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写作的“三重密码”

2023-06-27刘祥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教育智慧专业发展

刘祥

摘 要 写什么、为什么要写、怎么样写,构成了教育写作的“三重密码”。“写什么”取决于日常教育生活中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什么要写”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意识、教育情怀、教育理性和教育智慧;“怎么样写”则以“真实写作”和“合理表达”为两大抓手。教育写作的本质,在于用文字夯实专业发展的每一级台阶。

关键词 教育写作 专业发展 教育智慧 思维理性

人类对万物的认知,多以好奇心为起点,先是想要了解所见之物“是什么”,随后想要知晓它“为什么这样”,最后还要知晓“怎么样运用”。“是什么”看似只关注表象,只形成浅层次的认知思维,却已不是人人可见与可知。日常生活中,无数的物、无数的事静候在那儿,能在它们面前停下脚步,静静观察并思考其“是什么”的人绝非“所在皆是也”。为数众多的人仅只是与之擦肩而过,心中不曾荡漾起丁点儿涟漪。至于“为什么这样”和“怎么样运用”,则属于学理层面的思维与行动,唯有乐意于思考的人,才能透过缤纷的表象,深入到事物的内在,探究其前因后果。

教育写作亦是如此。缺乏好奇心的教师,往往对工作中的所见熟视无睹,并不静下心来想一想它“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和“怎么样运用”,因而也就难以拿起笔或打开电脑记录自己的思考和发现。当其迫于职称评定等现实需要而不得不进行教育寫作时,便觉得大脑中空空荡荡,写不出能够正式发表的作品。至于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非功利性的自由写作,更是以“不知道写什么”或者“日常生活中没有值得一写的内容”为理由,自我设置一堵墙,隔断通往教育写作之境的道路。另有众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虽也偶然会生成强烈的写作冲动,却又往往只立足于自身的有限经验,缺乏多视角观察分析的能力,写出来的文字连自己都不满意,最终也就不了了之。此两类“不作为”,均属于未能正确理解教育写作中的“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样写”,未能熟练运用教育写作的“三重密码”。

第一重密码:世间万事,皆与“写什么”相关

缺乏教育写作经验的人,常常误以为教育写作就是写论文,需要旁征博引,占有大量的深奥理论。此种错误认知,吓倒了很多的教师,令其“知难而退”。其实,写论文固然是教育写作的一种类型,而且是很重要的一种类型,但却不是教育写作的全部。在论文之外,教育写作至少还包括教育叙事、教学叙事、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文本解读、创意设计、教法探究、读后感、书评、教育随笔等写作形式。写作形式不同,对应的写作技法便不同,对作者的学养要求也不同。即使是写严谨的学术论文,也应该是作者先想明白了某种学理,然后用符合逻辑的分析论证阐释此种学理。至于引用一些理论或名家论断,不过是为了以公认的理论替代自身的举例分析,起到言简意赅的作用,就像几何证明题中引用的定理和公理。绝不是为了用晦涩难懂的概念和诘屈聱牙的词句装饰门面,吓唬他人。

梳理出教育写作的多种写作形式之后,“写什么”的问题便不难回答。“教育叙事”当然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教育与管理中的一件事或几件事;“教学叙事”自然是用记叙文的章法记述课堂教学中的一件事或几件事;“案例分析”必然是先呈现一个典型案例,然后运用相关学理逐层深入地解析这个案例,探究出该案例中值得学习借鉴的内容,发现其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教育随笔”顾名思义,一定带有随感的特征,侧重于展示对教育教学中相关问题的个性化感悟或评价……这些写作形式所需的写作素材,都只能来自日常的教育教学,甚至来自于日常生活。

笔者曾经应一些报刊之约,写过数十篇教育随笔,内容涉及到我所接触到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因为教室中的一只甲壳虫的死亡而撰写出《顽强有时也是一种错》,发表在《班主任》杂志;因为教室窗台上冰激凌盒中绽放的羸弱的花而创作出《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理由》,发表在《班主任之友》杂志;因为一位迟到的学生而催生出《距离教育,我们还有多远的路》,发表在《江苏教师报》;因为外甥女的宠物兔而衍生出《吃肉的兔子》,发表在《教育时报》……我始终认为,天生万物,都离不开成长。既然需要成长,就必然存在规律,也就必然关乎教育,必然可以成为教育写作的素材。

笔者还发表过百余篇教学叙事或案例分析。比如,教学《阿Q正传》时,一个学生突然发问:阿Q为什么第一个想杀小D?笔者抓住这个临时性生成,组织起教学预设之外的深度探究,下课后便写出了《小D为何第一该杀》,发表在《中国教师报》;教学《齐桓晋文之事》时,对课下注释产生了疑问,便写出了《<齐桓晋文之事>注释质疑》,发表在《语文学习报》;阅读到《语文建设》上的三则“同课异构”的课案,对“同课异构”产生了兴趣,便写出了《“同课异构”,还是“同文异构”》,发表在《语文建设》,随后又写出《同课异构中的“三定”原则》,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这些叙事或分析,都未曾引用高深的教学理论,仅只是立足于日常教学中的实践或阅读,依托常识和基础性学理进行阐释。

笔者也发表过百余篇教学论文。笔者第一篇正规发表的论文,题为《主体实践性阅读条件下的文本资源开发》,刊于《中学语文》2004年第11期,后被2005年第4期《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该文来自笔者的课题研究和课堂实践;第二篇正规发表的论文,题为《语文课改中民族精神的张扬与颠覆》,刊于《中学语文》2005年第6期,后被2005年第9期《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该文源自笔者在网络上阅读到的一个课堂实录的触动……我写作教学论文,始终以自身的思考、实践为依托,极少大量引用他人的言论。笔者觉得,能够用我自己的话语准确表达出的思考,为什么非要借别人的话语来包装点缀呢?

列举上面三类信息,目的在于告知读者朋友:教育写作并不神秘,只要扎根我们的教学实践,激活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便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现无尽的写作素材。

第二重密码:专业写作,夯实成长的每一级台阶

在将素材转换为文章之前,还存在着一个相对主观的“为什么写”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则无论多么精美的素材也无法变身为具体的文章。

当今社会的中小学教师,没有“发表”过“论文”的人少而又少,但半数以上的人都不属于自觉的教育写作者。我之所以要在“发表”和“论文”二词上添加引号,是因为某些心照不宣的私密。为数众多的人仅只是迫于职称压力而不得不“发表”“论文”,其中极少数人“发表”的“论文”,僅只姓名和单位属于自身,其余文字均来自他人。

倘若据此便推定这些斥资买文的人不学无术,便属于典型的“冤假错案”。事实上,有此种行为的教师群体中,一大半人拥有极强的工作责任心,也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甚至拥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他们的病症,只在于缺乏对“为什么写”的理性认知。缺乏专业写作意识的教师,因为未能深入理解教育写作对专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价值,在主观情感上主动疏远了教育写作,等到职称评审需要论文时,再手忙脚乱地仓促上阵,失败便在所难免。迫不得已,只有借助他人之力。

在《改变,从写作开始——教育写作实用技巧30讲》中,笔者从“记录思想”“反思行为”“提升能力”“提炼精神”等四个方面对专业写作的意义进行了阐释。笔者始终认为,教育写作的价值,在于跳出既往经验的束缚,站在更高的认知层面上审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智慧。“一个人的教育理性,40%来自专业阅读、专业实践和专业思考,60%来自专业写作。只有动手写时,才会发现思维力的欠缺,才会更好地阅读、思考和实践。”“唯有持之以恒的专业写作,才能带动起持之以恒的专业实践、专业阅读和专业思考。”

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正式发布。缺乏教育写作意识的教师或许并未感受到其中的颠覆性的变革,依旧沿用既往的教学技法“轻车熟路”地“运作”自己的课堂。自觉的教育写作者则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是学科大概念、大单元教学、任务群、真实情境、跨学科学习等新理论、新要求、新教法无情地“清空”着大脑中曾经引以为傲的旧经验、旧主张、旧方法,另一方面是与新课改精神相适应的新经验、新模式、新评价体系暂未建立。只是,自觉的教育写作者绝不会被这份压力吓倒,而是会将所有的困惑或烦恼转化为难得的教育科研素材,既借助专业阅读认真探究每一个新概念、每一种新主张背后隐藏着的特有学理,又将阅读中收获的思考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活动,逐步探索学科教学的新样式,还将来自专业阅读、专业实践和专业反思的内容凝练成相关文章,供同行们阅读品鉴。正是借助于这样的研究,自觉的教育写作者往往很快成为所在地区课程改革的领军型教师。

由这个例子可知,专业写作的价值无非是探究未知、提炼已知、统辖并推动专业阅读、专业反思和专业实践。将此种认知作为“为什么写”的最佳答案,有利于确立“用专业写作夯实专业成长的台阶”的成长理念。

第三重密码:文无定式,重在“真实”与“合理”

借助于前面的两重密码,已可整体性认知教育写作的“素材库”和“行动源”,剩下的第三重密码,打开的便是“怎么样写”的技法之门。教育写作的最重要技法,或许恰恰表现为“文无定式”。几乎所有的教育写作,都侧重于对写作对象的深度探究,较少关注具体的写作技巧。毕竟,只有形成丰富的认知、深刻的思考、详尽的探究,写出来的文章才有价值。

当然,教育写作也并未完全没有章法和技巧。基本的篇章结构是引导思维朝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必然路径,比如“引、议、联、结”“叙、析、评”,或者“引论、本论、结论”。此类文章学知识,每一位教师在中学阶段学写议论文时便已习得,大学毕业时撰写毕业论文又进行了强化训练,将其应用于日常的教育写作,不会构成认知盲区和行为障碍。

真正影响文章成败的写作元素,是“真实”与“合理”。“真实”包含了从真实的教育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用真实的资料传递真实的思考、用真实的语言表达真实的价值诉求等内容;“合理”包含了持有的观点符合学理、论证的过程符合事理、表达的思想符合情理、呈现的语言符合认知规律等内容。也就是说,教育写作的至高技法,不过是从真实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再用符合读者认知规律的言说方式将其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现实的教育生活中,能够依照该技法写作教育文章的教师大多属于自觉的教育写作者。被职评等外力“逼迫”着偶尔写点教育文字的教师,则时常会背离了“真实”与“合理”,只依照某个偶见的理论、某个虚构的案例、或某种未被验证的行为,便试图提炼出足以破解若干重大教育难题的“教育神力”。比如,有些教育叙事无限放大自身的教育能力,虚构出经过一次谈心便彻底改变了某一问题学生的教育业绩;有些教学论文脱离现实教学中的各种微观性问题,一味堆砌各种名词概念,在云山雾罩中表达出一些似是而非的主张。更有甚者,还有人为了写作需要而编造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为了所谓的理论高度而编造名家言论。凡此种种,皆可归结为写作不得法,某些行为还涉及到学术不端。

有价值的教育写作无需“编故事”,亦无需“拉大旗做虎皮”,而是扎根教育教学实际,从日常工作中发现教育科研素材,认真探寻其中隐藏的教育教学的应有规律。教育写作中的“真实”,研究的是真问题,表达的是真思考、真探究、真成果。教育写作中的“合理”,不但要想得合理、论得合理、表达得合理,而且要深度推敲所“合”之“理”的丰富内涵,要让所思所想符合认知之理、常识之理、课程之理、学习之理、成长之理。

[作者通联:江苏仪征中学]

猜你喜欢

教育智慧专业发展
彰显教育智慧,呈现班级异彩
责任、信任、智慧——教书育人的法宝
浅论教师课堂管理与调控能力的提升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利用他的违规激励我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