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与语文跨学科教学探索

2023-06-10刘永红

求知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人文素养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科整合成为热议话题之一。文章旨在探索在历史学科本位前提下,历史与语文学科交融的可行性、切入点,历史与语文学科交融的课堂教学运用和课外延伸方式方法,以求在不同学科相互渗透、交叉融合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找到适合的高中历史跨学科教学之道。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人文素养;SOLO评价法

作者简介:刘永红(1969—),女,广东省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

一、历史与语文学科交融的可行性

自2020年9月广东省开始使用历史统编新教材以来,笔者带领一批青年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探索。为什么我们的探索首选语文呢?一是因为历史和语文同属人文学科和“国学”;二是因为语文不仅是文化艺术,也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而笔者也时常感觉到自己读高中时积累下来的语文知识对历史教学的良性影响。那么,关于语文知识对历史学科学习的作用,作为受众的学生又是怎么看的呢?

(一)学生的认同

两年来,我们除了对本校学生进行线上和线下问卷调查,还访谈了六十余名不同学段的学生,其中比较具有参考价值的回答来自2021年5月我们对本校高三年级几名选择历史学科的学生的访谈。他们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对于高中历史学得较通透,历史思考较细致,感触较丰富,尤其是他们有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不人云亦云。访谈问题节选如下:

问:“你觉得高中的历史学习和语文学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

学生A:“我不觉得有什么相同,语文的学习并没有影响到我的历史学习和做题。我语文学得不太好,但从初中起就很爱看各种历史书。”

学生B:“语文的学习有利于提高我的历史审题能力。我认为语文大作文就是历史小论文题的延伸版,不同的是语文作文是写三分材料加七分论述,历史则相反,是七分史实加三分阐释。”

学生C:“我认为历史和语文都属于文科,肯定有互通的地方。语文偏感性,讲个人情感多一些;历史偏理性,更讲究客观性。对语文的认知主要依托文本,就文本论事,多是谈自己的认识、感想之类的;对历史的认知依托比较丰富,有文字、文物、漫画、地图、数字等,思考时还要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探究其对后世的影响。”

经过两年的调查和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虽然认为历史和语文学科都是以自己的学科逻辑来组织知识内容的,但它们的人文素养要求和思维方式相似点多。因此,学生们大都乐于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语文知识来辅助历史学习。

(二)理论的引领

以人文素养和思维方式为抓手进行历史与语文的跨学科教学,在新课标和新高考评价体系里有什么依据呢?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提出要注重学科内容选择、活动设计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养成的有机联系,关注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1]。而新课标强调多学科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学会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结合学科素养要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2019年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应考查的素质教育目标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个方面,对所有高考学科做了統一要求,并没有细分数学、语文、历史等单学科要求,肯定了学科知识的共通性。其指出,学科素养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2]。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新高考重思考、重逻辑、重文化拓展,把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高考评价的重点之一,强调学生的总结概括和复述能力,强调综合性学习、跨学科学习、思辨阅读与表达。

二、历史与语文学科的交融点

高考试题是最能体现学科特色的。我们以2021年全国语文甲卷和2021年广东省历史高考卷为例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两科的交融点。

【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甲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略)

【执行细则】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略)

我们将以上语文评分细则的原则代入2021年广东省历史高考题的分析中,寻找它们的共通点。

【2021年广东省历史高考卷】

19.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略)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解析】材料来自1932年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也就是在“九一八事变”后颁行的。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实际,凝练出该课标颁布的目的在于激发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从而导出有价值取向、明确的观点。

整合两卷的考查内容和评分要求,可归纳出表1。

综上可知,在历史学科本位前提下,历史与语文学科交融的关键点在于:(1)如何精准地读懂史料;(2)如何找出关键词并通过关键词尽可能多地获取有效信息;(3)如何准确地概括出信息并用规范的文字表达出来;(4)如何悟出事件背后的道理和蕴含的人文精神。本文将结合SOLO评价法,就这几个问题展开探讨。

三、历史与语文学科交融的课堂教学

(一)新授课上的运用

教师要注重合理使用、开发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补充、重组或拓展,精细处理教材,将教材当作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进一步指向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教材的阅读理解

我们根据SOLO评价法,指导学生参考以下的步骤研读教材:(1)读材料寻找关键词;(2)通过关键词牵出历史事件;(3)结合所学知识将多个事件串联起来,建构知识网络;(4)抽象概括,拓展问题本身的意义。

2.历史的语言表达

历史学科强调多角度观察事件。我们可以用语言学方面的技能来满足历史多视角表达的要求。如在学习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五单元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时,让学生思考问题: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主语的不同来落实视角的多样化,组织表述为:(1)工业革命推动交通运输方式变革;(2)列强投资兴建铁路,控制中国交通;(3)洋务派、清末新政、北洋政府积极兴办近代交通,推动近代化,巩固统治;(4)先进中国人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

用语文学科的语言知识来辅助历史教学,将两者结合,學生更容易领会和上手。但我们都知道,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因此,教师在历史课上多进行这种语言表达的示范和训练很有必要。

(二)高考备考中的运用

高考题均是原创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重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语文是一门实用性课程,在高三历史复习课,尤其是习题讲评课上,辅以语文学科知识能使学生更简易地解决问题。

1.选择题

语言是按一定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文段的阅读理解要求学生先通读文本,把握基调和大体思路;再逐句分析,找出关键词;最后对关键词进行排异,得出答案。例如:

【2021·深圳二模·9】1951年5月,针对山西省委要求削弱农村私有经济的意见,刘少奇提出:“现在采取动摇私有制的步骤,条件不成熟。没有拖拉机,没有化肥,不要急于搞农业生产合作社。”刘少奇旨在强调 (    )。

A.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

B.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紧迫性

C.新中国地主经济存在的合法性

D.维护土地改革成果的合理性

对题干进行通读和逐句分析后,就会发现题干里前讲“农村私有经济”,后提“农业生产合作社”,两者聚焦的是土地由私有到公有的所有制问题,A、B、C选项的对象与题干指向不符,违背了同一律。只有D项的“土地改革成果”涉及土地所有制问题,故选D。

2.非选择题

对于阅读量较大的非选择题,我们可以用综合句意法梳理材料内容的意象组成,明了材料的思路,把握材料的显性要点,挖掘隐性知识,归纳文段的信息,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词语,通过拼接改写法来作答。例如:

【2021·广州一模·22】

【材料】

褚遂良,钱塘(今杭州)人,唐代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负责掌管记录皇帝言行时,太宗问:“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答曰:“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太宗晚年想去泰山封禅,褚遂良巧借彗星进行劝阻,制止了一场大规模劳民伤财的行动。褚遂良深得太宗信任,被任命为托孤的辅政大臣之一。

褚遂良是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书“得羲之法最多者,真字有隶法,自成一家”。褚书《孟法师碑》和《雁塔圣教序》是书法界公认的传世稀有妙品。后世研究者认为,褚遂良上承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下启张旭、颜真卿、柳公权,是唐代书法的开山鼻祖。褚遂良因反对高宗废王皇后另立武后而遭武后诬陷,在贬谪流放中郁愤而死。德宗时,褚遂良享有开国功臣的荣誉,其画像供于凌烟阁。

——摘编自侯立新《“率直鲠亮”与“遒美飘逸”——褚遂良的人品与书品》等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褚遂良的历史贡献。

该材料结构上是总分分总的关系。第一自然段第一句“唐代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是总括,从第一自然段第二到四句可得出作为政治家,褚遂良直言进谏,制止了劳民伤财的行为,维护了百姓的利益。从第二自然段第一、二句得出作为书法家,褚遂良承上启下,推动书法传承创新,是唐代书法的开山鼻祖。由第一、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得出总评:褚遂良忠义勇敢,树立了贤臣典范。

课堂上的探索更多地聚焦在语文学科的语言理解和思维方式对历史学科的辅助上。而在课外,历史与语文学科交融的空间和自由度就比较大了。

四、历史与语文学科交融的课外延伸

新高考不仅要考查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情况,还要考查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因此,教师要重视校本课程的开设,以此激发学生潜能。

在实践中,我们通过校本课程,加强了历史和语文学科的交融。例如,我们以历史校本课程“文化之旅——走进世界文化遗产”为引,开展项目式研学,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和文化遗址,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活动。又如,我们以校本课程“文化之旅——走进世界文化遗产”为引,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田野调查,探究深圳市城中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关注深圳发展,热爱深圳,建设深圳。再如,在学校科技节上,我们集思广益,组织了古法造纸体验活动和“北宋求生记”穿越文比赛,深受学生欢迎。

两年来,笔者带领教研组尝试在课标、核心素养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学科融合,但发现我们做得比较好的还只是个案。首先遇到的阻碍是教师的学识存在一定局限;其次是按现行教育体制进行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机会和时间受限;最后是各学科有自己不可取代的学科特色,主次不分会模糊学科重点。不过在今天,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前路纵有千难万险,我们也应秉持开放姿态,接纳多学科知识,避免学科固化和封闭,不断提高自身历史跨学科教学水平,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8-9.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8.

猜你喜欢

跨学科教学人文素养
跨学科教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从内心体验走向思考世界
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浅议高校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教学视阈下的教师角色意识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职业导向性高职护理解剖学跨学科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