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洞沟遗址的考古发掘与保护利用

2023-06-15高原王潇玉

化石 2023年2期
关键词:旧石器水洞考古

高原 王潇玉

水洞沟遗址(SDG)位于宁夏首府银川市东南28km处,西距黄河18km,行政区划属灵武市临河乡,地处银川盆地东部边缘,毛乌素沙地西南端,平均海拔约1200m。该遗址从1923年起,共进行了6次考古发掘,发现12处地点,其中经发掘的旧石器地点9处,分别为水洞沟第1、2、3、4、5、7、8、9、12地点。

水洞沟遗址的考古发掘

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Teilhard deChardin)和桑志华(E .Licent)在内蒙古和宁夏地区进行古生物和考古调查时,在灵武市(当时为灵武县)水洞沟发现了该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共编号5处地点,并对第1地点(SDG1)进行发掘。1960年,中国和前苏联组建的中苏古生物考察队对SDG1开展了发掘工作,共发现2000余件石制品。196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文中先生率领考察队对SDG1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发掘,发现水洞沟文化以石叶为主要特征。1980年,宁夏博物馆和宁夏地质局联合组成发掘队,再一次对水洞沟遗址开展了系统性的发掘工作。将SDG1的地层主要划分为全新世的“上文化层”和晚更新世的“下文化层”(水洞沟文化层)。2003年至200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科院古脊椎所联合组队在水洞沟遗址开展新一轮发掘工作,先后对第2、7、8、3、4、5、9、12地点进行发掘。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石制品、动物骨骼、装饰品等文化遗存,还发现了多处用火遗迹。2018年至202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对SDG1再次进行发掘。发现大量具有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Initial Upper Paleolithic,距今约4万年)文化特征的石制品遗存。

水洞沟遗址保护利用的价值与优势

水洞沟遗址自1923年开始发掘到现在,已经有100年的历史。水洞沟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早期人类行为模式、生存环境提供了重要线索,对研究现代人起源与扩散模式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区域环境优势。

水洞沟遗址位置图(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13)

正在搭建保护棚的水洞沟第2地点

历史价值:水洞沟遗址的发掘,是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科史上里程碑事件,纠正了“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文化”的论断,揭开了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序幕。

科研价值:遗址内的石制品材料丰富,发现了具有中国北方文化面貌的石核-石片工业遗存,与欧洲旧石器中、晚期文化关联的石叶、勒瓦娄哇技术遗存和东亚旧石器晚期流行的细石叶遗存。对于中国北方旧石器晚期石器技术,中、西方文化交流,现代人起源等问题的研究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社会文化价值:水洞沟遗址是学习中国史前历史、旧石器考古知识,了解中国西北史前历史的生动教科书,是西北地区较为重要的文化、自然资源,也推动了当地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区域环境优势:水洞沟遗址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景观独特。同时经过多年的发掘和旅游开发,文化景观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发展保护模式。

水洞沟遗址的保护利用现状

水洞沟遗址的保护离不开多方的努力。高星老师将该遗址的研究、保护与利用称为“水洞沟模式”,即政府、学术机构与企业密切合作。这一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优势,做到了学术研究、文化产品和旅游经济、社会效益的互利共赢,从而实现遗址保护与利用。

遗址保护:水洞沟遗址对于第1、2地点建立了大棚,对遗址的剖面进行防护,在第1地点的剖面顶上还有专门的排水坑。在遗址外设立围栏,让游客远距离参观。

科研示范:水洞沟遗址经历了多次发掘,考古工作者在总结了过去数次发掘经验的基础上,已形成一套内容详尽、规范简便的田野规程,提高了发掘效率和精细度,提升了田野考古的实战能力,推动了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田野发掘和标本整理规范的建立。

人才培养:水洞沟遗址是高等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教学实验基地、科学研究基地。水洞沟遗址的考古发掘团队主要是以学生和青年科研人员为主力,将理论与田野实践相结合。为了研究远古时期的水洞沟人的生活方式,考古人员进行钻木取火、打制石器等活动,以实验的方式连接古今。

公众考古:水洞沟旅游区内建立了水洞沟遗址博物馆,还设有考古体验区、钻木取火表演,是中小学生增长知识的第二课堂,也是重要的研学基地。通过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实景展示考古发掘遗址,向广大社会公众宣传考古成果,普及考古知识。

旅游开发:水洞沟遗址的旅游开发已向多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目前围绕水洞沟遗址、水洞沟遗址博物馆、明长城、藏兵洞等成立的水洞沟旅游区,已经成为一个集旅游观光、科学考察、休闲娱乐、军事探秘为一体的5A级景区。

水洞沟遗址保护利用方向的思考

4万年前古代人类如何在水洞沟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迁徙我们已无从得知,但水洞沟遗址对于探索古代人类的行为模式和生存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中创出的“水洞沟模式”也为现今遗址的研究与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方向。

首先,要坚持好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原则。需要相关部门做出共同努力,对水洞沟遗址的保护进行系统性的规划。要对区域内的遗址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将遗址区内所有地点都纳入保护范围,再结合每个地点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尤其是要考虑到极端天气下的遗址保护。

其次,采用科学的理念和技术方法,对遗址进行调查、保护、展示、解说、利用,对遗址进行系统的管理。除了保护遗址和遗址周围的环境安全,还要进一步弘扬水洞沟遗址的内涵价值。与历史时期出土遗迹和遗物形式丰富多样的遗址相比,史前遗址的可观赏性差、可读性较差,对于少有考古学基础的普通大众而言,史前遗址不够“华丽好看”,缺少趣味性。未来可以加强数字化建设,建立4D沉浸式体验发掘;对剖面和遗址区进行三维模型构建;利用VR、全息投影、裸眼3D等技术手段,拓宽展示方法,增强与游客之间的互动性。

最后,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推进发展的理念。将政府、企业、文博从业者和公众紧密联合,协同各方互惠,形成良性发展,并共同承担遗址的保护和利用的责任。

伴着八月酷暑的余温,2022年度的水洞沟考古发掘已落下帷幕,然而永不落幕的是在此辉映下的璀璨文明,是远古水洞沟人和当今水洞沟人共同的向往。“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期待水洞沟的朝阳再次升起,也期待着水洞沟遗址研究、保护和利用的下一篇章。

猜你喜欢

旧石器水洞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三星堆考古解谜
石器,有看头——旧石器馆参观指南
溪洛渡水电站尾水洞明满流交替研究
从13016回采工作面探讨大水洞煤矿构造特征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
本溪水洞游记
在法国发掘旧石器洞穴遗址
宁夏水洞沟 西方与东方的最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