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视角下当代雕塑设计与创作研究

2023-06-11侯建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14期
关键词:雕塑创作传统

侯建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传统文化是先辈留给中华子女的宝贵财富,其富有极具民族特色的审美情感,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当代雕塑设计,不仅可以深化雕塑作品的文化内涵,使雕塑作品拥有鲜活的生命力,也是现代艺术创作坚守民族艺术根基、发挥传承民族精神功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应立足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视角,深挖传统文化要素、吸取民族文化精华,不断创新当代雕塑设计,也使雕塑设计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实现两者在现代的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一、当代雕塑的艺术价值

(一)记录真实的美

雕塑是利用独特造型表现美、传递美的艺术形式,从哲学角度来讲,美是相对的、独特造型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在客观存在的现实面前,才能看到客观的美,即感受真实的美。

而在艺术创作领域,雕塑作品意蕴深厚,与客观表达世界真实性的诉求更加契合。主要因雕塑设计是直接将客观世界以三维立体形式表现出来,而三维立体是最直观的表现方式,与二维艺术创作相比,更加真实、更贴近自然,且雕塑创作中不同的材料也能展现不同的材质美感,从而能够最大程度记录真实的美。

(二)传达文化精神

雕塑作品的生命力根植于深厚的文化中,其具有突出的文化属性,在创作中不断从文化中提取元素,将深沉厚重的文化、平凡无华的表现力、婉约秀丽的情感融入创作中,从而成为受到大众喜爱与欢迎的艺术创作形式。而传统文化也是雕塑作品创作中汲取灵感与营养的载体,将传统文化元素与雕塑造型融合,传递传统文化内涵与精神,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顺利传承,深刻阐明了当代艺术创作厚植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发展方向。

(三)视觉冲击感强

在艺术创作领域以绘画为代表的二维平面创作较多,而二维平面创作是模拟现实中三维立体空间,通过二维形式复制、抽象、再造。因此,二维创作中表现的美是虚幻的,若想对二维创作缺乏客观立体美感进行补偿,通常会填充颜色,以或明或暗的效果突出二维创作对象的立体性。但雕塑则能够补充二维创作的不足,其对客观立体的世界进行艺术性表达,以真实、客观的美冲击人们的视觉感官,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传统文化融合于当代雕塑设计的价值

(一)明确作品文化定位

艺术创作中文化定位是指对作者、作品、时代关系的定位,雕塑设计与创作中不同时代的作者,会因社会背景、社会经历不同在社会意识上出现差别,从而在设计中运用的艺术语言也不尽相同。解读与鉴赏雕塑作品中,通常可以通过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雕塑形状特征确定作品的文化定位,但雕塑作品的文化定位差异明显,即便相同作者设计的不同作品,在文化属性、历史定位等方面也有差异。而传统文化具有突出的民族性、时代性特征,运用在雕塑作品中可以更准确地进行作品的文化定位。如:蔡国强创作的雕塑作品《草船借箭》中,可以直接确定其文化定位是中国古代故事,从而将观看者的思绪拉回到草船借箭故事中,与雕塑作品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二)推动传统文化传承

在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下,世界文化的融合趋势越来越强,多民族文化相互渗透,虽然有利于文化创新发展,但一些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也因此而衰落。在此背景下,雕塑设计应自觉地承担起传承、发展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义务,始终将传统文化作为设计与创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打造独具民族精神文化内涵的作品,拓展传统文化的辐射范围,使越来越多的民众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但当代雕塑设计中也不可缺少现代化元素,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平衡现代艺术元素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表达,使雕塑作品满足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在当代雕塑设计中融合传统文化是实现其在现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切实推动了传统文化传承。

(三)丰富雕塑设计语言

传统文化内涵深刻,其汇集了历史上各民族的特质与风貌,在艺术创作上也有着独特的形式,可以作为现代雕塑设计与创作的经验,使雕塑设计中的表达更加丰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同时,也可以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素材,转变为当代雕塑设计的语言,实现传统文化元素的开发与利用,甚至与西方设计元素合理融合,增强雕塑设计语言的表现魅力,也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焕发新的生机。

三、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视角下当代雕塑创作理念

(一)文脉延续

城市或区域的发展历史、人文环境、地理环境不同,设计与创作雕塑作品中也会展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为了使雕塑作品与城市、区域环境保持协调,需要考虑城市文化的内涵,尽可能将原有的历史文化表现出来或保留下来,从而体现雕塑的特色风格、实现文化的传承。

(二)兼容并蓄

传统文化也具有多样性、地域性特征,但两种特征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并不存在矛盾与冲突,将多样性、地域性的文化元素体现在雕塑设计上,不仅使雕塑的表达更加丰富,也使雕塑更具活力。且从雕塑作品的效果上来看,以多元文化共存完成的创作,其文化性与艺术性更加突出,观感佳、美感强。因此,设计与创作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地域文化特性,在延续文脉的同时,吸纳新的设计元素,实现兼容并蓄、丰富表达。

(三)因地制宜

雕塑设计与创作中还需考虑位置以及雕塑与周围事物的空间关系,合理地选择设计所用材料、文化元素表现方式、控制雕塑比例尺寸(见表1),避免雕塑在环境中过于突兀,也使其真正发挥出烘托氛围、渲染环境的作用,为乏味的环境增添浓厚的艺术气息、文化气息,从而真正改善环境。

表1 雕塑比例尺寸设计依据

(四)以人为本

雕塑作品通常处于开放的环境中,发挥服务环境、服务人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之初则要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从人的心理、行为方面出发,探索合理地融合传统文化的设计方式,使人享受雕塑作品,避免设计缺乏亲和性。

(五)凝练精神

雕塑设计与创作过程中必须遵循主题明确、形式统一的原则,其主题的形成应在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中获取元素,高度凝练与概括文化主题、突出地方特色,从而使雕塑作品更加生动、精神文化内涵更加深刻。

四、传统文化在当代雕塑设计与创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传统雕塑材料的应用

1.火药

火药是一种由硫磺、硝酸钾、木炭等材料机械混合而成的,可以迅速、规律燃烧的物质,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古至今火药均在社会生产发展中创造了巨大价值。具有来讲,在古代火药可以用于火器制造,提升作战能力;也可以在工业上应用。而进入现代,火药的应用范围更广,其也是火箭固体发动机必需的燃料成分。而围绕火药诞生、应用产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所形成的火药文化,蕴含丰富的创作灵感,提取文化元素与当代雕塑设计融合,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表现传统文化、传递文化精神。例如,以“火药”为元素进行雕塑设计,根据火药在古代的民用功效将“火药”部分设计为金黄色,远看似火、近看如花,并选用中国独有的火纹,使雕塑看上去如同火药爆炸瞬间产生的火花一般,雕塑整体庄严大气、美观高端,既有厚重的历史感,也有民族自豪感。又如,以火药燃烧瞬间以及爆炸后的形态作为雕塑设计与创作的基础,还原火药爆炸时让人难忘的震撼感,并表现出旧事物灭亡与新事物产生的整个过程,引导世人看清文化传承的本质,更深刻地领会现代艺术创作中传承文化的价值。

2.陶瓷

陶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其具有艺术美感、空间感染力、物质属性,也是雕塑创作的重要元素之一。在现代诸多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陶瓷元素,结合既往经验,陶瓷应用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提取陶瓷装饰元素。如:在中国艺术家阿先以自己家人为对象创作的半身雕塑作品中(如图1 所示),广泛运用陶瓷装饰元素,展现中国独有的陶瓷文化。在其雕塑作品中将龙、花鸟、蓝色釉底等作为基础设计元素,并利用传统泰蓝工艺制作雕塑,使作品文化背景鲜明、文化定位明确。以陶瓷为雕塑材料。如:在当代艺术家刘建华创作的《迷恋的记忆》作品中,利用颜色艳丽的陶瓷打造形态各异的造型,使作品的材料质感更加突出,也实现陶瓷与现代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作品极具感染力与创造力。在当代行为艺术家蔡国强的《乌云 Murmuration(Landscape)》作品中,展现出万鸟在空中飞翔的姿态,气势磅礴,而每只鸟均为陶瓷制作,身体呈现或浓或淡的黑色,以或高或低,或翱翔或展翅等姿态悬浮于半空中,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图1 阿先雕塑作品示意图(图片来源:百度)

(二)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

传统文化经过上千年演变与发展传承至今,形成了相对系统的文化体系,若想将不同文化要素对应的所有文化内容融入雕塑设计中,具有极高的难度。但诸多前辈已在艺术创作与文化融合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作出了相应的示范。因此,在现代也可以提取传统文化符号进行雕塑设计与创作或将传统文化符号进行现代化改造。例如,提取龙凤等神兽图腾、历史典故中的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代表性文化符号等进行雕塑设计。中国台湾著名雕塑家朱铭则从清初出现的太极中提取元素创作雕塑《太极系列》,但其也对传统文化符号进行了创新,雕塑形态未拘泥于传统人物造型规范,仅利用太极招式与传统造型艺术思维中的神、气、韵表达规则,提炼后与现代设计思维融合形成具有现代化特征的艺术语言,使作品自然天成、淳朴且富有意蕴。

(三)传统文化造型的应用

诸多传统文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产生,但也有传统文化元素在自然与人为作用下产生,如太湖石便是大自然的馈赠。太湖石也可以称之为假山石,具有形象生动的特征,是在大自然留下的鬼斧神工,极具观赏性,在古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着广泛应用。太湖石是中国古代著名四大玩石、奇石,也是具有造型感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雕塑设计创作中也可以运用形状奇特的太湖石突出设计感、造型感。例如,在中国雕塑家展望创作的《假山石》中,则利用现代不锈钢材料与太湖石相结合,两者堆砌在一起,通过古今文明的碰撞引人深思。太湖石是自然产物,通过观察太湖石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也深刻地体现出人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而设计中又利用了不锈钢元素,作为现代材料,其可以表现出自然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矛盾、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存在矛盾。从而可以看出,传统文化造型元素的应用,使一个原本仅供观赏的艺术作品有了更深刻的内涵,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引人深思。

五、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视角下当代雕塑设计与创作方式

(一)直接模仿传统文化艺术

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当代雕塑设计与创作中可以从中获取丰富的资源,其中最简单的方式则是直接模仿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如在局部还原,利用传统艺术设计形式、传统艺术语言直接表达,但并非完全照搬照抄,还需要结合雕塑创作对使用功能的要求,在原有雕塑造型基础上进行提炼与总结,体现雕塑的现代性、功能性。以利用青铜器进行雕塑设计为例,青铜器几何形体是现代雕塑设计中模仿的主要对象,如球形、筒形在当代雕塑中出现也较为频繁,其中球形的青铜器具有轮廓线长、曲面转折特点,且曲与直、刚与柔处于变化状态;筒形并非简易的直筒形,其曲直特征更加明显,在一些雕塑设计中需要表现出方中带圆、柔中带刚时则可以直接模仿青铜器的球形与筒形几何形体,简洁地表现出传统文化元素。

(二)高度概括传统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意蕴深刻,能够给人无限遐想与深刻启示,但经过思考与论证后发现一部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可调和。因此,设计中应大胆地扬弃,无须完全将传统文化照搬照抄进设计中,可以结合现代化元素进行加工或创新,既保证雕塑作品的功能与价值实现,也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涵。

例如,在酒文化浓厚的地区以创作雕塑作品,先要辩证地分析酒文化的内涵,其中劝酒、灌酒文化应视为糟粕,但可以从酒是一种特殊文化载体角度进行雕塑创造,突出酒在社会交往中的独特地位。同时,也可以对酒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溯源,将酒文化诞生的初衷表现在雕塑中,即突出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与利禄荣辱。此外,也应与现代酒文化结合,如追求和平统一、增进情谊。从而以高度概括形式将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象特征展现在雕塑中,赋予雕塑个性。

(三)打散重构传统文化元素

打散重构是指在理解、掌握传统文化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提炼、总结,打散融合至现代文化与设计元素中,可以保留一部分核心文化元素,也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分解,融入不同的设计内容中,通过雕塑形态的变化表现出来。因此,在打散重构传统文化元素过程中,通过文化元素以及雕塑结构的合理结合,可以寻找到传统与现代在审美、工艺、造型方面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提升雕塑设计效果。但打散会按照传统文化元素的构成机理进行,其本身的民族性、时代性不受影响,即使完全解构融入雕塑中,形成全新的艺术造型,也会保留传统文化元素的最核心特征。如,在某地文化公园设计中,雕塑颜色设计环节融入传统文化,在理解春秋末期关于黑、红、青、白、黄等正色所代表的内涵基础上,设计方案中利用花岗岩、不锈钢、铜等材料体现古代正色,突出雕塑的沉稳、大气以及历史感。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人审美水平的提升,应改变单一的雕塑设计理念与形式,通过挖掘传统文化中的设计要素丰富雕塑艺术语言。因此,应不断深入探索如何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雕塑设计中融合传统文化元素,使雕塑设计合理展现传统文化精髓,有效实现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创新,也为雕塑艺术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猜你喜欢

雕塑创作传统
巨型雕塑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我的破烂雕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写实雕塑
老传统当传承
《一墙之隔》创作谈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