国有企业的影响,结合自身对风险的容忍度,采取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活动。由于内部控制设计本身存在重要或重大缺陷,或仅有内部控制制度和内控流程手册等形式上的内部控制,但并未真正有效运行,导致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未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组织结构不健全。人员或资源限制等原因,出现一人多岗、身兼数职的情况,未能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未形成内部牵制机制,很可能发生错误或舞弊行为。第二,授权审批不恰当。企业在办理经济业务时,需按规定流程,层层签报审批。但常有“一只笔”现象,所有支出无论金额大小,均由董事长一人签字审批。未能明确各层级的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的业务或大额资金支付未执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失去应有的内部控制作用。第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基础薄弱,财务核算不规范。会计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未能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会计人员对国家新执行收入准则、租赁准则、金融工具准则等的会计政策变更理解不透彻,导致会计核算处理错误,未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账务情况。第四,财产保护。因管理粗放,未能妥善保管资产、货币资金、重要票据等未存放于保险柜,未对所拥有的实物资产登记在册并定期进行盘点,资产安全的保护措施执行不到位,导致企业的财产发生被侵占、偷盗、浪费、毁损、丢失等情况并不少见。第五,预算控制。全面预算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合理配置企业各项财务、非财务资源,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部分国有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缺乏充分的认识,由财务部门编制预算,业务部门参与度低,预算目标制定过高或过低,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全面预算流于形式,失去预算的严肃性和刚性。

(四)信息与沟通机制不健全

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要素之一,内部控制的运行需要信息与沟通机制的支持。健全有效的信息与沟通机制可以切实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和质量,包括反舞弊机制、沟通制度、信息质量、信息系统等。部分国有企业并未意识到信息与沟通的作用和重要性,未予足够的重视。对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各种内、外部信息未关注,缺乏捕获、收集、整理、核实相关信息的主动性。未能将重要信息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导致管理层对重要信息未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对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反舞弊机制欠缺,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缺失,没有设置举报专线,未能将反舞弊落到实处,未能及时发现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国有资产被侵占、挪用等舞弊事项的发生,导致国有企业因舞弊事项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五)形同虚设的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有效运行需要内部监督的支持,有效的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可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运行中存在的缺陷,并加以纠正。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当前,国有企业常出现政企合一,权力机构交叉重复或权力过于分散,多数国有企业尚未设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未能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两大企业管理工具整合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未能充分发挥不相容岗位分离的相互牵制和监督作用。未设立内审部门或虽设内审部门,但内审人员较少或缺乏独立性或不具备相应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未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缺乏有效内部监督考核问责机制,致使内部监督缺乏刚性和应有的震慑力。内部监督形同虚设,缺乏对内部控制执行过程的有效监督和反馈,不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设计、执行中存在的重大、重要缺陷,并给予整改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

四、优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

(一)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

国有企业需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基础建设,应建立健全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把分散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战略风险等进行风险整合管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制度及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的议事规则及各自的权责范围和工作程序。营造和保持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高层管理人员应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将诚信与道德价值观信息多渠道、全方位地向员工传达并得到有效落实。管理层要重视特定工作岗位所需专业胜任能力,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评估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两大工具,二者并非孤立的关系,而是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协调统一的整体,内部控制有效实施是风险管理“落地”的有力支撑,二者共同提升国有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及核心竞争力,从而有效面对日趋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保障国有企业实现发展目标。风险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国有企业要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加强风险管理及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将风险管理与风险评估有机结合,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对国有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充分考虑可能给企业所带来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分析,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如风险规避、风险承受、风险降低、风险分担等。设置能预期、识别和应对可能对整体目标和业务层次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例行事件或作业活动的机制,将对日常变化的处理与风险分析程序聯系起来。建立风险预计应急处置机制以应对突发的特别重要的重大事件。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绩效管理,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以保证风险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三)强化内部控制活动有效性,确保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国有企业要确保内部控制运行有效,需强化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和执行力。

第一,明确不相容岗位和职务的范围及各自的岗位职责权限,不相容职务之间要分离,相互监督制约。如业务经办与授权批准、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等不相容职务应分离,确实因资源限制等原因无法实施分离的,应当采取抽查文档、定期资产盘点等替代性控制措施,以防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第二,建立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财务经理对资金支付的授权审批权限,办理资金支付时需按规定权限进行审批。对非常规性的交易事项应明确应急授权的条件及事后需履行的程序。对重大的经济事项,需通过采取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审批,不得个人推翻集体的决策。第三,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系统、财务管理制度,合理配置会计人员,并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所选聘的会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及企业的内部培训,使其及时学习并掌握新的会计准则、税收法规等政策规定变化,根据新的政策法律规定对交易事项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第四,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不一致时,应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流程报批后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并关注是否存在管理不善、浪费、错误等造成的损失,应追加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对货币资金、重要票据应存放于保险柜,并指定专人保管,会计主管应定期对货币资金和重要票据进行监盘。加强对存货、贵重物品的管理,加强门禁控制,限制非相关人员未经授权直接接触。第五,应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作用,树立全员参与预算的意识。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合理确定预算指标,选择恰当方法,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实施分期预算控制,严控涉及资金收支业务的预算,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并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和奖惩,避免全面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四)完善信息与沟通机制

国有企业应完善信息与沟通机制,建立必要的机制获取与其生产经营相关的市场状况、竞争对手的计划、法律法规的最新发展以及经济状况的变动等外部信息。对所收集的内、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整合,保证向适当人员提供的信息是充分、具体和及时的,保证其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加强信息化系统开发和建设,使用OA办公系统或ERP系统,使信息沟通反馈更迅速。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培训课程、会议、新员工培训、员工手册等多种渠道,建立组织内部的向上、向下和横向沟通以及组织外各方之间有效的多角度的沟通。建立反舞弊机制,如制定举报人保护制度、举报投诉制度、公布举报电话,明确对投诉、举报事项的处理流程及归口部门,防范舞弊的发生。

(五)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应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采取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以便相互牵制和监督。对实物资产粘贴资产标签,建立资产卡片账,并将资产相关信息录入资产管理系统,至少每年盘点一次,对资产安全性进行持续监督。设置内审部门,并保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发挥其监督作用,提高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由内审部门或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领导任期或离职经济责任审计,对采购事项、经济合同等实施专项审计。推选职工监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日常监督。由内审部门或委托第三方定期对内部控制运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形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将内部控制存在的重要缺陷及重大缺陷及时向董事会报告,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从而保障内部控制运行有效。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就需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就要认识到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要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统一协调,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使其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实现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小红.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2 (22):103-105.

[2]吴海艳.新时期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水平提升措施探讨[J].现代营销(上旬刊),2022 (11):28-30.

[3]杨玲玲.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22 (29):142-144.

[4]胡卉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完善[J].中国中小企业,2022 (02):81-82.

[5]高玲玲.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 (14):74-75.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