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探析

2023-06-15郎晓林

学周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人文精神高中历史

郎晓林

摘 要:高中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包含了丰富的人文价值内容,在培育学生人文精神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高中历史教师要把人文精神培育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觉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情感、价值观和史学研究态度,学会科学、辩证地看待历史,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高中生;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9-009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9.03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人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迷失了自我,功利主义、消费主义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社会中的人文氛围越来越淡薄,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渐行渐远,影响了新时代高中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历史是极具人文色彩的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和功能,肩负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重要使命。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科特色,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在浓郁的历史氛围中感悟人文精神、厚植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分析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希望能给历史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历史学科在高中教育体系中都处于副科的地位,很多学生对历史不够重视,甚至还具有厌倦和反感的情绪。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历史的印象就是单调、枯燥和无趣,不仅需要背诵大量的历史知识,还有做不完的习题。而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历史课堂,高中生有了更多学习历史和探究历史的机会,跟随教师共同钻研历史的深刻内涵,挖掘生活中的历史文化知识,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意义。历史知识距离学生所处的时代十分遥远,学生缺乏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只能被迫接受教师和教材中的观点,当教师引入人文教育后,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接触历史,尤其是从网上查找相关的历史文化,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更加坚定了学习历史的信心。

(二)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创新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历史学科的人文性逐渐在消退,教师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的历史成绩是否达标,对于历史的深刻内涵并不在乎,违背了历史教育的宗旨。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起点与归宿,也是历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新时期,历史教师带来形式多样的人文知识,不仅拓宽了高中生的知识面,还使得历史课堂活跃起来,课堂学习氛围浓郁。同时,教师挖掘大量教学资源,将历史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人文精神在高中历史课堂遍地开花,实现了教学的创新和变革,推进历史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浓郁人文氛围

历史知识本身是单调、枯燥的,但如果将其融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这些知识就会变得有血有肉、充满生命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情境,把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历史情境的创设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及时调整,这样才能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营造出浓郁的人文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人文精神。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如果仅靠教师的口头描述,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也很难体会历史人物身上所蕴含的品质。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营造角色情境,让学生在课前精心准备,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形成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理解,深刻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在历史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学生具有启发和引领的作用。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语言艺术,善于利用语言和文字来渲染教学情境,用声情并茂的语言为学生描述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朝代更替和历史的跌宕起伏,讲述历史上的动人故事和慷慨悲壮的人物命运、为学生介绍气势磅礴的历史场景等,用真挚、饱满的情感熏陶和感染学生,激发其内心的积极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运用体现事实的视频、图片、实物、模型等素材,为学生创设直观情境,通过多重感官的刺激,增强课堂教学的说服力,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背后的人文精神进行发掘和探究。

(二)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学生自我感悟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采用高压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导致对历史学习心生厌恶,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逐渐在降低。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已经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被提上日程。为此,教师要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运用人文化的教育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和广阔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和人文精神的主动塑造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分析理解能力、历史基础等,把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科学的小组划分,使学生合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務,形成小组内部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课堂活力。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分组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发言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相互启发,通过激烈的思想交锋和辩论,最终达成共识,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学生经过合作探究获得的知识会经久难忘,而且还会思考得更深入,更深刻地领会其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完善所有学生的思考结晶。除了合作学习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与资料,独立完成对历史知识的探索和预习,独自感悟其中的人文精神。有了对历史知识的初步感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变得更加积极与主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与资料制作成微课,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再配上学生生动的讲解,比教师的说教效果更好,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研究的空间,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整合教学资源,丰富人文精神内涵

历史教材是教师开展历史教学的核心,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载体。人文精神贯穿于历史教材的每一个章节之中,特别是新课改后的历史教材,更加尊重学生个性,更加突出人文主义,为人文精神的培育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要深入挖掘和利用现有历史教材中的人文内容,借助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向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渗透,引导学生以历史人物为榜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关于我国农业、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展示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教师要重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先辈的优秀品质和留下来的光荣传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由于教材内容受篇幅限制,很多历史知识点介绍得过于笼统、抽象,让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时,教师要利用网络、书籍、报刊等渠道搜集更多与之相关的信息与资料,并将其作为教学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细节,更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使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教师还要树立起“大历史”的眼光,积极开发教材以外的历史资源,结合当地的人文特色,开发历史校本教材,拓展教材内容,为高中历史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教師可将日常教学中用到的教学资源上传到学习平台中,学生可以自行下载学习,突破了时空限制。在工作和生活中,使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搜集当地的历史人物传记、通过走访聆听历史事件亲历者的回忆、搜集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古玩等,把这些素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视角去了解历史,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四)组织实践活动,深化学生人文情感

在应试教育思想下,学生的大部分课堂学习时间都用在了历史知识的记忆和做题上,学生学得很努力,教师讲得也很认真,但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上,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解放学生的天性,营造更加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我感悟和体验中深化人文情感。每一次的实践活动都要内容精彩、意义深刻,不仅能够使学生利用上所学的历史知识,还可以向学生传达一定的精神理念,实现新课改的目标。每次活动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反思,一方面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归纳和总结,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教材中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书籍,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涉猎更多的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的历史修养。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观看反映史实的纪录片、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给学生带来一场视听盛宴,使其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感悟历史中的人文精神。“术业有专攻”,教师可以邀请历史方面的专家、学者走到课堂中,结合教学主题举办历史专题讲座,通过专家学者的讲述,让学生从更专业的角度认识历史、了解历史,产生持续学习历史的想法。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历史知识竞赛、历史辩论赛、历史剧表演等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熏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找到学习历史的方向和目标。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展历史研学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历史博物馆、抗战纪念馆等爱国主义基地参观和学习,近距离感受历史的厚重,听取讲解员的解说,并用报告会、故事会、撰写参观报告等形式抒发自己的参观心得,把简单的参观活动转变为学生的历史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五)实施人文评价,厚植学生人文情怀

有效的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的导向标,不仅为教师指引了教学方向,对于学生还具有激励和促进作用。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盛行着“一考定终身”的思想,导致其把关注点都放在了学习成绩上,忽视了道德情感、人文精神的培育,使历史教学呈现出了功利性的趋势,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教师可以实施具有人文精神的评价机制,把评价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动态成长和整个学习过程上,从多方面对学生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课堂中的人文关怀。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杜绝单纯按学生成绩排名的做法,要把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使历史评价不再是选拔优秀学生的渠道,而是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源泉,让学生真正领略历史学科的魅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采用建立学习档案的方式邀请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进来,把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学习成果、考试成绩、师生和家长的评语等记录其中,更直观地展现学生历史学习的动态过程,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提供依据。历史学习是一个有趣的历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历史习作的方式,鼓励学生把自己对历史知识的探索过程和得出的结论用文字记录下来,通过对历史习作的点评,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很多人认为历史学习只需要动脑,不需要“动手”,其实并非如此。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制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制作历史模型、绘制历史图表、制作微课件等。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又能锻炼学生的手脑协调能力。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坦诚面对自己,说出自己在历史学习中的薄弱点,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更顺畅,便于落实因材施教。

三、结语

总之,培育人文精神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经之路。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对人文教育的重视,意识到历史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学生人格的唤醒,在教授基础历史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有关人伦、道德、价值观、世界观等多方面的信息,运用灵活的教育方法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李小军.历史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探析[J].文渊(小学版),2019(11).

[2] 赵纪青.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探析[J].读与写(教师),2020(3).

[3] 王雪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7(3).

[4] 边桂欣.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5).

[责任编辑 梁爱芳]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人文精神高中历史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