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经验到专业,把爱变成能量

2023-06-06彭一皓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纸条班主任专业

彭一皓

王荣平

浙江省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教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青春期教育专业委员会青春期教育工作室领衔人,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个人多次获评区“十佳班主任”“模范班主任”,所带班级多次获得市、区先进班集体。课堂教学展示曾获第四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青春期教育专业委员会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精品课。

如果限定两个关键词来总结自己2022年度的教育教学生活,王榮平说,她的年度关键词,是“煎熬”和“幸运”。“煎熬”,是形容她的班主任之路从经验到专业转型的过程,伴随有转型必然面临的阵痛;“幸运”,是好在“煎熬”的转型中,她不仅得到了同行人的帮助,并且只要做出一点成绩,就能够迅速被看见、被肯定的喜悦和幸运。

2022年,刚好也是王荣平从教的第二十个年头。二十年内,除了第一年初为人师不能担任班主任和生孩子那一年不方便担任班主任之外,王荣平做了整整十八年的班主任。在这趟班主任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旅途中,她也迎来了自己的“职业成年礼”——学会如何更好地去爱学生,如何把爱转换成赋能一个个学生坚实成长的不竭能量。

了解心理,才更理解孩子

在一次专访中,作家麦家谈及与儿子的相处时曾说过:“青春期是一种危险,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鲜花。我们作为长辈,只有一种选择,就是帮助孩子变成一朵花,抹平尖锐的地方,帮助他们度过最摇摆不定、定时炸弹的这样一个阶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青春期,特指一个人10岁到20岁的生长阶段。而介于12岁到15岁的初中学生,恰好处于青春期的中期。关于青春期,太多的电影、文学作品描绘和展现了这一特殊的成长时期——第二性征的出现、自我意识的觉醒、心理状态的情绪化……对于初中段的班主任而言,这些属于青春期学生的普遍特质,为班级的日常管理带来诸多挑战与难题。

面对成长中这一条注定无法避开的湍急河流,如何陪伴孩子平稳蹚过?采访中,研究了十余年学生青春期教育的王荣平分享道,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着手,是她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的重要秘诀。曾经,一位学生“兴冲冲”地举着自己在教室外花盆底下发现的小纸条跑到办公室告诉王荣平,说他发现纸条上写了一通抱怨王老师的“坏话”。接过小纸条,王荣平一眼认出这是班里某学生的字迹。当下,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温柔地送学生走出了办公室。等到放学,王荣平悄悄找到那位写纸条的学生,她举着纸条,玩笑般地问道:“老师今天偶然发现了一张纸条,这是你写的吗?”学生连连摇头否认,王荣平便接着笑眯眯地说:“老师仔细看了看,我想也不是你。”

问询并不是为了问责,只是让学生知晓老师的反馈和接纳。结束这段极为简短的师生对话,在王荣平心里,纸条事件便可以彻底“翻篇了”。“作为老师,我们一定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计较,他们常常就是那一会儿生气了,不想搭理你,或者不喜欢你,但等到他气消了,他可能就又喜欢你了,并且换了一种姿态和你交流。”正因为了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绪化的心理特质,王荣平始终坚信且秉行的,是每一天都用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这也是她常对青年教师分享的如何处理与青春期孩子关系的最大建议,她说这条建议其实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学会抽离。

“学生今天的问题,就是今天的问题,和昨天的问题没有关系。今天的学生,也不代表明天的他。所以,如果学生今天和我吵架、争执,或者写下抱怨的纸条,也只是他当下情绪的产物,明天我还是会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抽离的含义。我们不要对孩子‘翻旧账,不要被他们的情绪‘牵着走,而是要充分包容他们。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来得快、去得快,他们都翻篇了,我们老师为什么还不翻篇呢,是吧?”

良好师生关系的锻造,离不开为人师者深切的共情、理解与包容。在王荣平看来,老师了解心理、懂心理,除了对包容青春期孩子容易情绪化的心理状态和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有重要帮助外,更有助于老师陪伴、引导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生活是全方位的,并不是只有学习这一件事情,他们还有兴趣爱好、人际交往等许多其他方面的生活。比如,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当学生人际交往不顺畅、有矛盾时,他很可能那段时间对学习就没什么兴趣。此外,如果学生的家里父母老是吵架,那对他而言,所处的环境并不适合安静思考,学习肯定也很难提升。”

王荣平强调,作为老师,尤其当兼任班主任时,不应仅仅是从认知层面帮助孩子,还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之外的其他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如果我们把学生其他方面的困难和苦恼开导了、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往往自然而然就好了。学习其实是孩子运用个人大脑的一个机会,他想把它用好,就一定能用好。因此,只有老师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才可以真正地帮助到孩子去解决他作为人的部分的问题,从而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大脑的挖掘,能够在个人才华的调动、展示上有更多出彩的机会。”

终身学习,从经验到专业

心理咨询师、绘画心理分析师、天赋潜能分析师、阿德勒亲子教练、正面管教学校讲师和家庭讲师、南开大学心理学硕士……从2016年接触心理学开始,王荣平便利用自己的每一个寒假、暑假主动进行学习进修。与此同时,个人的相关技能证书,也几乎是保持一年一个的速度新增。对王荣平而言,证书从来不是目的,真正学到知识,提升个人的班主任专业化水平,才是她愿意利用一切假期主动充电的根源。

丰厚的知识积累,为王荣平应对学生问题提供了坚实而有效的专业支撑。比如,当面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时,通过“正面管教”学习掌握的“错误目的表”便能成为班主任思考处理策略的参考,孩子是为了获得关注?还是争取权利?或是发出挑战?自暴自弃?如果把行为、情绪、感受进行科学的一一对应,班主任就可以及时了解到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也因此能够更好地采取一些更具针对性的举措引导孩子。

其实,早在带第二届学生时,王荣平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就已经展现出她的成熟与经验。看见王荣平出色的班级建设成就,有同事打趣地夸赞道:“王老师,你现在带班都不用愁了。”然而,在王荣平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一届孩子,乃至每一个家庭的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换言之,没有完全相同的、可以归入同一个类别的孩子。

二十年,累计教过近两千名学生,和一个个独具个性的孩子的相处经验虽说不能在面对新的孩子时直接照搬复制,却充分壮大了王荣平的底气。这份底气,是她在遇到任何新情况时都从不慌张的沉稳心态,更是她在面对任何学生问题时都深信自己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或是走出困境的自信,“我经常告诉自己,既然有这么多的经验与专业知识作支撑,那我一定能帮助孩子、陪伴孩子解决他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至少,在任何时候,我都敢迈出一步告诉孩子,老师可以如何去帮助你,如何让你更好地成长。也许这个孩子经过我的三年陪伴还是没有变化,但如果我能让他有一点变化的想法,或是为他未来的变化奠定一点基础,那我认为自己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好老师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他人。朝着心中的信念出发,王荣平一路学习,一路成长。她说,爱学生,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是职业发展的底线。而在此基础上,学会如何更好地给予爱、传递爱,把爱变成赋能一个个学生成长的不竭能量,则需要老师持续不断地终身学习。回望一路走来的轨迹,王荣平感慨,“为了孩子的成长,班主任工作需要更专业。在调动经验、整合经验的过程中,我希望自己能逐渐向一名专业型班主任靠拢。越努力越幸运,当你在不断做的时候,你也会频繁收获那些可以给予你力量的东西,不要停,就这样一直往前走,总会走到自己的人生开阔处。”

锻造共同体,让成长加速度

生活中,王荣平并不是一个热衷人际交往的人,但只要是围绕班主任成长与发展的专业交往,她却永远是那个主动“出击”的人——为了提升教育写作水平,督促彼此写作,王荣平创立了“越忙越写越发表团”,简称“三越团”,成员是招募而来的,5个人,分布在5个不一样的城市,杭州、四川、山西、湖南、河北,因为一个共同的追求,5个人走到一起,组成了一个团队。为了保持阅读,她还招募了一个清晨读书的团队,取名“嗨晨起耕读团”,成员一共也只有7个人。每天凌晨五点半,7个人相聚腾讯会议室开始读书,有领读者,有对话时间,各一半。虽然规定阅读时间只有半小时,但往往会延迟,大家总是有许多的问题讨论不完,有时候甚至争得面红耳赤。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从多年前一个个主题式的单次工作坊,到如今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青春期教育专业委员会下设的青春期教育工作室、杭州市拱墅区名班主任工作室,王荣平从心底深深地热爱着这种一群人共同成长的感觉,“以阅读为例,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只能阅读一本书,但如果是二十个人在一起,一起阅读,相互分享,其他人就可以阅读、了解到二十本书。在一个好的共同体中,人的成长是加速度的。”

工作室有一位成员,在加入工作室之前,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常常吵架,亲子关系一度陷入僵局。但自从加入工作室以来,通过工作室定期组织的图书共读、案例分享、主题微讲座等途径,这位老师一边学习,一边将学习的成果收获用于亲子之间的相处,最终有效改善了亲子关系,陪伴孩子顺利度过了青春期。还有一位已经年过50岁的成员,既不再担任班主任,孩子也念大学了,但其仍然坚持学习,按时参与工作室的每一次活动。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令王荣平深受触动,也备受鼓舞。

“处理突发事件也要走入孩子内心”“要不要寄宿,谁说了算?”“三个关键词的光芒——读《静悄悄的革命》”……迄今,在王荣平工作室的官方公众号里,已经累计记录、留存了来自不同成员的111篇读书分享、54個教育案例。每一个新加入的成员,都可以通过专题合辑,随时了解和阅读到这些经过萃取和沉淀下来的前辈智慧。

“在工作室的学习中,如果没有人一起发出声音,相互碰撞,这样的工作室就毫无内驱力,走着走着,便散了。”在王荣平的理解中,工作室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要建设好工作室,就应该让工作室成为交响乐,而不是一个人的独奏。当交响乐奏响,更加美好的教育,也已然在酝酿。

猜你喜欢

纸条班主任专业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两张纸条儿(上)
纸条大侦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五张纸条
夸夸我的班主任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