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2023-06-06张显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制氧二氧化碳化学

张显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日常生活存在紧密联系。初中生在刚接触此门课程时,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但由于化学知识相对抽象、复杂,理解难度较大,通常需要学生对此门学科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才可充分掌握化学知识,提升自身化学素养。为此,化学教师应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做日常教学的首要目标,以便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课堂知识,通过自我理解、消化与吸收提高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另外,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欲与求知欲,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属于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其特点科学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并引导学生发现与挖掘生活实际中存在的化学现象,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以不断加强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单元是初中人教版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以《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为例,该节内容主要讲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相关制取方法,重点考察的是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为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在授课中,可结合学生日常生活,逐一列举与二氧化碳存在密切联系的实例,如二氧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在人工降雨中的应用等,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加深对二氧化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学习质量。同时,日渐加剧的温室效益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二氧化碳的增加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与各种化石原料燃烧有关。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此话题引入二氧化碳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进一步构建化学学科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深层次学习兴趣,提高其实践探究与知识应用能力。

创设趣味性课堂导入与教学情境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的课业压力虽得到有效缓解,但于初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仍旧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加之化学概念复杂、公式抽象,在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厌烦心理,无法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巧设趣味性课堂导入与教学情境,营造活跃的课前氛围,以便顺利导入新的化学知识,消除学生心理上的抵触,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解《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知识时,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与原子无法通过肉眼进行观察,这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与学生理解难度,且十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与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导入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巧设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加强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以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举例,为何湿衣服在太阳下会快速晾干?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展开深入思考,随后随机挑选几名学生进行回答,由教师采用化学语言对学生答案进行总结与分析:“分子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那么如何运用分子呢?”在此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探究化学知识原理的兴趣就会充分激发,教师也可有序、高效地开展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工作。

强化化学实验教学

与其他学科相比,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占有较大比重,既可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动手操作这一实践过程,切身体会化学实验的乐趣,加深对化学实验原理的理解,并在感官兴趣的驱使下,间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洞察能力与实操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譬如,《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单元中的《氧气》与《制取氧气》等章节中,涉及到了多种化学实验,教材中重点提到了三种制氧方法,分别为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氯酸钾制氧、氧化氢分解制氧。鉴于此,教师可根据实验室条件选择任意一种制氧方法,开展实验教学。以高锰酸钾加热制氧为例,在组织学生进行该项试验时,教师应安排两人一组,协作完成制氧试验,要求学生根据教学中给出的实验步骤,提前准备好酒精灯、高锰酸钾、试管等必需实验器材,一人负责动手操作,另一人负责记录实验数据与实验现象。最后,教师负责对各组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高锰酸钾加热后可产生“二氧化锰、锰酸钾、氧气”,并使用一根燃烧的火柴证实高锰酸钾加热后确实可以产生氧气。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兴趣可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激发,动手实践能力也能够得到充分培养,有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综合提升。

深入开展合作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落实与推进,教育部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与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主张开展基于自主学习、探索的合作学习,以进一步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此,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参考新课改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制定明确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使下展开高效的合作学习,以便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合作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溶液中的酸碱》一节内容时,可深入开展合作教学。首先,指导学生合理分组,要求各小组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溶液中的酸碱化学反应原理。其次,组织小组展开科学实验,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与想象,引导学生与小组之间展开激烈讨论与深入交流。在此期间,教师应正确引导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确保学生在合作教学中通过深层次的讨论,深入理解课本知识。另外,教师在合作教学中应以包容、开放的态度,为学生创造一种适当自由、活跃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并在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探究过程中给出中肯的建议与及时的帮助,让学生切实领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与首要目标,可显著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在自我探究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为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同时,应提高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视程度,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趣味性导入情境,强化化学实验教学,有序开展合作教学,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

专家点评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本文作者深刻认识到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并就如何激发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展开讨论。文中指出教师通过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趣味性课堂导入与教学情境、强化化学实验教学、深入开展合作教学的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并以实际案例說明,这为更多教师进行实践提供了帮助。

猜你喜欢

制氧二氧化碳化学
制氧系统的冷量损失故障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抓捕”二氧化碳
浅谈制氧装置的工艺和设备节能要点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医用PSA制氧设备的远程检验和实时监控系统的技术研究
火星表面高氯酸盐生物转化及原位制氧工艺技术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