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种植密度和整枝留果方式对设施小果型西瓜大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3-06-26王林闯范燕山许文钊孙玉东罗德旭赵建锋

江西农业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留果整枝株距

王林闯,刘 璐,范燕山,许文钊,孙玉东,罗德旭,赵建锋*

(1.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淮安 223001;2.寿光格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寿光 262718)

西瓜是我国的主要园艺作物之一,因其口感甜美多汁、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是西瓜生产大国,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2021年我国西瓜的收获面积为141.59万hm2,占世界近50%,产量6101.35万t,占全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近年来,小果型西瓜因其果形小、品质优、携带方便等特点,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前景良好,种植效益相当可观。小果型西瓜在种植方式上可采用吊蔓栽培,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在销售方式上可包装成礼品西瓜,具有时尚性,也更易于进行品牌塑造和价值提升;在消费方式上,果型小、品质优,更符合当前健康消费的理念。

从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来看,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①组织开发,即管理者采用教育、培训以及转岗等方式挖掘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能力;②自我开发,即员工主动采取措施提高自身可雇佣性、职业竞争力,不断完善自身职业规划与人力资本的积累。根据调查结果来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依旧以组织为主,将近八成的员工认为自身在工作中获取的职业发展多数来源组织安排的一些培训。

针对消费市场的需求,收购商对西瓜的大小、果型、遮光糖含量、是否有籽等指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采用订单生产的模式保证果实的品质。这也对西瓜生产者提出了更高的栽培技术要求,从而生产出可满足采购商需求的西瓜,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通常符合采购商具体要求的优质西瓜的早期价格会比普通西瓜高2~3倍,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然而,在目前的西瓜生产中,种植户往往还是凭经验种植,种出的西瓜大小和品质参差不齐,商品率低,难以满足订单生产模式的需要。影响小果型西瓜的大小和品质的因素很多[1-5],其中,种植密度[6-7]、整枝[8-10]、留果方式[11]是常见的可调控因素。杜志强等[12]研究表明:不同整枝方式和种植密度对礼品西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显著的影响,同一整枝方式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果重和品质均会下降,产量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基于此,本试验以果实大小、产量和品质为主要指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整枝留果方式与小果型西瓜的果实大小、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以期为小果型西瓜的标准化、定制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密封盖板在设计中应考虑风荷、雨荷、雪荷承载及负压产生受力,同时盖板的结构形式和强度必须满足现场实际运行要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的西瓜品种为苏梦6号,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

1.2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22年3—6月在淮安市农科院科研创新基地塑料大棚内进行,地力水平为:有机质含量30.0 g/kg,碱解氮160.0 mg/kg,有效磷158.4 mg/kg,速效钾810.0 mg/kg,pH值为7.2。

由图2可知,不同种植密度和整枝留果方式对西瓜的单位面积产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3M3G35处理的西瓜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达3000 kg/667 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产量;随着株距的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呈现出下降趋势,相比于2M1G25处理,2M1G30、2M1G35、2M1G40处理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下降了8.8%、17.7%和24.0%,其中2M1G25处理与2M1G35、2M1G40处理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留瓜数和留蔓数相同的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在株距和留蔓数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留瓜数的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有极显著的提升,相比于3M1G35处理,3M2G35、3M3G35处理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提高了60.2%、109.3%。

1.3 试验设计

由图1可知,随着株距的加大,西瓜单果重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相比于2M1G25处理,2M1G30、2M1G35、2M1G40处理的单果重分别增加了9.5%、15.2%、21.6%,其中2M1G40处理比2M1G25、2M1G30处理均有显著增加;在单位面积留蔓数和留瓜数相同的条件下,1M1G20、2M2G40和3M3G60处理的单果重呈现出下降趋势,但三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随着留果数的增加,3M1G35、3M2G35和3M3G35处理的单果重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相比于3M1G35处理,3M2G35、3M3G35处理的单果重分别下降了19.9%、30.2%。

表1 试验设计方案

1.4 测定指标

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参与决策机制的探讨—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邵爱国 李 锐 韦洪涛(121)

1.5 数据处理

由表3可知,不同种植密度和整枝留果方式对西瓜的生产成本、收入和效益均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种植密度越大,其种苗和定植的用工成本越高,其中1M1G20处理的种苗和定植成本最高,分别为1332和150元/667 m2,而3M3G60处理的最少,分别为440和50元/667 m2;单位面积蔓数和留瓜数越多其理蔓和授粉的用工成本越多,其中3M3G35处理的最多,分别为386和643元/667 m2,而2M1G40处理的最少;以2M1G30处理为基准,分析各个处理的总差异成本,其中以1M1G20处理的最高,为2300元/667 m2,2M1G40处理的最低,为1292元/667 m2,随着株距的增加,总成本的差异逐渐减少;随着留瓜数的增加,总成本的差异成本也会上升,瓜数和蔓数一样的情况下,株数越少则成本越低;从最终的相对收益来看,随着株距的增加,相对收益逐渐减少,在留 瓜数和蔓数相同的条件下,相对收益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以2M2G40处理的最高,在密度和留蔓数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留瓜数的增加,种植西瓜的相对收益得到明显的提高,相比于3M1G35处理,3M2G35、3M3G35处理的相对收益分别提高了72.0%、130.0%。

统一采收后,使用台秤称量果实产量,并计算单瓜重;使用直尺测量果实的横径、纵径和果皮厚,并计算果型指数(果实纵径/横径);采用手持折光仪测量果实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各处理的平均单果重±15%果实比例法计算果实大小的一致性;种植效益按照当地市场价和人工成本等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和留果方式对西瓜单果重的影响

本试验采用爬地栽培,设株距25、30、35、40、60 cm等5个不同定植密度,留果方式包括2蔓1瓜、1 蔓1 瓜、2 蔓2 瓜、3 蔓1 瓜、3 蔓2 瓜、3 蔓3 瓜等6种,具体试验设计见表1,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15株,重复3次;试验于2月10日播种,2月25日嫁接,3月30日定植,5月4日开始授粉,6月10日采收。采用统一的田间水、肥管理措施。

图1 不同种植密度和整枝留果方式对西瓜单果重的影响

2.2 不同种植密度和整枝留果方式对西瓜品质的影响

由表2可知,随着株距的增加,果实的纵径和果型指数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其他整枝留果处理间的差异也不明显;2M1G30处理的西瓜皮厚显著大于2M1G25和2M1G40,不同种植密度之间未表现出规律性;各处理的西瓜中心糖均在13.0%左右,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3M2G35处理在边糖指标上与2M1G40、3M3G60、3M3G35处理间具有显著差异,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果实一致性均在70.0%以上,其中1M1G20、2M1G25处理的果实一致性分别达82.2%和80.0%,随单株留瓜数的增加,果实一致性呈现出下降趋势,随株距的增加,果实一致性也呈现出下降趋势。

表2 不同种植密度和整枝留果方式对西瓜品质的影响

2.3 不同种植密度和整枝留果方式对西瓜产量的影响

对测量模型信效度的检验发现:(1)各个潜变量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其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7以上,说明测量模型信度达到检验标准的要求;(2)所有显变量的因子载荷都大于0.5,这表明显变量和潜变量之间的从属关系在统计学上达到显著;(3)职业希望自我、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三个潜变量的组合信度(CR)为0.7~0.84,全部大于0.7,平均方差提取值(AVE)也均大于0.4,说明测量模型的收敛效度通过检验。两个模型的拟合指标如表2所示。

图2 不同种植密度和整枝留果方式对西瓜产量的影响

2.4 不同种植密度和整枝留果方式的西瓜种植效益分析

采用Mircrosoft Excel软件和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表3 不同种植密度和整枝留果方式的西瓜种植效益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种植密度和整枝留果是西瓜生产上的重要技术措施。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整枝留果方式可以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并促进果实生长。通过调整种植密度和整枝留果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西瓜的单瓜重、产量或品质进行调节,以满足西瓜生产的订单化、定制化生产的需要。赵平等[13]对6种不同整枝和栽培密度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整枝方式与栽培密度对单瓜重、产量、效益均有一定影响,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不明显。王志强等[14]研究了双蔓整枝、3蔓整枝、4蔓整枝和放任生长不整枝4种处理方式,结果表明:双蔓整枝处理的早期产量最高,与3蔓整枝、3蔓整枝和放任生长处理间呈极显著差异。徐志红等[15]在瓜蔓密度相同条件下进行了6种不同留蔓留果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整枝留果方式对单果质量、产量、商品果率有一定影响,对果实品质无明显影响,单果质量大小主要取决于叶果比大小,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结果数。

本试验不同种植密度和整枝留果方式对西瓜果实的大小和产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品质的影响相对较小。从不同栽培密度来看,随着株距的加大,单果重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相比于2M1G25处理,2M1G30、2M1G35、2M1G40处理的单果重分别增加了9.5%、15.2%、21.6%,其中2M1G40处理与2M1G25、2M1G30处理间的差异显著。随着株距的加大,果实纵径和果型指数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果实的一致性呈现下降趋势,中心糖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单位面积产量则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相比于2M1G25处理,2M1G30、2M1G35、2M1G40处理的产量分别下降了8.8%、17.7%和24.0%,其中2M1G25处理与2M1G35、2M1G40处理的差异达显著水平。随着株距的加大,总成本的差异逐渐降低,相对收益逐渐减少。

从整枝留果方面来看,在单位面积留蔓数和留瓜数相同的条件下,1M1G20、2M2G40和3M3G60处理的单果重和产量均呈稍有下降趋势,但没有明显的差异,单株留果数越多则果实一致性越差,其他品质指标没有显著差异,种植株数越少则成本越低,相对收益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其中以2M2G40处理的最佳。随着留果数的增加,3M1G35、3M2G35和3M3G35间单果重均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相比于3M1G35处理,3M2G35、3M3G35处理的单果重分别下降了19.9%、30.2%,此外,果实大小一致性也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他品质指标的差异不明显,单位面积产量有极显著的提高,相比于3M1G35处理,3M2G35、3M3G35处理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提高了60.2%、109.3%。随着留果数的增加,种植成本逐渐增加,而相对收益有明显的提高,相比于3M1G35处理,3M2G35、3M3G35处理的相对收益分别提高了72.0%、130.0%。

在本试验的种植效益分析中,西瓜的销售收入按照统一的市场价格计算,但在实际生产中,不同大小的西瓜在价格上可能存在差异,因而最终收益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此外,由于本试验各个处理的水、肥管理条件均一致,水、肥管理对西瓜大小、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机制还有待结合不同水、肥管理方法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更好地满足小果型西瓜定制化生产的需要。

猜你喜欢

留果整枝株距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留果节位对哈密瓜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整枝方式、留果节位对甜瓜“海蜜9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整枝与密度互作对冀棉958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番茄整枝有技巧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试析薄皮甜瓜整枝技术
静宁县苹果冻害受灾情况调查及启示
疏果对日光温室油桃生物学指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