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06-10胡华程赛张孟杰田中伟付丹丹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班皮肤性病胜任

胡华,程赛,张孟杰,田中伟,付丹丹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皮肤性病科,河南 新乡 453003)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1],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加快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健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医学教育的新方向。《皮肤性病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临床学科,以形态学教学为主要特点[2]。传统的教学方式已很难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SPOC,是英文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简称,字面意义可以解释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也可以简译成“私播课”,是基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基础上的一个改良,被认为是MOOC发展的新趋势[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SPOC联合线下教学”正逐渐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4-5]。本研究基于自建的在线开放课程《皮肤性病学》(即SPOC)在新乡医学院本科生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22年9月被评为河南省第三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本文总结了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在《皮肤性病学》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了课程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在新乡医学院2018级(2022年春季)临床专业6个班级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签法),将6个班级编号为1~6,随机抽取2个班级(67人)为混合式教学班,男26名,女41名,参加本研究时的年龄为(22.63±2.17)岁,采用“在线教学、翻转课堂联合拓展训练”的混合式教学形式;其他4个班级(136人)为传统教学班,男54名,女82名,参加本研究时的年龄为(22.37±2.86)岁,采用“传统大班授课”的传统教学形式,教材选用《皮肤性病学》第9版,张学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2 研究方法

1.2.1《皮肤性病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 本教学团队从2020年开始自建《皮肤性病学》在线开放课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在线课程进行了整体规划,将课程分解为各个知识点,采取录课形式,教师入镜,整体形象生动。微课视频长度大多在10 min左右,最终共录制52个视频,总时长461 min,非视频资源94个。资源覆盖各模块,每节课设置内容有导学单、1~2个微课视频、视频课件、教案、临床案例分析、检测题、讨论以及拓展阅读。导学单具有提纲挈领作用,引导学生快速抓住要点;案例分析中上传了临床上典型皮损图片,直观性强,帮助学生快速认识疾病;平台上设置了讨论区,师生共同参与,增加了沟通渠道,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同时建立了习题库,包含课后习题、章节测试以及试卷,有专人维护,定时更新;拓展阅读中定期更新疾病的最新指南、专业前沿技术以及皮肤美容等方面内容,帮助同学们拓展知识面。线上课程网址:https://mooc1.chaoxing.com/course-ans/ps/216456606。

1.2.2混合式教学班 采用自建的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衔接更流畅。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本研究将《皮肤性病学》课程分为9次课程(见表1)。线上课程侧重知识点的学习。课程按周发布学习内容,借助手机、计算机等硬件,使用超星平台、微信软件系统进行包括线上视频学习、在线作业、讨论及沟通交流等活动。线下课程学习不再是知识点的单纯重复,教师结合线上学习效果对重点、难点进行加强、补充及解疑,并侧重对学生临床思维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具体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线索式”教学法:抓住线索,事半功倍,皮肤病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所以学会找线索至关重要。例如编一些顺口溜,“疥是一条龙,先从手缝行,围腰绕三圈,档里扎大营”,通俗诙谐的话,一下子就抓住了疥的临床特征。(2)模拟诊室教学法:师生角色互换,以真实临床案例为参考,学生分组讨论,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趣味互动,同时检验学习效果。(3)拓展训练法:课后带领学生走进临床技能中心,进行拓展训练。开设冷冻、真菌镜检、斑贴试验等皮肤科常见操作及检查的技能培训,以及果酸换肤、肉毒素治疗腋下多汗症等行业内领先技术的观摩,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知识面。

表1 《皮肤性病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混合式教学课程教学日历

1.2.3传统教学班 采用传统课堂单纯面对面授课方式,授课老师使用幻灯片,课堂讲授教学。

1.3 教学效果(1)学习成绩。混合式教学班的成绩采用综合成绩(平时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传统教学班的成绩仅为期末考试成绩,两组学生期末考试采用同一套考试题。学习成绩的考核均采用双盲法。混合式教学班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及期末总结性评价。依托超星平台,开展形成性评价。课程考核比例相对于传统教学进行了调整,形成性评价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根据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情况、单元测试、主题讨论和作业成绩、课程参与度、线下课堂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期末总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占40%。见表2。(2)成绩优秀率。优秀率为优秀(成绩≥85分)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3)岗位胜任力。对两组学生均开展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按对岗位胜任力的提升是否有帮助来设计,岗位胜任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知识整合和转化应用能力、专业学习兴趣以及职业素养10个方面(每项10分,分值越高,帮助越大)。发放203份问卷,回收率100%。

表2 学生综合成绩评价指标体系

2 结果

2.1 综合成绩混合式教学班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班,优秀率高于传统教学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个教学班成绩及优秀率比较

2.2 问卷调查结果混合式教学班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得分为(87.10±1.94)分,传统教学班得分为(84.93±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92,P<0.001)。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混合式教学班学生课堂活跃度高,课前线上预习比较充分,学习更主动,整体表现均较好。同时对混合式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了课后访谈,学生普遍认为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教学形式新颖多样、趣味性增加,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均得到了锻炼,考核方式注重过程学习,评价更合理。

3 讨论

3.1 《皮肤性病学》学情现状分析《皮肤性病学》属于临床二级学科,疾病种类繁多,分类复杂,直观性强,有研究对当前情况做了“痛点”分析,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容易出现知识点不连贯、课堂效率低等问题,且传统的“唯考卷论”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和全面[2]。长期以来,我国教学改革一般表现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虽然学习体验有所改进,但并没有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常态。真正的改革起步于持续的MOOC建设,全面推行MOOC向SPOC的转型,将MOOC优质资源校本化,开展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育体系[2,6]。中国医生岗位胜任力核心因素包括核心价值观与专业素质、临床技能与健康服务、团队合作能力、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7-8]。所以,在充分了解课程特点的前提下,选择并建立合适的新教学方法及模式,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岗位胜任力,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显得尤为必要。加大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力度,提升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力,已成为建设健康中国、助推卫生健康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3.2 教学相长,学生岗位胜任力加强,教学质量提升本研究中,混合式教学班采用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22年9月《皮肤性病学》被评为省级混合式一流课程,是河南省皮肤科唯一本科一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线上采用自建课程,线下教学采用“线索式”教学法、模拟诊室、师生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衔接更流畅,课后开展拓展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本研究的教学改革关键点一是通过“点拨”使学生高效掌握,二是分组辩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线下课堂设置了“今天我坐诊”环节,例如在“皮肤附属器疾病——痤疮”这节课中把学生分成6组,每组5人,教师给出患者皮损的临床照片及主诉、现病史等一般情况描述,同学们作为出诊医生,也可以进一步提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教师作答,然后分小组讨论,不仅要给出诊断,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高度还原临床实践,讨论结束每组派1个代表发言,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不同小组间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进行辩论,增加学生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也更能检验真实效果,最后由教师进行指导总结。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师生和生生交互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机会增多,同时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也更加符合当前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建立学生自信心与满足感,化被动为主动,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9]。本研究依托超星平台,开展形成性评价,重视过程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唯考试论”,真正实现了考核与现实相匹配,形成正向反馈机制。分多阶段引导和督促学生学习,依据学生考试考核整体情况评估教学质量效果、收集教学评价,可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10]。

3.3 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在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1)混合式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如何做到增效而不增负,需要教师好好把握。首先,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合理规划学习任务;教师同样需要合理分配线上与线下学时比例,减少总学时的增加,避免加重学生负担,引起学生反感。(2)如何按需使用线上课程,建构新型的教学环境去开展个性化的教学需要学校及教师进行全面思考与提升。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完善的配套激励政策,加强各个学科混合式一流课程的建设,并且出台政策来支持教师提升课程质量;教师个人定期参加人才培训项目,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否则金课变水课,很多一流课程很快将徒有其名,流于形式。(3)当前社会中医患纠纷频发,侧面说明可能存在部分医学卫生人才往往狭隘地专注于技术而缺乏全面思维,岗位胜任力难以与患者和人群需求相匹配。因此,不仅要从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还要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思政教育,提升其个人价值观、服务理念以及社会责任感,更从容地适应时代需求。

3.4 小结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皮肤性病学》的教学中,重视过程化教学,解决了传统课程重“知识点”轻“应用面”的问题,使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得到系统性培养,实现临床胜任力的整体提升。高质量的混合式教学开启了以培养社会价值观和职业素养为目的的“形成式学习”,致力于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值得全面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教学班皮肤性病胜任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皮肤性病学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思考与探讨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雅韵·智慧·健康
开展对外交流增强文化辐射
——厦门老年大学举办海外教学班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简介
欢迎订阅《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