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筝教育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2023-05-30王欣雨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期
关键词:应对方式

【摘 要】古筝作为我国的民族乐器之一,凭借着大气美观的外貌以及婉转动听的音色广受大众的喜爱。近年来,不仅仅是国内,随着国家的强大以及人民文化自信的提升,古筝作为中华文化的其中之一也广受外国人民的喜爱。大众的认可对于艺术的传承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慢慢的浮现。“怎么进行正确的古筝学习以及传承”成为了现下时期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古筝教育;教學分析;正确引领;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1

一、当前社会古筝学习所面临的问题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生活中总是有很多人看起来特别优秀,不论在什么样的场合当中,他们总是能成为众人的焦点。我们只看到了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们在背后流的汗水和付出的努力。每一份成功都值得被羡慕,每一份辛苦都值得被尊重。当你看到一个人站在台上挥斥方遒,你肯定特别羡慕他;可是当你看到他在台后反复不停的排,反复不停的练,甚至晚上都不睡觉,你又会觉得这个人真是傻,现在又有谁会看这些东西呢?这其实就是我们普通人的思维,我们总是不愿意吃苦,却总羡慕成功。可是世上哪有这么轻而易举就成功的事,你从未付出过,又凭什么奢望成功呢?

这里以乐器古筝为例,古筝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歌曲成为主流音乐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里,钢琴备受人民亲睐。在这之中古筝却如一匹黑马悄悄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凭借其美观极具民族特色的外貌、独特优美的音色、演奏方式的多样性展示出了民族音乐的内涵、风采、魅力以及活力,赢得了世人的称赞,由此掀起了一股由古筝引领的民乐潮流之风。在这个古筝所引起的民乐潮流之风下,如何搞好古筝的教育,促成古筝良好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且严肃的问题。

那么问题绕回来,这里的“十年功”这个“功”指的又是什么?这里的“功”指的就是基本功。基本功,顾名思义指的是学习中最基础的东西,但是往往因为过于基础且练起来枯燥无味而被很多人所忽略。不爱练基本功甚至不练基本功成为了现在很多人在学习路上的致命点。想要学习和演奏一门乐器,基本功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家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古筝的学习也是如此。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现在所常用的21弦筝起,到20世纪60、70年代开始涌入大批创作家对古筝乐曲进行创编以及改造,极大的丰富了筝的演奏方式以及表现能力。扫摇,快四点、轮指、弹摇等几十种新指序构成的“快速指序技法体系”,使筝无需改变定弦即可单手演奏五声、七声及变化音阶的快速旋律。随着古筝新作品的逐渐增多,在乐曲的速度与力度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基本功的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古筝演奏中,右手的演奏指法主要有“打、勾、抹、托”,左手的演奏指法主要有“揉音、按音、点音、颤音”,这些技巧都要做到自然流畅,饱满清晰,以达到不同乐曲对演奏者的要求。所以,基本功的练习显得尤为重要。

古筝相对于其他乐器来说可以更快的受到人们的喜爱固然离不开它自身优美的音色,但是不得不承认“好上手”也是它广受爱戴的巨大原因之一。所谓的“好上手”顾名思义,指的是比起其他乐器来说古筝的入门学习相对来说会简单许多。以钢琴为首的西方乐器在学习是时需要学习五线谱。五线谱对很多成人来说,如果从小没有基础学习起来会增加很多困难;对于小孩子来说,五线谱的难度会使很多孩子在初期就失去对于音乐学习的热情。古筝作为我国的民族乐器,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使用的是简谱,比起五线谱,简谱采用的阿拉伯数字的记谱法更适合初学者去学习以及记忆。加上国人天生对数字的敏感,简谱顺理成章的成为学习音乐的主流,进入到了大众的视线。简谱加上独立完整的音色,都让古筝在国内音乐的教学市场上牢牢地占据了一席之地。

当一项艺术开始走进普罗大众的视线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去学习和传承这一项艺术。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开始浮现,如何进行正确的教育以及传承呢?

在古筝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落差感”的问题,这个“落差感”极大的影响了古筝教学的进度以及质量。这个“落差感”造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古筝入门的谱面过于简单的原因。在古筝的学习过程中,例如初级的《小白菜》《笑傲江湖》以及《卖报歌》都属于谱面较为干净简单的乐曲,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可以在较为轻松的情况下使用单手去完成的小乐曲。包括接下来继续学习的一到三级的曲子,例如《在北京的京山上》《孟姜女》《开扇窗》等乐曲都是可以在单手的情况下完成弹奏的,左手只做辅助,且不做多用。这个情况会在学生迈入四级的学习时戛然而止。横空出现的《渔舟唱晚》《浏阳河》《春苗》等乐曲往往会将学生打个措手不及。这类乐曲不仅在技巧上做了大幅度的提升,例如琶音、遥指等一系列技巧,还在速度的处理上提高了难度。谱面相对简单的《小小竹排》也是存在很值得关注的单音刮奏快板。不仅仅是技巧上的落差,对于谱面的认识问题也开始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四级之后才开始出现的大括号带着的左右双手谱子,这对于平时已经习惯去看单手谱面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降维打击。谱子都没办法顺利认识的情况下,谈何用双手去演走出来。另外,古筝的乐曲在四级以前,一首乐曲的长度大多停留在五至六行左右,自四级起谱面大幅度增长,多数以两页至三页为主。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给古筝的学生带来了不小的“落差感”。更为致命的一点,这种“落差感”不会随着学习古筝的难度提升而得到缓解,反而会持续增长。从五级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开始出现的三指和弦、以及两指琶音;《香山射鼓》开始出现的泛音以及左手大指按弦;《洞庭新歌》出现的双手点指以及再到后面的乐曲里会出现的扫摇、轮指等数不胜数的各种技巧。这些技巧的出现所造成的“落差感”会很容易磨灭掉学生因为初期的简单而建立的兴趣以及信心。

二、关于如何提高古筝的教学质量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里,网络的兴起为许多事物提供了便利。人们开始浏览各种各样的信息,例如美食、摄影、旅行等。网络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人们足不出户也可以了解到很多咨询,学习很多新奇的知识。这其中,古筝的学习与发展也与网络的兴起有着密不可分的原因。最早的学者在学习古筝时,只能靠着为数不多且音质不高的录音或者残缺的乐谱去慢慢摸索着学习,因为资料的不完善以及交通的不便利,在学习的过程中吃苦和“走弯路”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网络发达所带来的便利自然是音频以及乐谱的完整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而且,不仅仅是音频,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在网上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乐曲的整个演奏过程,相较于音频,视频教学的出现开始把更直观的演奏方式展现给普罗大众,减小了古筝教学的容错率,还以示范的形式增加了大家学习的兴趣以及动力。

新兴事物的出现带来的不会只有“利”,和“利”同时出现的必然会有“弊”。网络上除了老师们的正确示范外,也会出现许多鱼目混珠的人,借用古筝“好上手”的特性,在还没有完全掌握正确技巧的情况下,开始在网上发布一些错误理念。这些错误理念相比起正确的理念往往都是简单的多的,很多人会为了偷懒而去选择学习错误的方式,并且还会将错误的方式传输给他们所相熟的人,人传人的也使得开始出现了错误的学习热潮。关于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古筝教师群体的不确定性

古筝教育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群体,首先包括古筝的各大名师以及传承创作者;包含各大高校的任课老师以及各地方乐团的负责人以及演奏者;也包含进行基础教育的一些艺术机构的负责老师。但在这其中也参杂着许多打着教育的旗号却只为盈利为目的的所谓的艺术培训机构。这些人没有文化水准也没有手上的基础功夫,只有一张巧舌如簧的嘴和一颗纯以盈利为目的的心,开始在艺术教育的市场“坑蒙拐骗”毫无师德可言。比起传道授业解惑,他们更在乎今天让哪个家长买琴或者买课,甚至会产生负面的职业攀比,一味的追求盈利,每天想的不是如何教导学生以及提升自己,每天思考的全是如何让机构的盈利最大化。在以盈利为目的的前提下违背了教育因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不懂教学法、心理学,所表达出的知识毫无科学依据作为支撑,甚至更有甚者提出,“会弹不一定会教,不会弹也能教”的荒唐的错误观点。不能给学生很好的引导以及正确的知识,更遑论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性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专业分化不够突出

古筝的专业教育以及业余教育在乐曲曲目的数量上对比上并不突出,很多乐曲被编进业余教育的考级书里让很多学生忽略了很多乐曲其本身的重要性,一味的追逐高难度忽略了脚踏实地的重要性,往往会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等在想挽回时却只能抛弃之前的一切从头开始学习。

相较于其他乐器,古筝比较典型的一个特征是,它是一个极具表演特征的一项乐器。用怎样的方式进行表演呢?最直观表现给观众的表演方式就是抬臂,大家可以在很多古筝的节目演出里观察到这一点。那么这个所谓的抬臂真的只是抬起胳膊这么简单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这所谓的抬臂需要动用全身的气息以及力度及其考验演员的肢体协调性以及气息的平衡,还对演员的乐曲熟练度的考验上升了一个层次,毕竟如果曲谱的演奏都不熟悉,手一定紧紧的挨着弦不敢离开,又谈何从容地吸气抬臂进行一个极具表演性质的舞台呢。不会吸气吐气的交替,不会使用腰腹的力量去合理分配身体每一处的动向,都会使得自己的动作看起来像是毫无感情的“花架子”。气息和抬臂的学习一直就是古筝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一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阻碍,现在很多专业学习的学生都无法完成的尽善尽美。

如何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强调学生是音乐教育的主体。这句话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以学生的学为本”,第二层含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中“以学生的学为本”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归宿和目的。

(三)“以学生的学为本”

主要强调学习的内容为主,就古筝而言,一节课以四十五分钟为准,教师要合理的安排课程的进度以及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天赋以及性格对学生的每节课都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安排,确保学生学习的最高效率以及学习成果。

在练习的过程中首先强调的是古筝演奏时的基本手型,手型呈现半握拳状态。保持手型的前提下,调整演奏时的发力点。指尖触弦,避免误触周围的琴弦,敌意指关节发力进行演奏,不可过慢,否则容易出现琴弦震动时所产生的轻微噪音,影响整体的音色。只有把功夫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细节,才可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习艺术需要靠天赋”,如这句话所言,并不是所有人都擅长学习艺术,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艺术,更适用于所有教育。例如有人擅长文科,有人擅长理科,有人天生在语言方面有天赋,有人就会在艺术领域有一定的造诣。可是有天赋的人毕竟占少数,难道艺术只属于那些有天赋的人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学习艺术的天赋,也不是所有学习艺术的人都有天赋成为艺术家。很多教师,太希望教好学生,也有满腔的知识希望传输给学生,但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如自己预期的那样,也许有的学生表现突出,取得了比预期还要优秀的成绩。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具备天赋,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去给他们带来正确的引导和发展,沿着他们学习的角度和进程去慢慢的陪伴他们。

笔者自身的经验看来,做教师越久越发现,除了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以外,最大的变化就是心态。一开始是教给全世界看,希望每个学生都成为最优秀的那个人;后来是教给同行看,希望学生是同学年中学的最好的;再后来是教给家长看,想成为孩子这一辈子经历的最好的老师,不浪费任何一个孩子的哪怕是很微小的天分,想成为孩子心中的榜样,不浪费他们学习的任何一处时光;再后来是教给自己看,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不可替代,每一个学生都竭尽所能去教;最后是不教给任何人看,一切可以炫耀的结果都不如学生的笑容,都不如若干年后她告诉你:跟您学习的那段时光是我收获最多、最快乐、最幸福的!每个学生的天赋都不一样,每个人要走路也都不一样,他们总有自己的人生和生活,音乐的作用大概就是,能为他们的生活平添一份由内而外的气质和自信,笔者想,这样就足够了。

三、结语

古筝作为我国的民族乐器之一,历史悠久,极具民族特色,在民族文化自信的发展和传承上也填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学习和教育者应该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自然是必须的,更应该时刻铭记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参考文献:

[1]王中山.中山筝谈(二)[J].秦筝,2013(2).

[2]赵秀荣.论歌唱的呼吸[J].音乐生活,2008(3).

[3]曹正.关于古筝历史的探讨[J].中国音乐,1981(1).

作者简介:王欣雨(1999—),女,汉族,山西晋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中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大学生拖延心理研究综述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师范类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自我价值感、职业价值观与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析
新加坡推动TPP的挑战和中国的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