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金融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优化路径探讨

2023-06-07马源毕丝竹李萍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1期
关键词:数字金融乡村振兴

马源 毕丝竹 李萍

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产业链的韧性和稳定性。而数字金融可帮助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健全数字化农业产业链服务平台,通过让农业产业线上化、数字化、集约化,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为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分析我国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中面临的困境,总结数字金融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的着力点,并提出加强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或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创新数字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等数字金融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数字金融;乡村振兴;农业产业链;产业韧性

中图分类号:F49;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2.048

农业产业链是指农产品从原料、加工、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联结,其本质就是不同农产品链的有机集合体。而农业产业链韧性代表了农业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和自我恢复的能力,即当农业产业链遭受到内部或外部的冲击时,产业链能否维系好农产品从原料、生产到销售的一体化大动脉,或是否能够通过替代方案及时进行自我修补。在农业领域,数字金融具备智能化优势,既能延长产业链、细化消费者需求、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还能帮助涉农企业获得资金支持、保障农产品流通链畅通和增强农业产业链抵御风险能力。不仅如此,随着农业数字化金融服务的不断发展,其抵御风险能力将会进一步加强,因此数字金融是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实现乡村振兴的

不二选择。

1 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面临的困境

1.1 农村在企业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方面发展缓慢

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农村市场本身存在着信息获取渠道不畅、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较低等因素的限制,再加上农业市场信息传播较慢,导致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过程中信息化共享和交互的效率不高。此外,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而农业数字化设备成本高、回收期长,数字化生产设备的使用给农业经营主体带来了一定的财务压力,且大多数农户普遍不知道如何操作使用数字化生产设备,这就降低了农业主体购买使用数字化生产设备的意愿,最终阻碍了企业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在乡村的发展[1]。

1.2 产业链发展中的“空心化”问题

随着城镇化发展,各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愈发严重,如山东省、黑龙江省等,大量青年人外出务工,留守主体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由于老人、儿童不能完全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进而造成农产品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等环节人手匮乏,农业产业链出现断層。此外,由于人才的流失,经济不发达地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不足,导致农业生产水平较低,越发突显了我国农业产业链“空心化”问题,产业链条的上下游环节脱节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3 产业链整合程度较差,抗风险能力不足

中国农业大学在2018年及2021年分别对贵州省福泉市3个县、山东省和辽宁省的6个地区开展调研发现,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现阶段农村地区的种植业、养殖业多为自产自销的低级生产模式,并未实现全产业链的深度整合。在这种产业链条短、整合程度差、融合层次低的模式下,农村农业产业链韧性较差,很难抵御外部风险。

1.4 农业经营主体的传统融资方法存在约束

除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的浙江省部分地区以外,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性经营的意识较为淡薄,仍然受传统支付习惯和经营模式的影响,普遍存在手工记账时差错率较高或根本不记账等问题,不利于金融机构识别风险,导致农业主体面临融资约束。这不仅会对农业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制约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运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2]。

2 数字金融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的着力点

2.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数字金融支持的主要对象

在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十三五”规划,我国重点建设全国现代农业园区体系和全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努力实现农产品由“量多”转为“质好”,完成农业在现代化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在发展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过程中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经营方式融合创新。截至2021年底,我国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量超过3 000万家,其中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和涉农小微企业数量已经超过500万家。因此,在实现数字化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将是数字金融支持的主要对象[3]。

2.2 提升组织化程度是数字金融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中心议题

对于农业产业链而言,由于其内部结构复杂、生产要素分散、组织机制不完善且受到外部冲击影响大等特征,所以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对农业产业链造成更大损失与影响。因此,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最关键的要素就是增加其内部结构的“复杂化”程度,让整个链条的生产要素聚集起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创新与应用,这样才能在风险来临时凭借替代方案和补偿机制使农业产业链继续良好运转,从而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3 推进农村企业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是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建设已经进入加速期,特别是在近年来全球经济衰退冲击下,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生产要素被不断激发。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在企业、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数字化水平不高、数字技术应用不充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发展”,强调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因此,在农业农村领域,产业数字化和企业数字化必将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3 数字金融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优化路径

3.1 加强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农村企业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限制

1)要加强农业农村的数字化建设,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农村,建设相应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设备。2)要完善农村数字化科技中的应急管理模式体系,增强农业主体自主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例如,地方政府可加大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并培训农业经营主体掌握并运用数字化技术,直接从根本上完成农业产业链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3)相关金融机构应积极完善数字金融与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信息环境,加强银行等各金融机构在农业保险、担保等方面的交流,获取全方位的农业产业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给农业经营主体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加精准地了解农业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生产运行情况,挖掘特色农产品优势,为农村企业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例如,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松柏镇的猕猴桃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当地仅仅把猕猴桃加工成果干、果脯等初级加工产品,导致该地区猕猴桃产业链产品附加值较低,若该地区能借助先进数字化技术,对猕猴桃进行深加工,将其加工成保健品、化妝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即可加快当地猕猴桃产业发展,突破农业产业链数字化技术屏障,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链韧性[4-5]。

3.2 引进或培养复合型人才,破解产业链“空心化”问题

在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为破解农村产业链“空心化”问题,需大力引进或培养数字金融与乡村建设复合型人才。1)各地方政府应积极出台人才引进相关政策,鼓励数字金融与乡村建设复合型人才进入农村地区发展,积极为其提供研究所需的资金支持,对数字金融与乡村建设复合型人才予以奖励,从而留住优秀人才,为数字金融在农业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2)各地方政府还应在当地选择适合的人员进行培训,将培养新型数字农民作为工作重点,切实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和数字化技术运用能力,激发农民农业生产热情,加大先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衔接农业产业链条的上下游环节,为农业产业链发展赋予新生活力。

例如,山东省的数字金融产业园区,就与各个高校合作制定并落实人才培养机制,招募各高校的人才投入农业发展,再通过评定每个人的工作表现进行二次选拔,并为他们提供自我成长的环境,实现了数字金融人才在农业全产业链的“破壳”到“高飞”[6-8]。

3.3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提升产业链整合水平

1)建立与农业信息相关的信用信息共享电子数据库,在该电子数据库中完善税务、担保、水电等信息的记录,从而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农业产业链的信用信息环境,增强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降低由于甄别信息所产生的时间成本、技术成本,最大限度帮助农民整合农业基础信息、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个人家庭信息和乡村产业经营数据等相关信息。2)提供数字金融服务的企业要加强对农业数字金融方面的信息披露,如最新的农业贷款优惠政策、国家政策等相关农业信息数据,推动数字金融在农业产业中的信息化、多元化、综合化,增加农村产业发展配套信息供给,增强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例如,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建立生猪全产业链的互联网平台,不但形成了“互联网+养殖”“互联网+交易”的产业链环节平台,还打造出了“生猪养殖-电商交易-金融支持”的农业产业供应链融资生态圈,以“全线上”“线上+线下”两种模式服务下的生猪全产业链有效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了产业链的运行效率[9]。

3.4 创新数字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突破传统融资方法存在的融资约束

1)在各种金融服务模式中,创建数字化金融服务站,打造一个全新的“金融机构+数字化金融服务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型金融服务模式。2)推进金融机构的业务线上化、数字化,鼓励数字化支持农业的发展,同时促进现代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上的技术渗透,强化我国的农业生产实力,从而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例如,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利用中化农业MAP金融APP搜集融资客户的信息,结合大数据技术,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为自身集团产业的客户提供保险、理财等一系列的综合金融服务。除此之外,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利用与中化MAP的合作积累信用,以获取龙头数字化农业企业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实现融资自由[10]。

4 结语

数字金融不仅能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精准、更及时、更全面地获取市场信息,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还能帮助农业产业链更好地应对由市场竞争、消费升级、价格变动等方面带来的压力。因此,数字金融能够加强农业产业链应对风险的能力,加固产业链中各环节的联结度,从而提升农业产业链的韧性[11]。

参考文献:

[1] 金强.增强农业价值链 以农业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J].蔬菜,2022(3):1-12.

[2] 周颖,王姣.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挑战与功能深化[J].农业经济,2022(11):122-124.

[3] 刘颖,张高明.乡村振兴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减贫影响:基于中介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J].北方金融,2022(10):14-22.

[4] 沈栋.农业产业链融资创新助力乡村振兴[J].中国金融电脑,2022(10):25-26.

[5] 佟玲,田华,李媛媛.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内在机理、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22(10):113-114.

[6] 王志军,师薇,顾学进,等.普惠三农金融与数字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研究[J].现代金融,2022(9):34-39.

[7] 马妍妍.乡村振兴背景下做好“数字乡村”金融服务创新的思考[J].现代金融,2021(11):21-24.

[8] 魏冰青,屈昂,李爱芳,等.数字乡村建设路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2,61(14):183-187.

[9] 张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探索[J].经营管理者,2022(10):85-87.

[10] 田雅群,何广文,范亚辰.数字金融提升乡村产业韧性的典型案例和优化路径[J].西南金融,2022(9):57-68.

[11] 于凤芹,杨文仙.数字普惠金融助推共同富裕的机制及效果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22,36(6):1-13.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数字金融乡村振兴
数字金融时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探析
析我国数字金融的法律管理
普惠金融视角下县域数字金融发展研究
区块链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影响
中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