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戏剧本土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05-30吴桐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期
关键词:教育戏剧发展问题本土化

【摘 要】教育戏剧注重把戏剧方法应用到日常教学中,突出强调了戏剧的教育功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后,教育戏剧一直以一种实验性教育手段的身份活跃着。“双减”政策的颁布,结合戏剧艺术,拓展教育边界,教育戏剧的概念再次受到关注。对于这一新的艺术性教育手段在本土化进程中的种种表现,本文首先对教育戏剧的概念与在本土的发展进行了梳理,继而从课程设置、儿童绘本、专业人才等多方面发现现阶段教育戏剧的发展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教育戏剧;本土化;发展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1

戏剧是一种涵盖文学、表演、音乐、舞蹈、 舞台美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具有丰富的教育属性。因为不断发掘其教育属性的内容,填补了传统教育中娱乐性、互动性的短板。教育戏剧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有裨益,业内人士也在此基础上不断的进行有益改良和拓展。伴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教育戏剧在教育行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有机尝试,因此对教育戏剧本土化进程的梳理、问题与对策分析是紧跟教育发展的必要研究。

一、教育戏剧本土化的发展历程

教育戏剧是指将戏剧方法和戏剧元素应用到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2021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的意见》(后文简称“双减”政策),同日发文阐释《意见》的出台背景和过程。“双减”政策的出台,从党中央的高度,上行下效地提升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育质量。在此背景下,教育戏剧这个概念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梳理教育戏剧的发展,粗略的可以分为引入和发展阶段。

(一)引入

90年代,包括上海戏剧学院李婴宁老师在内的少数几个人参加国际教育戏剧联盟会议,深感我们国家一项不太注重的戏剧教育急需提上中国文化、教育发展的议事日程,对此,李婴宁老师开始积极推进教育戏剧在国内的引入和推广,邀请国外教育戏剧专家去上海讲学,展开教育戏剧实践活动等。教育戏剧这一概念被引入到我国的文化土壤中。[1]

此后教育戏剧概念开始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生根发芽。例如:在2000年某省份第一次将戏剧纳入国民义务教育的整体教学中。而后几年,教育戏剧在少数地区的少数大学中渐渐设立单独研究所或专业。同一时间,大陆地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相关概念,但张伯苓、陶行知等教育家也就都开始尝试戏剧融入教育这一实验性教育手段。

(二)深化

教育剧场的兴起。教育剧场是由剧团性质组成的,以巡演的模式到幼儿园和其他学校,进行1—2天的演出,让孩子们体验一个故事的发展,达到共同创作,身临其境的效果。“抓马宝贝”学校是如今国内较为领先的儿童戏剧教学机构,致力于推进国内儿童教育戏剧行业的发展,携手艺术馆、图书馆、咖啡馆、高校以及国内外优秀的教育戏剧学者,举办了抓马宝贝教育剧场论坛。

范围的拓宽。有人将戏剧方法应用到企业培训中,社区活动、幼儿园师资培训中以及志愿者活动,都运用教育戏剧理念,甚至出现一些跨学科的融合。

二、教育戏剧本土化发展的问题

教育戏剧在我国发展的短短二十多年间,教育戏剧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较快,内陆地区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意识淡薄,重视度不够。教育戏剧这一西方引入的观点,在国内的发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传统化、课堂情境构建表面化

根据国务院最新的关于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课程设置应具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其中,艺术类应占总课程的9%—11%,综合实践活动或地方课程占16%—20%,占比最高的依然是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目前课程设置依然呈现传统化:一是教育戏剧课程质量低。学校教育戏剧课程相关意识薄弱,如何将戏剧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而不只是将戏剧元素与各学科简单嫁接,失去“过程中学习”应有之义。[2]二是教育戏剧课程数量少。传统艺术教育将音乐、美术作为设置课程的重点,而依旧忽视教育戏剧课程设置。儿童接受知识的能力、渠道有限,学校应扮演好“守门人”的角色。

从现存的课堂实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一定的问题。一方面,从教育戏剧课堂的外在形式分析,太过于强调课程的完整性,教育戏剧往往作为课堂的小片段出现,时长设置较短,控制在半小时左右,缺乏教材内容与教育戏剧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从教育戏剧课堂的精神内核分析,传统观念依然是将教育戏剧作为完成课堂丰富性的辅助手段,课堂内容单一,程序化、流程化、重模仿、轻创造是主要现存问题。

(二)教育戏剧专业人才短缺

目前国内存在的教育戏剧团体仍以个人为主,将教育戏剧与课外兴趣班相提并论,无疑将教育戏剧贴上“贵族”标签。这一方面是前几年教育资本化的结果。如北京的抓马宝贝、广州的木棉剧团、安徽的开森少儿、青岛的妈妈团儿童剧社等。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是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戏剧开展主要土壤。在戏剧教育师资队伍中缺少具有专业背景的人才,相关高校缺乏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政策。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将教育戏剧与分角色朗读、课外话剧实践活动画等号。无疑是将教育戏剧简单化处理。教师并不能从根源掌握教育戏剧的教学流程和基本引导方法,导致教育戏剧课堂出现秩序混乱,学生想象力“放飞”、教育目的偏移等问题。教师缺少教育戏剧实践经验和教育戏剧理论培养。这使难以将教育戏剧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三)儿童绘本奉行“拿来主义”,本土绘本产量不足

儿童绘本是开展教育戏剧的基础和依托。国内市场,根据统计当当和京东两大图书销售平台销量排名前15的绘本,可得到如下表1中数据。

根據表1可以发现,把儿童绘本作为教育戏剧的主要教材,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国内畅销绘本奉行“拿来主义”,绘本主要来源于欧美等行业前端国家。二是上榜作品以“老”书、“旧”书等获奖经典作品居多,少有业界新出版物。三是绘本内容以教育类和故事类居多,缺乏关于儿童美育、艺术教育相关的书籍。综上所述,儿童绘本存在数量不足、本土文化绘本较少、创新性不够等问题。

三、教育戏剧本土化发展的对策

(一)利用宏观政策倾斜填补教育戏剧发展空白

如今教育戏剧“普适性”发展依然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得力解决需宏观政策、市场反馈等多方调控。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推动该问题的解決。

1.将教育戏剧课程作为美育改革的重点课程

把戏剧形式和技巧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与实践活动用来从事各种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戏剧在审美教育、艺术教育、德育等都有重要作用。我们应当将教育戏剧作为美育改革的关键一环,并在人的终身教育中起到贯穿作用。服务于这一理念应当进行积极的教育实践、正向的政策扶持。这样,教育戏剧就拥有了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它可以是依据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受教育程度、教育环境因人而异的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美育。哪怕是对留守儿童、残障儿童也同样适用。这是因为教育戏剧本身存在着教育手段、教育效果、教育目的、教育影响多样化的特点。教育戏剧是一种对各异学生通用的普适性、创新性教育方法。将教育戏剧作为美育改革的重点课程不仅可以令美育成果更显著,也会推动教育戏剧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2.鼓励教育戏剧师资队伍建设

推动人才团队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在艺术类、师范类院校开设相关课程,推动传统教师培养机制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就业带动行业发展,促进教育戏剧专业学生的培养,建设更优质、更专业、更全面的教育戏剧教师。按照前面分析的国内教育戏剧发展需求,我们需要教育学、戏剧学、美术学等多学科背景的人才,需求多、人才少已成为新的问题,教育戏剧推广的过程中跨学科人才的培养是个难题,针对此高校应作为教育戏剧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应制定好跨学科人才培养合作方案,加强校企合作,多从市场上成功的教育戏剧社团汲取营养,促进教育戏剧人才的均衡培养。

3.调整教育市场资源分配

如今的教育戏剧多以私人社团的形式发展,例如:深圳的王添强团队创立的骑士教育近年来一直活跃在国内教育戏剧的舞台。我们亟需找到一种适用于各种学科与戏剧完美融合的模式,即教育戏剧模式普适性的发掘。将教育戏剧替代传统学科教育模式,不同年龄的学生戏剧社团、兴趣小组,作为教育戏剧模式探索的有机组成部分应给予关注和支持。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戏剧节,既可以作为丰富教学手段、实践教育戏剧的应用,也可以调动学生创作热情、演出积极性,拓宽素质教育范围,使这种戏剧活动常态化,将教育戏剧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

(二)通过“传统+现代”双路径推动本土原创儿童绘本持续发力

随着我们国家的强大和世界地位的提升,我们需要思考教育戏剧本土化特色、本土化成长,在看到自身强大和优势的同时,也要有危机感和清醒的认识。作为教育戏剧之“本”,儿童绘本如今存在的“拿来主义”现象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明晰选择什么绘本展开教学。应该将我国儿童需要的主题、内容、形式和风格作为衡量标准,基于大量的需求调查研究,设计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绘本。

一方面利用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创作出一批具有传统中华文化风格的儿童绘本。例如:我国原创绘本作者熊亮近年来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讲故事,进而创作出《孟姜女哭长城》《我是花木兰》等儿童绘本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儿童绘本应紧跟时代,在绘本中加强学科合作。我们旨在加强戏剧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加强学科合作、整合、联动,以此为出发点,绘本的研发应由各学科的老师探讨合作,彼此促进,相互推动。在此基础上创作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儿童绘本。讲好当下的儿童故事、树立新的IP形象,让国内儿童绘本的发展之路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与此同时儿童绘本应与新的科技手段相结合,使儿童绘本软硬兼备,在新的发展阶段“弯道超车”。例如:项目《从 VR/AR到元宇宙:面向α世代的沉浸式儿童绘本交互设计研究》获国家重大专项课题(2018YFB0704301)、长江学者奖励计划(FRF—TP—18—010C1)。创业项目《“启点”沉浸式儿童绘本创意创作工作室》获得云南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银奖。这些项目将直接推动原创儿童绘本走向新的高度,进而推动教育戏剧行业的发展。

四、结语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全人格素质教育方式,教育戏剧以戏剧的结构几乎将所有的艺术形式囊括其中。而作为全龄段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表现方式,教育戏剧的推广和引入更加迫在眉睫。又因和社会生活的相关,鼓励孩子思考各种社会问题、感受各种情感,培养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因此被认为是当今最契合“全人教育”与“终身教育”并面向未来的艺术教育方式。

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美育、“双减”等政策背景下,教育戏剧的本土化发展应用而生。也有许多学者、教育实践者在不断尝试、改进,教育戏剧在曲折中缓慢前进。如何在这片土壤中,探索出适合我国儿童发展的道路,是教育戏剧有意义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希望看到在各方努力下,教育戏剧本土化真正落实到教育中。

参考文献:

[1]李婴宁.“教育性戏剧”在中国[J].艺术评论,2013(9).

[2]杨柳,张寅,于炜.教育戏剧: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J].教育发展研究,2013(2).

[3]周斌.关于推动教育戏剧发展的若干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08(5).

基金项目:本文系受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双减”政策下教育戏剧的创新性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2Y672)。

作者简介:吴桐(199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戏剧影视编剧。

猜你喜欢

教育戏剧发展问题本土化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几点建议
基于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探索
我国商业银行私募股权基金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教育戏剧在智障学生情绪管理中的运用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