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天井山林场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要点

2023-06-07黄林锋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1期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

黄林锋

摘 要 松材线虫病是林业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其对林业生产与发展危害极大,且防治管理难度较大。鉴于松材线虫病的这些特征,加大科学防治研究力度,选用综合性的防治手段具有现实必要性。为提高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对松材线虫病害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广东省天井山林场的防治实践,总结科学防治的经验,明确防治规律和要点,如引入科学疫木处置技术、积极进行综合防疫治理、主动落实防范监管责任、多种防疫手段并用。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广东省天井山林场

中图分类号:S763.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2.033

松材线虫病是国际公认的检疫危险病害,甚至有“松癌”的称号。发生松材线虫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防治不及时出现大面积扩散和蔓延的情况,其对林场的发展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松材线虫病的科学防治需要从防范分析入手,加大防治投入力度,加强对病树的控制和清理,及时做好日常监测和巡视工作,落实好疫情调查与控制,真正从源头和细节上防治松材线虫病,建构林业生产的安全生态环境。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天井山林场积极探索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思路和举措,也逐渐积累了一定经验,值得借鉴与推广。

1 松材线虫病害特征

1.1 定义

松材线虫病又被称为线虫萎缩病或者松线虫病,主要由线虫寄生引发,是典型的松科植物病害,严重情况下可能会造成植株的死亡。其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和传染性,松树感染该病后通常会在两个月内死亡,发病速度非常快。病害表现为松木枯萎、针叶松散,形同火烧状。

松材线虫病最初于1905年在日本长崎发现,随后迅速蔓延到全日本,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四川省、广东省一带。松材线虫病一旦发生往往造成松林的大面积毁灭,使得自然资源遭受严重损失。虽然松材线虫病发展速度快,但从其发病表现看又分为当年枯死型、越年枯死型和多年枯死型3种。多数情况下,松材线虫在寄主松木被感染后会在松木内大量繁殖,松木多在同年的秋季死亡;而部分寄主松树被感染后,松材线虫因受低温环境的限制出现繁殖放慢或者终止的情况,到第二年才有明显的感染表现,因此检疫及时并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降低病害程度。

1.2 发病特征

松材线虫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症状表现是把握松材线虫病发展程度的关键性指标。高温干燥情形下松材线虫病发展速度快,最快可在40 d内表现出症状并死亡;而低温情形下大约有10%的松木感染松材线虫病后并未在感染当年死亡,而是于次年春天死亡。1)第1阶段。发病初期松木外观正常,但环氧树脂代谢明显减弱,甚至出现环氧树脂代谢终止的情况。2)第2阶段。植物呼吸作用减弱,树干主体部分出现病变,主要表现为针叶暗黄,此时在松木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天牛入侵及产卵的痕迹。3)第3阶段。大部分针叶由绿变黄,松木出现逐渐枯萎的态势,可发现天牛的蛀屑。4)第4阶段。树干针叶全部由绿色变为浅黄,再变为深棕或浅棕,最终出现全株死亡的情况。总体来说,松材线虫病危害较大[1]。

1.3 流行特征

松材线虫病的特点是发生范围广、寄主种类多、传播速度快、感病松树病死率高、防治难度大。近几年,我国松材线虫病也呈现新的发病特征,即相较于之前,感病松树的种类越来越多,松科植物对松材线虫病的抵御能力明显减弱,这也反映出寄主种类越来越多的实际[2]。我国最早于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发现了松材线虫病,当时累积病死林木上万棵,并且病虫害发展速度非常快,不断向外围地区扩散,特别是在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湖北省、湖南省等地发生并流行成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松材线虫病已蔓延到我国19个省,共有726个县级疫区、5 479个乡镇疫点,发病面积180.9万hm2。

2 广东省天井山林场松材线虫病防治实践

广东省天井山林场(以下简称天井山林场)是广东省林业局直属的生态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创建于1958年。天井山林场经营面积25 415.5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5 293.6 hm2,有林地面积23 405.7 hm2,非林地面积121.9 hm2,活立木蓄积量为168万m3,森林覆盖率达92.1%[3]。

近几年,天井山林场高度关注松材线虫病防治问题,林区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松材线虫病为害的严重性和开展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林场与林业主管部门对标对表,准确把握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的工作重点,全面构建防治责任体系、疫木清零体系、疫源管控体系,扎实做好松材线虫病各项防控工作。天井山林場要继续做深、做细、做实林长制工作,认真落实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防控地方主体责任,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天井山林场在松材线虫病防治中也要加大管理力度,加强督导检查,对疫情监测、山场除治、疫木处理等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推动防控工作向基层扎根、向纵深推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坚决打赢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战,为天井山林场乃至韶关市、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2.1 引入科学疫木处置技术

1)加强对松材线虫病精准定位、精准防治的指导。天井山林场启动了松材线虫病信息化管理项目,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应对松材线虫病的挑战。主要利用二维码技术精确定位每一棵病死树木,及时在显微镜下开展病死树木分子识别工作,加强检疫检查,以精准把握疫木位置、疫木数量和疫情边界变化情况。2)推广精细化疫木处置技术,做到林地的彻底清理。制定疫木普查清理规范,明确实施处置流程。从普查、定位入手,相继开展取样、鉴定、采伐、封装、运输、焚烧等工序,整个过程需要技术人员跟进,最大限度减少漏发、漏运风险。实践中天井山林场将直径1 cm以上的疫木枝干全部清理出林地,并于集中场地统一销毁,切实提升林场疫木处置质量;坚持进行发桩封闭,将“防逸罩密封”再细化为“紧密贴合树桩、砸铁钉、铁丝捆扎、平铺、回填、建堤堰、包裸露侧根、钉二维码”8个环节,使封闭效果超过2年,最大限度防止媒介昆虫的逃脱[4]。

2.2 积极进行综合防疫治理

天井山林场在松材线虫病科学防治中积极推行综合防治方案,做到监测检查、检疫封锁、媒介昆虫防治的统一。1)在监测检查方面,主要构建以地面人工常态化监测为主,以无人机监测为辅的新型监测体系,做到全覆盖、广监测。同时建立了以护林员为基础的网格化监测体系,使松材线虫病日常监测成为护林员的基本职责,及时发现松树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治理。还聘请专业检查队伍每月深入林场调研分析,及时关注松针变色、枯萎等异常现象。在使用无人机进行普查检测时利用边缘计算、轻量化深度学习模型,确保检测时效和准确性。2)在检疫封锁方面,主要是通过检疫封锁减少疫木的运输。例如,在天井山林场进出口位置设置检疫检查站,明确审批、检疫、通关的工作流程,落实检疫责任。加强与公安、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合作,深化教育宣传,不断提升当地群众对松材线虫病害的科学防范意识。3)在媒介昆虫防治方面,将防治区域划分为发生区、缓冲区及预防区3大部分,做到分区分类精准施策。发生区和缓冲区主要选择航空喷施方法,在每年的6月上旬和7月上旬集中喷洒农药,防治松褐天牛;在预防区,重点监测松褐天牛的数量变化,防患于未然。

2.3 主动落实防范监管责任

责任落实是否到位对松材线虫病防治效果有直接影响。天井山林场作为韶关市的重点生态区域,生态价值、社会价值高,在松材线虫病科学防治中应明确各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的责任监管体系,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1)责任压实到位。天井山林场建立了防控指挥部,完善了五大工作体系和四级报告责任制,通过责任的层层压实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治理防控责任体系。2)技术支撑到位。聘请专家对松材线虫病的科学防治方案进行指导,及时参与方案制定及修改;引进最新的科研技术,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的科学研究,为当地松材线虫病的科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持。3)确保人、财、物投入到位,夯实防控责任基础。只有一线技术人员数量充足,专业技能突出,设施设备先进,资金保障坚实,才能对天井山林场松材线虫病防治的疑难问题进行科学攻关。4)监督检查落实到位。对普查、跟班作业情况进行常态化的监督检查,确保处置措施做到位。天井山林场在松材线虫病防治时为确保责任落实到人,成立了分管领导任组长、辖区林业工作站长为副组长的松材线虫病防治质量监督查验小组,林场工作人员、监理方为主要工作组成员,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质量监管、验收及绩效评价工作。验收时单株清理验收合格的,按70元·株-1核减包干经费,验收不合格的则按20元·株-1折算民工劳务费。在经费管理方面,则根据病死树数量、面积及防治队伍情况确定最终的林场松材线虫病防治经费,并专款专用,确保所有资金用于松材线虫病的科学防治。

2.4 多种防疫手段并用

1)化学防治法。天井山林场使用空中与地面喷药的方式防治天牛成虫。目前应用的化学制剂主要有21%灭杀微胶囊、DFM-21(溴氰菊酯-倍硫磷)、FFM-20(氰戊菊酯-倍硫磷)微胶囊、FEE-30(戊菊酯-倍硫磷)长效乳油等,将配制好的药物及时喷洒到发病林中,不断扩大喷洒覆盖面,保证喷洒频次合理和用药量合理。采取地面防治法救治零星感病松树,而风景区则主要采用注射方式“对症下药”,一般是向树干注射15%的铁灭克药液,注射1次即可保证当年植株不发病。

2)昆虫消杀法。主要是选择诱捕剂治理松褐天牛,在松褐天牛羽化前提前放置诱捕剂以诱捕消杀的方式将松褐天牛引入到诱捕瓶中,然后集中杀死松褐天牛[5]。需要每7 d更换一次诱捕液。也可选择疫区松材线虫侵蚀明显的、较为衰弱的松木作为诱木,在诱木胸径部位设置环剥带,环剥带深度直至木质部。松褐天牛会集中在环剥带上取食,在其集中取食阶段进行集中围捕消杀。还可采用熏蒸方法杀灭天牛幼虫。用塑料布或防雨布封好砍伐的病树原木,用溴甲烷40~60 g熏制48~72 h,治理效果比较明显。近几年还试用了磷化铝药剂,熏制后也有不错的效果。

3)微生物防治法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法,也是天井山林场正在积极尝试的防治方法,主要是使用淡紫拟青霉菌来治理松材线虫病。淡紫拟青霉PT1菌株的发酵滤液在防治松材线虫方面优势明显,使用72 h后能确保松材线虫死亡率达92%,且发酵滤液稳定性良好,可有效抵抗强酸强碱、紫外线照射、高温等环境不利因素。同时,白僵菌配合引诱剂共同使用的灭虫效果也较好。松褐天牛羽化前会在引诱点周围松树上聚集并取食,此时会感染到球孢白僵菌,通过在松褐天牛群体中的传染传播达到控制松褐天牛种群数量的目的。使用白僵菌粉溶液防治松褐天牛时,每667 m2白僵菌粉用量0.5~1.0 kg,能够有效防治松褐天牛。

3 结语

松材线虫病的防控系统而综合,为真正做好松材线虫病科学防治,应多种方式灵活组合使用,更需要压实责任、提供完善保障,真正形成松材线虫病防治的综合体系,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还应加大对松材线虫病防治的宣传支持,引导人们了解生态性病种的危害,让人们积极参与松材线虫病的科学防治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强,吴志伟,林世滔,等.松材线虫病发生点格局及影响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022,33(9):2530-2538.

[2] 易家勇.松材线虫病的监测及防控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12):154-156.

[3] 黄芳芳,雷鸣,张力,等.基于随机森林和决策树的马尾松松材线虫病監测方法[J].信息通信,2019(12):32-36.

[4] 叶秀萍.松材线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19(11):46-47.

[5] 陶欢,李存军,程成,等.松材线虫病变色松树遥感监测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研究,2020,33(3):

172-183.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
天柱山林业生物灾害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宜昌市松材线虫病成因与防治效益分析
泌阳县松材线虫病普查结果分析
松材线虫病疫木林间就地除害技术
连江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探讨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