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等对话,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2023-06-29邢台市任泽区第四中学许素洁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笤帚马蜂犯错误

邢台市任泽区第四中学 许素洁

一次下午自习课,我看到一名班主任在办公室批评犯错误的孩子,直到放学后天已黑,我从班里回来,那孩子才黑着脸认了错。可一出办公室他便像脱缰的野马,欢天喜地地奔向了教室。我在楼道里问他为什么如此开心?他说:“终于不用听老师婆婆妈妈的说教了,可以回家了!”

这是一场失败的教育,学生只是迫于急着回家才不得已承认了错误,老师的教育行为并没有起到应有作用。我们平时经常会看到老师把犯错误的学生叫到办公室,不是劈头盖脸地批评一顿,就是同事们群起攻之地开展说教,直到学生认错服软才被放回教室。

这样的教育充其量只抵达了耳朵,学生被迫服从权威,教育双方都未得到美好的体验。如何既使犯错学生心服口服地承认错误,又使师生双方都能体验到教育的美好?笔者认为,开展平等开放的谈话是最好的解决途径。

犯错误的学生被老师“请”进办公室,通常的待遇是“靠边站直”,这无疑是把学生推向老师的对立面,师生马上进入对立状态,对即将开始的对话极为不利。如果遇上产生敌对情绪的学生,教育效果几乎为零。下面以我和小智(化名)同学的谈话为例,展示如何以开放平等的谈话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我常用的开场白是“请坐,知道我为什么请你来吗?”。教师要以友善的态度,营造良好和谐的谈话氛围,不单刀直入,让学生不为接下来的谈话设防,更便于工作的开展。老师说得越少,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就越多。

小智吞吞吐吐地说:“不知道。”

如果是刚犯的错,大多数学生会直接说出老师找他来的原因,极个别的会认为没被发现而装傻充愣;如果时间过久,学生可能会回答“不知道”。我们可以让他再想想,或许会有意外收获,可能会道出一些我们还不掌握的情况。如果实在说不出有用的线索,或话题无法进行下去,我们可以给他提示一些关键信息。

“教室后面的笤帚是怎么回事?”

“哦,我想起来了,是上周的事了,我用笤帚扑马蜂了。”

给出提示后,学生一般都会想起来,装傻充愣的学生也知道瞒不住了,会主动说出所犯的错。

学生说出发生的事情后,接下来第一要务是了解事情背后的原因。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学生的理由可能千奇百怪,甚至令人哭笑不得,老师不宜大动肝火,否则学生会失去坦诚表达的愿望。

“因为课间有只马蜂飞进教室,我怕它蜇着同学。”

有的犯错的学生初衷是好的,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做到奖罚分明,这样以后学生遇事才会主动跟老师交谈。

“看来这次你是见义勇为啊,差点冤枉了你,给你们小组学期考核加3 分!”

学生消除了对老师的提防,交谈障碍解除,此时要鼓励学生继续往下说。

“怎么样,没有蜇着同学吧?”

“倒是没有蜇着同学,可是小迪(化名)却开窗把马蜂放跑了,我很气愤,便拿笤帚追赶他。”

新问题出来后,很多老师会直接开始说教,企图把自己的一套理论抛给学生,让他们快速就范。然而,这样只会让学生反感,挤压学生的自我教育空间。我们应该启发学生共情,让他们去思考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

“有的同学对你这样做很不满,知道为什么吗?”

“可能是我拿着笤帚边追赶边摔打,把教室内搞得乌烟瘴气,所以同学们才不满意我吧。”

学生因为边思考边说,可能比较慢,也不容易一口气把所有原因都说出来。老师要耐心地倾听,给学生时间,对说出的一鳞半爪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他们继续说,千万不能板着脸数落,更不能揪住一点就开始深究,甚至翻出旧账。这样对解决问题不仅没有好处,反而适得其反。

“那现在这件事情你打算怎么解决?”

不把问题的解决办法直接给学生,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自己想的办法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问题解决之后学生还会有成就感。

“我首先要给小迪道歉,然后把弄坏的笤帚修好,并且打扫教室卫生一周。”

在平等开放的谈话引导下,大部分学生都会敞开心扉,能给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可以适当加以补充,形成完善的解决方案。

开放平等的谈话是一种简便通用的教育方法,一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在和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相较于劈头盖脸的说教,更能让学生在交谈中思考,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还能让师生双方的教育体验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笤帚马蜂犯错误
追踪
新年快乐
逛超市
智珠二则
天价笤帚的秘密
天价笤帚的秘密
吸取教育 少犯错误
扶不扶
一只马蜂引起的风波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