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高产小麦栽培技术及品质影响因素

2023-06-25吴双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麦蚜肥力纹枯病

吴双

我国小麦种植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中、东北、西北区域,受气候影响,各地区的小麦品质及产量亦有所差异。因此,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应积极探索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小麦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当地小麦的品质及产量。

一、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因素

(一)小麦品种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选择麦种时应尽可能选择当地麦种,避免外来品种不适应当地气候,出现倒伏、病虫害等情况,影响小麦的品质及产量。

(二)肥料的选择与施用量

每667 m2施用高浓度配方肥20~35 kg,尿素20 kg和腐熟有机肥,采用机械深施;每667 m2追施尿素7~10 kg及锰肥、水溶性硅肥等中微肥。尿素采用土施,中微肥采用喷施。施肥季节通常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切勿在大雨、暴雨前施用。

(三)病虫害防治

1.整地阶段。可以通过增加秸秆粉碎细度、深翻、耙匀等措施,增加害虫的死亡率,減少镰孢菌等根茎病原菌的侵染概率、防止秸秆过大导致种苗根系悬空而加重根腐病、孢囊线虫等病虫。

2.小麦播种阶段。推广抗(耐)病小麦品种,扩大小麦种植面积。针对苗期不抗病的小麦品种,可以根据当地病虫害类型选择适宜的包衣剂或拌种药剂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例如孢囊线虫可采用阿维菌素种子处理;全蚀病发生区,采取硅噻菌胺或苯醚甲环唑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

3.小麦越冬期。应做好地下害虫、麦蚜、红蜘蛛、纹枯病、锈病、白粉病和孢囊线虫等病虫害的动态监测,如病虫害有趋重现象,应尽快采取防治措施。

4.小麦拔节期。重点做好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的早期预防。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达10%时,选用井冈霉素、噻呋酰胺、三唑类等杀菌剂喷施麦苗茎基部,每7~10 d喷药1次,根据病情连喷2~3次。

5.小麦扬花期。针对单一病虫害,选择适宜药剂进行防治。防治麦蚜可选用抗蚜威、新烟碱类、菊酯类等选择性杀虫剂进行喷雾;当多种病虫害混合发生时,应采用“一喷三防”技术进行防治。

6.灌浆期。可以采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喷雾防治白粉病、叶锈病、枯叶病与麦蚜的发生。常用的杀菌剂有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咪鲜胺、丙唑·戊唑醇等;常用的杀虫剂有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抗蚜威等。

二、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一)做好播种前期准备工作

小麦播种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种子选择、种子处理及土壤翻耕三部分。种子选择应遵循适合当地、高产率、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原则。种子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治小麦病虫害。主要处理手段为选用毒性较低且功效高的种衣剂与小麦种子进行混合搅拌。土地翻耕的主要目的是使土壤变得松软而平整,促进小麦在施肥、灌溉环节根系得到良好的吸收。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翻耕方式为机器深耕。该翻耕方式具有效率高、翻耕深度大等特点,可以增强土地的平整性,改善土壤结构,为小麦良好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二)加强对小麦播种环节管控

在进行小麦播种时,应充分考虑播种时间、外界温度、种植密度、土壤环境与肥力等对小麦生长带来的影响。北方地区小麦播种时期通常在10 —11月,温度以10~25℃为宜。小麦播种时,应注重把控种植密度,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小麦生长受阻,影响其产量。

(三)科学合理施肥

土壤中的有机质成分是小麦生长主要的营养来源,有机质含量越高,肥力越强。施肥之前,应充分结合当前土壤中氮、磷、钾等各项元素指标及酸碱度选择适宜肥料。首先,秸秆还田时,应选择合适的堆腐剂,加快秸秆腐烂速度,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同时,可以加大农家肥的投入量,既能增强土地肥力,又能有效阻止杂草生长,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其次,无机肥的使用应结合当前土地肥力,科学调整基肥与追肥的施加比例。土壤肥力较强时,降低基肥施用量,反之亦然。

(四)做好小麦生长期间的田间管理

小麦生长期间的田间管理工作是保证小麦健康生长、促进小麦产量与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例如,小麦出苗期应做好查苗工作,对麦苗稀疏区域进行补苗,高密植麦苗区域进行间苗,保证小麦种植密度处于适中状态。另外,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田间除草工作及肥水管理等均是田间管理的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   刘素芳)

(本栏目由河南省农业农村科技教育中心支持)

猜你喜欢

麦蚜肥力纹枯病
河南小麦麦蚜的发生与防治
基于Allee效应的麦蚜种群捕食-食饵模型的分析与控制
不同杀虫剂对麦蚜的控制效果研究
生物肥力将成为我国土壤修复的主要方式
长期不同施肥对赤红壤稻田区肥力的影响
四川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的评价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
基于墒权的属性识别模型在采煤废弃地肥力评价中的应用
“真巧+好拌”拌种防治麦蚜效果及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