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机制研究

2023-06-07戴玉林

南北桥 2023年4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创新创业

戴玉林

[摘 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新实施的职业教育法将1996年版中的“产教复合体”替换为“产教(深)融合”一词,充分体现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机制,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产教融合;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志码:A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即为产教融合,新时代产教融合的目标即为“以劳动托起中国梦”。《关于加强新时代产教融合的意见》[1]指出,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即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在和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同时进行教育模式的变革。面向未来、面向人才培养,在同构共生的系统中实现进阶式教育目标设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作为改革的主要对象,在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二者紧密结合、双相深化中,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升级版。

1 建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在更广泛的创新创业背景下,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体系是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条件之一。创新创业一直是中国政策的有力支撑。对该政策最积极的回应是该国的大学。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不断发展。然而,许多客观因素限制了学生在创新创业道路上的发展。创新创业和专业教育存在一定的联系,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还需完善。目前来说,尽管建筑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创新创业理念,但只是增加了企业创新的例子,因此导致二者之间相互孤立,缺乏有效的融合,影响了整体教学的效果。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当前高校建筑工程专业中创新创业的比例不到1/5,盡管高校在教学中会加入相关案例,但难以引起学生思想层面的变化。

2 建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探究

2.1 校内创新创业的氛围十分薄弱

事实上,大学的发展往往侧重于职业培训,所以在制订创新创业培训计划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大学的创新创业氛围薄弱,会影响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对人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果学校缺乏发达的创新创业环境,学生就会将创新创业的发展视为次要问题,不会在创新和创业发展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大学创新创业薄弱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管理层对创新创业发展的认识不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因此,学校应首先提高校长和所有教师对创新创业者培训计划的理解,并为创新创业者制订集体培训计划。其次,通过教师的宣传和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进行创新创业,从而自发地走上大学的创新创业之路。

2.2 课程体系设置不健全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水平与课程体系的完善程度有关。学校必须挑选合格且有经验的教师组成导师小组。同时,教师要共同学习,建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从提供专业知识的角度,解读创新创业政策,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学校应该认识到,创新创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咨询是完全不同的科目。尽管许多大学开设了就业咨询课程,但课程内容未能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教育。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时,教师应分享最适合学生的材料。课堂与语言不同,课程的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有用的知识。大学创新创业课程按照普通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合理安排时间。

2.3 创新创业教师团队专业水平不高

在人才培养方面,核心为德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教育目标一般过于理想化。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民办高校往往提出高要求和高目标,对于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却不够重视,因此意识形态教育协同能力不够。除此之外,新的意识形态并未成熟,直接影响大学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主流意识形态还存在“高”“大”“空”的现象。大学生对这些课程难以接受,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不高,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意识形态教育的协同能力不够。在研究高校创新创业发展措施的过程中,还存在教师专业水平较低的问题。因此,在选择创新创业导师组成员时,应遵循严格的选拔程序。

3 创新创业教育与产教融合同构共生的内在关联性

3.1 教育目标的互利性

相关调查表明,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即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产教融合的目标,企业家应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在将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相结合的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本质。创新创业教育和产教融合相结合,有利于深刻认识其本质,并推动产教融合理念的更新[2]。

3.2 教育内容的关联性

当前高校教育应包含三个维度,即劳动思想、产教融合及产教融合实践。在劳动思想教育中,进行新时代劳动观念的学习,并引导高校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真正含义。创新创业即为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写作精神的同时,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好劳动实践教育。在实践锻炼方面,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及核心素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健体、以劳创新”,二者具有教育内容的关联。

3.3 方式方法的共通性

当前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均以“做中学”为共同方式,产教融合及创新创业教育均以实践为主要特征,二者均强调实践性,并在构建共同的实践平台中,让大学生投身劳动生活。

4 “产教融合”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4.1 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提升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学生、学校的共同参与,在理论、实习及服务全方位融合的同时,激发创新点及创业点,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规划目标。

第一,坚持产教融合,提升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技能,强化实践操作。建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并打造创新创业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在建设实训基地的同时,进行教学实训,建设创新创业能力孵化平台。

第二,校外实训基地。通过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促进政府、学校、银行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同时帮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创新。聘请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与校内指导学生一起完成培训任务。逐步创新合作机制,建设共享培训基地。

4.2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建设

第一,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在引进企业技术、人才及标准的同时,开展经营服务。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开展课堂活动,进行课堂演示、案例分析,提升整体实践效果。采用“零投入、后结算、目标管理”的模式,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升实践能力。

第二,依托信息化平台,进行课堂改革。在信息化环境下,完善网络教学系统及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库,促进优质教育共享。组建实践创新小分队,在“三位一体”的模式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4.3 推行“形实具新”的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教学系统

开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理论小班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造多样化产教深度融合基地,实施利益驱动的运行机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在高校创新创业道路上,校方一定要给予学生无条件的支持。只营造良好的氛围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利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课程规划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在设置课程的时候,校方要将学生作为创业者来对待。所以,课程内容的设置,也是按照培养创业者的流程来制定的。

除了传授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学生在进行身份转换时,經常会感到不适。但是,在创新创业发展道路上,学生必须以一个成熟的创业者的身份来面对很多问题,所以这也是校方在制定课程规划时要考虑到的一点,必须帮助学生完成身份的转换。同时,在课程设置上,要保证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并重。实践课程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模拟在真实的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很多学生拥有好的想法也有专业的技能,但是由于没有经历过挫折教育,所以在创新创业路上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的情况比比皆是。校方针对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开展,一定要培养学生作为创业者的专业素养,保证学生在创新创业发展路上做到有始有终[3]。

4.4 建立“立体客观”的监督保障机制,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在认证高度融合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理论标准的同时,开发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高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实行全程监控,形成及时的反馈机制。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对策,主要还是依靠师资力量的指导。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可以提供好的想法,却没有足够的经验。这时,就要依靠创新创业教师团队来为学生保驾护航。同时,要求校方整合校内外资源,不只是要在校内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还要利用校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为了保证教师团队能够更好地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进行指导,校方构建的教师团队不仅要包括校内的优秀教师,还要聘请校外的优秀企业家。校内的优秀教师作为学界的指导教师,为学生指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专业知识方面出现的问题。校外的优秀企业家作为业界的指导教师,为学生指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在企业运作和盈利模式方面出现的问题。校内校外的教师分别负责不同的专业领域,这样的分配是对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高度负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在创新创业发展道路上的合法权益[4]。

4.5 完善校企合作模式改革,改革实践教学手段

坚持共赢原则,尊重市场规律,落实责任共担。在打通校企沟通渠道时,充分利用学科专业优势,走“产、学、研”之路,深化产教合作与融合,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借鉴“互联网+”思维,建立实习基地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在互联网上获取或发送相关信息,丰富实习基地的内涵[5]。

在丰富工程案例、建设特色企业课程时,制订学习驱动教学的企业课程计划,比如在教学中加入企业、校企合作项目中的典型案例,做好准备工作。按照教学、实践、能力递进的原则,基地的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为认知学习和课程实践、综合实践课程,在安排灵活实践方式的同时,为企业充分参与实践提供了一定的便利。由于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长,传统的短期做法容易造成内容不全[6],这就需要创新实习模式,探索现场教学模式,让学生更早、更全面地参与工程实践,灵活安排实习模式,为产教融合提供前提条件。

5 结语

让高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尽早接触创新创业发展政策,可以帮助学生认清以后的发展道路。同时,将我国高校人才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人才,可以更好地完善我国的经济结构。高校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制定怎样的高校教育人才的培养对策。总而言之,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要以学生为研究主体。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创新创业教育和产教融合相结合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志甫. 艺术高校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 区域文化艺术研究,2022(1):3-8.

[2]赵永平. 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 科技与创新,2019(23):35-36.

[3]申双花. 地方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实矛盾与提升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22(4):79-83.

[4]陈倩,毕亚琴. 产学研三位一体理念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研究[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0(1):76-80.

[5]周耀胜. 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与探索[J]. 科技风,2022(2):163-165.

[6]陈英,王学川,费贵强,等. “互联网+”大赛驱动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J]. 陕西教育(高教),2022(1):65-66.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创新创业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