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理念下STEM跨学科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3-06-21丁义国程然

初中生世界 2023年20期
关键词:社团评价学校

■丁义国 程然

江苏省海安市海陵中学的办学目标为“质量第一,品格至上,创新争先”,其中“创新争先”旨在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2029 创新教育行动计划“初中学段STEM 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课题研究为抓手,依托信息化教学大环境和本地区科技资源,通过成立机器人社团、无人机社团、趣味编程社团、趣味生物社团,建设“创客空间”等途径,对新课标理念下STEM 跨学科融合教育开展了实践探索。

一、STEM课程目标

STEM 教育以实际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为基本流程,强调跨学科整合、多学科融合。学校STEM 教师团队来自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生物学、劳技等多个学科,各学科教师以本学科课程标准为指引,开发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项目,引领学生在项目式学习、问题式学习中将各学科知识和技能加以融合、运用,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并积极验证自己的想法,努力生成新方法、新技术。

二、STEM课程架构

学校STEM 校本课程为三级课程,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细分为普及型课程、提高型课程和优化型课程,见图1。普及型课程如Arduino 基础、三维设计基础、Scratch、手工焊接、无人机基础飞行知识、生物学科基础等,以任务驱动方式展开,是社团成员必修的基础课程。同时,无人机、创意机器人两门课程都需要编程语言作为基础,而Python 比起其他编程语言,后续拓展功能强大,因此,我们成立的编程社团主讲Python 语言,在校本三级课程里面它也属于普及型课程,对所有学生开放。有了编程语言等普及型课程作为支撑,学生可选择最感兴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型项目进行学习。

图1 初中学段STEM课程体系

三、STEM课程实施

学校把STEM 课程列入校本课程,成立了机器人社团、无人机社团、趣味编程社团、趣味生物社团,建设了“创客空间”。课程实施根据需求确定授课地点:项目式学习的地点分别设在学校的创客教室、微机房、实验室、操场等;而问题式学习则选择科技中心、博物馆、农业园、科普园地等作为实践基地。学校根据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上课地点,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历,鼓励学生思考、创新、实践。在课时方面,短期项目1—2 个课时,长期项目4—8 个课时,不同年级可交叉安排短期项目和长期项目。课程实施时,每节课课前有教学设计,课后有反思,任课教师按教学反馈情况调整教学设计,经备课组内教师共同多次磨课之后完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观察并记录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哪些方法,及时收集学生在每一学习阶段的反馈,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不同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为后续改进和完善做好准备。

四、STEM课程评价

著名教育专家斯塔佛尔姆说:“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STEM 课程有别于传统课程,各种新奇的实验装置丰富了学生活动,课堂气氛热烈,但同时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我们采用综合性评价体系,即总结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其中,总结性评价主要通过学生档案形式进行记录和呈现,包括项目活动目标、对象、时间、地点、小组分工、活动过程、活动结果、心得体会等;表现性评价涵盖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评价方法多元化,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以及专家评价等。评价与教学相结合,评价的结果可作为课程改进的参考依据。由于STEM 课程教学流程由课程设计、课堂活动、教学成果展示等组成,因此在每个环节都可由教师、学生开展自评及互评。比如在教学设计环节中,主要由学科组教师实施评价,包括学科融合、项目主题设计、学生学情、器材准备情况等,任课教师根据评价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和完善。

行胜于言。近年来,学校STEM 教育成果卓然:STEM 课程贯穿于整个初中学段,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拓宽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一批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科技素养较高的优秀学生,在人工智能竞赛等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与高中创新人才培养形成传送链,每年都有多名社团学生获得高中特长生招生考试资格,获得家长高度认可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猜你喜欢

社团评价学校
缤纷社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学校推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文学社团简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