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第一站
——水洞沟

2023-06-15郭北姮

化石 2023年2期
关键词:考古队石器水洞

郭北姮

去往河东机场的高铁车厢中随处可见“宁夏第一站——水洞沟”的广告牌,带着初到宁夏的雀跃,我兴奋地拍了拍身边的家儒:“快看!这里也写有水洞沟,原来它还是宁夏旅游第一站!”那时的我还没有意识到,水洞沟对于我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宁夏之旅的第一站……

考古发掘是考古工作的主线,但在水洞沟,发掘以外的考古生活同样值得无限回味。为了印证对火的使用和烧石的功能的猜想,考古领队高星老师及研修班的老师们在水洞沟模拟了一次“石烤法”烤肉为主题的实验考古。为了尽可能复原史前人类行为,除了测温仪、手机计时等必备的记录仪器外,所有人尽量不使用其他现代金属工具。实验过程如下:考古队队员将事先处理好的羊肉用荷叶包裹,然后在地上挖出一个土坑,将直径在10-15cm的石头放入土坑制作烧石,待坑中温度恒定,将荷叶肉包放入烧石上,用土掩埋,并时刻关注测温仪上的温度。上午大家将荷叶肉包放入并掩埋好,大约过了两三个小时,下午两点去土坑处将烤肉取出。香气四溢、鲜美多汁的烤肉让大家体验到了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感受到了实验考古的“魅力”所在。不过这次实验也有一定的改进空间:李老师提出为了干净卫生,下次烤肉可以先将肉用锡纸包裹一层然后再包以荷叶。带着精益求精的信念,考古队很快迎来了第二次“石烤法”实验,这次是更彻底更原始的方式——用驻地老师们打制的石器杀羊宰羊,以及用钻木取火的方式获取火源。用铁盘盛着刚从土坑中取出的热气腾腾的荷叶包。从小在城市中长大的我第一次感受到“自食其力”的意义,而这正是我们这代年轻人所缺少的。

史前人类的取火、用火和保存火是旧石器考古的主要研究主题之一,钻木取火的考古实验可以让我们更好理解古人类取火的方式以及思维模式。远古家园的钻木取火使用的是弓钻法,是人类思维方式进化到一定程度后的“改良版”取火方式。考古队为了探索更加原始的钻木取火法,决定不借助木弓的帮助,用手直接搓动木棍来发热取火。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改良——更换更干燥的助燃物、更长的木棍、更容易出木屑的木料和更稳定且供氧充足的环境……在一个水洞沟的傍晚,考古队进行着第n次取火实验,位于人群中心的几名队员用接力的方式钻木取火——一个人累了就换下一个,一波接一波,循环往复。夜深了,起风了,其余队员就搭起人墙为他们遮风,保护火苗。火苗起了,就迅速用芦苇絮包裹起来,边捧着边吹气,以提供氧气。看着高老师、谢浩老师和王赫师兄三人接力捧着火苗,小心翼翼助燃的画面,我的思绪渐渐飘远到史前时期:那时人们取火身处的环境一定更恶劣,面临更大的危险和挑战,也一定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取火,去守护人类文明的“星星之火”。通过钻木取火感受到史前人类生存的不易,用心感受那种面对自然不屈服的精神,我想这也是史前考古的意义所在——剥离掉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的生活,去找寻人类的本性。

打制石器是我认为最富有乐趣和意义的考古实验。没有参与打石器之前,遗址中出土的石制品在我眼里只是普通的石头。在亲身经历了如何用圆圆的石锤将一块不起眼的石料打制加工成一块布满石疤的实用器后,我才明白遗址出土的石制品中包含着怎样的辛劳和高超的技术。自高老师为我们讲述了“ugly石核”的故事后,石器上的片疤在我眼中变成了和史前人类交流的密码——手捧石器,婆娑着一片一片石疤,古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景象渐渐浮现于我眼前。除了观察石器,我也痴迷于打石器,驻地小院见证了我一个多月以来的探索:从起初连简单剥片都不会,甚至把手砸伤;到慢慢学会控制角度、力度和节奏,再到后面能够独立加工出玻璃制的“准两面器”,亲手打制工具的快乐难以言喻。

水洞沟的考古生活相当于一个集合,集田野考古发掘和各类实验考古活动为一体,但又不仅限于此。迎着清晨的阳光与考古队的师友们互道一声早安,围坐在餐桌旁闲聊打趣,简单的早餐也能嚼出幸福的味道,这是考古生活;1×1m2的探方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发掘区珍贵的不只是出土石器,还有队员们口中的奇闻轶事,伴着工地的音乐一铲一铲流进人们心底,这也是考古生活;酷暑中的一根冰棍,饥饿时的一碗泡面,还有最让人激动的那句“今天我请客!”,这些都是考古生活;打石器时一句“快去戴手套”的叮嘱,蚊潮来袭时偷喷后脖颈的恶作剧,甚至是每晚都会上演的“抢浴室”大戏,都是考古生活;大到天台上的星与月、电线杆背后的火烧云、上工车队激起的飞扬尘土,小到一瓶橙子味的大窑、老师亲手摘的野菜或者是大厅桌上突然出现的各地特色小零食,都是考古生活。考古生活中值得体验的不只是亲手发掘出土文物,更可贵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紧密无间的协同关系,正是这样的生活,打消了我的顾虑,使我对考古心生向往,也让我的未来变得清晰明确。

我很喜欢和师姐们爬上天台去看星星,然后望着漆黑夜空中“宁夏第一站”的巨型广告牌出神。离开水洞沟的最后一夜,我最后一次倚在木门上凝视着它,并在心里默念了后半句:

“也是我人生的第一站。”

源自“第一站”的冲动促使我把“2021水洞沟”的经历和感受用漫画描绘出来,配在本文之下。这只是“第一站”,未来的路很长,我将走下去。

猜你喜欢

考古队石器水洞
溪洛渡水电站尾水洞明满流交替研究
撒哈拉沙漠上的墓碑
撒哈拉沙漠上的墓碑
从13016回采工作面探讨大水洞煤矿构造特征
撒哈拉沙漠上的墓碑
本溪水洞游记
宁夏水洞沟 西方与东方的最初相遇
善良是我们的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