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视域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路径探索

2023-06-25马春梅

天津教育·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课标评价语文

马春梅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以新课标为纲领,充分认识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需求,探索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路径,是落实新课改的迫切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新课标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一)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就是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地进行启发和引导,启动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二)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高效课堂理念是落实这一要求的最直接途径。高效课堂以探究学习为特点,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主动思考,提出疑问,并在教师的启发下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全面提升。

(三)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施行

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更新课堂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完善专业知识体系,创优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课程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让教师的教学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从而更致力于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以实际行动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施行。

二、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新课标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但有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够彻底,课堂上仍然按照教材要求主导学生的思路,虽然采用了问答的方式,看似给予学生引导,但在学生给出的众多答案里,教师只会对需要的结果大加赞扬,客观上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二)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片面地认为简单直接的“灌输式”教学是方便快捷的方法,能够立竿见影地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长期采用这种单一、枯燥、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简单、机械地记忆知识点,限制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小学每个班有几十个学生,由于先天因素或后天培养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爱好特长各有不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不一样。有的教师采取“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优生失去深入拓展和延伸的空间,而学困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内心更加焦虑,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新课标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路径探索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从课程内容出发,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丰富教学内容,课前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学生喜欢的动画、视频、音频等方式,直观形象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当学生对教师创设的情境感兴趣时,就会对新的知识产生探究欲望,更愿意投入精力深度学习。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思考问题,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四季之美》这篇课文以一年四季的景色为主题,借助四季中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昆虫以及气象特征写出的一篇美妙文章。这种突出事物和景色的文章非常适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制作课件,将春日黎明东方日出的鱼肚白色天空、夏日的萤火虫和蒙蒙细雨、深秋的大雁归南以及冬日的大地银装呈现在学生眼前。此外,为了提高趣味性和动画体验感,教师可以为相应的景象配上适当的音乐,再配合课文讲解,让语文课堂变成一场以四季美景为主题的视听盛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使用文字表达美好景象的方法。

(二)师生良性互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則,从三尺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与交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应在教室巡回观察,或坐在某个小组旁边,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回答学生的疑问,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引导和启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多学习机会和思考的空间,挖掘学生的潜力,促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努力打造一个高效率的课堂。

例如,《将相和》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和名相蔺相如的故事,除了可以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还向学生传达了“和”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抓这一引申点,以故事为基础,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从课文中获得启示。讲解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讨论化解矛盾的方法。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要积极地进行引导和解答,促进学生理解本课深层思想,并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采取分层教学,满足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要坚持新课标要求的创新导向,注重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发展需求,仔细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以及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掌握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适宜性,以不同的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

首先,教师可以建立班级学生情况统计表,将学生课堂听课情况、互动情况、小组合作任务完成情况以及书面考试成绩等作为分层指标,建立更精细、准确的分层标准,杜绝以成绩为标准、“一刀切”的现象发生。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每个阶段班级整体学习效果和各层次学生能力设计课堂活动、小组作业以及个人作业,为各层次的学生设置“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最后,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答疑辅导方式,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多元课堂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方式增强评价的科学性、系统性。例如,对学生表现好的方面和在某一方面取得的进步提出更高要求和希望,奖励学生一面小红旗或给予学生一个奖励性的微笑,能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能简单地批评了事,而是要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反思问题所在,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利用好评价这一手段,帮助小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促使其产生学习动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教师可以从评价指标与奖惩模式两方面入手,建立科学的多元课堂评价模式,让评价成为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产生的推手,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在评价指标方面,教师要做到结果与过程评价指标并重,短、中、长期评价同步进行,提高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有关的过程性指标比重,让评价从“一锤定音”的考试转变为持续性评价。在奖惩模式方面,教师要践行物质与精神并重、以奖为主、以罚为辅的模式,慎重选择批评与惩罚的方法,通过批评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进行批评的目的,从而更好地改正不良习惯,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化是课程发展的方向,也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明确要求。建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要始终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线,教师要积极借鉴成功经验,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探索有效的教学路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新课标评价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