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记忆理论下的高校思政红色基因传承路径研究

2023-05-30韩雪梅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期
关键词:路径探析红色基因文化传承

【摘 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教育的根本问题。在新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对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分析普遍着手于功能分析,而红色基因不仅是对文化记忆的塑造过程,更是对交往记忆的实现过程。因此,本文试图从文化记忆理论出发,着重研究红色基因的传承以及红色基因在传承中面临身份认同、信念确立、注意分配这三大挑战,为高校思政教育寻找出一条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文化记忆理论;红色基因;文化传承;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1

红色基因的传承,是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组成。在全球化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能夠有效解决部分党员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党风问题。习主席曾多次强调要注重红色基因的传承。近些年,各地政府、军区与学校一直在积极探索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途径,并获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很多传承经验。但是,各方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上普遍存在切入点空虚,传承效果远低于预期的问题。笔者以文化建设为研究基础,围绕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研究思考,以期推进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传承。

一、基于文化记忆理论对红色基因的分析

德国学者扬·阿斯曼根据古文化的特征提出了“文化记忆”理论,并有别于“交往记忆”。文化记忆指的是由社会与文化决定的记忆,他指向过去,强调心理意识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交往记忆则是人与人日常交往中自然形成的,时间跨度短的记忆。文化记忆远离日常,在社会交往中通过文字、图片等载体发挥作用,而交往记忆贴近生活,是同时代的人们共有的记忆,主要通过社会互动发挥影响。二者并非割裂,文化记忆为交往记忆提供文化意义,交往记忆是文化记忆存续与发展的实践。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立场下,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一种具有鲜明革命色彩的文化,它深刻蕴含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国人民锐利的思想武器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文化记忆理论的角度来说,红色基因传承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保存传播属于文化记忆的塑造过程;而人们通过社会互动行为形成红色记忆的过程又形成了交往记忆。这两个过程相互促进,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具有积极意义。针对文化记忆与交往记忆的不同,对红色基因传承作进一步分析。

(一)时间

在时间跨度角度,红色基因的存续必然远远超越个体生命的长度。另外,在时间维度角度,红色基因的发展不仅涉及历史与现在,红色基因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怎样达到现在的成果,未来又将走向何方,都具有明确的引导作用,也涉及到将来。

(二)功能

红色基因的功能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是身份认同功能,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与其他群体最大的不同正在于红色基因的塑造。其次是红色基因能够激励党员与革命队伍,为中国共产党的进步提供不竭动力。最后是号召作用,红色基因是我党执政的重要依据,提高了党对人民的号召力。

(三)权利

通过对红色基因的传承,能够坚定党员、干部和人民的信念,清理社会中出现的不正风气。还能增强党的领导力、组织力与号召力,是增强党对国家领导的先行性、合法性的重要途径。

(四)媒介

文化记忆是依靠传播实现在生成的过程,红色基因通过媒介进行传播,可以实现在生成,对文化记忆塑造的研究就是对红色基因再生产这一过程的解读。

(五)构建

红色基因也需要与时俱进,在传承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元素,已实现过去为现在和将来服务的目的。红色基因的传承需要从当下出发,着眼于未来,通过记忆文本与红色符号的再生产,为红色基因注入新时代元素的过程。

二、高校思政教育红色基因传承面临的挑战

想要保证红色基因的顺利传承,需要从当下出发,寻找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中面临的挑战,笔者从记忆维度对此进行分析,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身份认同方面

身份认同指的是个体对自身身份的理解与认同,是个体自我认知的重要过程,也是社会整体构建的基础与结果。强化革命队伍的身份认同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目标。在当下,身份认同方面的挑战是“身份危机”。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首先,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有明显的个体化进程,这使得个人受到的社会规范越来越少。其次,整个社会风气由侧重品格塑造转变为侧重个人特性表达,导致群众个体性越来越强,很难理解认同源于群体主义的红色基因。最后,人们认识到了“自由”的重要与可贵。但缺乏对其的正确认知,错误的认为自由就是不受约束。

个体化的进程为红色基因传承中的身份认同带来了挑战与不确定性,但它更应该是新时代下推广红色基因传承的机遇。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高校思政教育在引导学生身份认同方面还有很多扩展空间,但是需要注意个体的社会地位、社交情况和自省性等差异因素对其身份认同存在的影响。

(二)信念确立方面

传承红色基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政治纪律要求下的行为到自我约束下的信念的转变,使红色基因深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确保大学生能够接收红色基因的价值观,人们能够共同遵守红色信念,实现对社会风气的改革。

在信念确立方面,红色基因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其落实到人们的生活理念。日常生活与理论知识最大的不同在于实践,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秉持的信念,不是通过高度对象性的习得得来,也不是通过对理论性知识的把握而来,而是学生个体通过不断实践得到的产物,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反复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经验性存在,我们不会将实践方式视为外界对其强加的要求,而是视其为通用性的行为状态,个体在实践中不会体会到被束缚,而认为这些行为是自身理念的外在表现。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会将历史流传下来的社会性实践活动视天经地义的公理。由此可见,在持续的反复实践中形成的信念,才是能够落实到日常中的信念,信念的落实决不等同于知识的习得,外力强制在信念落实中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甚至可能引起个体的反抗情绪。

因此,依靠通过高校行政规范与学校纪律强制的方式不能真正的实现日常生活信念的革新。真正的信念变革是个体自发持续反复实践的产物。想要红色基因中蕴含的价值观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就必须将其融入到个体的社会生活中,让人们通过生活实践中感受它、认同它。红色基因的传承是一项基础性、持续性的浩大文化工程,要从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日常着手,把红色基因的传承落实到高校思政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将其从规章制度的强制束缚落实到日常生活的习以为常,在不断的学习与教育中实现信念的生成。

(三)注意分配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普及,人们在日益庞大的数据信息中难以集中注意力,使得社会个体的积极回忆日益匮乏。社会各界对信息爆炸引发的注意分散问题表示了担忧。但在记忆维度分析,不同记忆媒介之间并非简单的取代关系,它们是共存并不断变化取代的动态关系。而且媒介变化对文化记忆的塑造并不一完全是负面影响,决定文化记忆与交往记忆的主要是日常实践与制度。

在信息爆炸时代,眼球经济被提出并达到认同。眼球经济重在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而红色基因传承的重点也是一样,需要在庞大信息中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唤醒其对红色基因的积极回忆。这表明,传承红色基因不仅要通过媒介融合实现媒介升级,更要考虑结合不同媒介的受众情况改变传播方式。

三、红色基因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传承路径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特征,红色基因的传承要考虑时代特性。针对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面临的挑战,下文从方向引导、发展途径、记忆维序、唤醒回忆与制度依赖这几方面探析高校思政教育在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的路径。

(一)明确红色基因传承的方向

文化的传承需要有明确的方向。红色基因传承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与精神追求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精神支柱,只有坚定的理念信念与牢固的精神支柱,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站稳站住。

在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要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思想为传承导向,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高度设计传承制度,以此来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开展,也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良好的生活方向,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提供不竭动力和勃勃生机。

(二)通过红色文艺推进红色文化建设发展

红色基因需要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存在,而艺术创新能够保持记忆鲜活。红色文艺要以人民生活为创作基础,从地域文化习俗的创作视角出发,深入人民生活日常,创作出受人民喜爱的红色文艺作品,包括对经典文艺作品的再创作。

由于当前存在着红色文艺作品数量不足的情况,为了保证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渗透,就应当积极推进红色文化产业转型,并将文化强国给予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方向,积极推进红色文化产业化。此外也应当结合文化建设工程及各项文艺扶植政策,逐步渗透红色文化的同时,也应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展现,积极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精神的有效渗透。

(三)红色基因的续写要与时俱进

红色基因传承中需要不断续写,重要的是续写的内容与方式。红色基因续写内容需要融入时代特色精神,红色基因是一个不断融入新文化的动态系统,而融入的新文化以时代精神为核心,从建党初期的反抗精神与坚持精神,到建国初期的研发建设精神,再到新时代的抗疫精神。新时代的抗疫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另一种体现,我国就应当积极弘扬此种时代精神并赋予其使命。同时也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红色文化开展的根本,并以中华崛起为奋斗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导向。它们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与各种事件碰撞而出现的典型楷模,是对红色基因的记忆续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延伸。

红色基因的续写方式需要更加生动有趣,传统的记忆续写方式主要是红色旅行、参观博物馆及纪录片等,学生对此的记忆大多转瞬即逝,不能长久根植于学生的心中,红色记忆的续写要结合大学生的群体属性与时代特色来进行。

(四)塑造红色记忆核心代码

核心代码是红色记忆的精华。如“焦裕禄精神”就是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通过对核心代码的记忆将文化记忆转化为自身的信念。所以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塑造新时代红色记忆核心代码是红色基因传承的实现机制。

新时代的记忆代码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象当前进行的“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反贪精神,“全面脱贫”的扶贫精神,都是以口号的方式塑造了记忆代码。还有通过记录片、音乐等形式将时代记忆具体化,将其以具体的片段展示给学生。塑造记忆核心代码需要围绕党的战略布局开展,以最大化发挥红色基因的作用。

(五)通过知识与情感实现回忆实践

回忆实践与红色基因传承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回忆实践受场所、激发方式与回忆序列的影响。

在革命教育基地等蕴含革命历史片段的场所开展回忆实践,能够将无形的革命精神有形化,有效提高回忆实践的效果,加深学生对红色基因的感触。这也是红色旅行方式经久不衰的原因。合适的激发方式能够加深回忆实践的效果,新时代的回忆实践要以大学生群体愿意接收的方式进行,要充分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唤醒其对红色记忆的回忆。需要注意的是,在红色记忆回忆过程中,也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根本。

四、结语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经过一百年艰辛奋斗而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高校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生力軍,更应积极在实践中感悟、传播红色基因,用青年之声发时代强音,用青年之力践行初心使命,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左路平,吴学琴.论文化记忆与文化自信[J].思想教育研究,2017(11).

[2]李乔.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J].文化产业,2021(15).

[3]张淼,张嫣然.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N].黄冈日报,2021—05—26.

[4]张莉.审视与建构:立德树人导向的红色基因传承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21(5).

[5]齐卫平.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之红色基因的四个特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

[6]祁程.建党精神百年话语叙事的逻辑意蕴与时代传承[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

[7]吴玉军.国家认同视域下革命英雄记忆的传承[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1(2).

[8]陈赵阳.革命文化的基本特性及其时代传承[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9).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新媒体短视频背景下山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1zsszsx201)的相关学术成果。

作者简介:韩雪梅(1978—),女,汉族,山西寿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路径探析红色基因文化传承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互联网+背景下的渝东南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