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研究

2023-06-04王蓉蓉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王蓉蓉

摘  要:以创新性行动为支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彰显思想政治教育优越性的必然选择。在复杂的世界局势和政治格局中,有必要全面推进学科建设工作,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动态优化,这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逻辑起点与逻辑理路,继而提出可执行和可操作的具体方略,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需厚植中国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全过程应深刻领悟思想伟力,三是从高质量思政育人视角出发审视与控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质量,四是着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展与成长状态深耕信仰培育。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6-00-03

学科建设工作推进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秉承全面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下和时代变局中,进一步稳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要阵地。而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从意识形态领域发展维度来看,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都是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对我国安全和稳定的发展有着深刻和深远影响。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会因人类个体意识形态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我国必须扎实和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工作,用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先进性,在严肃且严峻的政治斗争中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是蕴含批判基因与特质的政治行动,需对当前意识形态教育与引领工作深化理论理解,最终达到消解负面言论和错误思想的效果。而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与指导思想,必须根据教育对象思想成长与发展状态,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力度,以此助力价值观塑造工作的现代化实践[1]。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逻辑起点

(一)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的日益完善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我国聚集政治斗争积极力量的重要举措,以此全面提高国民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政治认同。在具体开展学科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着力于教育行动过程的优化,传输蕴含现代与传统因子的先进理念,确保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获得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尤其是面向新一代年轻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要夯实思想引领工作前沿阵地,将价值观的塑造和思想境界深化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而学科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要达到增强思政育人和文化育人内在动力的效果。根据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和新诉求,有针对性地推进学科建设,继而提出更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引领新一代年轻人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正式纳入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布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工作,应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实施为根本任务。而在对理论体系进行优化与扩充的过程中,将这一行动正式纳入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布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与新要求为着力点,科学推进学科建设,并以此为重要手段,进一步夯实学理支撑。而这一行为举措的形成与实践,实质上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助力,基于内容多元和深刻的思政理论课,培育与孵化出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和良好思想品质的现代化人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需在思想政治教育既定的规律和政策框架下,有内在依据和育人成效标准的践行工作行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应完全脱离意识形态领域发展的基本框架,需要始终聚焦人的思想成长与发展规律,将先进的思想与知识教育等进行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需与学校的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如此才能培育出具有先进思想和卓越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实际推进学科建设工作的過程中,必须将具体行为与行动正式纳入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布局,以此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的同频共振,增强各种先进理论的说服力与影响力。

(三)以特有的理论品质赋能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引擎,更是我国立党治国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一重要地位决定了该项工作必须对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进行深入阐释。聚焦整个国家和社会发展历史与进程,从历史当中提炼先进理论和经验,并将这些内容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而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教育和治国等领域进行应用时,鲜明地表现出理论性与开放性特质,既是人民的理论,还是在实践中被验证过的先进理论,在长期的应用与验证过程中形成被认可的优秀理论品质。而无论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表现出的实践性与科学性,还是在治党管党中彰显的开放性与人民性,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在实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工作时,需利用这些特有的理论品质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应将这一举措作为该项工作扎实推进的根本遵循[2]。

二、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逻辑理路

(一)以科学化为先导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须科学化,这是该项行动践行与实践的立身之本。作为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以科学化为先导落实建设任务,可将其作为科学工程进行管理与质量控制。始终遵循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不以个体的经验和意志为中心,从科学眼光和视域出发,设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学科的建设必须体现合理性,立足意识形态领域发展的既定规律与管理框架,不能盲目地以制度安排实现建设目标。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必须深度思考科学问题,有科学依据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从某种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真理,表现出极为突出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因此必须以科学化为导向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工作。一切从科学视角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内容深化与扩充,并在实践中验证理论体系的质量与各种问题。在实施各种计划和想法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以事实为依据,以教育优化为根本目标,探究社会与政治文化发展的规律和新表现,揭示先进理论学习与个体思想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与规律。在协同推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动态和科学地优化思想理论体系,以此达到预期的工作成果和效果[3]。

(二)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生命基点

规范化地推进与落实学科建设任务,是具体践行行动和价值观的基本支撑体。若在开展学科建设工作时,不能按规矩和规范行事,会诱发一系列的政治斗争问题及严峻后果。因此,需根据规范化人才教育新要求,明确该项工作行动的生命基点,从而增强学科的生命力与影响力。从上述的内容中可明确,马克思主义是育人和塑造价值观重要工具,因此在对该学科进行创新建设和理论优化时,需要明确当前人才教育的新政策和新要求,在既定的政策和制度框架下,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以学科建设为手段实现优化目标。始终坚持规范化学科建设,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在创新和改革过程中依旧遵循既定的人才教育规律和意识形态领域发展的基本规律。而学科建设的规范化,是有序育人、科学育人的重要保障,更是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从有序到更有序的特殊限域。从这个层面来看,为保障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和创新化发展,需规范化地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并将其作为重要的生命基点进行保护与把握。

(三)动态完善与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功能取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基于专业知识与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根本宗旨是引领对象形成更高层次的思想品格。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需长期进行理论研究与阐释,在不同时期都能把握其内在发展的规律和新方向,由此才能持续发挥公共服务价值与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育功能释放力度和强度。而丰富并可信的理论为教育工作提供学科支撑,但完全依托既定的理论体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加大学科建设力度,用以丰富与深化学科内容和理论体系。根据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和时代诉求,动态完善与优化学科建设的功能取向,找到正确的学科建设着力点与发力点,由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科支撑的强度与力量。我们不应独立进行学科建设,应与专业建设紧密衔接与深度对接,将学科建设正式纳入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布局中。通过协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将各种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由此达到协同开展思想教育、价值教育、政治教育、能力教育、知识教育的效果。此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意识形态领域发展中人才需求与培养问题,还要思考理论研究成果宣传与应用问题,更要为各个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输送先进的理论,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与发力,采用科学的方法与方式实现预定目标。

三、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具体方略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需厚植中国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

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优化,都应高度适应现代教育状况,且能有序和规范勾联传统与历史。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需厚植中国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在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理解与阐释的过程中,形成开放视角与思维,继而在一个集大成的过程中提出新理论和新主张。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应是吸取众长之和的过程,以此对既定的理论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深化与广化。通过理性与科学地聚集历史与现代之长,对传统的先进理论进行丰富与赋能;根据未来发展之势,补足或摒弃过去和现代之短,以此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现代化,最终有序和科学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我国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资源,在审视历史和传统的过程中明鉴未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领域发展上形成新的主张和现代化措施。尤其,“互联网+”时代下,产生大量的网络文化和新思潮,对传统文化和理论产生一定的冲击,需利用新的手段传播与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丰富和有力的学科支撑。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全过程应深刻领悟思想伟力

马克思主义具备鲜明的实践性和政治性理论品质,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又表现出突出的国际化属性。因此,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过程中,需理性和客观还原其国际化的本源意义。从国际视角出发进行学科建设,从而形成更宽阔和崭新的视域,既要立足国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情,但也不完全和狭隘地局限于此,应纵观国际发展格局和政治局势,以开放和开阔的眼光审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及应用问题。以此为着力点,深刻领悟思想伟力,赋予马克思主义学科更加积极和多元的国际化品质。我国应组织研究人员深度参与国际范围内的重大课题研究与交流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上进行国际化的学术交流,通过不断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先进性与前瞻性[4]。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中国立场,面向世界时要利用先进理论进行国际化表达。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增强我国文化和理论的国际认可度,重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话语权。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效培育学生国际视野,以先进理论和思想引领新一代年轻人立大志、明大德、担大任、成大才。

(三)从高质量思政育人视角出发审视与控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质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质量和规范化程度,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與效果。因此需从高质量思政育人视角出发,审视与控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质量。无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还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优化与丰富,都要始终秉承守正创新原则,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有机结合,从思想素养、政治立场、适应社会能力、国际视角等方面,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专业化程度。学科建设必须聚焦世界发展格局和状态,利用先进理论和技术打造学术精品,将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推向新高地。而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能开发新的思政课程,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深化与广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需要与国家经济建设和战略规划实施同频共振,所提炼的新思想与新理论要能契合对外开放的最新要求与诉求。即马克思主义既要获得大众化和本土化发展,还要与国际人文社会学科建设紧密对接,与国际发展趋势紧密接轨。从国际视野出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利用更加开放的和国际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人才。通过开放性国际化的学科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和高质量发展,使我国人才更具有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地进行国际表达[5]。

(四)着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展与成长状态深耕信仰培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主动肩负打造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历史重责,始终支撑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与创新。着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展与成长状态,把控好总开关,孵化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革命信仰的卓越人才。我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提出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新主张,聚焦有志于服务国家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青年群体,以及从事基层工作的青年人,根据其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实现需要,专门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协会,组织一批人深入学习原著和原文,在各种读书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中探寻与深刻领悟科学原理。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展与成长的实际状态,有针对性地制定马克思主义学习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以此为手段深耕信仰培育,为国家培育出具有先进思想与卓越能力的人才。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优化时,需高度依赖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提供的学科支撑与理论支撑。要能根据二者之间存在的一致性和共通性特点,有逻辑理路和清晰思路地推进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新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系[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0,6(2):26-33.

[2]徐雅芬,王月.论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的支撑互动关系——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视阈下[J].湖北社会科学,2018(6):180-185+192.

[3]呼勤.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35(4):177-179+192.

[4]马晓琳,刘敏.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四重进路[J].中国高等教育,2022(Z1):10-12.

[5]程静.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J].传承,2016(8):80-81.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认识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