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研究

2023-05-31孙长良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年4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

孙长良

[摘 要]教育部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全国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为贯彻文件精神,对高等院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的构建进行探讨。当前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在教学评估以及考察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不仅有利于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还有利于优化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在始终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原则的基础上,强化对教师的教学与组织能力、运动训练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思政教育能力进行培育,有效促进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构建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04-0047-04

教育部在发布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文件中提出:要强化体育教师专业能力,需要有效提升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度、改进整个教师评价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以此作为对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和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在教师专业能力检测以及职位晋升中实施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1]该文件中明确指出了教师专业能力在教学以及考核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次改革是一场由体育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体育教育行业的全面改革,一些新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已经逐步被引入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中。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的重要讲话中提道:“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要加强发展体育工作,致力于形成一支基础扎实、学术渊博、品风优良的高素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要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队伍建设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育法和教师成长发展法。[2]新时代中国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科技的深入应用,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化,对现代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因此,只有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才能有能力去理解并且去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师只有在自身专业知识夯实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选用独特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容易接受,更好的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标准。

一、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

Spencer等人共同提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技能质量定义,其中包括六个组成部分: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知识、特质和动机。[4]在冰山模型中(见图1),“冰山”分为两部分,上部为主,下部隐性。高校体育教师的体育知识能力、体育竞技能力属于“上部”,体育教学能力和体育科研能力等属于“下部”。“冰山”上部的要素虽然总是显露在外,让人直观地看到高校体育教师的能力,但需要重视的是“冰山”下部没有显露的能力是高校体育教师整体能力的基础,没有这些要素的支撑,“冰山”是无法显露出棱角的。

高校体育教师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既具有教师的普遍能力,也有本群体的特点。一方面,他们参与组织了学校相关体育活动,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作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比赛的评委、培训师、顾问和组织者,有监督和评议的职能,连接了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5]

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是指体育教师在科研、学习以及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指在以智力为中心的教育、体育知识、技能和科学研究中形成和发展的教育活动中获得专业能力。[6]《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高校教师整体素质,打造创新型高素质师资队伍,促进高等教育间接发展。这表明,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师素质的关键要素。

二、影响高等院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因素

高等院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主要受国家、社会、学校、自身这四方面的影响。因为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国家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来建设一支道德高尚的专业教育队伍。业务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要按照教育政策的相关要求严格落实。社会大环境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7]此外,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通过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专业知识、价值观、道德观渗透,来帮助教师实现自我提高,另一方面优良的知识储备也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基础。再者,学校是教师提高能力并快速发展的摇篮,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包含关系,教师通过学校这个平台进行授课,教学理论知识并进行实践操作,学校通过考核结果决定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方向,以上这些都是外界因素,教师职业素养以及能力水平不局限于这些因素影响,还有主体意识和天赋等因素,天赋高的教师能力起点高,主动性强的教师更有自我发展意识,更追求未来自身能力的提升。(见图2)

三、构建高等院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的必要性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且以健康为本进行课程变革。从教育改革的历史来看,教师对于课程改革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教师通过将理论转化成实践的方式来实施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究其根本取决于教师对于新课程的接受程度与理解程度,教师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完善各种教师培养体制。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中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对于教师质量的要求在不断升高,因此构建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是势在必行的。

随着国家对于教师综合能力和业务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正在向综合性、全面性发展,包括教师的体育课堂教学能力、对于教材的处理能力、通过观察学生的需求合理进行教学的能力、组织课堂常规管理的能力、思政育人的能力等。在我国一线城市如北京,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双语教学,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正常的外语口语交流能力,还要掌握关于体育教学的一些常用的外语专业词汇,方便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问题也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社会高度关注身体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对于培养综合素质过硬、技術本领高超的新时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8]此外,体育教师应该发扬终身体育的精神,提高自身素质、夯实专业技能,要通过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实现专业化发展。

四、高等院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构建原则及能力结构分析

(一)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任何学科研究都必须考虑和遵循的因素,是指标体系的建构必须遵循科学理论的有序指导,依照科学决策的程序、科学思维或方法反映评价对象的现实性。此外,科学性体现在指标体系构建中充分考虑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用科学的方法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合理的理论并借助统计手段对结果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保证高等院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9]

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思维是人们立足整体认识和把握事物的一种思维方法,[10]对研究高校体育教师能力发展问题有重要意义。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由慢到快、由主到次、由单关节到多关节、由低重量到高重量等原则。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内容,在构建高等院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时,应根据内在的规律和属性,较为全面地、系统地设计各级指标,充分体现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主要内容。

3.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是从理论上优化了方式方法选择、计划目标挑选以及合理的体系构建,还要切实考虑在实际情况中实施者自身的特点、能力水平、专业素养等其他因素。因此,在考虑指标的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的同时,还必须做到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并且在尽量简单的前提下,选择简便、容易获取、可靠性强、能反映实际情况的指标。

4.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是指运用同样的指标参数对参评教师进行评价。在建立高等院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时,应统一制定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衡量标准,使教师之间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对教师专业能力定时进行检查,以此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提高。

(二)高等院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构建

根据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和目的以及高等院校学生培养目标,构建高等院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模型(见图3),该结构模型由四种能力组成。

(三)高等院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结构分析

1.教学与组织能力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根据体育教材的内容以及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规律,将经验、理论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培养他们坚强意志力的过程。[11]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组织管理四种能力组成了课堂教学能力,高等院校的体育课大部分为室外实践课,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

首先,教师应根据国家对于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要求、学生实际的身体状况以及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设计,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需要。

其次,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判断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合理的调节教学流程。在专业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讲解示范、课堂组织、教学教法的指导、有效信息的传递、器材的运用等技能,做到准确的动作示范和精炼的技术讲解,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动作技术的基本要领,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学习的动机。

此外,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及时地进行反馈评价,同时也要虚心接受来自专家、同行以及学生的反馈评价,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在具备良好教学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源的增多,学生的知识水平也在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按照专业的教学方法和纪律规则对于教学进行把控,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表现、注意力集中的程度等进行细致的观察,获取课堂组织形式的应用、课堂突发事件的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训练的内容、运动量以及教学的组织形式,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能够有效、安全地进行。

高校教师还应该对于学校的体育工作进行组织和管理,例如每年一届的学校运动会、省级大运会以及校队代表学校外出参加比赛等都要进行合理且细致的安排,明确各个岗位上人员所对应的职责。对于外出比赛过程中队员的往返出行、队员的住宿以及外出参加活动等都要进行合理的组织与管理,确保比赛队员及教师的安全。

2.运动训练能力

运动训练是指在教练的专业指导和运动员的积极参与下,专门为不断提高或保持运动表现而组织的教育活动。[12]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应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结合自身专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带队能力和比赛经验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科学地、严格地把控。作为运动训练的指导者,教师在训练课中要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练习,能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时地调整运动负荷,避免在训练过程中因为负荷过大而给学生带来伤病,及时纠正学生在平时进行运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动作,进行正确的动作示范,使学生意识到练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避免给今后的训练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此外,教师在平时的训练或者比赛过程中要对学生心理抗压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避免在正式比赛过程中由于心理抗压能力弱而输掉比赛。因此,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组织训练能力,不断提高运动训练水平。

3.科研创新能力

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是现阶段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完成工作的必备条件,也是对其理论知识、术科能力以及专业素养进行衡量的标准。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包括传授必修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等能力,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对体育学专业知识进行纵向深入研究,也需要加大对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力度,能够分析和解决体育中的社会问题。[13]

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包括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就是教师灵活地运用教学原则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稳步向前、探索改進、合理运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才有可能探索接受新鲜的事物,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青年教师的学习能力很强,对于新科技适应得很快,要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的功能和优势,使教学更具有新颖性、丰富性,从而为探索新的体育知识、新的体育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14]

4.思政教育能力

体育教育由于其组织形式和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特殊性。[15]思想品德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要严于律己,言行一致。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把思想教育融入进来,潜移默化地在训练学习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应当充分利用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例如,在田径运动过程之中,教师应该有意地去培养学生善于吃苦、乐于吃苦的精神;在对抗性球类运动项目中,教师则应训练学生的抗压能力、默契配合能力。只有教师做到这些,才能赢得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信任和尊重。[16]

五、结语

体育课程对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意志以及品质的锻炼作用是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因此,我们要通过提升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来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为培养更多合格、优秀的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身为新时代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师,应该从教学与组织、运动训练能力、科研创新、思想政治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打造一支政治素养完善、业务水平精湛、育人能力高强的专业过硬的高校教师团队。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不仅方便学生多渠道、快速便捷地获取知识,还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朝.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103-105.

[2]张宛,王立娟.现代大学教师专业自我建构与教学品质的提升[J].中国高教研究,2019(5):70-75.

[3]赵伟科,王志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8,33(6):69-74.

[4]SPENCER S M,RAJAH T,MOHAN S.The Indian CEO competency model:Keys to outstanding indian corporate leadership in our time[J].The Journal of Business Perspective,2008(3):201—203.

[5]王春燕.体育教师能力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12):84-86.

[6]黄海涛.民办高校新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特征与策略选择——基于与公办高校的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5):57-63.

[7]何聚厚,党怀兴.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9):85-90.

[8]李春晖.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现象”及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7):91-94.

[9]喻登科,严红玲.科研团队内部合作:知性互补还是强强联合[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23):9-16.

[10]董广芝,夏艳霞.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2):133-135.

[11]张萍,孙俊涛.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89-91.

[12]田麦久.我国运动训练科学化进程的审视与评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3,47(2):1-12,36.

[13]李艳茹,崔洪成,齐辉.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0,37(1):114-121.

[14]马亚玲.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成长激励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2):112-114.

[15]龚丽萍.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模型构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48(5):111-116,136.

[16]朱斌,毛振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之惑与解决之策:对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建言(3)[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1):12-16.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
浅谈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规范治理模式
论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
论高校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及建议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关于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有利条件及市场定位的思考
高校开展散打运动教学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
关于高校篮球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
高校跆拳道教学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对策分析
高等院校教育督导职能与任务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