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高校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

2023-06-09毛灵苑项聪姚夙

大学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社会资本人力资本

毛灵苑 项聪 姚夙

[摘 要]地方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以肇庆学院为例,基于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查以及对毕业生的社会资本情况、人力资本情况和就业情况的统计,以月收入水平、专业相关度、就业满意度为就业质量的关键指标,分析了就业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对高校、地方政府和学生提出了改善就业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就业质量;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肇庆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2-0133-0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地方本科高校规模最为庞大。从学校实力、专业建设、国家投入、师资力量、学生个人素质各方面看,普通本科院校与“985”、“211”大学相比都远远落后。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显示,不同类型的高校就业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985高校就业率为88.2%,211高校为85.3%,普通本科院校为80.9%,独立学院为75.7%,民办高校为87.5%[1]。普通本科院校就业率较低,就业质量较差,就业问题较为突出。研究地方本科高校的就业质量问题,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高校毕业生的社会资本是其所有社会关系中各类资源的总和, 而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等个人特征的总称。目前社会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在大学生就业研究上已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例如,徐莉认为,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明显,社会资本水平越高,就业机会以及就业质量就越好[2]。薛在兴的研究表明,社会资本的社会地位决定了社会资本能否在大学生求职的过程中发挥其积极作用[3]。而赵延东指出,社会资本对就业存在着消极的作用,通过关系网络获得的工作,其就业质量会更差[4]。谭诤研究了大学生人力资本的功能属性,指出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会锻炼各种能力,补充丰富的专业知识,逐渐形成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对未来的就业产生重要影响[5]。胡雪认为,人力资本中的学历、社会实践资本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具有显著影响[6]。黄敬宝在调研中发现,不同的就业形势下,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时,社会资本的影响大于人力资本的影响[7]。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两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均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因此社会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适用于研究地方本科高校的就业质量問题。

肇庆学院位于广东省中部、珠三角边缘地区,前身为肇庆地区师范学校,2000年获得了本科办学资格,现有56个专业,学生2万余人,是一所典型的地方本科高校。笔者以肇庆学院为例,对毕业生的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就业质量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提升地方本科高校就业质量的建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遵循科学、全面及可操作的原则进行设计,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的社会资本情况、人力资本情况、就业情况等。选取肇庆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以问卷星网络调查形式向被调查者发放,共收回有效问卷515份。

二、问卷统计

笔者使用SPSS 23.0进行数据统计,具体结果概述如下。

(一)社会资本情况统计

毕业生的社会资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毕业生来自农村家庭的占67.8%;非独生子女占89.7%;户籍所在地以广东省非珠三角地区为主,占64.1%;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较低,中位数在人均1万至3万元区间;父母亲最高学历为初中及以下者高达72.6%,具有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7.2%,整体学历水平偏低;父母职业以在家/务农和企事业单位普通员工为主,父亲为企事业单位管理层人员的仅占4.6%,母亲为企事业单位管理层人员的仅占0.4%。由此可见,毕业生社会资本水平整体较低。

(二)人力资本情况统计

毕业生的人力资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17.2%的被调查毕业生曾获县市级以上奖项,39.2%的被调查毕业生曾获校级奖项;81.9%的被调查毕业生获得了英语四六级证书,49.3%的被调查毕业生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69.7%的被调查毕业生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74.6%的被调查毕业生有参加学生机构/社团的经历,55.1%的被调查的毕业生参加实习实践累计时间超过3个月。由此可见,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人力资本。

(三)就业情况统计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毕业生中仍有11.8%处于待业状态,毕业半年后非失业率为88.2%。与《2018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8]中的毕业半年后非失业率92.1%相比,本调查中统计的毕业半年后非失业率偏低。

从工作地点来看,已就业的毕业生在广州和深圳工作的比例高达58.0%,在珠三角其他地区(除广州、深圳、肇庆)工作的占13.8%,在广东省珠三角外地区工作的占14.6%,地区倾向非常明显。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在肇庆地区工作的毕业生仅占9.5%,说明肇庆地区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严重不足。

从职业类型来看,从事教育业的人数比例最高,为33.5%。这和肇庆学院的师范专业比例(30%)基本一致。除教育业外的职业类型较为分散,没有某个职业类型具有较大的优势。

从月收入水平来看,被调查毕业生的月收入中位数在3001元至5000元区间,大多数在5000元上下,与2018年度《肇庆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中5522元的人均月收入基本相当。

从专业相关度来看,选择“相关”和“非常相关”的人数占比合计为55.1%,与《2018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的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74%相比偏低。

从就业满意度来看,选择“满意”和“非常满意”的人数占比合计为67.0%,与2018年度《肇庆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中的就业满意度64%大体相当。

三、数据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在上述数据中,毕业生的月收入水平、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就业满意度是评价就业质量的关键指标,本文将其作为因变量,同时选取17项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进行赋值,并使用SPSS 23.0进行相关性分析。本文选取与就业质量各指标相关性非常显著(p<0.01)的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

(二)月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毕业生月收入评分的因素最为复杂。社会资本类因素中,户籍类别、户籍所在地、父母亲最高学历、家庭人均年收入等因素与毕业生月收入评分相关性较大。城市户籍的毕业生较农村户籍的毕业生月收入评分明显较高,户籍所在地为广东省外地区和广州、深圳的毕业生月收入评分较高,户籍所在地为广东省内其他地区的均较低。父母亲最高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毕业生月收入评分明显较低;家庭人均年收入为5万元以上时,毕业生月收入评分明显较高。人力资本类因素中,职业资格证书、获奖情况、成绩排名等因素与毕业生月收入评分相关性较大。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月收入评分明显较高;获得各种奖励的毕业生月收入评分也明显较高,且奖励级别与月收入评分呈正相关;成绩排名前10%的毕业生月收入评分明显较高,但成绩排名在前10%之外的各成绩段毕业生月收入评分没有显著差别。同时,职业类型和工作地点也显著地影响了月收入评分。从事销售业的毕业生月收入评分最高,远超其他行业。毕业生工作地点在广东省外地区的月收入评分最高,其次是在广州、深圳和珠三角其他地区的,再次是在广东省珠三角以外地区的,在肇庆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月收入评分最低。

(三)专业相关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本项调查中,与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相关度评分相关性较大的因素均属于社会资本类因素,其中城市户口毕业生、独生子女毕业生、父母最高学历为大专及以上的毕业生和父亲职业为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毕业生专业相关度评分明显较高。

对于父亲职业为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毕业生,通过追溯数据可发现其集中在教育业和政府及公共管理业工作,专业相关度显著高于其他群体,这意味着这部分学生在报考大学时可能已经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抑或是父亲的社会资源可以帮助其获得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父亲职业为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普通员工的毕业生,专业相关度显著偏低,通过追溯数据可发现其中工作与专业不相关的毕业生全部在教育业工作。以上两者形成的对比也反映了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对子女就业方向的强烈倾向性。

(四)就业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独生子女情况、父亲职业、获奖情况、工作性质等4项因素和就业满意度评分有较大的相关性。独生子女毕业生、父亲职业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毕业生、获得县级以上奖项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明显较高;而从事IT行业或制造业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明显偏低。

进一步调查表明,毕业生一般对职业培训、企业文化和氛围、工作环境等“软”指标较为满意,而对薪资福利和加班情况等“硬”指标满意度较低。整体来说,这反映了目前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毕业生整体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对用人单位缺乏议价能力;而用人单位则乐于通过职业培训、建设企业文化、改善工作环境等方式,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以获得更好的收益。

(五)就业途径和对学校的改进建议

本研究也调查了毕业生的就业途径和对学校的改进建议。结果显示,毕业生就业途径主要是访问专业求职网站获取招聘信息,而从高校和政府组織的招聘活动或发布的招聘信息中找到工作的仅占29.8%。由此可见,高校和政府的就业组织工作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调查表明,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 “很满意”和“满意”的人数占比合计为76.7%,与《肇庆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中统计的2014~2017届毕业生对母校90%以上的满意度相比偏低。毕业生认为母校应改进的地方按重要性先后排序有:加强实践技能培训、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夯实专业基础、加强就业指导、增加职场技能培训、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提高授课质量。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本文对地方本科高校就业质量涉及的各相关方提出下列对策建议。

(一)学生应积极与社会建立联系,提高自身社会资本水平

本项调查中,几乎所有的社会资本因素,包括户籍类别、独生子女情况、户籍所在地、家庭人均年收入、父母亲最高学历、父亲职业等,都对就业质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较高的社会资本水平,能够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提携指引作用,提供给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帮助学生获得更广阔的视野,辅助学生进行及时和有效的职业规划,在就业中提供更多的人脉关系,免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为学生提供试错的资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然而调查显示毕业生社会资本水平普遍较低,明显限制了其就业质量的提高。这就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主动走出“象牙塔”,积极与社会建立联系,了解社会需求,为自身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应尽早形成合理的职业规划,高效积累个人资本

本项调查中,个人资本因素中,大学前三年成绩排名在前10%、获得县级以上奖项、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对就业质量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学生平时较为重视的英语证书、担任学生干部经历、参加学生机构/社团情况、实习实践时长等对就业质量影响则并不显著。这表明学生对个人资本重要性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应当尽早形成合理的职业规划,高效地积累对就业有益的个人资本,使得就业质量得到较大的改善。

(三)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本项调查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非失业率、月收入水平、就业满意度尚可,但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明显偏低。就业途径主要为学生自行获取招聘信息,学生认为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存在较多的可改进之处。这表明学校应当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和培养体系,积极组织高水平的专家讲座、参观见习、实习实训、校企合作、校园招聘等活动,与社会对接,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帮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四)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地方本科高校具有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然而本项调查中,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去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工作,选择在本地工作的毕业生仅占9.5%,本地工作的月收入评分也是所有组别中最低的。这说明本地提供的就业岗位缺乏吸引力,无法抵抗大城市的人才抽吸作用。地方政府需要大力改善本地区的就业环境,健全和提升就业服务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参加本地经济建设。

[ 参 考 文 献 ]

[1] 岳昌君, 白一平.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实证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5):20-32.

[2] 徐莉, 郭砚君. 大学生就业质量与社会资本关系研究:以武汉高校为例[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0(5):85-88.

[3] 薛在兴. 打开大学生就业之门的钥匙: 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就业[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18-26.

[4] 赵延东. 再就业中的社会资本:效用与局限[J]. 社会学研究, 2002(4):43-54.

[5] 谭诤. 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和影响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145-157.

[6] 胡雪. 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初次就业质量影响论析[J]. 继续教育研究, 2017(11):100-104.

[7] 黄敬宝.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J]. 北京社会科学, 2012(3):52-58.

[8]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发布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EB/OL].(2019-01-16)[2021-07-11].http://www.gd.gov.cn/zwgk/zdlyxxgkzl/jy/content/post_1408

021.html.

[责任编辑:雷 艳]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社会资本人力资本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