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以食为天

2023-06-15

科学大观园 2023年12期
关键词:培育出饭碗生产力

在人类漫长的演化进程中,吃饱饭都是一个很难满足的奢望。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人类逐渐进入农业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但大多数人仍难逃饿肚子的命运。纵观中国历史或者世界历史,很多王朝更替、兵戎相见也和天灾人祸导致的饥荒有关。

因此,粮食在人们的眼中弥足珍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人们对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耳熟能详,很多珍惜粮食的故事也代代相传。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中國人开始摆脱“挨饿”的命运。30年前的1993年,我国取消粮票,这种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凭证退出历史的舞台。随着人口的增加,特别是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保障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意义在今天显得更加重大,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更是在各种会议和文件中被反复提及。

中国有句古话:“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句话体现着中国古人的生存哲学。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把蕴含在其中的勤劳、智慧发扬光大,做到靠山唱山歌、靠海念海经。如果我们以大食物观来看待我们的饭碗,那么肉、蛋、禽、奶、鱼、果、菌、茶等都是食物,而辽阔的海洋就是蓝色的粮仓、丰茂的牧场。一个数字可以佐证这一点:到2030年,广东省预计年新增海鱼产品201万吨,按照等量蛋白质换算,这相当于养猪3045万头或养鸭15.4亿只。

在农业、渔业这些事关我们餐桌的产业中,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在湖南长沙的“无人农场”,管理人员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用一部手机就能对农场的设施和机械进行远程控制,或者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自主决策、作业,实现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

种子被称作农业的“芯片”。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历经数十年努力,培育出大量良种,让中国人端稳手中的饭碗。从1987年开始,中国的航天育种工程已经培育出上千种太空种子。民以食为天,从古至今皆是如此。科技不仅让我们吃饱,未来也会让我们吃得更好。

猜你喜欢

培育出饭碗生产力
“丢掉饭碗”的由来
俄罗斯培育出能够发光的植物
就业“饭碗”端得更稳了
端牢国人饭碗 保障粮食安全
陶在我们生活中——“瓷饭碗”
新纪录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父亲“跨越式”家教培育出24岁女博士后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美培育出可供移植的大鼠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