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直接投资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

2023-06-08张蒙蒙

商场现代化 2023年1期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摘 要: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是我国研究产业结构转变升级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梳理对外直接投资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相关文献,探究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主要机理,对于促进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专业化分工;技术外溢

一、引言

振兴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做优做大做强,既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Skill-biased Technical Change,SBTC)在促进发达国家经济转型结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不失为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条可行路径。

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逐年递增,我国企业吸收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对国内产业的上下游技术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继续坚持“走出去”战略也是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必然要求。国内市场的循环离不开高质量的供给体系,而我国供给侧结构存在诸多不足。譬如,国内企业难以拥有核心技术、关键知识产权、先进管理经验等,即使在“引进来”战略下,吸引外资可以带来部分技术外溢效应,但是外资企业往往对核心技术仍有保留,导致我国企业虽然获得短期的技术提升,但是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而当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能够接触到发达国家核心技术以及先进人力资本,而逆向技术溢出又可使得国内上下游产业链受益,进而对国内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作用,而技术进步并不是中性的。由于这种逆向技术溢出对于人力资本有更多的需求,因此,会促进我国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

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出现技能溢价的现象,有学者从SBTC的角度对此作出解释。Autor et al.(1998)认为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增加的,当企业增加了对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之时,技能溢价随之产生。SBTC对技能溢价的主要影响途径包括企业组织和工会两方面。另外,Acemoglu(2002)提到技能与非技能劳动力并不是搭配使用的,在生产过程中,这两者是被分离使用的,原因在于低技能劳动者的效率可能影响到高技能劳动者的效率。由此我们发现对技能劳动与非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变动会影响技能溢价,而这种需求变动来源于SBTC,而影响SBTC的变化因素也有很多研究。Allen(2009)认为要素价格高昂或者要素稀缺会引致技术进步,这是所谓的价格效应。然而价格上升或者要素稀缺未必会导致技术进步,反而可能因为高昂的成本阻碍技术进步(Acemoglu,2010)。市场规模对技术进步起到关键的作用,如果某种要素的市场规模越大,基于该要素进行生产的利润越高,越容易诱发技术进步,这就是所谓的价格效应。Acemoglu(2002)建立了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基本模型,证明了存在着两种决定技术进步方向的决定力量——价格效应与市场规模效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技术进步并非中性的,当设定产出模型为高、低技能劳动函数时候,就存在两种技术进步:高、低SBTC(Acemoglu,2002)。与要素增强型技术不同,要素偏向性技术取决于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高技能增强型技术进步提高高技能劳动的边际产出的同时,也提高了低技能的边际产出。而高技能增强型技术进步提高高技能与低技能的边际产出孰大孰小取决于替代弹性,当替代弹性大于1时,高技能增强型技术进步对高技能劳动的边际产出影响更大,从而对高技能的需求越多。也有学者对中国是否存在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进行了检验,董直庆等(2013)利用双层嵌套型CES生产函数估计中国技能溢价水平,发现我国技能和非技能劳动替代弹性大于1,技术进步偏向性及技能和非技能劳动的替代效应明显。我国技术进步引致技能型劳动需求增长,进而导致劳动力市场收入结构变化而出现技能溢价。以上研究均基于封闭经济来研究SBTC,也有学者基于开放经济对SBTC进行了研究。发达国家在高技能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在低技能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当发达国家进口发展中国家的中低技能密集型产品时,可能会对本土的中低产业形成威胁。Verhoogen(2008)认为出口能促进出口国技能水平的升级。相对于国内市场,出口所需的要素投入所包含的技能水平更高,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目的地是发达国家,那么发展中国家需要更多的技能劳动来满足出口,因此会增加对高技能劳动的需求。中国本土制造业主导的逆向外包显著促进了制造业的SBTC,而我国的OFDI逆向技術溢出效应对我国的SBTC进步产生了抑制效应。

2.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斯密基于同种商品生产率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提出绝对优势论。李嘉图认为只要存在相对优势,国家之间就能够进行贸易。新古典贸易理论则进一步从资源禀赋层面阐述了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则将视角从前人研究的产业间贸易转移到产业内贸易。新新贸易理论独辟蹊径,将视角从宏观层面聚焦到企业层面,Melitz(2003)认为生产率最高的企业将选择对外直接投资。而企业在做出“走出去”决策时还会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发达国家公司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会更多考虑东道国因素。Dunning(1977)认为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候会考虑东道国的投资环境,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制度环境趋于改善,跨国公司更注重于挖掘东道国的本土竞争优势。而诸如中国之类的发展中国家公司在做出“走出去”决策之前,往往要考母国和东道国双重因素。由于企业并不具备传统的所有权优势,进行海外投资可以获取战略性资产以及前沿技术,这种投资模式也可以实现对母国“窗口公司”效应,追逐行业前沿,引进先进技术并对其进行改进和创新,进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赵伟等,2006)。除了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攫取、资产寻求型投资外,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还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倾向于选择具有文化趋同性的国家进行投资。基于母国视角来看,由于本土落后的制度存在经营风险,因此会迫使企业寻求国际化发展。当两国存在双边投资协定时则能够弥补母国制度不足,本土非国有企业到签约国的投资水平会显著提高。双边文化联系也会促使本国企业增加对外直接投资,Buckley et al.(2007)研究表明中国倾向于向华人占比高的国家进行投资,阎大颖等(2009)也得出类似结论。政治因素也不容忽视,闫雪凌和林建浩(2019)基于2004-2014年我国领导人访问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领导人访问显著促进国内当期OFDI的增长。

三、影响机理

目前,我国已经到达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在未来发展阶段,要有效发挥人力资本在创新中的优势,将人力资本优势融入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同时,我国企业在吸收国内人力资本时应该整合全球范围内的人力资源等,以促进自身的垄断优势,在母国市场发挥龙头带动效应,提升产品价值链,争取“链主”地位,并对产业链上下游起到联动作用。下面本文将基于专业化分工与技术外溢两个层面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

一方面,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通过专业化分工来促进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这是因为当企业选择走出国门后,对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吸收并不是多维的。因为进入国外市场需要高昂的成本并面临许多未知的风险,企业则会选择最有益于自己的技术、管理等进行接纳吸收。企业的吸收能力也与自身能力有关系,国外最前沿的技术,企业往往难以消化。当企业选择吸收最适合自己的技术时,便会专注于这一领域。而发达国家的高端技术往往蕴含大量的知识人力资本,母国公司在与国外子公司进行对接时,对于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是巨大的。其中原因在于母公司与子公司对接之时,需要高技能劳动进行沟通对接,较多子公司可能会收购当地的研发机构,那么在整个收购过程中,涉及诸多困难,自然是需要高技能人才参与进来。同时也需要高技能人才承接吸收国外新技术并在国内进行进一步研发拓展,这自然会促进国内的技能偏向性进步。此外,企业在东道国进行投资时,可以通过兼并高技术企业或者设立人才创新机构来吸纳东道国市场先进的生产要素和高技能劳动力,这使得在母公司为配合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生产能力的扩张,必须与在国外设立或者兼并的企业进行协作。这就要求母国公司必须要吸纳高技能人才以对接,进而提升内部合作效率。因此,当跨国企业专业化分工于高精技术时,会引起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增加。

另一方面,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通过技术外溢来促进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

外资的引入虽然可以带来技术溢出,但是这种技术溢出的目的是服务外资企业。因此外资企业并不会泄露核心技术,这导致虽然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十年来经济发展迅猛,但是始终处于产品价值链低端,对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售后等高附加值项目的优势始终落后于发达国家。而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后接触到前沿核心技术,虽然最前沿的技术,我国企业可能无法吸收,但是次之前沿的技术我国企业可以进行吸收再改造。同时,也会影响到产业链上下游技术进步,这就是逆向技术溢出。在产业链上下游技术进步时,会促进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原因在于,有能力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往往具有垄断优势地位,那么其在国内的生产地位举足轻重,其技术改进必然会影响到上下游。过去几十年,我国一直引进的多为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技术,而对外投资逆向引入的是前沿技术,这对知识技能型人才有更多的需求。而上下游企业为了能够融入其产业链条,必然会做出相应的技术引进及改进,这就无形之中增加了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同时,引导着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劳动者。产业集聚促使逆向技术外溢效应发挥得更为明显,也对高技能劳动力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地方政府为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往往会新建工业园、产业园等基地以吸引企业前来聚集,进而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有时会形成企业自发的集聚行为,归因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优秀的营商环境以及聚集的高技能人才。技术外溢效应在集聚产业园的效应更明显的原因在于交易成本的下降、分工效率的提高、技术更迭速度更快、吸收新技术能力的提高,均需要对高技能劳动力产生大量的需求,而高技能劳动力又正向促进了产业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从而进一步地导致对高技能劳动力的更多需求。

四、对策建议

通过梳理对外直接投资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较多学者分别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这为我们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未来的研究需要基于中国国情,在“双循环”格局背景下,鼓励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促进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以及技术进步,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深化“走出去”战略布局,与双循环步调协調,坚持鼓励企业“走出去”。高质量的国内大循环离不开高质量的“走出去”,政府应该为国内企业创造良好的竞争条件,努力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充分激发市场竞争,使得适者生存,高生产率企业脱颖而出,进而选择对外直接投资。

第二,要重视培育人力资本。现阶段,我国已经面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困境,摆脱困境的方式是转变发展模式,从依赖劳动力数量转变为提高劳动力质量。我国的技术进步离不开知识人力资本,政府要增加对于非技能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使其向技能工人过渡,而对于技能工人,则要鼓励其进行进一步知识积累,为我国的高质量发展储备后备军。

第三,政府要发挥好市场协助职能。政府作为“有形”的手在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聚焦于完善法律制度、监管体系等角度,通过完善市场竞争政策来激发市场活力。作为“链长”要发挥服务功能,积极筹建产学研平台,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追赶、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集聚创新地方合作平台、产业园地,通过专业化分工、技术外溢等途径促进我国的技术升级进而提升全球价值链。

参考文献:

[1]Autor David,Lawrence Katz, Alan Krueger. Computing Inequality:Have Computers Changed the Labor Market?[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8,113(4):1169-1214.

[2]Acemoglu Daron.Technical change,inequality,and the labor market.[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22,40(1):7-72.

[3]Allen Robert C.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global perspectiv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4]Acemoglu Daron.When does labor scarcity encourage innov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10,118(6):1037-1078.

[5]Acemoglu Daron.Directed technical change[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22,69(4):781-809.

[6]董直庆,王芳玲,高庆昆.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偏向性吗?[J].统计研究,2013,30(06):37-44.

[7]Verhoogen Eric A.Trade,quality upgrading,and wage inequality in the Mexican manufacturing sector[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8,123(2):489-530.

[8]Melitz Marc J.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J]. econometrica,2003,71(6):1695-1725.

[9]Dunning John H.Trade,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and the MNE:A search for an eclectic approach[J].The international al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Palgrave Macmillan,London,1977:395-418.

[10]赵伟,古广东,何元庆.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J].管理世界,2006(07):53-60.

[11]BuckleyvPeter J,Timothy M Devinney,Jordan J Louviere.Do managers behave the way theory suggests?A choice-theoretic examina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location decision-making[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7,38(7):1069-1094.

[12]阎大颖,洪俊杰,任兵.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基于制度视角的经验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9(6).

[13]闫雪凌,林建浩.领导人访问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J].世界经济,2019,42(02):147-169.

作者简介:张蒙蒙(1997- ),女,漢族,江苏连云港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国际贸易学专业

猜你喜欢

对外直接投资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投资的影响研究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N素的实证研究
OFDI对中国就业影响的产业异质性研究
OFDI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征与导因分析
我国房地产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战略选择之国际贸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