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员感悟 >>

2023-06-06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王老师班级班主任

“插班生”的幸运

姚文静

浙江省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教师

我是2022年初作为“插班生”加入工作室的。起初,我是带着初试者的心理进入到团队,但是随着王荣平老师组织大家一次次团体共同学习后,我庆幸自己当初做出了加入团队的决定。

在这一年里,我在王荣平老师和团队的引领下,精读了《未来教师》,分小组分享了教学案例,学习了如何撰写教育叙事,并在这一过程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事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除此之外,本学期,我还有幸跟随团队赴浙江省建德市寿昌初级中学学习交流。在交流中,王荣平老师执教的《愤怒选择论》主题班会课不仅深入当地学生的内心,而且也令建德市邓淑珍工作室所有成员折服。在那一刻,我们为团队引领人王老师的扎实功底,突出能力深感骄傲!

在这个团队里,我们怀着同样的热忱相聚在线上线下。在线上,我们相聚在腾讯会议室,分项目组探讨教学案例,分享教育感悟;在线下,我们围坐在会客厅,集体分享带班妙招及心得。在这一年的工作室学习中,我惊讶于王荣平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投入与严谨;惊讶于同伴们对班级建设的热爱与智慧;惊讶于团队凝聚力激发出的创新与改变。

与此同时,王荣平老师每日在工作室微信群分享她的每日读书笔记,她创办的“有趣的子聿”公众号撰写的文章和她日常的学习感悟,这些都成为我们工作室每个成员每日的精神滋养和学习宝库,衷心感谢王老师的无私分享,也由衷佩服她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在一年学习生涯期满之际,非常感谢王荣平老师和团队带给我的成长与蜕变!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商美虹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景苑中学教师

在追寻教育梦想的途中,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进王荣平班主任工作室一年来,王荣平老师不仅自己撑着长篙一路高歌、勇猛精进,而且她还引领我们整个工作室的老师读书和写作,连我這样年近半百,本想躺平的人也被她点燃起来了!要说具体变化,有三点:

走进新平台。今年五月份,我欣赏了王荣平老师数十篇充满激情的读书笔记,惊叹于王老师日更一文的精力之充沛,同时又羡慕她的如花妙笔和高屋建瓴,于是,我决心加入王老师所在的平台,去寻找同尺码的人,努力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几个月来,我在团队感受着热气腾腾的教学生态,王老师从不悭吝她的资源,总是尽一切可能地分享给我们学员,有时怕我们不懂,还事无巨细地一一指导,真的很无私和暖心。

靠近写作人。这个夏天,我跟着王老师加入她的“三越团写作”活动,从一开始找话题,写初稿,和工作室的老师对调阅读互提意见,接着王老师给我们开网络会议集体讨论,提出整改意见,最后写出成稿,整个指导流程有条不紊、特别落地。王老师还手把手地教我们怎么发现题材,怎么措辞和表述,让我这个几乎从不写文章的教书匠,不仅消除了对写教学教育文章的畏难情绪,还产生了写教育叙事的一点点兴趣。

虽然我后来因为家事而没有继续参加这个抱团写作活动,但是王老师的写作引领让我有了诸多触动,也受到了诸多精神滋养,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会因为靠近王老师这位写作人而成为一个写作人,用王老师的话说就是,“你还在等什么?写起来!”

争做啃读者。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暑假的每一个早晨,才5:00左右(有时轮到我领读时我4:30就起床了),天蒙蒙亮,我就起床躲进书房,和工作室的老师们,一起在王荣平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啃读一本本的专著,从本森的《坚持——如何教那些最具挑战性的学生》开始,到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威林厄姆的《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我们轮流一章章地啃读,探疑、析义、讨论、列举、交流,每次视频会议结束后还意犹未尽。

那些日子里,我对图书就像啃硬馒头一样一点一点地反复地啃,有时候因为文章概念晦涩读不懂,王老师总是会就近取譬,耐心而又很专业地给我们讲解;有时候会因为琐事而懈怠想放弃阅读,王老师总是会娓娓而谈,告诉我们如何高效规划时间……

我之前与王老师素昧平生,但在这一年多的接触中,她成了我心目中的女神。她身量娇小却拥有强大心智,她温柔聪慧,她秀美坚毅,她宽容慈悲,我好像从未感受过她对当下的抱怨,即使当班主任总有一地鸡毛,她都能凭着爱心、慧心和童心,编织成七彩画锦。我比王老师略微年长些,但我无比敬重她,能成为她工作室的一员是我的幸运和幸福!

因为热爱

盛婷

浙江省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教师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参加工作室的感想,我觉得一定是因为热爱,我们聚在了一起。

说句心里话,从教那么多年,有过开心,有过难过,有过坚定,也有过彷徨。但是自始至终,我还是依旧热爱这份工作。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我看到王荣平老师工作室在招聘新成员,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很高兴,我被录取了。

自从进入工作室以后,我学到了很多,生活也充实起来。我们曾经坐在一起,探讨各自看书后的独特感受;也曾在视频中分享各自的教育案例;在公众号上我们发表着自己的经验或者困惑;我们还去了寿昌,与那里的老师进行了教育经验的分享;在班主任节赛课时,王老师也会耐心指导我,给我出金点子,帮我不厌其烦地修改着上课教案……

在王荣平老师的推荐下,我加入了线上读写交流打卡群,每天读半小时的书籍,打卡自己的读书内容和感想,不知不觉中我竟然也坚持了100多天,曾经感慨工作很忙,读书很难,现在每天给自己定个目标,定个时间来看书,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

同时,在王荣平老师的鼓励下,我加入了课题研究小组,对于自己平时的教育方法,我也开始学会了记录。如果有新的处理学生突发情况案例,我会及时记录下来,并且反思自己是否做正确,能否做更好。

王老师用自己的切身做法,告诉我们要用心爱学生。作为班主任,她忙而不乱,能全心全意地关注班级孩子的教育和心理。班级教室的创意墙,和学生一起啃读名著,中考前与班级学生的暖心互动,还有精心准备的休业式,都体现出她对学生的爱,记录着她陪伴学生一起成长的轨迹。最重要的是,她自己也在奋斗锻炼,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育是什么?我觉得教育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带动另一批人。我们身为老师,要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好自己的学生,为学生指引方向。而王荣平老师,则是我的导师,我的引路人。坚持下去,慢慢来,先做着,这是我们工作室每个成员共同的信念。

向着那颗最亮的星星

林群红

浙江省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教师

从工作坊到工作室,近几年我都关注着王老师,见证着她一步步的成长和强大。

她是我的重要他人。从她身上我们真正理解了学习不是为了他人,不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不是为了向他人炫耀,不是为了职称资格证,而是为了自己,为了让自己更优秀,让每一个日子都清澈而饱满。加入工作室后,领衔人王老师用她的专业、敬业引领着我们,于是学习渐渐成为我们工作室成员一种内在自觉的追求,每天阅读、写作渐渐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她是我身边的榜样。我和王老师在同一所学校任教。食堂、走廊、操场、会议室等,可以说抬头不见低头见。她的勇猛精进、富有创造性让我们深深折服。她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她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是教育的有心人。在中考紧张忙碌的最后33天里,她和班级的44名学生用叙事共写的方式,与焦虑同行,完成了一场与焦虑的对话。如今学生毕业了,还写文章回应当年的故事《总有漫漫长路要奔赴,总要抚平过去的遗憾》。王老师走到哪,创新就跟到哪里,哪里就充满阳光。

她早起晚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了许多书。她读教育名家的书,寻找他们的教育信念,追溯他们成长的足迹;读教学能手的书,观课议课,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她执行“读以致用”,读了班级管理的书,就尝试做好班级管理;读了教学技能的书,就争取上公开课;读了文本解读的书,就实实在在地写出解读的案例;读了心理学的书,就走进学生的內心,帮助学生,也帮助家长。她在学校心理辅导室定时坐诊,并承包了初中部七、八两个年级12个班的青春期教育课。

她是一个会做工作的教师,会调动千军万马来实现自己的教育抱负、确立双赢的观念。她创立的“爱能妈妈训练营”,与学生、家长、社会合作,走进家庭和社区,很有影响力。在工作室里,她关爱成员,换位思考,不仅知道别人需要什么,还会在需要的时候及时伸出友谊之手,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她总是及时分享,给予成员非常好的资源。她手把手地教我用工具编辑公众号文章,邀请专家指导我视频剪辑,给班主任分享期末颁奖词以及奖状模板。

在王老师的2022年度生命叙事中,她把自己比作煎熬的乌龟。这个比喻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她不仅坚持日常教学教育工作,教育培训,还要坚持阅读写作,经营着两个公众号,文章更新很频繁,完全配得上“勇猛精进”!应该是一只“兔发猛进”的兔子,一只奔跑着的最美兔子!

一个人把工作与理想结合起来,不断地设计成功,追求成功,去撞击成功,许多额外的奖赏便会不约而至。王老师说,走得很慢没关系,只要在正确的路上坚定行走。我想,我也会循着她高高举起的火炬,向着那束光,像蜗牛一样慢慢地奔赴!

猜你喜欢

王老师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奇妙的旅行
班级“四小怪”
有趣的动物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